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 半導體業走鋼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3663/web/

◆  合報黑白集/聲援喬治,卻抵制小明?
◆  聯合報社論/罷免與公投矛盾,暴露民進黨的私心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 半導體業走鋼索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交鋒 半導體業走鋼索


2020-06-05 02:01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上月宣布供貨華為的海外半導體企業,凡是有使用到美國科技,都必須獲得美國政府的許可。華為是世界最大的5G設備商,也是排名第二的手機製造商,其發展與東亞半導體業緊密結合。華為手機的自製高端處理器,依賴台積電代工;手機內部的記憶體來自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與日本的鎧俠(前東芝半導體);高端鏡頭的CMOS感測晶片靠SONY供貨。若這些半導體商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勢必災情慘重。
美國禁令對東亞半導體產業影響,以台灣衝擊最大,韓國則提高警覺,日本尚無影響。台積電的先進製程依賴荷蘭企業ASML的EUV(極紫外線微影)設備,而此裝備約有20%的部分是在美國康乃狄克州製造。同樣的,三星與SK海力士的記憶體廠若是少了Applied Materials等美國設備商的服務也無法生產。
相較之下,因為日本企業一向重視垂直整合與科技自主,日刊工業新聞評估,鎧俠與SONY可不受美國科技管制影響。
儘管台韓企業都無法不使用美國科技,但是美國的禁令並不包含記憶體,這使得韓國企業暫時鬆一口氣,這也讓部分人士認為,台積電將因美國禁令失去了華為這個大客戶,而三星卻可以繼續供應記憶體給華為,這將對兩家企業的營收造成差異。不過就算台積電無法替華為高階晶片代工,由於中國晶圓廠的製程能力有限,7奈米高階晶片華為只能外購的情況下,最後大多訂單還是會回到台積電身上,因此美國禁令對於台積電長期營運的影響不大。
韓國產業界看待美國禁令,關心重點並非在台積電身上,而是憂慮如果美國一旦將禁令範圍擴大到記憶體,韓國半導體業將會受到嚴重衝擊。2019年全球標準型DRAM記憶體市場,韓國的三星與SK海力士共占73%。一旦美國限制韓國企業供應記憶體給華為,華為的智慧手機部門只能打烊,而三星與SK海力士一旦失去華為這個大客戶,也必受傷慘重。
在此背景下,面對今後中美科技戰發展,韓國半導體業應採取的戰略,韓國第一大報的朝鮮新聞,以及韓國經濟新聞,都不約而同建議以「走鋼索」的方式,力求在中美雙方之間取得平衡。韓國產業界深知如果得罪中國或美國一方,都會遭到報復。
2016年韓國部署美國的薩德反飛彈系統之後,中國展開各種有形與無形的報復。結果是,現代汽車在2016年破百萬輛的銷售量,在去年只剩下68萬輛;零售業巨頭LOTTE也因薩德事件影響全面退出中國零售業;三星電子也由於手機在中國銷售一落千丈,乾脆將手機生產基地移轉到越南。中國報復的痛,韓國企業記憶猶新。然而如果韓國在中美霸權爭奪中,對中國過於親近,違反美國利益,則又可能被川普政權處以高關稅報復。
韓國產業界的苦惱,也是告訴台灣,今後在中美兩強對抗下,維持「走鋼索」的困難。一方面台灣必須遵守美國不斷更新的各種規定,同時也盡量讓中國這個重要客戶感覺到情義在。像台積電在謹守美國新規的同時,也趕在寬限期內集中供貨華為,就是一種力求在中美之間保持平衡的努力。
此外,在這次華為衝擊中,我們看到台灣與韓國半導體產業依賴美國的結構性脆弱,而日本半導體業,雖然往日雄風不再,但卻有能力擺脫美國限制,以自主科技持續供貨中國。可以預見,中國今後要擺脫美國限制,走出自己的半導體供應鏈,日企會是重要關鍵。近年來台日半導體業合作緊密、去年華邦電集團的新唐,併購Panasonic半導體;聯電獲得富士通12吋晶圓廠,這些日系晶圓廠可能是今後中國自主半導體供應的重要關鍵,也是台灣半導體業的重要轉機。











聯合報黑白集/聲援喬治,卻抵制小明?


2020-06-05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右)妻子陳佩琪(左)在臉書逆時中,評論「小明的故事」。圖/取自柯文哲臉書


