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經濟/以史為鏡 給新政府的三點建議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與機會擦身而過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天王「王昇化」
.經濟日報社論.以史為鏡 給新政府的三點建議




經濟/以史為鏡 給新政府的三點建議


2016-04-02 02:2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520新舊政府交接日益靠近,回首閣揆張善政自2月1日受命組閣以來,台灣持續經歷各種大小事,如0206南台大震,隨後行政院亡羊補牢推動全台老屋健檢工作,並頂住不滿壓力,公布八縣市土壤液化圖資;在國際兩岸方面,大陸有意無意壓抑陸客來台數量,宣布與甘比亞建交,並透過多重管道,要求新政府回應兩岸關係定位,皆令新舊政府面臨龐大壓力。不難想見,520新政府當家後,還將面臨諸多考驗,台灣也勢必要繼續走上一段崎嶇道路。
古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這段期間,台灣發生的大小事,有不少發人深省之處,也值得即將起跑的政府借鏡。首先是,凡事不一定要從藍、綠思考,看看馬總統的最後一任閣揆張善政,他雖是無黨無派出身,但近幾次媒體民調,他的施政滿意度均突破五成,位居藍營政治人物之首,就連過去吝於掌聲的偏綠媒體、專家,也難得對他有些好評。
張善政到底做了什麼?他做的事,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回歸人性。過去這段期間,中南部發生寒害、南部出現登革熱疫情,小年夜時南台發生大地震,都看得到他積極與綠營地方首長並肩作戰,在他主政下,中央撇開門戶之見,迅速撥錢與排除法規障礙。在這過程中,民眾看不到滿天飛舞的口水戰,自然對他心生好感。
過去這些年,台灣的競爭力就是在藍綠相互扯皮中,一點一滴流失,原應理性思考取捨的兩岸服貿、貨貿協議,竟在褊狹的意識形態下,變成該拿沒拿到手。期許新政府上台後,跳脫藍綠對立僵局,把眼光放遠,團結國內的各種不同聲音,以實心、實事、實政來贏得民眾支持。
第二,昨日因,今日果,即便錯,也是共業,關鍵是有錯必改,而不是搶當正義使者。上周五,總統當選人蔡英文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拜會經濟部長鄧振中,盼緩處理4月1日調降電價。張景森以「體制外」的作法,試圖影響政府決策,社會自有公評;而他也忽略了,今日的電價公式,是立法院去年通過,儘管是「舊國會」之作,但是當今的新國會,不少藍綠立委昔日都曾為此背書,如今要翻案,何必忽略歷史事實,把錯全都歸咎馬政府,徒留政治操弄惡名。
更何況,去年初新版電價公式上路時,原本就議定該公式試辦兩年,如今一年時間匆匆過,也的確到了該檢討時刻,例如,連降了三次、一舉回到2012年油電雙漲前電價水準,是否應限制累計降幅,或是擴大現有公式內,用來支援節能減碳發展的因子等,朝野現在就可開始籌謀。
電價問題如此,在馬政府任內無功而返的年金改革亦復如此,共業雖在,但未來兩年,台灣已無選舉,正是新政府可以銳意興革的最好時光。
第三,儘快掃除權錢交易疑雲,正大光明扶植新興產業。近期因生技股浩鼎解盲失敗,中研院院長翁啟惠以科學觀點另做解讀,不料,隨後外界爆出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家族及翁啟惠之女均是浩鼎大股東。一時間,也頗令外界驚嘆,即便改朝換代了,還是有新形態的政商關係,建築在合法與道德邊緣的灰色地帶,從而也讓新政府將大舉拉拔生技產業的構想,陷入了正當性危機。
權錢交易疑雲一日不解,非但新政府容易動輒得咎,也讓台灣孕育多年的生技產業,恐遭汙名化而錯失躍起契機。近日,蔡英文家族宣布一年內將出清浩鼎持股,算是止謗的第一步,緊接著,新政府團隊應以更高的道德標準嚴以律己,矢言做產業的「義務助產士」,而非構築權錢關係的直接利害人。
520將至,國人對新政府有甚高的期待,盼新政府記取上任前這段風風雨雨,盡心盡力為生民立命,為產業、為國家謀發展。

