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陳冲:總統需要一面穿衣鏡\星期透視/楊永明:美國隊長組建反北聯盟

.名家縱論/陳冲:總統需要一面穿衣鏡
.星期透視/楊永明:美國隊長組建反北聯盟
.黨主席之爭 別鬥到讓人看不起
.冰冷國民黨 怎讓人有感
.輕軌硬拗是捷運 鹽巴也變蜜糖
.論文造假讓台大「斯文掃地」
.他們怎容得下「洩密的小孩」
.特休變變變 勞工沒拚先暈了
.我們在寫什麼樣的故事?
.畫中有話/威權幽靈別再現










名家縱論/陳冲:總統需要一面穿衣鏡


2017-03-19 01:54    聯合報      陳冲(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這個題目不是說總統穿衣不得體,也不是要她照照鏡子,而是期待總統思考問題能夠突破舊思維
相信蔡總統童年時,一定看過「愛麗絲夢遊仙境這本有一百五十年歷史的童話,也像一般兒童一樣,為其中想像力豐富的情節深深吸引;同一作者在六年後發表另一本仍以愛麗絲為主角的童話,中文譯為「愛麗絲鏡中奇緣」,相對前一本,第二冊在中文世界的知名度略遜一籌。
鏡中奇緣一書,英文原名為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穿越穿衣鏡,看看愛麗絲在另一頭找到啥)。故事當然從夢遊仙境歸來仍喜好天馬行空的愛麗絲開始,在與小貓對話的時光中,偶然穿越家中的穿衣鏡,展開又一場奇遇…,最後愛麗絲成為女王,然而議事廳中情勢混亂,在場面難以控制時,愛麗絲抓住身邊的「紅皇后」,使勁搖晃,口中喃喃有詞要把紅皇后變為貓,後來夢醒,身邊依然躺著自己的愛貓。
我不知道任何人包括蔡總統重溫此書,對愛麗絲與貓,會有什麼聯想?但我想強調的是,愛麗絲穿越鏡子後,發現另一頭世界中,有許多與她原先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不同,例如:西洋棋的規則、鏡中世界書本上的文字是相反的。換言之,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後,不會再沿用傳統的思維,甚至要採取顛覆性的思考,才能適應新局勢
新政府再三換將的駐新加坡代表,應該會陳報蔡總統,去年新加坡政府在MAS(金管局)中設立職掌金融科技的新單位,名稱即為Looking glass @ MAS,明顯是期待該單位在數位經濟時代,要突破原有格局,跳出舊式窠臼,才能妥善處理目前發生在美國「矽谷吞食華爾街午餐」的金融科技問題。
同樣的,近年來顛覆性科技介入各行各業,使產業傳統生態丕變,物聯網改變傳統醫療當面看診的觀念、虛擬實境(VR/AR)改變傳統房仲的行銷模式均屬之尤其是過去監理程度較高的行業,主管機關及傳統業者都需要一面Looking glass,仔細思考後,再決定是否堅持舊法。二月底連續假期,路過交通部看到Uber及其司機正在搭建抗議舞台,頗有感觸,尤其次日讀到外媒有關澳洲擬針對叫車平台制訂新法的報導,更覺得「穿越鏡子」思考方式的重要。
我曾多次提到金融、交通運輸、影視等行業,因科技入侵,主管機關對支付、貸款、叫車、OTT等結合科技以新商業模式出現,應有歸零思考的心態,行政院也不宜以為這是個別部會職掌,而應有統籌面對的擘劃。這些建議,政府也許覺得都茲事體大,需從長計議,不過縱然從長規劃,也要有個起點,而且有許多小事,不必勞煩忙碌的立法諸公,就可突顯「穿越鏡子」的思考成效。
例一,在以往股票採紙本的時代,一千股為一張,所以長期以來股票交易以張為單位,如今股票已全面無紙化(我在金管會任內要求一年內完成),以千股為交易單位的基礎不復存在一紙行政命令加上程式簡單的修改,股票交易即可如提領現鈔一樣(雖以千元為常態提領單位,但也可提零頭),千股以下的零股亦可交易,尤其針對時下單價較高的股票,如可採零股以較「親民」的價格交易,則可有助價量提升,比「當沖減稅」只圖利當沖族的急救措施更為健康。
例二,目前政府想推動無現金交易,當下電子支付僅占交易之廿六%,其中絕大部分還是信用卡,真正的電子交易不多。如政府真有誠意,也是一紙行政命令全面同意「電子票證」(包括悠遊卡、icash等)可以進行憑證間的價值移轉,持卡人或手機間可以轉帳,一則可促進支付業者升級二則可大大方便民間小額資金的移轉,協助經濟活動的發展。進一步如再刪除電子支付機構條例第九條,容許不同支付機構帳戶的款項移轉,就可促成電子支付的環境,以免淪為支付的殖民地。
類此舉動,皆是在現代科技進步的節奏下,執政者透過Looking glass思考,俯拾可得的便民又促進福祉的動作,只要不每分每秒想轉型正義,有許多福國利民的事都可以發揮
總統需要一面穿衣鏡,也請為院長、部長及立法委員都提供一面!
(作者為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楊永明:美國隊長組建反北聯盟


