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1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百年前的愛爾蘭復活節起義

.空服天災假 總統站哪邊?
.短多長也多 郭董投資美國創雙贏
.聯合筆記/百年前的愛爾蘭復活節起義
.產業根留台灣 土壤要有養分
.搶修山路的英雄 感恩啦!
.天災假風波…帶人要帶心
.華興經費 來自社會大眾
.植樹工法不當 怎能怪樹大招風
.轉型正義 硬把歷史變空白
.朝核危機逼近 台灣無感?








聯合筆記/百年前的愛爾蘭復活節起義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郭崇倫


七月初的愛爾蘭,計程車司機提起兩小時車程之外的北愛爾蘭,「我們就像韓國,被占領分割為北邊與南邊」,這衝擊猶如醍醐灌頂,我過去完全不能體會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的氣憤:英國怎麼是占領軍?著名的愛爾蘭人王爾德、蕭伯納,難道不是英國文化的代表嗎?
在都柏林最繁華的麥康諾大街上,老郵政總局(GPO)還在繼續「一九一六年起義特展」,現在猶留有彈痕的郵政總局,是這場叛變的總部,這場復活節起義只持續了六天,旋即在一萬六千名英軍鎮壓下,煙消雲散,但是他們發布《共和國宣言》,卻成為愛爾蘭的獨立宣言。
反諷的,並不是這場起義對愛爾蘭的獨立建國有長遠的影響,反而是英國政府的處置改變了民意。起義爆發後,英方立即宣布進入戒嚴,起義領袖被視為叛國,全愛爾蘭島置於高壓軍管,五千名「叛亂嫌疑分子」遭逮捕,最終處死九十人,這引發愛爾蘭人民對英國政府的不滿。所謂的大英帝國從來沒有把他們視為自己的一分子,與在亞洲、非洲鎮壓殖民地叛亂,沒有什麼不一樣,最終導致民族主義勃發,一九二二年愛爾蘭自由邦獲得獨立自治權。
但是對英國政府來說,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擔心德國在背後支持愛爾蘭獨立;起義之際,愛爾蘭外海傳出有德國潛艇的蹤影。前方酣戰,後方豈能有動亂,所以才讓倫敦下決心,採取非常措施,把獨立運動斬草除根。
這不是英國自己的胡思亂想。就在次年,俄羅斯布爾什維克革命,正是德國的情治機構把列寧送上專列火車,輾轉從北歐送到聖彼得堡,回國掌握革命主導權,從而消除德國東面戰場的勁敵。
就在愛爾蘭起義的九年前,林獻堂在日本曾向他的偶像梁啟超請教,如何掙脫異族統治。梁啟超當時規勸,不可輕舉妄動做無謂的犧牲,認為中國在卅年內無力幫助台胞爭取自由,台胞宜仿效愛爾蘭對付英國的手段,厚結日本政要,牽制日本總督府的統治,使其不致過分壓制台灣人。
梁啟超當時並沒有看到,愛爾蘭在後來起義中是受到如何嚴酷的壓制,後來這又如何成為民族解放的動力;但是梁啟超的話,竟成為日後林獻堂從事民族運動溫和路線的指引原則,林獻堂開始從創辦報紙、成立中學,乃至發起「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共向日本帝國議會提出十五次請願,展開長達十四年的非武裝抗日。
一百年後風水輪流轉,英國的脫歐,將使得與歐盟的疆界,從北愛爾蘭轉移到愛爾蘭海,這令愛爾蘭統一的可能性再度出現,也使得復活節的起義,再度有意義。

空服天災假 總統站哪邊?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陳守哲/大學教授(台北市)

長榮航空公司五百名空服員昨天臨時請「天災假」,造成五十個航班取消,超過一萬名旅客行程受阻。圖為桃園機場第二航廈南側過境轉機櫃檯,長榮地勤人員協助過境旅客簽轉變更行程。 記者陳嘉寧/攝影



