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CPTPP來了 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2017/web/

.聯合報社論/統派的人權和獨派不一樣嗎?
.聯合報黑白集/選擇性轉型正義
.經濟日報社論/CPTPP來了 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經濟日報社論/CPTPP來了 台灣還在原地踏步


2018-01-05 01:5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亞太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日本最為活躍,不僅與歐盟達成EPA初步協議,同時也主導CPTPP 11個參與國達成初步共識。今年預計日本也會繼續熱鬧,日歐EPA與CPTPP都可能今年正式簽訂,而在明年開始啟動。今年台灣難道只能站在旁邊看熱鬧 ?
去年6月前行政院長林全透過日經新聞專訪,對日本表示台灣想加入TPP的意願,之後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也表示歡迎台灣加入。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中,這是第一個對台灣表示歡迎的多邊組織,台灣產官學界為之振奮。
日前,英國也表示想加入CPTPP。如果歐洲的英國加入,這表示CPTPP將跳脫亞太地區的地理框架,成為全球參與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台灣如果參與其中,將可以擺脫台灣在國際困境下,成為自由貿易孤兒的無奈,為台灣經濟找到一條活路。
但從去年6月到現在,政府做了什麼準備?去年9月政府解禁日本和牛進口,稍微舒緩台日之間因為福島五縣食品全面禁止進口的緊張關係。而台灣也展現了驚異的經貿實力,日本和牛解禁才兩個月,台灣在去年11月單月進口72噸,超過香港65噸,成為日本和牛的最大進口國。然而,只要福島五縣食品全面禁止進口,台日之間緊張的貿易關係依舊存在。CPTPP是日本主導,台日經貿關係若無改善,台灣要加入是緣木求魚。
歐盟對於食品安全的高要求,舉世皆知,而歐盟去年底已經解除對於福島縣產稻米的進口限制;台灣在缺乏科學證據的支持下,繼續以「國民怕怕」為理由,全面禁止福島五縣食品進口,恐怕只會斷送自己的經貿前途。
因此,台灣若要加入CPTPP,政府短期內必須在「國民對於日本食品安全的信心」,及「日本政府對台灣開放食品進口的期待」這兩者之間做好平衡。我們建議政府可以比照美國、歐盟的標準來開放,一方面政策的背後有美國與歐盟的背書,增加國民信心,另方面也改善目前五縣食品一律不准進口的異常狀態。
長期而言,台灣需要開始面對加入CPTPP後所面對的產業衝擊。從日本這幾年寧靜的TPP革命,就可以了解愈早準備愈好,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去年去日本旅遊的國人,可能會發現日本米食的零售價格悄悄在上漲。連鎖店SUKIYA的特大碗牛肉蓋飯漲了50日幣;日本最大微波即時米飯公司TABLE MARK,從1995年創社以來,去年第一次漲價,漲幅達7%。
日本米食零售價格上漲背後,是連續三年稻米價格上揚,而根本因素是日本產業調整政策的奏效。無論是CPTPP還是日歐EPA,日本的自由貿易談判架構都類似,亦即是開放農產品市場,換取以汽車為主的工業產品出口。舉例來說,日歐EPA的重大交易是日本以立即紅酒進口零關稅,以及軟質起司16年後零關稅等,來換得汽車出口歐盟八年後零關稅。
根據日本政府評估,CPTPP將導致日本國內農業部門產值減少1,500億日幣,日歐EPA減少1,100億日幣。而稻農是日本最多的農業人口,也是自民黨鄉村地區選票的基礎,搶救稻農就成為日本自由貿易產業調整的重中之重。因此當安倍政權2013年宣布加入TPP談判的同時,農林水產省也開始推出飼料米補助政策。
飼料米是考慮到米食需求量逐年減少,以及稻農轉作難度後的政策,以補貼鼓勵農民生產飼料用米,藉此減少食用米供給,以提高米價,同時飼料米可售予養豬業,降低養豬業飼料成本,助其與進口豬肉競爭。飼料米政策推出以來,日本稻米售價已經連續三年上揚,並且在米價上揚的推波下,去年日本農業生產總值相隔16年後,再度站上9兆日幣大關。CPTPP還沒正式簽約,日本的產業調整政策,已經讓最脆弱的農業部門先調養身體成功。
如果台灣加入CPTPP,依照日本強攻汽車出口的特質,台灣目前高達17.5%的汽車進口關稅,若是比照日歐EPA,恐怕十年就會歸零,那國產車業如何應對這樣的衝擊?安倍政權是宣布加入TPP的同時就開始產業調整政策,台灣已經表態要參加了,我們的產業調整政策在哪裡?