2017-03-19 01:54  聯合報      楊永明/國際關係學會會長



川普政府的東亞政策,到目前為止是片段的,除美日安保與退出TPP外,其他層面並不明確國務卿提勒森這次訪問日、韓、中三國,主要聚焦北韓核武、薩德飛彈、川習會三大議題,或許多少呈現川普政府東亞政策拼圖的部分面貌。
嚴格言,提勒森此行的真正核心議題,是北韓核武問題。在日本訪問時,提勒森嚴厲批評過去美國政府的北韓政策「徹底失敗」,某種程度是正確的。至少過去沒有真實思考北韓立場,如何降低對其安全威脅,使北韓願意以核武換安全;或者,也可使用戰爭邊緣策略,逼北韓在核武技術未成熟下,不得不放棄或停止發展核武
但目前北韓已是「事實核武國」,全世界第九個擁有核武與有效的中程或更遠距彈道飛彈,不幸的是北韓政府的封閉與不可測、孤執與缺乏安全感,讓東北亞處於危險的核武威脅下,近日北韓連續試射飛彈與暗殺金正男舉動,更讓東北亞安全情勢急轉
這次提勒森到板門店提出警告,指出要是北韓再挑釁到某個程度,美方會考慮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這是新政策提出?還是威嚇成分居多?
目前川普政府還沒有一套完整且有別於歐巴馬時期的北韓政策且針對核武國家的先發攻擊,是有可能引發核子戰爭,因此先制攻擊之語應該只是高調警告
提勒森此行是美國隊長要組織反北行動隊,先在成員上將美日韓綁在一起,並施壓中國一致行動。日本當然跟著吶喊,南韓目前緊跟,但新總統如果是強調與北韓交往的文在寅當選,則會出現變數不過屆時改變的代價會很高,這也是提勒森南韓之行的目的
至於北京政府,日前也對制裁北韓做了微妙表態,這是因為一方面北韓核武威脅日益加劇,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與川普政府建立互信關係,避免太早出現中美貿易戰
至於薩德反導彈系統已經是美中韓之間的敏感議題,牽動美中戰略關係與韓半島穩定由於北京強烈反對薩德在南韓部署,並以禁旅遊等方式反制韓國,韓國認為只有美國積極出面緩和或解決,而非等到韓國新總統上台再處理,所以提勒森應該會在北京談到薩德,但可預料北京不會鬆口
因此提勒森北京之行,除了安排川習會、雙邊貿易、「一中政策」與薩德問題外,主要還會向北京施壓,要求在北韓核武議題上,更支持美國隊長的政策與動作,川普日昨在推特上發言指責中國並沒有在北韓問題上幫忙,就是配合提勒森向中國施壓的作為
提勒森以北韓核武問題為主,威嚇北韓、施壓中國、組建美日韓反北聯盟,逐步呈現東亞政策拼圖不過美中之間或許要等到川普與習近平會面,美中雙邊關係架構穩定後,兩個大國才能針對北韓問題進行溝通
雖然川普政府的國安顧問與其他高級顧問,對於東亞政策與美中關係的態度仍然不明不過提勒森此行的議程明確,個人表現也令人為之一亮,雖然不是外交出身,但顯然對國際事務與地緣政經並不陌生,言詞舉止也相當熟練,期待他能在川普政府的東亞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
身處東北亞範圍內的台灣,與美中日韓都關係密切,除注意美國的對台政策與美中關係變化外,區域政經議題深刻影響著台灣,政府高層必須適時針對重大議題做出適當關切與表態,以表達台灣的立場與展現政府的高度。

特休變變變 勞工沒拚先暈了


2017-03-19 01:54    聯合報      李月治/勞工(台北市)