尼莎颱風重創,南部地區苦於豪大雨淹水之苦,北部地區雨過天青之後,卻傳出長榮航空五百名空服員請天災假,造成約五十架次停飛,影響上萬名旅客行的權利。
長榮航空此次儼然為政府於大晴天公告颱風假的重災戶,長榮航為全世界前十名的航空公司,政府猶如拉低品牌價值的幫兇。運輸業本在勞基法中與倉儲、通信業並列單一類別,且有其行業特性,長榮空服集體突襲請假的惡劣現象,規避罷工應有之程序,以趨近罷工之行為、亦無預警,造成取消航班狀況。建議得依勞基法卅三條因公眾生活之便利,在合情合理範圍內,立法規範運輸業勞工規範應以「公眾」為前提,保護「大眾」的權益。
再者,歷史教訓以及現今時代潮流,當政府執迷不悟把玩「一例一休」,民眾薪資降低、企業競爭力下降,是否有會意到罷工事件影響的對象,才是該被保護的一群,也是選票的來源。基此,交通部現任祁次長多年前曾嚴肅建議討論運輸業罷工或大規模停止營運須於一定時間前預告示警,讓民眾有備案降低影響衝擊,似乎須從交通部以及勞動部卷宗裡,再次拿出檢視。
此外,民航局今年起受迫研議堪稱全球最嚴格的「航空器飛航作業管理規則」修正案,因勞動團體氣燄,條例內文以過度詳細規範施行方式,明顯窒礙難行,顯然又為「一例一休」之翻版。另卅人即可成立職業工會的設計,似也成為勞資問題的始作俑者。法令規範不宜錙銖說明,欠缺執行彈性,我國政府官員在高普考制度下,鮮少有業界經驗者,難苦民所苦,遂造就出過街老鼠的法令。
當空服員罷工時,小英總統曾大聲對空服員吶喊「我站在你們這邊!」出訪時說的這句名言,大幅助長空服職業工會的氣燄。此次北部無風無雨無理的天災假,受困事件的產業以及旅客不禁要問:「小英總統閣下,您站哪邊?」

短多長也多 郭董投資美國創雙贏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葉萬安/退休公務人員(台北市)


拜讀七月卅日民意論壇「美國優先…郭董才是大贏家」大文,指出郭董投資美國,從經濟利益來分析,郭董才是大贏家,而美國優先只重視增加新工作機會的數量,恐不足以讓美國再次偉大。富士康在美國威州承諾投資一○○億美元,即使創造一萬三千個新工作機會,但威州給予三○億美元的租稅減免,其實代表納稅人付出二十三萬美元代價,才創造出一個新的工作。
該文以富士康在威州投資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認為是當地納稅人付出代價的結果。實質上,當地政府給予外人投資減免稅,不是減免當前既有的稅,而是減免該投資建廠營運後所產生的新稅;如沒有外人投資,根本不會產生新稅源,那能有新稅。因此,當地政府所減免的,是未來外人投資建設營運所應繳的稅,政府給予減免。該投資所創造的就業機會與當地納稅人毫無關係,實際上當地納稅人根本未付出任何代價。
然而外人投資對當地貢獻是多方面的:一、外人投資增加了國內需求,促進經濟成長。二、外人投資創造新的工作機會,降低失業率。三、外人投資會帶來新的技術和新市場的開拓。四、外人投資所創造的新就業者,有薪資收入,會增加消費支出,促進經濟成長。五、外人投資企業員工薪資一般較當地平均薪資高,使當地整體薪資報酬增加,所得稅稅源擴大,當地所得稅收入增加。六、原來土地荒廢多年,由於外人投資獲得有效利用。七、外人投資減免稅期滿後,就要依法繳稅,當地政府稅收會大增等等。以上所舉是外人投資對當地直接的貢獻,而由這些直接貢獻所誘發的間接貢獻,亦很大。
該文認為,租稅優惠帶來外人投資,對美國經濟卻可能產生短多長空的影響。所謂短多,如上文所述一至六項;而前文第七項所述,富士康在威州減免稅十五年滿期後,自然每年都要依法繳稅,讓當地政府稅收大增。而且富士康在威州建廠十五年後,為維持競爭力,設備必須不斷更新,需要持續不斷投資,甚至亦會不斷擴大投資增加生產,以及上下游相關企業亦會跟隨赴美投資。
由以上可知外人投資對當地的貢獻,是廣泛的、持久的。所以近百年來不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如戰後的日本、西德、台灣、韓國、新加坡等等,及近三十年來的中國大陸無不是靠外人投資富強起來的,美國亦不例外。

