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177/web/◆ 聯合報社論/幼兒婦人之死:預知大規模疫情風暴紀事
◆ 聯合報黑白集/薄台鐵,厚高端
◆ 經濟日報社論/新型國際關係牽動全球經貿秩序
經濟日報社論/新型國際關係牽動全球經貿秩序
2022-05-02 02:07 經濟日報 / 社論
俄烏戰爭除對雙方的衝擊外,也有牽動改變全球情勢的效果。 美聯社
俄烏戰爭這個全球變局,引發許多短中長期影響。其中對於國際經貿結構與秩序最大的長期影響,可能就是「美歐聯盟迅速升溫、俄中友好沒有止境」下,集團化及新冷戰對全球經貿制度的威脅。
俄烏戰爭除對雙方的衝擊外,也有牽動改變全球情勢的效果。美歐關係過去幾年因川普「美國優先」政策而明顯倒退;拜登上台已經積極修復,在俄國入侵戰爭後不僅能夠重修舊好,而且頗有升級的趨勢。同時美國主導的北約再度找到「為何而戰」的團結目標,更出現擴大新成員的可能。
美歐關係原本淵源長久,不足為奇,更值得注意的是俄國及中國的結盟態勢。俄中關係固然也有傳承起伏,但在蘇聯解體後進入相當長的盤整期。開戰前普亭親訪北京,換得了中方「互信上不封頂,戰略合作不設禁區,世代友好沒有止境」近乎毫無保留的承諾後,在對俄國制裁立場上保持模糊,並在認知戰中將戰亂定位肇因於「美國及北約東擴、藉由戰爭拖垮俄羅斯」的基調,更以「新型國際關係」概念作為未來中俄關係的定位,指出中俄超越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模式,堅持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原則」基礎上發展。
俄國是否同意中方定義的「新型國際關係」目前不得而知,但現階段就算北京只有口水支持,也是俄羅斯急需國際奧援的情況下,只有暫時接受一途。況且新型國際關係很明顯是對抗美國將個人權利、民主自由、市場經濟三位一體的西方意識形態,視為衡量各國的普世價值標準,並以競爭對抗作為擴大的工具。也就是新型國際關係的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其實意思就是中俄期待的世界秩序,沒有全球一致的普世價值,各國要用何種價值、機制運作是各國自己的事,彼此互相尊重,更不要對他國指點對抗。這樣就能創造和平、帶來繁榮。
坦白講,新型國際關係本身也是一種意識型態,只不過二者出發點不同;西方意識形態是超越國家,以個人權利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觀,中國新型國際關係則是以「國家」為單位,各國內部政府與其人民的關係,不再是國際關係所能過問的領域。姑且不論個人自由及和平繁榮孰輕孰重的問題,也不管台灣會如何選擇,對於未來國際經貿結構與秩序而言,大國間將意識形態從背景思維變成國家政策時,經濟及科技的分邊、對抗導致經貿體系及全球供應鏈分裂化、集團化,已難避免。因為意識形態之爭,本質是有我無你的對抗,而非可以相互比較共存的競爭。
事實上,由過去幾年美中歐大國間走向經濟戰略競爭、經濟戰略自主政策的趨勢,已經可以嗅到濃厚的「強化自己、降低衝擊、削弱敵手」這三個對抗的基本準備。台灣的經濟成就,幾乎完全受到全球供應鏈的榮枯牽動,而更特別的結構,是跟美中二強在供應鏈上的高度橋接連結。面對以上變局,我國企業布局需要極為認真的考量以下幾點調整。第一,千萬不要因為過去經驗而否定未來風險。第二,要以「美歐、中俄」二大集團會日漸涇渭分明為設想基礎。第三,要設想二大集團為了對抗,會有愈來愈多不符合經濟、科技原則的政策方向。第四,二大集團是簡稱,各方衝突性還是有差異,而且對抗主場的距離也不一樣。例如由於歐-中衝突程度可能相對較低,歐洲各國就成為台灣企業分散風險布局的好選擇。又如非洲、拉美及中東,離對抗核心遠,也是可以多理解、規劃布局的對象。
總之,在新型國際關係下,台灣必須更有智慧、更靈活的在兩大強權之間,取得有利地位。
聯合報黑白集/薄台鐵,厚高端
2022-05-02 02:02 聯合報 / 黑白集
衛福部首度核准唾液快篩試劑進口,幸運的進口商「福又達」竟被揪出是高端的關係企業。民眾驚呼,「怎麼又是你」;陳時中答:「那有什麼關係?」記者陳秋雲/攝影
台鐵員工以「勞動節不加班」癱瘓鐵路,抗議交通部的「公司化」條件過苛;因雙方均無意退讓,台鐵抗爭恐將持續升高。與此同時,衛福部首度核准唾液快篩試劑進口,這家幸運的進口商「福又達」竟被揪出是高端的關係企業。民眾驚呼,「怎麼又是你」;陳時中笑答:「那有什麼關係?」
當然沒關係!當政府決策偏頗已成常態,民眾還奢想公正,才是愚昧至極。這幾年,蔡政府把國家當成黨機器來治理,「好康」要與好友分享,立場顏色不同的都排除在外。在這種情況下,「薄台鐵、厚高端」正反映了主政者的核心精神,一點都不奇怪。
以高端疫苗為例,沒通過三期實驗就發給緊急使用授權,政府還用全球最高售價大量購買,把它捧成「愛國疫苗」,卻終難獲國際認可。至於唾液快篩試劑,去年醫界就要求開放進口,衛福部一路阻擋。直到現在疫情大爆發,衛福部才驟然開放,誰料,中獎的又是它。高端與「福又達」不只是關係企業,兩家公司根本設在內科園區的同一大樓,「又是它」絕非意外。
再看台鐵,政府把精神和經費都花在其對手「高鐵」身上;光是高鐵南北延伸就要花掉兩千五百多億,政府眉頭都沒皺一下。相對的,政府不斷變賣台鐵場站資產,卻只願承受三百多億;這教台鐵如何吞得下去?
