2023年9月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2.0修法 可以更精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067/web/ 

◆  聯合報社論/為遮掩利益輸送,買蛋竟說成愛國義勇
◆  聯合報黑白集/國名只是細節?
◆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2.0修法 可以更精進








經濟日報社論/囤房稅2.0修法 可以更精進


2023-09-08 00: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7月初通過囤房稅2.0修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7月初通過的囤房稅2.0修法,有幾個重點,值得進一步剖析其利弊得失。

首先,提高囤房者的房屋稅負擔,將法定稅率上、下限由現行的1.5%~3.6%,調升為2%~4.8%;並進行「全國歸戶」,且要求地方政府在該範圍內「必須訂定」全數累進的差別稅率,超過一定戶數則全部囤房數都用較高稅率課徵。

其次,減輕僅持有單一供自住房屋(排除豪宅)的房屋稅,稅率從現在的1.2%調降至1%。對於囤房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法定稅率從1.5%~3.6%調降為1.5%~2.4%。至於因繼承成為共有房屋所有人,法定稅率從1.5%~3.6%調降為1.5%~2.4%。建商的住家用餘屋,持有二年以內的法定稅率為2%~3.6%,超過二年則適用囤房稅率2%~4.8%,以促使建商加速釋出餘屋。

這些調整,明年7月上路,後年5月開始課稅,雖然來得太晚,但大致採納了學者及社運團體多年來疾呼的囤房稅改革建議,特別是「囤空房重稅,出租略輕稅」,以及「全國歸戶,強制地方訂定差別稅率」等原則,算是難得的突破,值得肯定。希望能促使多屋族及建商快速釋出空置房屋,增加市場供給,改善目前房價、房租飆漲,青年及經濟弱勢買不起、租不起的問題。

但有些調整實屬多餘。減輕單一自住者負擔方面,財政部找地方政府溝通時並無此部分,後來臨時加入,明顯有選舉的特殊考量;如何劃分豪宅標準,也會衍生許多爭議。而且,除了少數工商發達的直轄市,商辦等非住家用房屋貢獻了房屋稅收的絕大部分之外,大部分縣市的房屋稅,主要來自於住家用房屋,且單一自住房屋就占了八成以上。因此,對於單一自住房屋減稅,勢必對大多數的縣市政府造成稅收損失的衝擊,並非囤房稅提高稅率所能彌補。財政部預計有36萬戶增加稅負,346萬戶減輕稅負,將來勢必為如何計算以及如何彌補地方政府稅損而傷透腦筋。

對繼承共有房屋者降低囤房的稅率,特別考量在房屋處分及利用上的困難,甚至稱之為「非自願持有共有房屋」,反而有照顧優勢之嫌。畢竟因繼承而被課徵囤房稅,代表繼承人本來就持有三戶房屋,並非弱勢,何況「共有」房屋,實務上大可按持有比例課徵就已減輕稅負。

上述兩種多此一舉,使得住家用房屋的稅率結構變得極其複雜,竟然高達七種之多,將來徵納雙方都會爭論不休,增加了行政及依從成本,都是無謂的損失。因此建議財政部能夠刪除上述徒增紛擾的部分。「全國歸戶」本來就是房屋稅條例已經明訂的囤房基準,仍須財政部務實提供總歸戶資訊,通知多屋族自行勾選哪些房屋為「非自住」,再根據囤房者的選擇,通知各縣市稅捐機關依據該縣市的囤房稅差別稅率課徵。

對於建商的住家用餘屋課徵囤房稅,既然目的在於「促使建商加速釋出餘屋」,而且內政部曾公布法人持有的住家用房屋平均超過25戶,可見得法人持有住家用房屋,嚴重傷害居住正義,且今年第2季的房價、房租仍然持續上漲,將持有年限從二年降為1.5年,應當列為選項,但絕不能放寬到二年以上。

最後,對囤房族出租房屋給予減稅,雖然期望的是鼓勵釋出空屋到租賃市場,也使房東盡量不要轉嫁房屋稅負給弱勢房客負擔。但目前的租房市場仍是房東處於優勢,造成的租屋黑市問題不會因囤房稅而有所改變,因此仍需內政部拿出住宅政策主管機關的應有擔當,在租賃專法中強制要求房東登錄。

接下來,財政部就可以將目前弱勢房客的房租支出,從列舉扣除額改為特別扣除額,並提高額度至每年24萬元,減輕房客因囤房稅2.0造成的房租上漲問題。












聯合報黑白集/國名只是細節?


2023-09-08 01: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媒報導,印度總理莫迪可能在9月18日召開的為期五天國會特別會議上,提出一項將國名India更改為Bharat的決議案。 美聯社


印度要改國名了嗎?印媒報導,印度總理莫迪有意把國名「India」改為Bharat,中譯「婆羅多」或「巴拉特」,不久即將提交國會決定。據稱,原因是認為「印度」具有殖民意涵,是英國殖民時所取,改叫「婆羅多」才夠本土。

果然,政客牽到印度還是政客,這項操作何其眼熟?這種把戲,若說民進黨不是鼻祖,絕沒人敢僭稱是原創。民進黨一向把「中華民國」貶為外來符號,稱「台灣」才是真本土。印度明年將要大選,莫非莫迪就是偷看了民進黨的祕笈?

