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專家之眼】為何故宮院長要退回蘭千山館藏品?

◆  【專家之眼】為何故宮院長要退回蘭千山館藏品?
◆  【專家之眼】九合一選舉與2024大選關聯性
 
◆  【專家之眼】美國拆大壩,集集攔河堰該拆,六輕該遷
◆  【專家之眼】制衡濫權只剩投票 是我們要的民主嗎?
◆  【專家之眼】台灣選舉的國際反應
◆  【專家之眼】超徵五千億就是數字管理失靈
◆  【專家之眼】欺騙民眾的民進黨終被民眾拋棄





【專家之眼】為何故宮院長要退回蘭千山館藏品?


2022-12-03 09:03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故宮後山一向神秘的文物庫存區。本報資料照



立法院11月30日的故宮預算審查會上,立委吳怡玎問吳密察院長,故宮庫房是否足夠,為什麼要把所有的寄存品,包括蘭千山館文物及張大千名畫都退回?吳密察回答,北院未來庫房將不足,但南院庫房是夠的。吳怡玎追問他,那為什麼不能放南院?吳密察支支吾吾地說,邏輯上可以,但感情上不行,因為社會上有些人認為它應該放北院

身為國際級大博物館館長,憑空捏造一個不知哪裡冒出來「社會有些人」的「感情」,做為退寄存的理由,實在令人歎為觀止。綜觀世界各大博物館,寄存制度非常普遍,而且館方都會想方設法留住文物,唯恐主人取回寄存品。像寄存在倫敦畫廊拉斐爾名作粉紅色的聖母〉,因為主人忽然要拿回,賣給美國的蓋提博物館,畫廊便趕緊籌足巨資,把它買下來,雖然拉斐爾並非英國人。

至於博物館長堅持把寄存品退還主人,則是前所未見的奇聞,吳密察可能是破天荒的第一個,或可載入史冊申請金氏世界紀錄。吳密察要退回所有寄存品的另一個理由是,故宮不應長期借給私人存放物品,淪為幫私人典藏的空間。立委吳思瑤、何欣純等也紛紛幫腔,問公家憑什麼要幫私人保管藏品?

也許不能怪他們外行,而是「寄存」兩字容易誤導無知者。最近有研究指出,所謂在博物館寄存,歐美通稱為「長期借展long-term loan)」,除了所有權未移轉之外,基本上即等同於館藏。典型的例子,就是荷蘭梵谷博物館,係由梵谷基金會長期借展,因為梵谷生前只賣出一幅畫作。假如館長要把寄存品退回,那就得關門大吉了。

若以更精確的「長期借展」來看待蘭千文物,那麼與其說是故宫幫林家保管藏品,不如說是林家免費讓故宮展示、典藏、研究他們的珍稀文物。半世紀多來,蘭千文物參與了無數次展示,不知幫故宮賺了多少門票費、紀念商品費。到底是林家占了故宮的便宜,還是故宮占了林家的便宜?

蘭千文物還曾赴日展出,日本學者專論介紹,連天皇都來排隊參觀。吳思瑤等立委竟然以蘭千文物未經過審查便寄存為由質疑它們價值。試問,翠玉白菜、肉形石也沒有審查過,難道也要懷疑其收藏的合理性嗎?

吳密察說,未來寄存要以捐贈為前提。吳思瑤進一步提到清水黃家的寄存品因為到期,所以改為捐贈,還叫吳怡玎去遊說林家捐贈。所以,退寄存的目的就是要逼人家捐贈?要寄存,空間就不足,改為捐贈,空間就足了,真是神邏輯!如此威逼人家,意欲強取豪奪,請問我們還是民主國家嗎?

蘭千最具代表性的藏品之一,唐朝書法家褚遂良黃絹本蘭亭〉,曾流至日本,後來林柏壽大阪著名收藏家齊藤悅藏手中購得。當初他「以寄代捐」,就是擔心若有一天故宮遷回北平,文物也將離開台灣,所以在合約裡載明必須永留外雙溪院址。其呵護古物、愛台灣之心,絕不會因為合約已被廢止,就能輕易否認,更不是故宮最近對外聲明的「隨意解釋所有人的先輩意願」。

蘭千山館文物寄存故宮之初,林柏壽提供了一百萬元做為展曝費,如此無私奉獻,願意將畢生蒐羅所得供大眾欣賞,竟被抹黑為公器私用,叫人情何以堪?假如蘭千文物最後流入拍賣界,甚至離開台灣,才真的是台灣民眾的損失。








【專家之眼】九合一選舉與2024大選關聯性


2022-12-03 08:06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九合一選舉開票當天,民進黨慘敗,身兼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總統(左)辭去黨主席,並與民進黨秘書長林錫耀(右)向台灣民眾鞠躬致意。本報資料照



九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大體順利落幕,除屏東選務過程具有爭議,嘉義市長因有參選者亡故,依法延後至12月18日投票,再加上台北市蔣萬安與南投縣許淑華兩位立委當選地方首長,必須透過補選產生遞補人選,在剩餘任期執行立委職權外,不會再有其他可能上演重頭戲碼。