聯合報社論/幼兒婦人之死:預知大規模疫情風暴紀事
2022-05-02 02:06 聯合報 / 社論
基隆市陳姓女子確診後二度送醫未被收治,返家後死亡。示意圖,非新聞當事照。圖/ingimage
疫情大海嘯將撲台,確診逐日飆升,中重症創新高。近日基隆一位確診婦人兩度求醫未被收治返家後身亡,繼新北的全國首例幼兒重症死亡後,再度讓人揪心。疫情指揮官陳時中還原了流程並作說明,但無法消弭各界質疑,也難解民眾憂慮。
二歲幼兒死在居隔暴增、民眾被要求自主應變之際,六旬婦人命喪在疫情大爆發、大解隔之時,都不能視為單純個案。幼兒父親痛哭自責「太守法」,沒有直接去醫院,苦等救護車二個多小時,導致孩子重症。婦人親友六紙「陳情書」,從快篩試劑難以取得、通報電話無法接通、病情加重不能住院、確診居隔傳染家人,到辦理後事百般刁難,向中央與地方政府發出沉痛的控訴,聲聲戳中「重症清零、輕症管控」的「新台灣模式」罩門。幼兒父親和婦人親友的每一個質疑,都揭穿超前部署的假象,直指防疫的混亂與無能。
面對幼兒之死,指揮中心已檢討送醫指引。但幼兒父親淚訴「太守法」,卻是台灣自詡防疫模範生的最大諷刺。台灣曾有的防疫成績,是建立在民眾對防疫規範的自覺遵守上。但當僵化的居隔、通報與就醫流程,無法因應快速的病毒演化與病程變化時,結果就讓民眾陷入守法被卡死、不守法遭罰的困境。
複雜而僵化的流程,把民眾導向迷宮,也癱瘓基層,讓防疫人員電話「打到累、接到哭」。陳時中預估五月五日單日確診三萬七千例,全台很快達五百萬人染疫,屆時會是怎樣的光景?民眾篩陽還要打那永遠不通的通報電話嗎?確診不適或有症狀還能打電話等待送醫嗎?指揮中心昨天啟動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疫調系統,陳時中還提醒別寫錯資料,否則後續居隔單和診療安排速度會變慢。但陳時中從未趕上疫情速度,配套不備的自主回報系統跑得過病毒嗎?
基隆婦人不適,女兒跑遍藥局買不到快篩試劑,這也是近日街頭正在重播的荒謬劇。從口罩之亂、疫苗之亂到快篩之亂,無事不亂。蔡政府說口罩夠,民眾買不到;說疫苗夠,民眾該打時沒得打,想挑時沒得挑。現在又說快篩試劑夠,居隔快篩卻從五劑變三劑;快篩實名制上路,再現排隊人龍,向隅者仍眾。沒有快篩,政府樂得蒙眼看不到染疫黑數,但叫人民蒙眼自主應變,未免太殘忍。蔡政府要人民惜篩,還怪人民爭先恐後、搶買囤積,他們該到買不到快篩延誤就診的婦人靈前懺悔!
婦人送醫未被收治而死在家中,也引發醫療量能是否足夠的質疑。指揮中心提出確診分流收治原則,樂觀估計專責病房量能。但陳時中預估的染疫人數不斷調高,單日確診破萬也早於預期;醫勞盟還指出,如果加上其他住院病人意外驗出的確診者,專責病房很快就用完。大疫當前,指揮中心的樂觀,到底是自信或膨風?
死亡無法安葬,是家屬親友最大的痛。基隆婦人確診來不及列案號,無法取得死亡證明和安葬。同時間也傳出台北市十六歲少女接種疫苗後死亡,因未能查明死因,領不到死亡證明,逾百日無法安葬,事情曝光後才解決。行政僵化塞車,官僚缺乏同理,讓人民痛上加痛。至於婦人之死是否反映了染疫死亡黑數,陳時中承認確診黑數,否認死亡黑數,恐難解人民疑惑。
病毒給了台灣二年多準備時間,許多國家也作了正負面示範,但疫情大爆發,指揮中心卻完全沒作好準備,這是蔡政府最不可原諒的怠惰。幼兒與婦人之死,預知大規模疫情風暴紀事。大海嘯來襲,大家都不想下一個沒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