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經濟/全球匯率戰 三陣營過招

.聯合報社論..翁啟惠棄官 預告「新政治」已無可能
.聯合報黑白集.柯P「見警率」自打耳光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匯率戰 三陣營過招




經濟/全球匯率戰 三陣營過招


2016-04-01 02:0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自從2月底全球20大經濟體(G20)財金首長會議在上海召開後,原本動盪劇烈的國際金融市場漸趨淡定,美元回檔,油價從最低每桶26美元回升到40美元附近,商品價格普遍回升,美股及各大股市也將年初以來的跌幅完全或大部分回補,於是市場猜測各國有可能對如何促進全球經濟成長及匯市穩定,達成具體的「上海秘密協定」,或至少形成某種政策合作的「默契」。證據就是歐洲央行暗示不會再降利率,日本央行按兵不動,美國聯準會(Fed)也將今年預測升息次數由四次減為兩次。
綜觀當前全球金融情勢,匯率無疑是核心,但各國對匯率走勢的偏好卻截然不同。如果將全球分成三個經濟區塊,其中「歐、日集團」絕對偏愛弱勢歐元及日圓;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市場集團」,卻希望本身的貨幣對美元能相對強勢,但彼此之間能維持穩定;至於美國本身,雖偏愛強勢美元,但也不能強過頭。
歐、日集團一再擴大量化寬鬆(QE),並實施負利率。日銀及歐銀一再強調實施寬鬆政策,絕非為了匯率戰,而是為促進成長及拉高通膨,但「司馬昭之心,市場皆知」。英格蘭銀行前總裁金恩指出,歐銀與日銀的確試圖以負利率壓低本身的貨幣;印度央行總裁拉姜也表示,先進國家央行費盡口舌為本身寬鬆政策辯護,卻不承認匯率貶值才是政策最主要目的。
新興市場希望美元回貶,一是因為新興經濟體多是原料商品出口國,而國際商品市場多以美元計價,美元升值將使商品行情下跌;二是許多新興經濟體外債沉重,美元愈強則償債壓力愈重;三是外資流出或內資外逃,導致匯率及股市動盪。不過新興經濟體彼此間差異頗大,對美元升值所感受的壓力度也不同。
至於新興貨幣對美元升值,是否會影響出口競爭力?實屬次要,因為當前新興貨幣不可能太強;而且從貿易結構來看,新興經濟體的競爭對手並非美、日、歐,而是其他新興經濟體,因此只要各國貨幣對美元同步升值,對競爭的影響其實不大。
最後是美國本身。由於美國經濟情勢相對較佳,使聯準會Fed擁有升息的籌碼,且美元升值有助於資金流入,能壓低利率及帶動股市上漲,因此美國一向不排斥強勢美元。然而美元如果太強,不僅削弱美國製造業競爭力,壓縮企業海外營收及整體獲利,也不利Fed達成通膨目標;尤其是過去一年多來美元已經大幅升值,美國並不希望美元更強。
從貨幣政策的實際操作來看,歐、日集團的優勢在於能夠儘可能實施寬鬆政策。惟歐、日之間也有差異;日本人口老化,加上文化上更重視儲蓄,負利率容易引發社會強烈反彈,甚至使日圓不貶反升,股市不漲反跌,因此只能偏重量化寬鬆;歐元區因儲蓄低,因此無論是負利率或量化寬鬆措施都可放手施為。
美國Fed表面上握有貨幣政策的主動權,但如果因升息過速而造成美元猛升,新興市場股、匯、債市將立即出現動盪,對美國產生回擊效應。何況今年是大選年,匯率已成為選戰焦點之一,因此Fed也只能選在美元弱勢時升息,強勢時煞車。
新興市場在這場賽局中最被動,籌碼也最少。各國雖希望本國貨幣對美元相對強勢,但本身卻不可能緊縮貨幣政策;要抑制資金外流,又不能實施管制,僅能仰仗外匯存底苦撐,寄望景氣循環的力量能逐漸消化過多的庫存與產能,以及美國投鼠忌器,為了本身考量而不致過速升息。
既然三方利害難以協調,於是國際匯率的「三國演義」也將鏖戰不休,很難想像各國間能有「秘密協定」或「合作默契」。台灣雖缺乏使力的空間,但至少須看懂各個集團的意向,並能依據實際狀況摸索出各國的政策動向。

聯合/柯P「見警率」自打耳光


2016-04-01 02: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昨天與信義區里長座談,針對連續兩天的隨機殺人事件,他表示不想多講。
對於校園安全維護,他表示下令提高國小幼兒園見警率。 記者林俊良/攝影


