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馬英九跑法院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大陸「緊貨幣、寬財政」的意涵
經濟/透視大陸「緊貨幣、寬財政」的意涵
2017-03-15 02:5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向「兩會」提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延續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基調,表示今年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有別於過去「穩健」的提法,與今年初大陸央行先後調升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變相的升息行動結合在一起,令人關注貨幣政策是否已轉向?新的政策取向究竟有何意涵?
自2011年開始迄今,大陸的貨幣政策一直以「穩健」為基調,不過,受到經濟下行壓力增加、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等多種因素影響,在實行過程中,其實是穩健略偏寬鬆的;尤其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到去年初,大陸央行先後六次調降存貸款基準利率、五次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寬鬆的環境使得新增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不斷擴張,結果助長了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商品市場投機行為,金融體系的槓桿率不斷攀升,大量資金「脫實向虛」,對金融市場穩定性造成衝擊。
為了抑制泡沫、防控風險,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將貨幣政策改為「穩健中性」,強調貨幣政策應更加中性,顯然,大陸的貨幣政策操作方式不再採用強刺激、迷信經濟高成長,取而代之的是「不鬆不緊」的政策。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M2成長目標訂在12%,較去年目標低1個百分點,正是貨幣政策體現穩健中性的作為。
在遏制資產泡沫、去產能、防風險和維護金融穩定等大背景下,未來大陸貨幣政策持續趨緊的可能性愈來愈高,因此,接下來商業銀行的貸款利率可能會提高。此外,受到美聯準會升息周期的影響,為了維持人民幣兌美元之匯率,大陸很可能跟隨美元升息腳步,逆回購和SLF利率極可能再度上調,甚至不排除調升基準利率。
大陸央行緊縮貨幣的意圖非常明顯,但對於未來是否會進一步調升存貸款基準利率,或調降存款準備金率,市場上的看法分歧,特別是中共「十九大」召開在即,緊縮的貨幣政策不利於穩定經濟成長,在當前經濟仍然存在下行壓力,企業財務負擔有增無減,消費物價上升壓力也不大,加上國際經濟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部分專家認為,今年內全面收緊流動性或貨幣政策幾乎不可能,惟考慮到防控金融風險和資產泡沫,以及資本外流壓力等因素,未來市場化的利率可能會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準。
展望未來,大陸貨幣政策的實際操作很可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因為當前國內外環境錯綜複雜,經濟情勢充滿不確定性,未來貨幣政策一方面要看國內金融市場的反應和實體經濟的表現,另一方面還要關注美聯準會升息的進程和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未來若經濟面臨下滑壓力增大,為了穩成長,貨幣政策不排除放鬆的可能;反之,若經濟下滑處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則金融去槓桿有可能繼續甚至加大執行力度。
今年大陸穩定經濟成長的挑戰性不小,一方面是因為國際政經不確定性風險有增無減,而這種不確定性可能隨著美國新政府實行新政策進一步增加;另一方面,過去常透過寬鬆政策擴大投資的治理模式,則因為企業債務負擔沉重、產能嚴重過剩等因素而難以施展。
未來宏觀調控政策取向,政府工作報告定調為「緊貨幣、寬財政」,穩健偏緊的貨幣政策重點在處理去槓桿,抑制資產泡沫和防控金融風險;而為了避免緊縮貨幣政策對穩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大陸將實施「更積極有效」的財政政策。官方公布的財政赤字率為3%,雖與上年度持平,但不表示維持現狀,今年財政赤字預算估計將比上年度增加2,000億元人民幣,且按照過去的經驗,實際執行後財政赤字規模或將遠大與此。在積極財政、債務置換和基建專向基金的支持下,地方政府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是今年穩定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
聯合/馬英九跑法院
2017-03-15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綠營放話要讓馬英九下台後「跑法院跑不完」! 預言成真。 聯合報系資料照
馬英九涉洩密案被起訴,為此拍手叫好者想必不少。綠營早就不知放話多少回了,要讓馬英九下台後「跑法院跑不完」!
如今預言成真,一方面可見民進黨「高瞻遠矚」,拿回政權後氣勢沖天。另方面則凸顯出,民進黨動輒指控「法院是國民黨開的」,乃至陳師孟泣訴「法院辦綠不辦藍」,看來所言未必屬實,眼淚也白流了。
馬英九任總統八年,涉案官司多達三百餘件,北檢至今未簽結的,尚有二十四案。三百多對比二十四,恐怕多少證明了馬英九「被濫訴」的程度。其中,有馬控告名嘴誹謗而敗訴者,顯見他貴為總統也影響不了司法判決;也有綠委段宜康指控馬收受政治獻金,遭法院認定所言不實而判賠,不同樣證明綠營對馬的百般指控不無可能「純屬虛構」?
