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0日 星期三

經濟/落實三連結 經濟發展不斷鏈

.聯合報社論..世大運照亮運動魂或台灣魂?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像巴西或巴拉圭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三連結 經濟發展不斷鏈







經濟/落實三連結 經濟發展不斷鏈


2017-08-30 01:2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在8月初代表行政院長林全出席「卓越中堅企業獎」頒獎典禮時表示,為拚建設、拚經濟,政府將射出三支箭。其中,「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為第一支箭,希望能使台灣產業創新及升級;第二支箭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希望透過擴大財政支出,進一步提振景氣;第三支箭為改善企業生存發展的障礙,如水、電、人才以及缺工等困難。
對於產業發展而言,相信各界對政府這三箭都殷殷期待。不過,發射出去的箭是否能正中紅心,方向與力道都很關鍵。方向不對,資源浪費;力道不足,也是功虧一簣。因此,如何針對產業發展的瓶頸與未來,讓方向更精準,力道更強勁,非常需要政府各部門全部動起來。
事實上,如果深入觀察目前政府主要產業發展政策的內涵,可以發現整體的策略思維是以「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為基礎,希望透過「連結未來」、「連結國際」及「連結在地」等三大連結來驅動「就業」、「所得分配」、「區域平衡」的所謂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因此,這三大連結是否能夠真正發揮其角色,絕對是這三支箭是否能竟其功的關鍵。
在連結未來方面,基本上,不論世代如何變遷,技術及人才絕對仍是產業競爭力的關鍵。不論財政如何困難,政府還是應該大力投資於如智慧科技、生醫、綠能及國防等先進技術的研發及人才培育與延攬。其中在人才培育部分應加強軟體及跨領域等訓練,並透過產學研合作研發計畫,讓人才更貼近產業需求;也應透過鬆綁與開放及吸引力的計畫,全力延攬國際人才來台發展。
為了讓企業能夠順利邁向未來,基礎建設的完備、法規的鬆綁、新創的支持,以及友善企業發展環境的建構,都需要政府加把勁。例如,基於智慧科技的創新應用服務如智慧醫療、智慧機器人、無人機及自駕車等,面臨現行法律適用議題,應以兼顧安全、公平及創新的原則,大幅檢討修訂相關法規。
而在產業高值化目標下,也應積極評估未來用電、用水及土地需求,並做全盤規劃,讓企業沒有疑慮;又如應全面布建有利數位經濟發展的基礎建設如5G寬頻通訊、網路資安防護機制等。這些都需要各部會,以及中央與地方一起努力才能有效達成。
在連結國際方面,應透過各種管道爭取先進國家合作研發計畫、參與國際協會共制標準及與國際大廠合作,促使台灣業者在全球新興科技生態體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而在市場拓展方面,在既有零組件之外,更應著重協助系統整合方案拓銷海外。雖然我國政治處境艱難,建議政府官員仍應領頭帶隊拓展全球市場,協同大廠帶領中小企業,共同爭取全球軟、硬體產品及服務的商機。
在連結在地方面,為提升政府研發投入效益,並促成推動新興科技應用所需的跨領域合作,應發展整合產學研的區域創新系統,政府應思考建立一開放創新系統平台,藉此導入業界技術需求,並形成特定產業的產學研跨領域技術研發聯盟,加速技術產業化的時程。
另基於智慧或新興科技的創新服務尤需在地的測試場域,進行技術及商業化實證。五加二創新計畫已規劃自駕車、智慧機械等的實證場域,但尚無服務型機器人、無人機等其他智慧科技測試場域,建議參酌業者需求,連結中央與地方的資源,加速開放創新實證場域,以利創新服務的推出。
蔡英文總統曾說過,台灣產業的問題在於產業、國際、法規制度的斷鏈。唯有「連結未來」、「連結國際」及「連結在地」三大策略能夠奏效,三支箭才會有效,台灣經濟發展新模式才有機會達成,台灣也才有可能成為一個不斷鏈的創新島嶼。


聯合/台灣像巴西或巴拉圭


2017-08-30 01:2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成長與衰退企業 圖/聯合報提供




台灣景氣一直未好轉,現在更傳出企業衰退的壞消息。一度代表台灣形象的大品牌如宏碁、宏達電等,近幾年市值大幅縮水,從大型企業降級為中型企業;「中變小」的例子更多。當然力爭上游而「中變大」的個案也有,但與衰退的數目比起來少很多。業界再次向政府呼籲,希望創造友善經營環境。
台灣在政治戒嚴而經濟起飛的年代,靠著提○○七手提箱、全球趴趴走的中小企業主,開創了躋身四小龍的經濟奇蹟。但自從李登輝提出「戒急用忍」和「兩國論」,繼之以「李規扁隨」的積極管理政策,台灣一路錯失發展的黃金機會。如今蔡政府高聲疾呼「愛台灣」,積極去中國化,兩岸關係急凍,台灣自有品牌走不出去;代表國外投資者如美僑和歐僑商會,連年建言政府放寬管制,改善投資環境,卻未獲回應。
數字會說話,企業「大變小」趨勢,令人擔心回不去了。若謂台灣墜入失落的二十年,並不為過!
正巧華爾街日報報導了南美第一大國巴西「失落的十年」的故事。巴西政府標榜保護弱勢的高稅率及嚴苛的勞動法規,迫使製造業出走,經濟衰退。鄰近國家巴拉圭原本獨裁鎖國,近年卻推出各種鬆綁、獎勵措施,吸引外資進駐。一推一拉之間,小國巴拉圭吸引了不少巴西來的投資,成長與衰退的對比立現。
這樣的故事聽來熟悉嗎?企業界早已聽膩執政者喊「救經濟」,但問:台灣要像巴西或巴拉圭?


