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9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高教起薪變化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啟動割喉戰,藍營陷唇亡齒寒
◆  聯合報黑白集/富到買不起防護衣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高教起薪變化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高教起薪變化的啟示


2022-01-19 01:59  經濟日報 /   社論
2021年中國大陸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約為新台幣2.5萬元,雖仍低於台灣的2.8萬元,但差距已經有限;碩士起薪約為新台幣4.35萬元,已超過台灣的3.23萬元達1萬元之多。新華社


大陸北京大學光明日報進行薪資調查後發現,民國 110 年(2021年)中國大陸大學畢業生的平均起薪約為新台幣2.5萬元,雖仍低於台灣的2.8萬元,但差距已經有限;碩士起薪約為新台幣4.35萬元,已超過台灣的3.23萬元達1萬元之多。

相信台灣不少人對這項調查會感到震驚,長期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速度雖然沒有大陸快,但至少人均生產和薪資水準一直都顯著超過大陸,一般人很少會預期對岸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待遇會追上甚至超越台灣,如今看到這種事實,心理上還是不平衡。但這個現象可能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應該會愈來愈明顯。

經濟學對工資的高低,慣例會以勞動市場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作用來解釋。台灣近年大學畢業生供給大量增加,但需求增加有限,其薪資成長自然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而大陸大學畢業生雖然供給也有增加,但因經濟成長快速需求增加更快,趕上台灣必然是遲早之事。事實上,對岸調查顯示,民國 110 年(2021年)大學畢業生月薪起薪人民幣 5,825元,是從民國 109 年(2020年)的平均 5,440元提升的,上升幅度達7.1%;而民國 109 年(2020年)的數據,又比五年前上漲了24%。而且,上述數據只是全國的平均數,也就是說,在大陸一、二線大城市,平均起薪應明顯高於平均數,那麼台灣不僅碩士、應該連學士起薪都已不如大陸的北上廣深等大城。這原本是意料中事,只是比想像中來得快,的確讓我們心理上不容易適應。

然而,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也有明顯差異,人力公司調查顯示,幾個前排大學工科生起薪約4萬元,和平均2.5萬元有相當落差;因此,台灣的低薪問題,主要發生在文學、法政商管教育農業衛生等類群。以民國108年為例,當年這些類群大學畢業生在14萬人以上,占全體畢業生過半。工科和資訊因台灣高科技電子業發達,大量出口提高了人才需求;而上述類群則因市場局限以致需求難以擴張薪資也就停滯不前

台灣零售業龍頭統一超商」為例,其民國 109 年(2020年)營收75.5億美元,在全球只排到142名;第二大「全聯」,營收40.7億美元更只勉強擠到247名,和台灣半導體製造業的實力相比,可說天差地別。統一超商近年在大陸上海、浙江、菲律賓擴點,但因研發成果投資力道相對有限,不足以帶動員工薪資迅速上調。反觀美商星巴克,在台雖由「統一代理,但具強烈競爭優勢,營收和獲利相當出色,員工薪資和福利也就高人一等。這種現象在服務業非常普遍,除金融和資訊服務業一般行業中只有外商能提供較高薪資,因為有獨特性故獲利好、薪資自然較高。

本國服務業為何競爭力弱?主要原因是市場多限於國內,規模有限對創新研發投入不足,故獨特性不高難以創造高附加價值以提供優渥薪資,因此,如何擴大市場腹地關係重大。台灣可擴展服務市場最好的腹地就在對岸,但在兩岸關係惡化下迄今無解。另外,台灣許多企業主獲利極高對勞工嚴苛;目前製造業極為缺工,但半導體某龍頭上市公司「強力招募」技術員,竟然只提供3萬元月薪,大夜班也只有3.7萬元,戴面罩穿無塵衣和機器為伍,可能打亂生理時鐘,賣命卻還養不起家,難怪年輕人寧願在環境較好服務業領取低薪

最後,政府協助提高服務業生產力上不夠積極,例如對勞工眾多的餐飲業,僅有的輔導集中在提升其「服務電子化」,對衛生改善美味提升上毫無作為,許多民眾盡量避免外食,「需求」不足衝擊其業績和該有的投資,惡性循環之下自然難以改善薪資水準。

市場狹小加上政府不夠用心,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落後對岸,應該只是剛開始而已。















聯合報黑白集/富到買不起防護衣


2022-01-19 04:32  聯合報 /   黑白集
衛福部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中)前往防疫車隊搭車處巡視,視察完後給出幾點指示。記者季相儒/攝影


桃機入境採檢陽性率居高不下,社區感染繼續擴大。豈料,機場協勤人員竟爆出隔離衣不足的窘況,高風險工作區還被降級,從全防護的「兔寶寶裝」降為露出頸腿與後背的防水隔離衣。一名負責收集入境者唾液的人員確診,其裝備就屬「包不滿」。

國門失守,王必勝唱完「補洞秀」,桃機就讓醫檢以外人員脫下「戲服」,換回簡陋隔離衣疾管署聲稱,機場人員一天發四件隔離衣;但人員「下戲」後就被打回原形,休息時得把這一日一件的寶衣吊晾在休息室,或折放在夾鍊袋裡,無論淨汙重複使用。