聯合報黑白集/選擇性轉型正義


2018-01-04 23: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完成立法,未來緬懷威權統治象徵者應予移除或改名,引發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又有自稱「台灣建國工程隊」者斬首蔣中正銅像,這與先前有人斬首日本人八田與一銅像一般,屬於「你來我往」的報復行動。不同的是,斬首蔣中正銅像的理直氣壯標榜轉型正義,斬首日本人銅像的則被送進地檢署接受偵查。
蔡英文宣稱轉型正義是為了社會和解,但政府的作為若擺明了是「選擇性」正義,則跟隨政治正確潮流者便趾高氣揚,以正義自居;不幸站在政策對立面的人,則更加悲憤。其結果,便是社會對立增加,而這正是台灣目前景象。
民進黨傾全力推動轉型正義,但對原住民的轉型正義從缺,已引發批評。最近日韓兩國為了慰安婦議題再度槓上,甚至發生外交摩擦,至少可看出,韓國政府鍥而不捨追究,日本拿出十億日圓設立基金會仍被批評誠意不夠。
相較之下,蔡政府對慰安婦議題有何具體作為?不必轉型正義了嗎?原住民「被從缺」了嗎?從政客到反課綱學生,都曾口出「慰安婦不一定是被迫的」的言論,寧可輕蔑同胞受害者也不去追討加害人,不正是選擇性轉型正義造成的扭曲?
導演魏德聖曾說,他拍「海角七號」,被罵是親日反中;拍「賽德克巴萊」,被罵是反日親中;拍「KANO」又被罵是媚日。一個藝術工作者對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故事心有所感,卻被戴著政治眼鏡的人做出激化對立的詮釋。蔡英文若親眼看看她推動選擇性轉型正義的效果,對撕裂社會能不負責嗎?


聯合報社論/統派的人權和獨派不一樣嗎?


2018-01-04 23:3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遭檢調搜索的新黨青年軍王炳忠。 記者余承翰/攝影


台北地檢署對周泓旭共諜案追加了《國安法》的「發展共諜組織」罪,並趁機大搜索新黨青年軍;最後雖未起訴王炳忠等人,但已成功抹黑新黨。對於檢調執法的妥適性及合法性,外界已有不少討論,但更值得人們省思的是:台灣的人權與自由標準是否在倒退,否則為何政府對統派的打壓可以更無忌憚?
在大陣仗搜索王炳忠等人的過程中,檢調是以「準罪犯」的態度,對待列為「證人」的新黨成員。試想,新黨若不是一個統派政黨,且正宣稱要到中國大陸設置服務據點,立場與蔡政府明顯相左,它的黨員會得到如此待遇嗎?再說,如果檢調沒有意識到新黨的政治色彩背離當今政府,認為打擊新黨是自己可以「立功」的機會,他們會對一批年輕人貿然下此重手嗎?
回顧一下歷史,人們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倒退軌跡。一九九一年五月,調查局發動了一次秘密逮捕行動,包括清大學生廖偉程在內的四人因閱讀史明的台獨書籍並加入其「獨立台灣會」,同遭逮捕。由於調查局是未知會清大即逕入校園抓人,引起輿論譁然,要求政府放人。在各界的持續抗議下,立法院隨後迅速廢除《懲治叛亂條例》及《檢肅匪諜條例》,次年,並通過《刑法》一百條修正案,刪除了「陰謀叛亂罪」。
這次「獨台會事件」,確立了「言論自由免責」的精神。被逮捕的四人因其台獨訴求僅止於言論宣傳層次,未有訴諸暴力之行動,最後全部改判無罪。事實上,也正因為這次事件帶來解禁,大學校園的台灣研究社團盛行一時,才有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興起。以迄於今,當初流亡日本的台獨大老史明,則早已成為總統的座上賓。
廿七年前的獨台會事件,與今天的新黨青年軍事件相比,映現出強烈的對照。當然也有不變的部分,是調查局逮人的威風凜凜絲毫未改,彷彿公權力在手,就能把證人當成嫌犯來辦。變化最大的部分則是,當年參與各種台獨活動極可能被視為「叛亂」或「異端」,而如今獨派已儼然成為顯學;現在,反倒是統派人士或團體因言行稍有不遜,即遭政府敵視或民眾圍剿。在這種情況下,政治實力微不足道如新黨,竟也能成為民進黨政府打壓的對象,這廿七年豈非大倒退。
當年獨台會事件的意義,是在解放言論自由,主張台獨或宣傳台獨不應任意入罪;同樣的,基於對人權的尊重,也不應濫行搜索或逮捕。今天,儘管台灣社會的統獨氛圍發生了消長變化,但根據同一言論自由及人權準則,執政者不應加給獨派人士的罪名和暴行,同樣不能在統派身上濫用。這點,是任何正確理解民主法治的人都知道的原則,難道民進黨竟會覺得對付統派可以不需要講究人權和法治?
新黨作為台灣的老牌政黨,必須掌握自己政黨的追求目標,對黨員的言行分際也要有所約束,才能繼續爭取台灣民眾的支持。王炳忠等人如果在財務上糾纏不清,以致損害黨的形象,新黨當然不能裝作若無其事。而在另一方面,檢調如果僅掌握薄弱的訊息,便企圖對這個統派組織進行抹黑,則太過卑劣。例如,僅知新黨青年軍交付周泓旭幾個聯絡人,即汙蔑該黨協助發展共諜組織;僅從周泓旭隨身碟找到幾頁文字,就能說青年軍接受國台辦資助;僅憑一個疏懶的臉書網頁,就指控那是中共喉舌。這些做法,都不會被人民認同或接受。
統派的自由人權,和獨派的自由人權,是不是適用同一標準?這個問題,經過廿七年前的獨台會事件,已有明確答覆。但或許年代已久,或許時局變化,新的執政者和檢調人員可能認知粗疏,以致近來在政治上屢屢出現「打統不打獨」的雙重標準。今天我們舊事重提,是要向當政者和社會大眾作出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