當年王金平和柯建銘涉嫌關說,撼動社會對司法的觀感,可謂動搖國本!蔡英文若真有心司法改革,這種題材不該放入改革目標嗎?結果,事件被扭曲成「馬王大戰」,彷彿只是兩人的恩怨和政爭。如今馬被譏和阿扁「同款命運」,但是,扁家海外密帳、陳致中的美國豪宅、吳淑珍的龍潭案和國內洗錢種種,哪樁不是令民進黨的呂秀蓮、蔡英文等人無從辯解?若謂馬英九和陳水扁「同款」,歷史評價恐怕不會如此定案吧!
馬英九常跑法院顯已難免,連藍營支持者都勸慰他應勤練身體保持體力。卸任總統跑法院,是司法試煉或政治宿命?扁、馬同樣可成教材!
聯合/五千共諜與「英派」的保防焦慮症
2017-03-15 02:5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日前在立院黨團舉行「健全國家情報系統 速立《反滲透法》」記者會,指反滲透法是國家安全問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保防法》引發軒然大波後,一群「英派」立委仍不屈不撓要求法務部提出《反滲透法》代替,以確保國家安全。其中,綠委陳明文並主張,反滲透法應該將「假新聞」納入規範,以免社會恐慌並影響政府施政。從這個發展看,蔡總統對於國安和保防的焦慮似已難以遏抑,未來無論這個法案叫什麼名稱,政府想要加強控制的企圖已一覽無遺。
《保防法》草案的提出,是蔡英文總統任命蔡清祥出任調查局長時的授命;而《反滲透法》立法的提議,則是「英派」立委發起的政治補強。兩者之間的脈絡,一則顯示了執政者的保防焦慮,二則反映了蔡政府的社會控制欲望。至於這其間是保防焦慮較大,或社會控制欲望更強,或者只是藉著保防為由來掩飾控制的欲望,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為什麼是由「英派」立委提議以《反滲透法》取代《保防法》?其間曲折,耐人尋味。第一,「英派」立委支持蔡英文加強國安保防,除立論可待商榷,倒也可理解。但在保防法引發「人二復辟」爭議後,黨內其他派系都對此持保留態度,連黨團總召柯建銘對《反滲透法》都刻意保持距離,聲稱黨團沒有討論過;卻只見英派立委攘臂爭先,不免令人側目。
第二,此舉也引發民進黨「英派」與「新系」內鬥之說。原因是,調查局草擬的《保防法》草案跳過法務部直送行政院,遭到否決,英派人馬認為法務部護航不力。現在英派要求法務部研擬《反滲透法》,被新系認為是衝著新系法務部長邱太三而來,要他為蔡政府擋子彈;於是,兩派人馬私下放話不斷。
第三,保防反滲透的立法問題,也涉及民進黨不同派系對民主自由及人權限制的理念差距。對曾歷經威權年代抗爭的民進黨人而言,國安保防固然重要,但若要對國民的言論或人身自由權強加限制,仍得審慎行事。然而,「英派」立委不知是因護主心切,或對民主自由的認識不足,動輒提出極不妥當的威權論調,讓人難以苟同。包括陳明文要求管制「假新聞」,說得咬牙切齒,卻又提不出合理手段,甚至罔顧言論自由精神,難怪其他立委避之唯恐不及。
事實上,無論是《保防法》或《反滲透法》,其目的就是要防止國家機密遭竊,避免敵人的滲透,而主張嚴加管制。綠委莊瑞雄引述國安部門的統計說,約有五千名共諜潛伏在台灣,尤其行政部門保防較弱,極可能受到滲透,因此必須加強管理。表面上看,此一說法言之成理;但事實上,難道不另立新法,台灣現在的國家法制即不足以對付共諜?答案顯非如此。
檢視台灣現有相關法令,《國家安全法》明令人民不得向大陸或外國交遞任何機密,並有「施行細則」詳加規範。日前陸生共諜案的周泓旭即是依此法遭收押,去年最大共諜案鎮小江也是根據此法判刑。為防公務人員洩密,則有《國家機密保護法》詳列國家機密之收發、分級、保管、複製之規定;其中第五條還規定,機密之核定「應於必要之最小範圍內為之」,目的就在防止無限上綱。此外,我們還有《國家情報工作法》,旨在規範、監督及統合國家的情報工作,其中亦有「反制間諜」的規定。何況,對於不忠於國家而出賣機密的民眾,《刑法》第二章的「外患罪」至少羅列了十種以上不同程度的罪名。這些,難道都還不夠蔡政府使用?
簡言之,如果覺得五千共諜潛伏威脅太大,請政府依法逮捕。若覺得法律仍有不足,我們建議政府就既有法令修改補強,而不是另訂新法去管制人民。何況,檢視上述法令歷年修改的痕跡,都是不斷走向追求人權及自由的保障,並減少政府的侵權擴權。如今,英派立委想要反其道而行,大步退回從前,這萬萬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