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廢教官,創就業
.經濟日報社論.寬鬆魔法失靈 財政政策救火
經濟/寬鬆魔法失靈 財政政策救火
2016-08-12 04: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各國央行的寬鬆貨幣政策已招式用老,在降低利率、擴大量化寬鬆(QE)措施,甚至負利率之後,政策工具正一步步耗盡。但就在央行幾乎無計可施之際,卻出現一些有利的信號,就是財政政策終將承擔起促進全球經濟的部分重擔。
各國須採取積極性財政政策的理由顯而易見。第一,貨幣政策已捉襟見肘,負作用逐漸比正效果還大;QE不僅製造資產泡沫,也窒息債市流動性;負利率反而引發民眾憂慮,使家庭及企業更不願、不敢支出。第二,先進國家公債殖利率非常之低,因此實施財政擴張政策的成本也持續下降。第三,目前許多國家仍普遍維持中性或偏緊的財政政策,為擴張支出預留相當的空間。
日本是政策轉向的急先鋒。日銀近月來未再積極擴大寬鬆政策,安倍內閣也宣布28兆日圓的擴張支出計畫。儘管實際的支出額僅有表面數字的四分之一,而有「雷聲大、雨點小」之譏,但已顯示財政與貨幣政策終將雙管齊下,且至少在短期間將對經濟成長產生溫和的效果。
再看英國,前財政大臣奧斯本原本將繼續加稅以削減預算赤字,但一場「英脫」卻使內閣改組,政府有機會擴大投資及支出。新內閣雖然尚未展現決心,但至少已不會再走「撙節」的老路。
原本厲行「撙節」的歐元區,現在對財政政策的立場已漸放鬆。歐盟執委會決定讓西班牙及葡萄牙的預算赤字比率超標,連德國的財政政策也在默默地鬆綁。基於德、法明年將舉行大選,現任政府可能採取「以火救火」的策略,即擴大財政支出來打擊對手。歐元區雖不大可能採取整體性的擴張財政措施,但至少可能會進一步放鬆對各國的財政制約。
美國在2011至14年間也採取撙節政策,使每年經濟成長率約減少0.5個百分點。未來無論是川普或希拉蕊出任總統,都願意、且必須靠擴大預算赤字、擴張財政支出,來支撐經濟成長。川普主張減稅及擴大基礎建設支出,來啟動經濟成長,否則只有死路一條。經濟學者基本同意川普的政策在短期間將能使美國經濟加速成長;但專家也擔心川普太愛借錢,他的計畫可能使聯邦赤字在十年間增加11.5兆美元。
希拉蕊也開出大手筆的支票,主張五年間增加2,75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支出,並擴大「歐記健保」的涵蓋範圍,提高學前教育支出,並大舉提高公立大學學生的學費補貼。光這項補貼政府就要多借數千億美元,使預算赤字快速增加。
中國則以「一帶一路」計畫為主,興建鐵路、橋樑及港口,估計支出的金額將達國內生產毛額的9%,總金額達1.4兆美元,規模將超越「馬歇爾計畫」及「歐盟擴張」行動。尤其這是為期30-40年的計畫,只有中國才能持續推動。
經濟學界對政府擴張支出的立場也在改變中。哈佛經濟學教授魯格夫一向反對政府負債過重,但現在也表示「如果能使成長擺脫泥淖,增加赤字來挹注支出將是個好主意,在長期間能使稅收增加」。目前美國公債殖利率極低,政府也更有能力借錢,重點是錢要花在刀口上,必須聚焦於提升生產力,例如重建及改善美國的基礎設施,並加強職業訓練,使更多勞工能發揮雇主所需要的技術。
促進經濟成長的責任從寬鬆貨幣政策轉向擴大財政支出,固然有助於強化全球經濟動能,但對投資人也將帶來高度風險。目前全球投資人仍深信升息還要等好幾年,因此在資產布局上一心追逐公債及高股利股票,全球負殖利率債券總額已超過12兆美元。一旦政府靠增加舉債來提高支出,無論是公債供給增加及經濟加速成長,都將使公債價格下跌,而「寬鬆貨幣政策」的投資概念也將走到盡頭。
聯合/廢教官,創就業
2016-08-12 04:4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育部日前宣布,5年內教官全面退出校園,改外聘校安人員。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推動「教官退出校園」,預計在五年內,讓高中職及大學教官「有尊嚴」地退出。「有尊嚴」三字,頗符合新政府的文青腔,也希望官員執行時能落實承諾。
既聲稱要「有尊嚴」,就不要再開口閉口說出「清除校園威權遺毒」之類的政治咒語。畢竟,解嚴後又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教官早就失去了威權象徵,反成為尷尬的存在。教官退出校園,讓他們可以另尋天空,不必再成為政治鬥爭的代罪羔羊。這和國民黨清理黨產一樣,不妨都歸零思考。
多年來教官之所以還在校園裡走動,說穿了,絕對不是因為人們多麼緬懷威權統治的往昔時光。真正的原因是,大學和高中職不願自己負起「校園安全」和「管教學生」的責任,所以大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地,讓穿軍服的教官來幫忙把關。
也因此,教育部要廢教官的消息一出,馬上引發家長團體和私立高中職的反對。家長的反對比較容易理解:高中生正值叛逆階段,家裡管不動,需要教官幫忙管教;尤其校園內外一些小混混出沒,一般老師管不動。私立學校反對撤教官則更是另一層現實考量:目前教官薪資是由教育部編列預算支付,將來轉到校方頭上,將是一筆沉重負擔。
最搞笑的是,廢教官之後,要改聘「校安人員」,教育部認為這可創造「新的就業市場」,為大學畢業生提供不少月薪三到四萬元的工作機會。教育部如此費心創造就業,令人感動!