產業根留台灣 土壤要有養分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許輝煌/博士生(嘉義市)

白宮的鴻海投資記者會陣仗大,美國政界3巨頭都到場,左起依序為美國副總統潘斯、美國總統川普、聯邦眾院議長萊恩、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圖/美聯社


鴻海集團的美國投資案,觸動川普的政策神經。強力推動「製造業回流」,談的不僅是單一製造商回流,更是整個產業鏈的遷移。
「鴻海三千億投資。八十四家台商衝美國設廠。台商廿年最大遷徙。」政府財經兩部表示,希望鴻海加強在台投資「根留台灣」。
讓我們想想為何台灣企業要不斷尋找機會向外投資?就企業本身而言,策略思考的邏輯不外乎「由外向內」及「由內向外」。然大多數的企業大多採「識時務者為俊傑」,隨著「市場」大環境的改變來調整「投資策略」,鴻海也一樣。
郭董直言經營企業:「市場」就是「祖國」。要的是「市場、成本、人力」。
企業經營是持續執著的努力,唯有不斷的累積資源,才能強化組織的能耐。就台灣大型科技企業而言,面對「產業競爭」同時要「根留台灣」,可能陷入兩難。
雖然還有像台積電如此優質的一流企業,以根留台灣為首選。但背後也要靠政府傾「洪荒之力」才能留住。惟台灣資源有限,能有幾個洪荒之力?這情節宛如台灣的傑出棒球選手一樣,終將旅外加入美日職棒大聯盟,找尋更大更合適的舞台。
如果用上述的角度,來看待鴻海的美國投資策略,就不難理解。台灣畢竟市場小,仰賴出口為主,又在諸多國際型或區域型關稅優惠政策失利,無法順利加入的情況下,大型企業為求生存發展,唯有另尋出路。
面對上述情況,就政府的角度該如何營造適合企業發展的環境?儼然是亟待思考解決的議題。
企業發展需要什麼?政府要能滿足需求,有幾個必須著手改善的議題:一、投資環境(政策穩定與相關法案審理);二、產業供應鏈的整合;三、國際市場的連結(貿易關稅協議);四、生產製造成本的優化(質與量的提升);五、人力資源的培養(市場需求)。
「根要留住,首先土壤要有養分」。政府若不思改善土壤,一味要求根留台灣,想想這對企業好嗎?事情總有一體兩面,資策會產業情報所所長詹文男就指出:「美國製造業回流其實是一個轉機,讓台廠重新連結美國,使美國先進技術帶動台灣產業轉型升級」。同樣的,鴻海能在美國開花結果,對台灣的未來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搶修山路的英雄 感恩啦!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高克培/醫師(台北市)

每逢颱風,經常見到電視報導,在人煙稀少、道路柔腸寸斷的山區,一些維修山路的勞工朋友們,孤獨地在現場搶救坍方。陪伴他們的,一邊是隨時落下的巨石土方,另一邊往往是深不見底的山谷。他們豈只勞苦功高,他們根本是用生命為大家服務。
有機會見到他們時,請大家真心誠意地對他們說聲謝謝您、感恩啦!