聯合/世大運照亮運動魂或台灣魂?


2017-08-30 01:2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世大運百米金牌楊俊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大運男子競技體操,男子個人單項決賽,中華台北選手李智凱在鞍馬項目以15.300,拿下金牌。記者陳正興/攝影

中華隊奪金好手,左起:滑輪溜冰女將楊合貞、田徑標槍好手鄭兆村、舉重女將郭婞淳。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北世大運今天閉幕。這場國際運動盛事,像上天賜給台灣的一個驚喜:開幕雖演出示威鬧場,社會卻因此更凝聚;人們原對賽事興趣缺缺,卻因台灣選手的傑出表現而點燃運動魂;有些人本來對花大錢辦比賽不以為然,現在卻因自豪感高漲而覺得物超所值。經過這場世大運,台灣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的能力已無庸置疑。
中華代表團選手這次的精采表現遠超乎預期,讓人驚豔。體育署原先估計我國可望奪下十一金,但因台灣擁有絕佳的「主場優勢」,選手在自家舞台大放異采,勇奪廿六面金牌。其中,擲出破亞運的標槍好手鄭兆村,在一百公尺短跑奪冠的楊俊瀚,都為台灣再造田徑傳奇。再如,獨攬五面金牌的滑輪好手楊合貞,是苦蹲陽春場地十六年練出來的身手。從《翻滾吧!男孩》裡走出的市場男孩李智凱,在鞍馬上以華麗的「湯瑪斯迴旋」一舉奪金,更讓人們看到運動扎根基層的成果。
正是這樣精采的「運動魂」,召喚了民眾從四面八方走入世大運場館,使原本冷清的看台湧入了大量的觀眾,一時間竟造成世大運門票狂銷,甚至連夜排隊仍一票難求。值得一提的是,奪下首金的郭婞淳,一掃在巴西奧運的表現失常,挺舉破了世界紀錄,當啞鈴仍然高舉過頭,她已忍不住熱淚盈眶。如此動人的景象,是催動觀眾熱情,進場前往加油的力量;包括林口選手村四周被中華民國旗海淹沒,也是當地居民自發之舉。這和柯文哲用了什麼魔法促銷,實在沒什麼相干。
台灣從來不是體育大國,政府對運動的關注也看不出長遠的規畫。所幸,透過台北世大運,民眾見識到我國選手與世界好手並肩比賽,在各種不同項目中展現美技和運動魂魄,並取得好成績。這點,台北世大運帶來的光榮感,應值得回味良久。再說,台北作為世大運東道主,但在場館安排、選手接送、競賽規則的持守上,都堪稱表現稱職。儘管開幕的陳抗示威及維安不周造成騷亂,但脫序情事未再發生,而且接連兩個颱風也都過門不入,未影響賽事的進行。這些天時地利,都讓世大運有如倒吃甘蔗,漸入佳境。
如果進一步追問:除了奪下佳績,並證明台灣有能力舉辦國際賽事外,世大運有沒有更深層的意義?有人說,世大運砸下兩百億,讓台灣的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的高漲,這個錢「花得太值得了」。這種說法,當然點出局部事實,其實也反映了一種褊狹的心情。世大運的成功,若催化的不是運動魂,而是台灣的民族主義自豪,這恐怕是危險的事。
任何運動賽事,都難免與民族光榮掛鉤。但是,主辦國際運動活動更重要的目的,除了要讓世界看見自己,也要讓自己看見世界。這次世大運,人們非常在意別人如何看待台灣的主辦能力,更在意台灣是否向外國選手秀出最好的一面;這是健康的心理。但相對而言,我們是否透過世大運看到了其他國家選手的強項,看到外國選手的運動精神和處世哲學?答案恐怕未必盡然。
我們的社會焦點太過集中在台灣選手的表現,卻忽略對國際選手的報導;太過在乎自己的美好,卻遺漏了其他的檢討。包括,這次中國大陸如果派出完整代表團與會,台灣選手的成績會不會不同,台灣民眾能不能平常心接待,這都是我們不能不追問的事。四月間,李明哲被抓時,柯文哲脫口說出中國代表團來台「一定會出事」;這點,我們失去了驗證的機會。
感謝所有選手在世大運的精采表現,讓台灣民眾同感榮耀,也讓人們度過十天「運動掛帥、政治退位」的難得晴天。我們期待,世大運喚醒的運動魂,是追求在「無窮鍛鍊中精進、公平競爭中勝出」的精神,而不是只求孤芳自賞、分別敵我式的民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