陳時中先否認指控,後又推說廠商問題。王必勝則稱,將與專家開會討論。病毒「突破感染」,官員跟著「突破問責」,防疫國家隊建立桃機管控 SOP 只是大內宣,針對的是無知百姓,而非病毒。

蔡總統吹噓防疫成功,經濟躍升四小龍之首,如此富足卻連高標防護衣都買不起。行政院以疫之名舉債八千多億,蘇貞昌撒錢買到續任閣揆桃機人員救護車司機卻得自費購買全套裝備以免染疫禍延家庭社區。這個國家有錢到讓高官仗勢欺人

 阿中抱怨老婆打不到高端疫苗,正副總統則三捐手臂,繼續造福高端漲停;諷刺的是,防疫前線窮相百出因疫情升官發財的官爺們,還在靜候民間團體捐贈嗎?












聯合報社論/蔡政府啟動割喉戰,藍營陷唇亡齒寒


2022-01-19 04:35  聯合報 /   社論
台中市長盧秀燕聲望調查,排名落但滿意度漲3%。圖/聯合報系照片


挾著公投與中二補選連勝之勢,蔡政府對藍營的追殺變本加厲。台中清算顏家的鬥爭,矛頭已從「議顏堂」轉向「議燕堂」,劍指台中市長盧秀燕;宜蘭地檢署率廉政署兵分卅多路搜索,將縣長林姿妙列為被告;監察院則派出監委要查雲林縣長張麗善胞弟弊案,綠營揚言終結派系政治選戰硝煙四起,蔡政府發動對藍營的割喉戰,讓國民黨雪上加霜。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稱,下一個對象若指向新北市長侯友宜,「絕無意外」,早就聽說民進黨接下來要對付國民黨縣市長。儘管民進黨否認政治迫害,但從修改《地制法》合併大新竹的功利謀算開始,蔡政府對年底地方選舉步步進逼,都在瓦解國民黨「地方包圍中央」的氣勢。國民黨一味喊冤,只是自曝難以招架;重要的是,藍營要提出反證,並利用揭弊展開反攻。

林姿妙經連夜約談,最後卻無保請回,顯示檢方並未掌握具體事證。如此不符比例原則的搜索,目的在傷害林姿妙「媽媽縣長」的形象,鬆動她在宜蘭的民意支持。同樣以「媽媽市長」主政台中的盧秀燕,雖在中二選戰刻意與顏家保持距離,卻未能倖免,火勢隨即向她延燒。民進黨以割喉著稱,絕不會因林姿妙和盧秀燕走中間路線而鬆手,反而會趁國民黨中央勢弱藉勢刨根。

侯友宜、盧秀燕和林姿妙在公投等役都和保持若即若離,一方面是地方政策考量有其民情難處,二方面是希望持盈保泰爭取中間選民,未料,卻因此形成國民黨「不團結」的印象。對比民進黨上下一心,不僅種下公投及補選皆敗的敗因,黨中央與眾諸侯都受到程度不同的損傷。從結果看,國民黨的自保盤算顯然格局太小,讓綠營趁機得利;而今蔡政府更要發動所有手段,瓦解藍營的地方優勢。

國民黨中央資源有限,須靠立委在國會的戰鬥及地方首長的配合,來增加政治籌碼。誰料,地方諸侯卻認為中央無法倚恃,只能自謀生路確保選票,卻給了對手各個擊破機會。尤其,宜蘭、台中、雲林等地的查弊案件一出,民進黨等於率先搶到選舉話語權,以其選戰攻擊狼性,對照藍營消極回應羊性,更凸顯國民黨的窘迫。

蔡政府執政後,立法、司法、監察一把抓,再藉由媒體資源掌控行政不公已不勝枚舉,在野黨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可見,政黨如果無法齊力對抗國家黨政機器,年底選戰必然是一路挨打,士氣潰散。換言之,國民黨在戰略與戰術上,除了要訴諸地方諸侯的團結,更要結合各路好漢及民間團體的力量,以「搶救正義」之名聯合起來對抗民進黨的霸權,才能喚起選民的覺醒和支持。

國民黨中央目前的荏弱現狀必須改變,朱立倫收縮式領導者風格更必須改變。整個黨必須思考有效結合友黨及民間團體的力量,共同挑戰蔡政府的鴨霸無能,否則台灣民主政治將不斷走向倒退之路。目前國民黨和民眾黨雖處於競爭狀態,但從關心民主的立場,兩黨必定能找到一些可以合作的政治議題選區合作。若不此之圖,就是坐視民進黨繼續鯨吞蠶食敗壞國家權力分立及制衡綠色威權統治一旦長期化,台灣民主將積重難返;台灣好不容易擺脫威權統治,難道又要回到從前?

民眾並不樂見綠營一黨獨大,但國民黨若連在野制衡角色都扮演不好,要如何讓人民寄望?藍營諸侯以為可以選擇走自己的路,現在看來,這條路是走不下去的。誰會是下一個林姿妙?大家等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