天災假風波…帶人要帶心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鍾兆寅/退休教師(屏東市)


我九十三高齡的老爸因緣際會在敬老院安住了下來,每周三我都去接他回老家住一晚。
去年底有一天我去接父親時,照服員已經幫他洗好澡。我們父子準備離去時,還在浴室忙碌的照服員卻探頭出來,要我們等她十分鐘。起先,我以為她有事要跟我交代。原來那天有一位九十一歲的長輩生日,照服員覺得很難得,特地買蛋糕為他祝福,她請來壽星切蛋糕與三樓的十三位院友分享。照服員忙碌之餘,還保持著一顆溫暖的心,很不簡單。
我寫了一則簡訊傳給老闆娘和社工師,跟他們分享。老闆娘回覆說:「謝謝您給我們的支持鼓勵。有些員工真的很細心,我想不到的事她們都想到了。坦白說不是老闆、老闆娘行,而是員工團隊行。」老闆娘客氣了,其實應該說,老闆老闆娘溫暖了員工的心,員工才有足夠的熱情溫暖老人的心。
颱風襲台,長榮五百多空服員放天災假,導致很多航班取消,影響上萬旅客。這讓我想起敬老院溫馨的故事。帶人帶心,一所學校,一家企業,一個國家,不都該如此嗎?

華興經費 來自社會大眾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林建業/華興育幼院前院長、華興中小學前校長(台北市)



日前報載,政府處理婦聯會,認為華興育幼院的經費也來自勞軍捐款,我有不同看法,需要說明。
華興成立時雖冠上「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但並非其附屬機關。華興成立之初就有自己的董事會,經費不全是青果同業公會勞軍的捐款。
蔣夫人一生做慈善事業,抗戰期間在大陸各地辦有「戰時兒童保育院」達四十八所之多,其中有一所還在延安。華興老校長陳紀彝女士是當年保育院總會的總幹事,她說曾見過來自世界各國貨幣的捐款,也包括華僑和國際友人向蔣夫人捐贈的善款。
一九五五年,為安置撤退來台的一江山烈士遺孤和大陳島難童,蔣夫人在台北創辦華興育幼院。此後,華興的大禮堂、餐廳、宿舍等都是慈善人士捐建,如最初的大禮堂兼餐廳由夏榮光牧師捐建、史培曼堂(餐廳)是紐約樞機主教史培曼捐建,是民國四十八年以二萬美金,興建可容納八百人的餐廳,因廚房經費不夠,屋頂暫用石棉瓦,直到後續改建翻新為止。
又如華興大禮堂(雷歡好紀念堂),是紀念澳洲故僑雷歡好先生。他在抗戰時期就是捐款人之一,民國五十多年病故前,將遺產三分之一捐給重慶時期的蔣夫人。當時我們政府還跟大陸政府打官司,大陸所持理由重慶在大陸,我們所持理由蔣夫人在台灣,結果我們贏了。
再如六福客棧創辦人莊福先生,從民國七十幾年起接連幾年親自按在校生人數,將捐款送至華興;女生宿舍(鮑林紀念堂)是基督教兒童教育基金會捐建的;男生宿舍鐵皮屋是石門水庫完工結束,以一元美金象徵性代價贈予華興;籃球場由宋子安之子宋伯熊、宋仲虎兄弟在華興六周年時捐建。
另有二處華興房產:目前聽障治療中心那棟房子,是一輩子陪伴蔣夫人的蔡媽死後,蔣夫人指示其住處捐給華興;在北投有一棟小房子及十七萬遺款,是老榮民湯少雲先生的捐贈。和勞軍有關的,如當年的華興中學大樓,由青果進出口業同業公會捐建;活動中心兼圖書館的感恩堂,則是華興成立十周年時國防部代表三軍眷屬捐獻的。
華興幾十年承蒙中外善心人士、政府、工商界、社會人士的關心愛護與協助。如今,傳出華興經費來自勞軍捐款而未提其他,我無法苟同。如果默不出聲,將有愧於當年眾多出錢出力的社會善心人士。