本次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結果出爐後,對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中央公職人員選舉將會產生何種效應?將是國內政壇與國際社會關注焦點。筆者在日前評論當前強權環伺下之台灣選舉時,曾經列舉過多位長期關注台灣政治情勢發展變化之外籍學者專家與政府退職官員,在本次地方選舉開票後,紛紛主動認定九合一選舉與未來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缺乏因果關聯性;此種有意切割這兩項選舉之論述,究竟是內心期待渴望感性投射,抑或是冷靜理性分析推論,確實存在繼續探索空間

儘管許多政論人士都認為,目前距離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投票日期只剩下十餘個月,政治情勢變化應當可以順利掌握,預期其發展趨向應當亦不太難。同時多半媒體評論都認為綠營執政高層所使用「抗中保台」老招,已經無法獲得台灣選民認同,再加上將公民權調降到18歲之公民投票案,不但是未能通過,反對票數量更是驚人,其實就已經顯現出主流輿情對於綠營透過各種手法操弄選舉,都顯現出負面反彈,此種情緒未來亦有可能繼續延燒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

但若是回顧民國一O七年(2018年)地方選舉結束後,直到民國一O九年(2020年)中央公職人員大選前,台灣藍綠不同政治派系陣營內部風潮起伏翻騰過程輿論風潮則是受到香港社會動盪情勢衝擊,最後讓民國一O七年(2018年)地方選舉勝選效應與藍營原先打算趁勝追擊氣勢完全崩解,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大選慘遭嚴重挫敗歷史經驗,更讓各方對於目前九合一選舉戰果與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相互間是否存在關聯性紛紛抱持保守態度不敢遽下斷語

若要判斷九合一選戰結果是否會影響到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與其將目光焦點與心緒思維糾結在當前戰果,毋寧認真思索到底是有何種因素會決定未來選戰發展趨向,如此還比較有可能理性地看出兩者間是否真是存在關聯性。

首先必須要思考,藍綠白三方政治勢力,能否在選後迅速調整隊伍,開始認真準備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表面上由於綠營選戰失利,蔡英文辭去黨主席,黨政高層大規模改組勢在必行;同樣台灣民眾黨由於柯文哲市長任期屆滿,必須回歸到台灣大學醫學院任職,其政治資源與動能亦會受到減損前景態勢亦會顯現負數。

但藍營在勝選後,由於普遍記取民國一O七年(2018年)勝選後得意忘形教訓,就算對於當前黨內高層透過各種權謀安排,勢必會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出馬競選圖謀大位,確實存有異議並非完全能夠服氣;但到目前為止都還未曾公開攤牌,只是蓄勢待發山雨欲來風滿樓,總還是要透過黨內權力較勁架構盤整過程,才能擺好架式設置陣勢落實選戰布局。總而言之,從此角度來說,民國一一一年(2022)選戰結果對於未來選戰人事安排到底是否有所影響,恐怕是很難勾勒出因果關係。

其次就要提到國際政治整個大格局對於台灣未來選戰還是會有影響,民國一O七年(2018年)時台灣不論任何政黨都完全未能預估民國一O八年(2019年)香港暴亂情勢,居然會對台灣民意歸向產生如此嚴重影響。而目前北京與華盛頓對抗態勢,儘管雙方在表面上要擺出降溫管控姿態,但完全化解基本矛盾可能性,恐怕並不樂觀。

台灣是張國際強權絕對不願輕易放手之好牌,本次其他國家未曾透過媒體來像民國一O八年(2019年)運用王立強案般來操弄台灣社會輿情,並不代表以後不會重施故技讓舊案重演。畢竟地方選舉本來就沒有太多空間與議題可供利用,但馬上就要開始升溫之中央公職人員選舉,大打「抗中保台」牌就很有可能產生截然不同效應。所以從這個外力涉入干預角度來說,變數更是難以估計;但其未來發展確實是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選戰結果風馬牛不相及,很難牽扯出任何聯結關係

最後就要提到來自北京各項作為所產生之選戰效應;就最近數次台灣選舉來說,中國大陸已經逐漸開始保持緘默,並且亦不像以往會刻意表態或是暗示較偏好何方;換言之就是儘管有期待,但是嘴上不會說出來。至於運用解放軍海空機艦在台灣周邊海空域活動施壓,在本次台灣地方選舉過程中,看起來亦未曾調整活動數量涵蓋範圍

所以運用北京對如何應對台灣選戰,透過其對外喊話發言與實際軍事活動樣態,做為催票固票手段,換言之就是將北京作為選票提款機之期待與算計,可能亦會在台灣社會有所變化。再加上兵役體制面臨調整,「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口號逐漸發酵,北京對藍綠白陣營來說,究竟是必然之利,抑或是必然之弊,恐怕亦將充滿變數,北京所作所為究竟會變成何方票房毒藥,恐怕更是難以預料;不過此亦是與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選戰成績毫不相干,完全扯不上關係!

總而言之,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大選,不論從各黨派選戰編組應戰準備、國外強權操弄戰略環境變化以及北京對台策略、論述與態度調整,甚至再算上對岸軍事活動所構成壓力,其實都可提醒各政黨,民國一一一年(2022)選舉不論勝敗,都已經翻過那一頁歷史,民國一一三年(2024)大選必然是要重新開始書寫之另一頁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