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經濟/台灣的房價還會緩跌嗎?

.聯合報社論..快颱尼伯特殺得台灣措手不及
.聯合報黑白集.太平島豈可任意撤守!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的房價還會緩跌嗎? 






經濟/台灣的房價還會緩跌嗎?


2016-07-09 02: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以來,台灣經濟表現不佳,上周由前國發會主委管中閔領導的國泰研究團隊公布,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0.8%,略高於之前中研院估計的0.52%,但是比上個月台經院估計的0.92%為低,而更低於5月主計總處公布的1.06%。造成台灣經濟情況不佳的最主要原因來自於出口不振,到6月台灣已經連續出現17個月的出口負成長,預估7、8月依然會是負成長,主計總處估計最快要到9月才有可能轉正。
另一方面,由於新政府上台後,兩岸關係不穩,造成陸客來台人數大幅減少,也導致國內消費低迷,因此今年的景氣確實不樂觀。在此情況下,上周央行理監事會決定連續第四度調降利率0.125%,希望刺激民間消費及帶動民間投資。
事實上,近年來台灣經濟表現不好,並不是短期的問題,而是面對幾個長期的結構問題,而這幾個問題在短期內並不容易解決,因此未來幾年可能都不會很好:首先,最近幾年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的速度很快,國家之間簽署了許多的FTAs,而且TPP和RCEP這種大規模的自貿協定也在進行,而台灣雖然想要加入,但是並不容易。因此,台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時就會遇到必須繳納更多關稅的問題,而未來此一狀況不但不會少,甚至還會惡化。
其次,近年來中國大陸自行生產的原物料與零組件比重愈來愈高,進口需求愈來愈少,這對於原先大量出口零組件到大陸的台灣最為不利。由於大陸製造技術快速提升,未來紅色供應鏈對台灣的不利影響也會愈來愈嚴重。再加上現在兩岸關係不佳,在未來幾年兩岸的「冷和」關係,必然也會影響到兩岸經貿往來。而且,雖然新政府提出「新南向政府」,但是由於南向的市場遠小於大陸市場,也就是說,新南向最多只能做為兩岸貿易的補充,不可能替代大陸市場。因此,長期下,台灣在大陸與東南亞市場上都會出現問題。
在未來幾年總體經濟表現不可能快速好轉下,台灣的房地產市場可能也會面臨好幾年寒冷的冬天。首先,從2005年開始,台灣的房地產無進入了一個長達十年左右的大多頭,直到2014年左右為止。在這十年當中,台灣房地產價格大漲,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已經達到15倍的驚人倍數,我們很難相信這麼高的倍數要如何長期維持下去;其次,過去幾年台北市政府大幅調高房屋的現值,使得房屋稅的實質稅率上升許多,讓不動產投資客縮手,這是近兩年來房地產交易萎縮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台北市柯市長上任之後,先是針對所謂的五大案進行查弊,然後又出現無法解決的大巨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台北市這兩年推出的BOT相關開發案幾乎完全停擺。在不動產開發完全沒有交易量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想要回溫可以說是非常困難的。
台灣景氣可能會長期低迷的情況下,不動產市場應該也不會反轉。雖然,央行試圖採用降低利率的方式,來達到刺激經濟的目的,因為貸款利率降低,甚至可以讓不動產交易回升。但是,在目前利率已經這麼低的情況下,再調降利率對於不動產交易的影響,應該已很有限,因為投資者考慮的是房價是否會上漲,這才是關鍵。既然房價會停滯,民間投資置產的意願自然會觀望,因此已有研究機構研判,房價還會緩跌三年。
最後,台灣經濟短期不振固然對於房地產市場有影響,但是如果從整個國家的利益來看,穩定的房價可以提供國人一個合理的置產市場機制、合適的居住環境,因此長期穩定的房價其實是對大多數人有利的事。

聯合/太平島豈可任意撤守!