陳佩琪連番發言逆時中,這次她為「小明」伸冤。她說,「小明」的陸籍身分,並不是他們自己的選擇;陳時中稱「自己選擇了國籍,就得自己承擔」,不讓小明們回台,她酸:「多麼煽動人心的口號啊!」
「小明」是一群人的代稱,有的是陸配的前婚生子女,也有不少是台灣人的親骨肉。因為媽媽是陸配,他們跟媽媽去大陸過了個年,突然就回不了台灣。陸委會主委陳明通發現錯殺無辜,說了個「小明的故事」試圖向社會動之以情,卻遭網民和名嘴圍剿,政策一天之間髮夾彎,「小明們」全成了犧牲品。
小明其實一直住在台灣,有健保、有戶籍,在台上學,也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只是在等國籍許可武漢爆發疫情,爸媽都能回來,只有小明不行。冷血的防疫政策,拆散天倫,已五十多天本土零確診,蔡政府仍不放人
不論是問國籍或血液,「小明其實都無法選擇。疫情緊張時,陳時中以國籍作為防疫藉口,或許騙得過去;但疫情趨緩還不讓人回來,就是侵犯人權了有些拿美國護照的人,發病後跑回台灣,陳時中為何沒叫他們自己承擔
非裔美國人喬治.佛洛伊德被警察壓頸窒息致死,全美掀起激烈的反種族歧視抗爭喬治也是因為無法選擇自己的膚色和血液而死,「小明」和「喬治代表了不同的被歧視群體。而台灣一邊聲援喬治」,卻抵死抵制小明」,這算什麼人權立國










聯合報社論/罷免與公投矛盾,暴露民進黨的私心


2020-06-05 00:3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通過「罷韓聲明」,韓國瑜表示以平靜的心接受市民決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罷韓」投票明天舉行,民進黨也趕在倒數三天通過罷韓聲明。撇開該案最後過與不過不談,這次活動最讓人關切的,是「罷韓國家隊」的高度介入,和罷免新制低門檻引發反民主後遺症。民進黨四年前主導下修罷免門檻,表面理由堂皇,卻只是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無關民主的深化。這種邏輯混亂的修法,已成為蔡政府執政四年多來的普遍現象。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底,蔡總統上任僅半年,民進黨即主導下修公職人員的罷免門檻,並從「不可宣傳」改為可以宣傳。其表面理由是:「讓最新民意展現」及「監督民選公職民代」,但實際原因,則是此前「割闌尾」罷免藍營立委未能得逞。放眼全球民主國家,採取「罷免」民選官員和民代制度者少之又少,像台灣這樣不需要具體「違法失職」即可發動「政治性罷免」的國家,恐怕是絕無僅有。
其他民主國家對罷免制度持保留態度,原因有三:第一,根據民主理論,官員或民代一經選出,即與選民形成委託和被委託關係,其任期就是委託年限;而定期改選本身即具「展現最新民意」效果,毋需另行罷免。第二,政治性罷免的性質與選舉的性質接近,罷免容易淪為「選舉延長戰」;第三,要以「罷免否決選舉」,應設定多高的門檻,仍難有定論。
我國最初制訂罷免規則,採取的是「高門檻」,目的在避免選舉結果被罷免輕率推翻。罷免門檻降低後,三年前曾用於罷免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即浮現諸多問題,如今罷韓則更見嚴重。其中有數項爭議:第一,發動罷韓的主要理由,是韓國瑜當選不久即參選總統;然而這並非法所不許的情況,只是具有爭議而已。何況,類似現任官員民代轉戰其他選舉的例子,俯拾皆是,何以獨獨韓國瑜無法見容?其次,韓國瑜當選時獲得八十九萬多票支持,但要將他罷免,卻僅需五十七萬多票,這將構成「少數否決多數」的反民主逆流。
此外,依《選罷法》規定,罷免應由「選舉人」提出,公務員不得參與;但這次的「罷韓」活動,執政黨卻關係參與。發動罷韓的主導者,其實是過去陳菊市府的官員;政府公權力在各層面的助攻宣傳,更是層出不窮。在最後關頭,連蔡總統也直接利用主席身分直接下令動員罷韓。如此把罷免當成選舉的「延長賽」,不僅否定選舉的價值,也讓握有公權力者有上下其手空間,剝奪原本的選舉民意。這樣的制度設計,能說沒有問題嗎?
再看,民進黨對《公投法》的予取予求,對照其罷韓動員,正好印證民進黨修法邏輯混亂及反民主言行。公投做為直接民權,可以彌補代議政治的不足,其價值普受肯定,只是各國在制度設計上有所不同。公投雖是民進黨長期宣揚的神主牌,但民進黨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公投綁九合一選舉慘敗後,竟不思檢討敗因,反而霸道修法把公投與選舉脫鉤,且規定兩年只能公投一次。如此一來,必定造成投票率下降,公投不易過關,這對公投的成功率和人民行使直接民權,都是雙重傷害。
可恥的是,民進黨修改公投法的唯一原因,竟是「減輕選務負擔」。為了選務技術問題,而否定民主價值,可謂駭人聽聞。更可笑的是,近來蔡英文拋出修憲議題,民進黨立刻主張修憲之「複決公投」應該綁民國111年(二○二二年)的大選舉行。不許人民的公投綁大選,自己卻要把複決憲法綁選舉,民進黨的矛盾及師心自用,真是赤裸裸一覽無遺。
從罷免門檻到公投規定,每一次修法,都看到民進黨將國家法律當成自己的敲門磚和墊腳石,為自己量身打造,用過即棄,何曾以台灣的民主為念?如此短視近利,打造的只是政治惡鬥的樣板:為了權力,沒什麼不能做,沒什麼不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