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經濟/Fed不敢緊縮 日銀沒法寬鬆

.聯合報社論..台灣須洗刷蹧蹋食物的惡名
.聯合報黑白集.御廚和體制
.經濟日報社論.薪資分離課稅 樂見務實改革

.經濟日報社論.Fed不敢緊縮 日銀沒法寬鬆
.聯合報黑白集.叫火車等俺半個鐘頭
.聯合報社論..從國家利益再思台日關係




經濟/Fed不敢緊縮 日銀沒法寬鬆


2016-07-30 03:4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與日本銀行(央行)本周都開會決定貨幣政策。Fed比較容易決定,因為並沒有非升息不可的迫切理由,還能等得起更多的經濟數據,並觀察國內、外政經情勢的進一步發展。日銀的任務比較難搞定,經濟不振必須繼續擴大寬鬆措施,但可用的政策工具又幾乎耗盡。結果是Fed想緊不能緊,日銀想鬆沒得鬆。兩大央行採取的仍是「拖」字訣。
若單單從指標來看,當前美國經濟算是繁榮。失業率僅4.9%,4~6月平均每月就業人數穩健增加14.7萬人,消費者信心指數增強,新屋銷售達到2008年來高點,金融市場也度過中國成長減緩及「英脫」等外來衝擊,股市迭創新高,第2季經濟成長也可望回升。通膨率雖仍未達到2%目標,但目前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年增率已上升到1.6%,且工資中位數也年增3.6%,顯示閒置產能正消失中。然而Fed仍按兵不動,也並未暗示9月將升息。到底是在猶豫什麼?
關鍵在於Fed的決策模式已經發生基本性的改變,亦即對國際市場的重視程度提高,尤其重視美元走勢。以往美國貨幣政策基本上取決於國內經濟成長與通膨壓力,依此決定利率升或降,再反映到美元匯率上。但現在Fed決策時還兼顧金融穩定,而在當前市場充滿各種政經不確定因素之際,即使僅小幅升息也可能使美元匯率出現過當的升幅,對國際市場造成重大衝擊,而國外的回擊效應也可能壓抑美國消費,從而傷害經濟復甦,因此美元愈強勢,Fed便愈審慎。由於影響美元的因素絕不只美國經濟一項,因此Fed的決策模式也更傾向「被動」及「多元」;反正美國經濟還等得起,拖到12月也不算晚。
等不起的是日本,最主要是因為「人口老化嚴重」這項結構性因素。日本65歲以上者占總人口的26.3%,是其他先進國家的1.5倍;出生率僅1.4%,也明顯偏低。不僅使勞工供給不足,更削弱消費及投資意願。「安倍經濟學」的效果只顯現在日圓貶值上,企業獲利提高了,但工資水準及企業國內支出仍然脆弱;結果是經濟持續停滯,還一再出現間歇性的衰退。
日銀總裁黑田東彥為振興經濟並擺脫通縮,可謂鞠躬盡瘁。目前日銀持有的公債已占未償還公債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又實施存款負利率,15年期以內公債殖利率皆為負數;若再擴大購債規模,市場恐陷入癱瘓,而負利率措施遭到民眾及國會的強力抨擊,不敢再動。因此29日的會議勉強拼湊出兩項措施,一是擴大指數股票型基金(ETF)購買規模,以增加貨幣供給,並間接拉抬股市,但日本金融市場根本不缺錢,而股市漲跌對經濟影響也不大;另一項是將美元貸款計畫倍增到240億美元,但問題是貸款需求原本就不足,增加美元資金供給反而會使日圓升值。日銀以這套措施來搪塞,當然引起市場反彈,也使日圓立即大幅走升,這也進一步凸顯日銀已無招可用。
面對當前困境,安倍內閣終於宣布總金額達28兆日圓的擴張公共支出計畫,細節將於8月2日宣布,但目前已有報導指出,其中新支出可能只有7兆日圓,而且還分兩年度實施。果真如此,效果仍將既有限且短暫,也根本不需要日銀再擴大寬鬆來配合。
目前市場的熱門話題,是由日本政府確實擴大公共支出,再由日銀將新增的政府負債完全「貨幣化」,也就是所謂的「直昇機撒錢」。表面上看這是激烈的貨幣寬鬆政策,但實際上卻是大膽的財政擴張措施;只要政府有決心及膽識,日銀配合的作法其實相當有彈性。
日本經濟的真正問題是需求不足,而貨幣政策已證明無法提振需求,只能靠財政政策推動,藉持續撒錢來支持消費。矯往必須過正;日本若不再下猛藥以打破民眾的通縮思維,經濟只會隨著人口老化而逐步走向遲暮。