「印度」一字是英國殖民者命名的嗎?當然不是!它是印度河的古梵文Sindhu轉變來的,跟「婆羅多」一樣古老。這跟大多數台灣人都是中土源流一樣,中國、華夏詞彙還比台灣古老得多。

民進黨首鼠兩端,搞正名多年,至今不敢摘掉「中華民國」,卻不時拿它出來蹧蹋。譬如,蔡英文剛上任時出訪巴拿馬,簽名就是「台灣總統」。如今任期快結束,不辭萬里飛到史瓦帝尼,該國竟把我國名改為「台灣共和國」。外交部不僅不請對方更正,竟飭令我媒體別拿「細節」做文章。

但國名攸關歷史與認同,豈能說是「細節」!且看國慶將至,民進黨的雙十主視覺已出現「台灣國慶日」字樣,引發民眾譁然。台獨金孫還沒選上總統,莫非蔡政府已先一步幫他把國名改好了?













聯合報社論/為遮掩利益輸送,買蛋竟說成愛國義勇


2023-09-08 01: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超思進口巴西蛋的爭議風波不斷。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波波漫畫


一人公司「超思」進口八千多萬顆蛋的疑雲,愈捲愈大。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採購合約,畜產會與超思簽訂合約之日期,竟是在超思「停業」期間,極其離譜。至於採購貨款的支付,合約則規定由超思根據巴西方面的報價,向畜產會請款;畜產會以新台幣支付超思,超思再以「代收轉付」方式付給巴西蛋商。如此看來,這紙合約問題重重,超思背後必定另有政商高手,才能讓農業部吞下如此不平等的合約。

根據農業部公布的資料,超思共採購八八一四萬顆巴西雞蛋,代墊款項包括雞蛋貨款、關稅、營業稅等,合計六.六九億元。雞蛋抵台後,超思可申請貨款八%的服務手續費,計三八○○萬元。據此看來,超思須負擔的運作費用相當龐大,絕非一家資本額五十萬的公司所能承受。尤其,超思負責人秦語喬僅出資一千元,因此該公司其他股東還有誰,又是誰在幕後支付六億多的金流,這才是外界更關注的焦點。

連日來,農業部每天幫超思代答外界質疑,總是漏洞連連,左支右絀。即使最後被迫公布了畜產會與超思的合約,依然無法自圓其說,因為口述的事實與白紙黑字的合約完全對不上,簽約條件和實際履行都不吻合。最明顯的例子是,超思二月廿四日申請「停業」,三月二日再申請「復業」;但畜產會與該公司簽約,竟在三月一日的停業期間。這樣的合約有效嗎?又是什麼特殊機緣讓農業部如此青睞一家停業中的公司?

另一個極不合理之處,是合約中關於貨款支付的方式。合約中規定,超思可根據巴西供應方的報價向畜產會「請款」,畜產會撥款後,超思再以「代收轉付」匯給巴西蛋商。如果說畜產會考慮超思規模太小,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運作經費,因而訂出特別便宜超思的條件,顯已違背了一般貿易的規範與經驗。然而,農委會與畜產會後來又改口,聲稱超思是自己「先行墊付」六億多元的貨款及關稅。如此前後不一,究竟是看到風頭不對而隨機改口,或者意圖遮掩幕後更大的問題?無論如何,公部門和私企業簽訂了合約卻又不依約而行,當然啟人疑竇。若無特殊利益,超思可能接受嗎?

這起「超思疑雲」,連日來寫下了太多不可思議的故事:沒有經營實績的一人公司,卻奪得進口八千多萬顆蛋的最大標案;五十萬元資本額創出單筆六億多元的生意,取得政府一.七五億元補貼。且在停業期間即能和政府簽下合約,不必掏錢光憑報價單就能拿到貨款,還有八%服務費當保證利潤,出了事還有高官代言。從種種不可思議的待遇,人們不難想像,這絕非秦語喬一人之影響力;而是因為超思背後還有更「大咖」的政商人物,才能成就這樁蛋業傳奇。

當愈來愈多聲音質疑超思是「人頭公司」,農業部已窮於辯解。綠營卻另出奇招,找了其他參與進口雞蛋的貿易商發表聯合聲明,聲稱業者只是發揮能力及人脈解決國內民生需求,為台灣做事,卻被說成是在「發災難財」。聲明還說,如果盡心盡力卻遭抹黑,以後誰敢挺身而出幫國家度過難關?這種說法,不僅言重了,也與事實不符。這次外界的質疑,集中在超思的資格與承攬數量不成比例,根本無涉其他蛋商;此一聲明,無非是在轉移焦點。

說穿了,面對不可告人的政商利益輸送,民進黨意圖把超思引發的雞蛋疑雲美化成蛋商的「愛國義勇」,但這顯然是行不通的。人們只想知道:超思背後的金脈和人脈裡,誰在穿梭影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