2016-07-09 02: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正值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布的關鍵時刻,中共又在南海進行軍演,我國卻以「防颱」為由,撤回駐守太平島的兩艘巡防艦,令人難以理解。南海風雲方熾,蔡政府卻主動削弱南疆守備,究竟意欲何為?
所謂「防颱」,當然是個標準的謊言。太平島位於北緯十度,接近赤道無風帶,少有颱風侵襲。這次的尼伯特颱風,距離太平島十萬八千里,八竿子打不著。更荒謬的是,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才宣示要加強太平島防務,如今竟在國會告訴立委,撤艦是為了防颱。這種不打草稿的謊言,其誰能信?
回顧歷史,我國曾有兩次因颱風撤軍而喪失南海領土的慘痛紀錄。其一是南沙的中業島,我國曾控制該島達廿四年之久,卻在一九七一年因颱風來襲將駐軍撤往太平島避颱;三個月後,菲律賓即派軍奪取此島。其二是敦謙沙洲,中華民國海軍一九四六年接收此島,卻在一九七四年因駐軍遇到颱風而撤往太平島避颱,隨即遭越南派兵占領而淪陷。
由此可見,太平島歷來都是作為南海駐軍避颱之地,政府說太平島海巡艦艇要回台防颱,完全是顛倒因果。何況,先前已有過兩次因國軍避颱而失土的教訓,政府竟又任意放國土南疆唱空城,難道是在招呼那些虎視眈眈的鄰國前來?
從稍早新政府撤回巡防沖之鳥礁的艦艇,到此次撤回太平島的海巡艦,蔡英文總統應付外交國防事件,似乎只有一個「撤」字訣。這豈不令人擔憂。
正值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布的關鍵時刻,中共又在南海進行軍演,我國卻以「防颱」為由,撤回駐守太平島的兩艘巡防艦,令人難以理解。南海風雲方熾,蔡政府卻主動削弱南疆守備,究竟意欲何為?
所謂「防颱」,當然是個標準的謊言。太平島位於北緯十度,接近赤道無風帶,少有颱風侵襲。這次的尼伯特颱風,距離太平島十萬八千里,八竿子打不著。更荒謬的是,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才宣示要加強太平島防務,如今竟在國會告訴立委,撤艦是為了防颱。這種不打草稿的謊言,其誰能信?
回顧歷史,我國曾有兩次因颱風撤軍而喪失南海領土的慘痛紀錄。其一是南沙的中業島,我國曾控制該島達廿四年之久,卻在一九七一年因颱風來襲將駐軍撤往太平島避颱;三個月後,菲律賓即派軍奪取此島。其二是敦謙沙洲,中華民國海軍一九四六年接收此島,卻在一九七四年因駐軍遇到颱風而撤往太平島避颱,隨即遭越南派兵占領而淪陷。
由此可見,太平島歷來都是作為南海駐軍避颱之地,政府說太平島海巡艦艇要回台防颱,完全是顛倒因果。何況,先前已有過兩次因國軍避颱而失土的教訓,政府竟又任意放國土南疆唱空城,難道是在招呼那些虎視眈眈的鄰國前來?
從稍早新政府撤回巡防沖之鳥礁的艦艇,到此次撤回太平島的海巡艦,蔡英文總統應付外交國防事件,似乎只有一個「撤」字訣。這豈不令人擔憂。
正值南海仲裁案即將宣布的關鍵時刻,中共又在南海進行軍演,我國卻以「防颱」為由,撤回駐守太平島的兩艘巡防艦,令人難以理解。南海風雲方熾,蔡政府卻主動削弱南疆守備,究竟意欲何為?
所謂「防颱」,當然是個標準的謊言。太平島位於北緯十度,接近赤道無風帶,少有颱風侵襲。這次的尼伯特颱風,距離太平島十萬八千里,八竿子打不著。更荒謬的是,國防部長馮世寬日前才宣示要加強太平島防務,如今竟在國會告訴立委,撤艦是為了防颱。這種不打草稿的謊言,其誰能信?
回顧歷史,我國曾有兩次因颱風撤軍而喪失南海領土的慘痛紀錄。其一是南沙的中業島,我國曾控制該島達廿四年之久,卻在一九七一年因颱風來襲將駐軍撤往太平島避颱;三個月後,菲律賓即派軍奪取此島。其二是敦謙沙洲,中華民國海軍一九四六年接收此島,卻在一九七四年因駐軍遇到颱風而撤往太平島避颱,隨即遭越南派兵占領而淪陷。
由此可見,太平島歷來都是作為南海駐軍避颱之地,政府說太平島海巡艦艇要回台防颱,完全是顛倒因果。何況,先前已有過兩次因國軍避颱而失土的教訓,政府竟又任意放國土南疆唱空城,難道是在招呼那些虎視眈眈的鄰國前來?
從稍早新政府撤回巡防沖之鳥礁的艦艇,到此次撤回太平島的海巡艦,蔡英文總統應付外交國防事件,似乎只有一個「撤」字訣。這豈不令人擔憂。