植樹工法不當 怎能怪樹大招風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張健常/環教志工(台南市)

尼莎颱風來襲,全市路樹倒了不少,新北市環保局趕著清理市容,避免海棠來襲又受影響。記者施鴻基/攝影




社區中庭不少植栽被颱風強風吹得七零八落,管理員說如樹有先修剪就好了,我聽了只是笑笑,心裡卻想著相反的道理。
人都聽過「樹大招風」,而反向思考卻是「樹大擋風」。樹木生長的先天基因便是「適應環境」,不同的氣候、緯度、植栽方式所長成的樹木其氣質都不一樣;就算同一種樹,在不同的生長條件所展現的型態亦大異其趣。
不論何種樹,共通點便是枝幹枒葉高度的韌性,可隨風力搖擺晃動趨於穩定,當風勢超過其抵抗力,亦是折斷在最脆弱部位,且具自我修復本能。
因為廣植路樹,使得建物多一層隔絕庇護,篩弱了強風的損害,颱風天應盡量待在室內避險。樹木傾倒多是不當的植樹工法,如樹穴太小影響根系生長,甚至植栽前包覆根球的尼龍袋都未移除,這種不健康的樹不倒也難。
災後處理也總是便宜行事以電鋸伺候,不若扶正需大量機具人力。綠樹變少,就得面對氣候越來越熱、空氣越來越差。
為拓寬馬路砍伐行道樹也是常見景象。最近金門環島北路一百卅餘株木麻黃、樟樹全被砍了。車禍和路窄無必然關係,粗暴砍伐生長超過半世紀的綠蔭,讓在地人聯繫土地的感情與記憶也消失了。

轉型正義 硬把歷史變空白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柯凡/教(高雄市)


報載教育部以轉型正義的大纛欲框限十二年國教歷史課綱的走向。向來,政治把持一切,讓教育、歷史…成為遂行政治目的的工具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少有赤裸裸、肆無忌憚的硬要與對立政權切割,連歷史的連結都不放過。
歷史是有其脈絡系統可循的,一刀劃開台灣和彼岸的關係,不僅台灣將成為無根的浮萍,所剩的信史也只有受外族殖民蹂躪的慘澹歲月可談了。難不成三四百年前的先民「唐山過台灣」的開墾史也要忘記得一乾二淨?還是以原住民各族的神話傳說來填補歷史上那一大片空白?當學生深究問起祖先從何而來時,難道我們只能以事涉轉型正義而加以忽略,或因屬敏感話題就視而不見嗎?

朝核危機逼近 台灣無感?


2017-07-31 02:27 聯合報  吳斯懷/陸軍備役中將(新北市)



七月四日北韓首度成功試射洲際彈道飛彈,廿八日深夜再度試射成功,飛彈射程已足以威脅美國本土。我在各種場合多次提醒,北韓在成為具完全能力的核武國家前,不會停止相關試爆、試射。
朝核問題解決策略一直以來概分為:鴿派,上桌談判;鷹派,以暴制暴。美國的紅線是不容許北韓核能力及於美國本土,目前情勢發展即將越過美方底線,依靠中國協助似乎效果不大。川普在推特上已經對中國叫陣,印證川普上任以來處理國際事務的跳脫框架模式,朝核議題擦槍走火機率大增,美中大國博弈必有各種盤算,但北韓的持續加速研製、試射,不可預測性提高,台灣夾在美中之間,必須緊密觀察各種變化!
美、中對於朝核問題已面臨攤牌階段,台灣的角色被籌碼化的可能性越來越高,政府似乎沒什麼感覺,火燒城門還沒有察覺?一旦成為解決朝核的交換籌碼,沒有回頭機會,別再死咬著做不到的柔性台獨,回到九二共識的大道,給台灣人民一條活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