聯合/叫火車等俺半個鐘頭


2016-07-30 03:4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 記者洪上元/攝影



張大帥的電影台詞,頤指氣使:叫火車等俺半個鐘頭!
蔡政府處處顯得趕不上火車,也能叫火車不要開嗎?僅舉三例:
一、台日海洋對話機制,原說廿八日舉行,現已延期至不知何日。二、工商協進會會員大會,蔡總統受邀致詞卻臨時爽約,隔了兩天才現身。三、不接受九二共識,一下要北京多一點善意,一下要多一點彈性。這些,不是叫火車等俺半個鐘頭?
台日海洋對話,自陷「在公海談判漁權」的困局,日本顯然要先確立「沖之鳥島」的地位,再談「入漁權」,自然逼得蔡政府「準備不及」。對工商協進會爽約,則是勞工對勞動條件及資方對投資環境皆已「忍無可忍」,此刻出席被認為時機不宜。至於要北京再多一些善意及彈性,更不知時間站在誰那邊?
有一句成語有兩種寫法。一、時不我與,謂時間不等我;二、時不我予,則謂時間不夠用。「失時」往往是「失政」主因。台灣在九○年代失去亞太營運中心的機遇,即是想等著中國崩潰,沒想到卻等到中國崛起。執政如果只想到事緩則圓,往往面對的卻是每況愈下。
一旦在沖之鳥是礁的立場退卻,就永遠「準備不及」。只想到勞工的「忍無可忍」,就照顧不到資方「五缺六失」之急。盼望北京在九二共識不設期限,其實卻是畫地自限。
裝睡的人叫不醒,既得不到睡眠,也平白誤了時間。蔡政府必須嚴肅面對:時不我與,時不我予。

聯合/從國家利益再思台日關係


2016-07-30 03: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會議確定延期。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表示,由於雙方希望會議上有更充分討論,因此我方提出希望多一點籌備時間。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河名/攝影


一直被民進黨政府視為對日關係新突破的「台日海洋事務合作對話」,日前突然宣布喊卡,引起各界譁然。外交部的解釋是:因為議題眾多、層面廣泛,為求「周延」,故決定延期舉辦。
攤開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設定的議題,包括了漁業合作、環境保護、海上急難救助及科學合作等四大項。這些,都是過去幾年漁業署、科技部及內政部與日本政府協商過的議題,這次化零為整重新包裝。可見,議題雖多,但台日雙方應早有默契,並非措手不及。
但檢視各議題涉及之層面,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含括漁場作業規範、科研船隻之歸屬認定、海域保育的法令制定、急難救助的通報機制等。這些,均屬官僚層級的技術性議題,並未涉及高層的政治敏感議題。可見,儘管對話面向廣泛,議題難度其實不高。
既然議題設定早有共識,涉及的層面也相當單純,那麼,兩國為何突然宣布延期呢?這可以從兩點觀察:第一,日前南海仲裁案將我國所屬的太平島矮化為「礁」,引發台灣內部民意的不滿;對此,蔡英文政府不得不硬起來,抗議海牙常設仲裁法庭的判決。
對照之下,日本政府卻宣稱南海仲裁案具有法律約束力,更呼籲各當事國能夠遵守;這樣的立場,與我方的認知存在極大的差距。亦即,延期的理由其實不在議題「周延」與否,而在對話「氛圍」不佳。
其次,這次「台日海洋合作對話」,原是為解決台灣漁民在沖之鳥礁附近海域的捕魚問題而發;之前,雙方原已達成「不談沖之鳥主權、只談漁權」的默契,並決定回歸二○○二年扁朝時代訂下的「先通報、後撤離」之規範。問題是,在太平島遭矮化為「礁」後,此默契一夕走調。如今,若台日雙方談台灣漁民在沖之鳥海域的捕魚權益,等於間接承認沖之鳥為「島」,這勢必引發台灣民眾的大反彈。因此,延期的理由亦不在「準備不及」,而在於主客觀情勢轉變。
從這次台日對話的延期,便可以發現民進黨政府的對日政策存在兩個盲點。第一個盲點,是蔡政府對日過度一廂情願。民進黨一上台,便自我定位為有史來最親日的政府。當年馬英九政府因為東聖吉十六號事件,宣布我國公文書稱沖之鳥為「礁」;但民進黨上台後為了迎合日本,以遵守國際法為由改稱「沖之鳥」,而不判定其屬性,以免觸犯日本政府的底線。
但這次南海仲裁案將我國太平島認定為礁,日本政府卻對台灣落井下石,呼籲我國應遵守國際法院的裁定,更片面中斷「台日海洋合作對話」之協商。由此可見,在台日關係與國家利益權衡下,日本政府選擇的是該國利益,而民進黨則為了反中而一味向日本傾斜,不僅喪失國家利益考量,也使對日關係愈發進退失據。
第二個盲點,是忽視區域安全對台日關係的連動性。民進黨上台後,因兩岸關係氛圍轉冷,於是採取聯合美日抗衡中國大陸的策略。在此策略下,民進黨只能對南海問題採取曖昧態度,以迎合美日兩國的戰略,並避免留給外界兩岸聯手的印象。但南海仲裁案出爐後,卻將海域主張受挫的台灣與中國大陸打成一線,進而衝擊到民進黨原先對日關係的布局;同時,也打亂蔡政府對日原本只談漁權、不觸及沖之鳥屬性的如意算盤。在國內民意高漲下,沖之鳥的認定與屬性,已成為台日海洋對話難以迴避的問題,也成為民進黨對日關係的一大隱憂。
南海仲裁案後,東亞國際關係已經出現重大變革,不僅衝擊著兩岸關係,也改變了台日關係。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政府應該擺脫過往對日一面倒的政策,重新思考戰略,也要跳脫只操弄華麗辭藻、卻缺乏實質內涵的外交模式。「台日海洋合作對話」生變,即是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