聯合/快颱尼伯特殺得台灣措手不及


2016-07-09 02:4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尼伯特颱風吹垮台東市區許多商家招牌,圖為台東市中華路被散落招牌覆蓋,形同封路。 記者羅紹平/攝影
從生成到侵台僅短短四天的尼伯特颱風,有如一顆「超級快速球」,造成氣象預報、政府應變和民眾防颱同時失準。預報和實際路徑的南北差、時間差,更造成台東「被殺得措手不及」,其他地區則慶幸「撿到颱風假」。面對強聖嬰後一年、超高海溫、極端氣候等交互作用的颱風生成新局面,尼伯特不會是唯一怪颱,政府防救災及資訊整合作業應立刻更新與強化。
尼伯特颱風來襲,政府和民眾都呈現「先弛後張」的反應,主要原因正是氣候異常。今年,應該少雨的春季反常地豐雨,而五月的梅雨季卻久候不至;六月中終於盼到入梅,未料僅四天即結束,全台沒有多少降雨進帳。人們轉而寄望颱風季帶來雨水,但整個六月未見颱風,直到七月接近小暑才傳出首颱,時間之遲,幾十年罕見。
七月二日菲律賓東方海域第一個熱帶低氣壓生成,次日,這個熱低壓即被命名為「尼伯特」,創下熱低壓命名的最短紀錄。當時台灣仍在酷熱及限電危機中煎熬,民眾對尼伯特不以為意;誰知,才三天即警報齊發,超強颱風已兵臨城下。
尼伯特颱風被氣象學界讚嘆為「近乎完美的颱風」。去年強聖嬰現象結束後,太平洋赤道低緯帶安靜了兩百天,蓄積了龐大能量,為尼伯特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養分,得以迅速成長茁壯。加以引導氣流恆定且明確,尼伯特一路直奔台灣而來,結構之堅實,數十年僅見。
這次,各國氣象單位均無法精確掌握尼伯特動向,這和太平洋高壓強硬且長時間西伸有關。上月中台灣「出梅」後,天氣即一直受太平洋高壓影響,尼伯特也在高壓引導下直撲台灣;但就在即將登陸台灣之際,太平洋高壓出現東移現象,尼伯特因而轉向偏移。正因行進速度太快,讓各國的氣象預報路徑南轅北轍,從稍早認為會從「台灣頭」擦邊而過,後又修正為宜花及花東登陸,最後卻殺到接近「台灣尾」的台東上岸,誤差達數百公里之遙,顯示尼伯特的行蹤詭異,各國預報全告失靈。也難怪,連氣象專家都自嘲各方路徑預測猶如「天女散花」,亂亂紛紛,在民眾眼中,當然就更如霧裡看花。
儘管氣象預報失準,這次國內防災準備卻有進步。政府部門認知尼伯特將強攻台灣後,亡羊補牢地搶時間應對,除了積極展開預警性封路、預防性撤離,基層村里長承擔第一線指揮官,扛起指揮判斷的責任;台北市調度學校水塔做臨時供水站,也是進步之舉。相形之下,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開設,除了宣示作用,主要是供後勤調度資源,其餘則作用有限。
尼伯特的威力其實並未被低估,但路徑及時間預測失準的結果,卻也造成能防未防、不須防卻防衛過當的遺憾。台東遭到幾十年來罕見的重創,相當冤枉。根據原先的預報,台東是屬於相對安全地帶,不料尼伯特直撲而來,造成嚴重災情,民宅摧枯拉朽,慘不忍睹;高單價的釋迦、金針、火龍果、有機米皆來不及採收,農損驚人。最尷尬的是,全台如臨大敵地統一放假,結果昨天多數縣市民眾上午醒來卻發現無風無雨,許多人白白「撿到一天假」,民眾湧向電影院、KTV,諷刺至極。
民眾更不滿的是,在尼伯特登陸延緩及路徑轉向期間,人們對於颱風動向及相關訊息的接收,卻有相當長的時間處於「空白」狀態,無論網路、電視、乃至中央氣象局的網站,都查不到最新進度。這一則是政府內部缺乏訊息整合的機制,二則是《氣象法》限制民間氣象專家的測報,使訊息零散、生硬而難以吞嚥。如何開放民間參與,作更有效的資訊整合和輸送,是新政府必須強化的工作。
當極端氣候成為常態,颱風預測困難也將成為常態。在下一個尼伯特生成前,政府應趕緊補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