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不確定年代的台灣貿易大戰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4060/web/

◆  聯合報社論/憂心陸生「滲透」校園,是民主的怯懦化
◆  聯合報黑白集/北檢辦案好「貼心」
◆  經濟日報社論/不確定年代的台灣貿易大戰略





經濟日報社論/不確定年代的台灣貿易大戰略


2019-08-26 2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國大陸和美國針對彼此的出口商品課徵報復性關稅,把美中貿易戰再推向了另一個不可測的深淵,也打臉全球對雙方可能和解的期待。
與此同時,依據財政部日前公布最新統計,台灣7月份月出口總計28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0.5%,連續第九個月負成長由於出口占台灣國民生產總值的57%左右,出口衰退將嚴重衝擊台灣的經濟成長、就業市場和薪資調整
更嚴峻的挑戰是,美中衝突已嚴重弱化了維持全球和區域經貿秩序的兩大組織,讓台灣所處的國際經貿環境愈來愈凶險。
川普在全球發動貿易戰,根本毀損了世貿組織(WTO)的權威。美國持續否決世貿組織上訴法院新任法官的人選,更使得由七位法官組成的上訴法院現在僅存三位,是上訴法院開議的最低門檻待今年12月,其中兩位任期屆滿必須離任後,上訴法院將僅存一位法官,形同停擺,世貿組織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也將隨之完全癱瘓
在亞洲,從歐巴馬提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到川普的印太戰略,美國更裂解了亞太經合會。宣示在民國109年(2020年)前達成區域內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茂物目標」(Bogor Goal),早被拋棄。
尤其,美中競爭已經超越了貿易戰,形成一種長期的戰略對抗。然而,美國的印太戰略著重軍事安全,並沒有任何配套的經貿政策,也不顧及亞太國家的經貿利益北京的一帶一路倡議又挾著濃厚的戰略意義和政治前提,都讓台灣進退維谷。
面對如此險惡的環境,台灣必須懂得趨吉避凶,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八方玲瓏,趕快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經貿協定。民國102年(2013年)台灣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台灣出口紐西蘭的自行車關稅由5%降至0後,隔年台灣輸出紐西蘭的自行車巨幅增加近100%,就是最好的例證。
首先,台灣必須盡全力加入日本主導的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該協定11個成員國占我國對外貿易及對外投資各約三成,目標是在貨物、服務等領域建立高於世貿組織的標準,有利我國出口並提升總體經貿競爭力。
其次,台灣必須努力和東南亞國協簽署經貿協定:或循新加坡模式,與個別會員國談判簽約;或依日韓前例,爭取透過東協加一的模式達陣;或是爭取加入「區域全面貿易夥伴協定」(RCEP)談判,以求一勞永逸。
第三,台灣要同時和美國及歐盟展開經貿投資協定談判。歐美仍擁有全球最先進的科技、知識,更是台灣安全和在全球舞台的重要支撐,與歐美洽簽經貿投資協定,不僅能刺激台灣出口,更能引進最先進的科技、知識和政治支持。
然而,回顧歷史,要達成上述目標,沒有兩岸一定程度的和解與默契,幾乎一事無成:民國105年(2016年)後民進黨政府對日本百般牽就,但安倍仍然不願承諾助我加入「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即使民進黨全力配合川普的反中政策,緊縮兩岸交往,美國仍拒絕展開台美「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歐盟於民國104年(2015年)10月「全球貿易政策說帖」(Trade for All中將台灣列入洽商雙邊投資協定」(BIA的潛在夥伴,然迄今毫無進展究其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國家包括美國會為了支持台灣而犧牲在大陸的市場和利益。因此,如何維持兩岸一定的和解,用以排除台灣洽簽各類經貿協定的障礙;如何說服北京共同重建已嚴重破損的兩岸互信和交流,讓台灣企業能同時開拓全球市場和大陸版圖,是台灣在不確定年代不得不採取的經貿避險策略,也是競逐民國109年(2020)總統大位所有候選人都必須給全民的一個清楚交待。








聯合報黑白集/北檢辦案好「貼心」


2019-08-26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安私菸案第一波偵結,北檢擺出相關卷證資料,強調偵辦毋枉毋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安私菸案偵結,在北檢檢察長邢泰釗領軍下,全案高舉輕放。同樣是政治相關案件,北檢偵辦藍營政治人物,是截然不同的嘴臉。
以前總統馬英九的洩密案和三中案為例,北檢態度大大不同第一北檢對馬案小案大辦」,對私菸案卻大案小辦」。剛無罪確定的洩密案,本刑只有三年、涉案者僅馬英九一人,北檢卻動員五名公訴檢察官,花六個月開一百多次會,邢泰釗親自蒞會四十次後起訴。但私菸案涉案上百人,還是貪汙重罪,卻僅花一個多月就快速偵結。雲泥之別,不言可喻。
第二北檢對馬案舊案新辦」,對私菸案則是新案舊辦」。三中案在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已經簽結,北檢卻堅持重啟調查。至於私菸案,北檢卻刻意對系統性犯罪部分埋下「另案調查」的伏筆,指「機邊交易」源自馬政府時代的「久安專案」。這項伏筆,顯衝著「前朝要負責」而來。
第三北檢對馬案極盡羞辱」,辦私菸案卻對政府高層極盡迴護」。洩漏消息給特定媒體、使用情緒性或泛道德性字眼,都是北檢處理馬案的慣用套路。但在私菸案裡,北檢還特別做了問答幫府方澄清「公積金說」,緩頰「高層應負責說」。蔡總統的御廚、貼身隨扈都涉案,皆一筆帶過府說此案起自李登輝時代,也未見說明,可知其貼心
這樣藍綠分明的辦案政治學,令人對司法失望但就官場而言,卻是完全政治正確,聰明至極