內湖女童命案震驚社會,柯文哲沉默一日後,先提出建構社會安全網的主張;隔日又下令提高「見警率」,要求員警以小學和幼兒園為重點協助維護安全,讓家長們安心。
這些想法都沒錯,但對比一年前柯文哲大刪警察勤務「冗事」的手筆,可看出他打了自己一耳光。去年三月底,柯文哲在市政會議中拍板,一舉刪除了廿七項警察配合執行的項目,其中就包括了「護童專案」。柯文哲當時認為,警察有更重要的治安任務要執行,保護學童純屬「冗事」,應予刪除;誰料女童命案引發市民對「社會不安全」的恐懼,柯P只能大轉彎回到原點。
事實上,去年五月發生北投國小女童割喉案後,外界即有恢復「護童專案」的呼聲;但當時柯文哲僅強調要「重建校園安全」,及考慮校園圍牆加裝鐵欄杆。如今,下令提高「見警率」,也算是護童專案的變形處理了。
柯文哲上任以來,對改革警察執勤有很多創意發想,包括「行動派出所」的設置,用監視器代替員警取締違停,最後卻都發現行不通。癥結在,柯市長似乎以紐約大都會的樣態來設想台北的警政,所以要設更多監視器及機動戰警,卻忽略台北市的犯罪形態其實是截然不同的模式。
去年遭柯文哲刪除的警察「冗事」中,還有一項是協助不法藥物的取締和稽查。如今看來,毒品的濫用,正是幾樁隨機殺人事件的禍因;這項「冗事」,恐怕也有立即恢復的必要。

聯合/翁啟惠棄官 預告「新政治」已無可能


2016-04-01 02:0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翁啟惠在向立法院報告前夕棄官請辭,稱病滯美不歸。此舉,不僅令對他猶抱有一絲信任的人大失所望,也讓整個中研院隨之蒙羞。堂堂中研院長,國際知名的生技專家,翁啟惠竟選擇用幾近「畏罪潛逃」的方式來迴避問題,不但反映其心虛,也說明台灣社會「輿論殺人」風氣之險惡,同時預示蔡英文承諾的「新政治」已無可能。
翁啟惠是中研院首位獲許持有「雙重國籍」的院長,當時為他修法的目的,是在鼓勵傑出科學家返國服務。誰也沒想到,這項對學者的尊崇禮遇,最後竟成為翁啟惠請辭滯美的「巧門」。翁啟惠在浩鼎案中的爭議,除了女兒持有大量股票,以及在解盲前後出脫股票及發言失當,主要是未遵守「利益迴避」的倫理問題。這些疑問,他上周才承諾會回國在立法院說清楚;誰知,他竟以「隔洋電話請辭」的方式倉皇棄官,讓人錯愕。
翁啟惠的兩屆十年任期到今年十月即將屆滿,提前拋棄僅剩的半年任期,在他而言,也許談不上什麼可惜或遺憾。然而,對中研院乃至台灣而言,國家最高學術機構領導人竟以如此輕率的方式棄官而去,將漫天疑雲留給社會,無論如何是極不負責之舉,更將成為國際笑柄。這種事,如果發生在一名研究員身上,已足令社會譁然;而今,卻是發生在中研院長身上,台灣的學術倫理如何不被國際看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希望翁啟惠三思!
在此前九年半的任期,翁啟惠的表現並無太多爭議;至少,比起其前任李遠哲介入政治之深,他行事堪稱低調謹慎。然而,在浩鼎案中,他大膽談解盲於前,又倉皇掛冠在後,皆亂了分寸;其中原因,容或有些科學家的過度「天真」在內,而不幸又偏偏遇到了凡事喧譁、泛政治化、泛陰謀論的台灣社會。如果是在美國,翁啟惠必須做的,就是靜候調查;但在台灣,他則必須接受四面八方湧來的輿論審判,面對各種相關訊息及謠言的凌遲。這點,恐怕是翁啟惠如驚弓之鳥般卻步不歸的主要原因。
翁啟惠選擇以棄官的方式來逃避問題,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懦弱和心虛,另一方面,也顯示了台灣社會兩極對峙的戰火仍在延燒,並未因選舉結束而休止。表面上看,翁啟惠家人的持股爭議是藍營立委所揭發;實質上,浩鼎的炒股現象卻觸及了一般民眾痛惡政商特權勾結的敏感神經,也因此藍綠陣營對此皆嚴陣以待。其中,更由於蔡英文兄姊也在浩鼎前十大股東之列,綠營人士更急於作出切割,希望劃出防火線來;於是,藍綠兩營便爭相將箭頭指向翁啟惠。觀察近日要求翁啟惠辭去院長的聲音,有一方認為可避免玷汙中研院聲譽,另有一方則主張如此可避免連累蔡英文,這是藍綠交相「夾殺」,在綠營則更是「圍翁救蔡」。
也因此,翁啟惠輕率棄官固然可議,但如果看不到此事背後社會藍綠對峙、彼此厭憎的可怕力量,翁啟惠之棄走即輕如鴻毛。尤令人惋惜的是,蔡英文在選舉大勝後,本來有機會推動她宣示的新政治、新經濟、新社會;但過去兩個多月,民進黨藉「轉型正義」之名發動一連串的清算鬥爭,使得藍綠之間無法休兵,社會無法休養生息。在這種情況下,當浩鼎案提供了一點柴火,朝野即不惜燎原廝殺,把翁啟惠和中研院當成祭品,最後恐怕連整個生技業都要遭殃。
中研院少了一個翁啟惠並不可惜,問題是,在浩鼎風波中他第一個被拿來祭旗,是不是符合問題真相與正義的比例?如果人們其實不在乎事實真相,而只希望從「獵巫」的過程中尋找一些刺激和快感,那麼,台灣的民主法治和公民社會等等大話,恐怕也就只能停留在獵人頭的水準。
真正可惜的是蔡英文的「新政治」,在這片野火和狂風沙過後,恐怕只剩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