聯合/特偵組因陳水扁、柯建銘而廢
2016-08-12 04: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立委提案廢除特偵組,法務部已經回函表示贊成。圖為法務部長邱太三。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法務部長邱太三端出洋洋灑灑五大理由,說明特偵組已無存在之必要,建議立法院修法廢除。蔡英文總統把「司法改革」喊得震天價響,但她提名的司法院正副院長人選卻皆遭輿論指為不適格;如今,竟又由法務部喝令廢除專辦權貴犯罪的特偵組。如果這就是蔡政府司法改革的起身砲,我們懷疑其改革會有多少成效;更嚴重的是,這種只因自己的喜好動輒擴權或拆撤機關的作風,將把蔡政府變成一個新的威權政府。
特偵組二○○七年在陳水扁政府手上成立,由民進黨「立院三寶」之一的蔡啟芳提案修法。當時民進黨的論述正義堂皇,聲稱將如何打擊權貴犯罪,乃至劍指總統和五院院長云云。如今,十年不到,上述所有堂皇說詞皆棄之於地,改以影響檢察機關監督、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等理由,否定特偵組存在之必要。試問,如果今天的理由成立,當初為何不未加深思而強行設置?
當初由蔡啟芳領銜提案設立的特偵組,今天由其子蔡易餘提案廢除,只反映了台灣政治的躁鬱和出爾反爾的本能,大約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值得流傳千古的「父子佳話」。反倒是,法務部為何自甘配合蔡易餘的提案演出,才足堪玩味。其實,由陳致中自爆曾向蔡英文提議廢特偵組,民進黨總召柯建銘則大罵特偵組為立法錯誤的「憲政怪獸」,應更能找出特偵組將遭廢棄之線索。
如果要說特偵組成立十年一無是處,社會大眾恐難苟同。當年特偵組承辦陳水扁國務機要費案、洗錢案、買官案、二次金改案等,讓甫卸任的陳水扁鎯鐺入獄,並跨海討回匯往海外的賄款,寫下了民主政治史上精采的一頁,也讓國人見識到一個貪腐元首可以濫權到什麼地步。這類案件,若非由特別授權的特偵組專案處理,而是經由一般檢察系統分案,要辦出這樣的成績,恐怕絕無可能。
特偵組歷經四屆的成員更替,表現也有高低起落。例如,偵辦高院法官貪汙案、林益世貪瀆案、中藥商及牙醫公會行賄案等,都有可觀的成績;但也有若干廣受注目的案件懸而未決,如三一九槍擊案。然而,真正給了特偵組一記重擊的是柯王關說案,該案因捲入「馬王政爭」風波,若干關鍵程序之正當性受到質疑;在綠營聯合藍軍擁王人馬的反撲下,不僅黃世銘反因「洩密罪」遭到判刑,特偵組的形象也受到重挫。
扁家貪瀆案帶給整個民進黨莫大的羞辱,讓綠營的民主業績一夕蒙塵,不難想像,民進黨對於特偵組多麼恨之入骨。也因此,三年前柯建銘領軍結合擁王勢力扳倒黃世銘報了一箭之仇,還嫌不夠,如今民進黨執政,對特偵組必欲除之而後快。從這樣的脈絡看,廢特偵組之舉,視為新政府為陳水扁、柯建銘的復仇事件,並不為過。然而,如果特偵組是一隻憲政怪獸,牠是綠營生出來的;如今綠營悻悻然要消滅牠,難道不也把自己變成更大的憲政怪獸了嗎?請問,這種「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態度,如何可能將司法推向制度化?
法務部擬廢特偵組的消息傳出後,當初特偵組催生者之一的檢察官陳瑞仁提出兩個關鍵問題:其一,將來如何辦權貴犯罪?其二,法務部長邱太三將來能否扮演「壞人」角色,幫檢察官抵抗外界的壓力?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指向同一個核心:政治干預辦案的因素如何消除。當初成立特偵組,是為了跳過層層行政及政治干擾,使檢察官可以直搗權貴犯罪之巢穴;現在,法務部卻以內部考核不便等下層技術性理由,主張廢掉特偵組;這是進步還是退步?是改革還是保守?是人治還是法治?
且看蔡政府,隨便立一個法,就能成立新機構來整肅對手;隨便修一個法,就可以廢掉一個專門打擊權貴犯罪的司法部隊。其權力自我膨脹的速度,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