一例一休引發爭議,勞動部公布配套措施,特休假有三種給假方式,到職日、曆年制和會計年度。只是這樣彈性的給假方式對公司、對員工比較好嗎?還是有可能讓公司的特休制度更混亂,變成一家公司,幾種特休?
我是九十四年六月一日到目前公司任職,迄今十三年了。實行一例一休前,我去年的特休假有十六天;一例一休後,公司會計按到職日貼出員工的特休天數表格,看了都霧煞煞。我的特休假,以到職日算,變成今年六月一日前,只有一天,今年六月到明年六月則可以休十七天,同事說好像哪裡不對勁,一年半你只能休十八天耶。我喜歡以往的曆年制,算法簡單分明,我們也願配合公司的淡旺季來安排特休。
現在勞動部善意回應,特休可以有幾種給假方式。只是這配套措施來得太晚了,有的同事喜歡用到職日算,有的想要採曆年制,且會計部門已按到職日算好每個員工的特休,還願意再因應這配套措施,再改回原來的曆年制嗎?
政策朝令夕改,徒增勞資雙方負擔,那些坐辦公室的官員們,哪能體諒勞工為生計辛苦,哪有時間精力被這朝令夕改的政策,搞得暈頭轉向?
如果企業主待勞工不薄,勞工對公司也有感情,特休多一天、少一天並不會計較太多。現在勞工低薪成為國恥,貧富差距擴大,天怒人怨,有些企業主不是沒賺錢,只是不願意與員工分享
若政府真為勞工著想,何不穩定物價,提高勞工薪資?這才是當務之急,也是所有勞工殷殷企盼的。

我們在寫什麼樣的故事?


2017-03-19 01:54    聯合報      李枝桃/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一個孩子意志頹喪地來找我,他提到過去每周升旗集會時,我說的故事多讓他懷念。「您怎能找到那麼多故事?而且都能觸動我們的心?」孩子這麼問我。
「我們周遭有很多美好的事,只要用心就能找到,能感受到。」他對我這樣的回答並不滿意,提到自己畢業後受到的打擊、挫敗,還有朋友扯後腿的種種,都讓他懷疑是這社會不友善?還是他註定是人生失敗組?
我說去年一位陌生人透過臉書和我聯繫,他謝謝我改變了ⅩⅩ國中的一切。他說他的父親曾是這所學校的校長,也提到他的二名死黨也都在教育界任職,我立即回應「好優秀呀!」,他聽我這一說,悠悠的回說:只有我不優秀。他似乎不想聊下去,以「以後有機會再拜訪您」作結束。
隔天,我與老同事聊到這件事,他們告訴我對他印象非常深刻,因為他父親任職校長時,寒暑假會帶他來學校,記得他總是靜靜的在辦公室看書,是很認真優秀的孩子。
「他是人生勝利組,在學校功課很好,第一名第一志願對他來說輕而易舉,出社會擔任律師,也是做得嚇嚇叫,誰曉得逃不過情關,成了殺人兇手!」聽同事這麼一說,我趕緊上網搜尋,才知道他是一名剛假釋出獄的人
孩子聽到這裡,插嘴說他知道這個人,因為他現在很有名,還說他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學到放手的能力…,我點點頭並告訴孩子:這樣一個人生勝利組,一路順遂卻讓他毫無防備之心,結果摔了大跤,或許這是老天爺給他的功課。讓他警醒並提醒他人,不過縱使他可以用自身的經歷去提醒他人,但在內心幽微處,想必是刻骨銘心的傷痛。
想想相對於經常摔小跤的你來說,你一定會注意腳下的路,不會摔大跤,所以究竟勝利與失敗該如何看待?「或許此時你會慶幸自己被陷害、被扯後腿,因為那都是非常好的教育,讓你知道更需謹慎看待人我分際及朋友相處之道,避免被推落山谷呀!」
想想在教育界卅幾年時光,無論我是擔任訓導主任或是校長,我都喜歡以故事來取代責罵或說理,讓大家來效法學習而傷痛的故事讓我們試著去理解傷痛背後的原因,去同理傷痛的滋味,更去警惕不要成為主角
想想我們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是小品或是巨著,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故事內容,帶給人勵志微笑的很好,傷感的警惕也可以,但怕的是,讓人難以忍受、乏味至極的故事。
您希望寫的是什麼故事?您又希望創造什麼樣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