聯合/民進黨天王「王昇化」


2016-04-02 02: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一親綠媒體報導,蔡英文決定派蘇貞昌駐新加坡,呂秀蓮使巴拿馬,謝長廷駐日。此訊已被民進黨否認。
由於撰稿記者向對綠營內幕掌握準確,所以不知究竟是放試探氣球,或見光死。此訊附有一篇評論〈天王外放的深意〉稱:「把幾位『大物政治家』擺在前線,同時整理了國內的環境。」這卻是眾人對「天王外放」之「深意」的共同想像。
這個場景,令人想到一九八三年蔣經國處理王昇的舊事。當年,王昇也是天王級人物,蔣經國在五月免去其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職,九月即將他外放駐巴拉圭大使,此即為了「整理國內政治環境」之「深意」。
不過,民進黨的天王與王昇大不同。王昇是蔣家一手提攜而起,始終在體制下活動,談不上有什麼主體性;而民進黨的天王則是一路拚搏上來,各擁自己開創的政治生態圈。蔣經國外放王昇,王昇不能不從,但蔡英文若要將天王「王昇化」,卻未必如報導所說「欣然接受外派」。如今證實,蘇呂二人已表示無意願,謝長廷則未表態。
此則報導嚮往「各方(天王)伸展筋骨不擠在一塊,彼此仍能維持著距離的美感」,這也許正是蔡英文必須鄭重規畫的大布局。民進黨天王個個都有王昇的分量,卻皆非王昇那般「易於整理的國內政治環境」。
正在此際,立法院決議禁止林中森訪陸,卻可見蔡英文的顧慮不僅在天王,民進黨內能扣扳機的人可多著呢。

聯合/蔡英文與機會擦身而過


2016-04-02 02:2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馬英九總統(右)與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左)30日在台北賓館舉行「雙英會」。 
總統府提供
馬英九、蔡英文終於見面了,因蔡英文不願全程公開,馬英九同意兩人閉門論政。由於兩人的兩岸主張似乎仍南轅北轍,當馬英九終於要進入兩岸關係的題目時,蔡英文卻以「時間到了」為由,結束了會談。
蔡英文可能未意識到,她平白丟掉了一個難得的契機,可以為自己的兩岸主張尋得一個迴旋的空間,向「九二共識」再貼近一步。
自去年六月訪美時拋出「依據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推動兩岸關係主張,到今年一月勝出後馬上接受自由時報專訪,表明願意「接受一九九二年會談歷史事實所達成的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不能不說蔡英文已展示與北京求同存異的願望與善意。但北京顯認為蔡英文的表述裡,隱藏著一些未來可以逃遁或否認的「貓膩」,因而提出了一個高門檻:除非蔡英文差堪一字不差地說出「九二共識」,以及它的核心意涵「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否則即不予認算。
在北京看來,這要求並不過分,原因無它,蔡英文就是「兩國論」的創作者與領銜人,且至今這依舊是她的政治招牌。因此,難道蔡英文含糊地在文字上迴繞兩句,北京就會埋單?顯然,北京對蔡英文的高度不信任,起因於蔡英文過去為自己塑造了本土優先及台灣主權意識為上的形象,北京不可能一時半刻就抹除這層不信任。
因此,在即將執政的此刻,蔡英文如果願意拋開過去的情感桎梏,打開理性思辨之門,認識到兩岸絕不能發生統獨對撞,從而願意與大陸接觸磨合;那麼她應能得到一個清楚的結論,就是:「九二共識」是兩岸保持和平發展關係唯一的鑰匙。作為台灣的新領導人,她的使命就是盡全力拿穩這把鑰匙。
然而,蔡英文在「雙英會」上,卻阻止了馬英九開闢此一話題的機會,用「時間到了」這個技術問題,拒絕了自己在這個重大議題上探索或發揮的可能。她並未表現對這把鑰匙志在必得的決心,而讓兩岸前景依然壓著厚厚的黑雲。
如果「雙英」當天進行了兩岸關係的討論,可以想像場景將可能如下:馬英九必定力陳他曾以「九二共識」為兩岸打開了繁榮、和平、穩定的大局,許多產業、廣大百姓因此受惠,而「九二共識」對台灣而言即是「一中各表」,所表的「一中」即是「中華民國」。然後,蔡英文便可接著表示,「九二共識」確實為兩岸帶來和平,為台灣民眾創造了許多經濟效益,作為即將執政的總統,她必須考量人民的安危與幸福,因此她願意以維持這個由九二共識所創造的「現狀」為職志,努力尋求與對岸的主張接軌;且若「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她可以考慮接納「九二共識」。如此,蔡英文就打開了一個新的空間。
去年「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那次歷史性事件只有一個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習近平更當馬英九之面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若蔡英文也在馬英九面前,肯定「九二共識」帶來的成果,即可先為她的五二○就職演說墊高一個階梯,而順理成章地在演說中宣告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繼續謀求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如此,蔡英文自然也為未來可能的「蔡習會」掃除了障礙。
巴拿馬六月將舉辦的運河拓寬竣工啟用儀式,對兩岸領導人皆發出邀請,一時間台灣媒體都在炒作「蔡習會」是否可能成局?蔡英文是否期待「蔡習會」,外界無從得知;但「九二共識」不僅是蔡習會的鑰匙,對台灣而言也是和平之鑰,這點是她該認清的現實。
機緣稍縱即逝,蔡英文原可在「雙英會」踩上馬英九鋪就的地毯,輕鬆為自己的九二共識牢結解套,成為一位偉大的歷史轉型者;但令人遺憾地,她在那白駒過隙的一瞬間,與機遇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