聯合報社論/憂心陸生「滲透」校園,是民主的怯懦化


2019-08-26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陸委會諮委近日表示,陸方透過陸生滲透我方校園蒐集資訊,此語一出,外界譁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委會近日召開諮詢委員會議,談論如何強化防衛性民主」,防制境外勢力干預。會中竟有諮委把箭頭對準陸生,認為陸方不僅透過陸生滲透台灣校園課堂,蒐集資訊,更藉此影響我方師生的思想及言論。此話一出,各界譁然。人們納悶的是:台灣一向以民主、自由、開放自豪,現在竟連對「陸生」都要保持戒懼與防範,我們的自信哪裡去了?
不可否認,以近年各種科技的進展,台灣對於中共在情報、網路、電磁等領域的滲透,都應保持高度的警覺及防範。然而,把平時必須部署的國安工作和「防衛性民主」畫上等號,不僅是錯誤而荒謬的聯結,也是在掛羊頭賣狗肉。其最後目的,可能是在以防衛為藉口,來限縮或箝制人民應該享有的民主和自由
可悲的是,正當大陸觀光客因兩岸關係緊張而驟減之際,陸委會諮詢委員竟將焦點對準大陸學生,認為他們正在滲透台灣校園,企圖影響台灣師生的思想及言論。這樣的思維,彷彿台灣又回到了「反共抗俄」、「保密防諜」的時代,民主霎時倒退了五十年。我們不知道,這類的意見最後會不會形成政府管制陸生的政策,但陸委會聘請的諮委發出這種言論,已足使台灣民主蒙羞
陸生滲透校園的言論之所以荒謬,原因有三第一,我國從民國100年(二○一一年)開始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主要就是希望透過學術交流,讓大陸青年學生對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有更深刻的體驗,並藉由在台就學與生活之經驗,對台灣社會文化等面向產生更多認同和理解。亦即,開放陸生來台是基於台灣的自信,堅信台灣更優異的民主制度能取得大陸年輕世代的認同。而今,蔡政府卻反過頭來憂心我們的校園遭到陸生「滲透」,這顯示政府已喪失信心,不覺得台灣民主制度的優越性依然存在,這完全是怯懦心態。
第二大學校園不過是教育機構,有什麼機密資訊擔心遭到陸生竊取或滲透?更何況,依照教育部規定,各校招收大陸學生人數不得超過招生數的二%。陸生身居異地,又只是眾多學生中的極少數,要說他們會影響台灣師生的思想及言論,簡直渲染到誇張的地步。事實上,就算有些陸生在課堂內外發表異於台灣學生的言論,鯰魚效應看,這對校園文化也是一種良性刺激,可以激發本地學生的思辨能力民主體制下的教育,若還怕共產或威權思想滲透,更竟擔心連教授都被洗腦,那豈不是代表我們的大學體質太弱,不堪一擊
第三兩年前發生的周泓旭陸生共諜案,今年三月由最高法院三審定讞,維持一年兩個月的判決。該案證明,台灣年輕官員或學生對於國安或保防均有警覺,也能適時舉報。同時,依現行《國家安全法》,政府已能充分處理陸生的違法滲透案件,毋需在政治面或政策面另闢蹊徑設防;否則,就是濫用藉口破壞民主。
近兩年,蔡政府打著國安的大旗不斷緊縮兩岸政策,除造成兩岸關係的緊張,也嚴重抑遏了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正常權利。例如,稍早關於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設置,閣揆蘇貞昌竟稱,設立自經區將「使台灣變成中共的共犯」;這種奇怪的論調根本是信口雌黃,卻在為台灣經濟發展設限。而今天,陸委會打出「防衛性民主」的招牌,竟然劍指大陸學生「滲透」大學校園;這除了暴露官員心思狹隘,也反映了台灣民主正在日趨下流,越來越缺乏自信。
如果真為了國家安全,蔡政府要求人民犧牲一些繁榮和便利,也就罷了。但現在政府在四面八方挖壕溝、築城牆,目的只為了升高兩岸的敵意,以便蔡總統拚連任,台灣民主將伊于胡底?民進黨所謂的防衛性民主」,是要連民主基石都拆了,來建它的兩岸高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