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黑白集.低調的憂慮
.經濟日報社論.從川普現象看美國及全球經濟危機
經濟/從川普現象看美國及全球經濟危機
2016-03-22 01:3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現象」在美國持續發燒,狂人川普在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黨內初選中,一路過關斬將,儘管共和黨高層仍在盡最後努力試圖擋下,但在選民的狂熱支持下,川普極有可能成為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甚至有機會成為美國總統。川普的崛起主因是他成功地煽動美國社會極端的仇外心理、種族歧視及經濟保護主義,川普的聳動、誇張、口無遮攔的反智語言,更在美國社會撒播仇恨與憤怒的火種,不管他最終能否出線甚或當選美國總統,「川普現象」已為美國乃至全球經濟帶來新的危機,各國政府皆須嚴肅面對,共同尋求化解之道。
「川普現象」的產生,追根究柢,來自美國全球經濟霸權的逐步式微及社會M型化的發展,以致讓那些受到打擊、挫折、失望、焦慮的美國人,特別是中低教育程度的勞工階層,對現狀高度不安,從而透過支持向主流政治人物宣戰、被視為狂人的川普,來渲洩內心的抑鬱、憤怒與不滿。
川普散布的貿易保護主義及激進主張,迎合長期以來許許多多自認受到全球化及自由貿易傷害的美國基層勞工的心理,他們認為,「全球化」興起,美國製造業工作機會被移到外國,造成大量工人失業;自由貿易協定(FTA)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等更直接導致工作外移。所以,川普痛批自由貿易,聲言要對海外生產製造的企業課以重稅,反對歐巴馬總統力推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因而獲得工人階級的廣泛支持;連民主黨領先的總統參選人希拉蕊也加入「反TPP」陣營,附和川普論調。
川普更劍指中國大陸,嗆聲如果當選總統,會讓北京知道美國才是領導全球經濟的老大;他指北京以人為壓低匯率,將宣布中國為貨幣操縱國,要對自中國進口商品課徵45%高關稅;將重振美國製造業,蘋果生產線也要移回美國,不讓中國奪走美國人工作機會;他並指控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主張對違反智財權的案件課稅,迫使中方執行智財權法律,以保護美國原創與投資。川普的仇中政策可能在美中兩國關係引起驚濤駭浪,但卻受到對「美國夢」幻滅的眾多選民大力支持。
川普的反對自由貿易更擴大到仇外及種族歧視,他不僅強烈反對所有非法移民,主張趕走1,100萬美國境內非法移民,並且反對發給外國人工作簽證;川普更用聳人聽聞的惡毒語言煽動種族歧視,如稱墨西哥裔是「強姦犯」,主張在美墨邊境建一堵牆,禁止所有穆斯林入境,揚言要趕盡殺絕伊斯蘭國恐怖集團成員等。這些反智、煽情言論竟然讓川普在以白人勞工為主的數州初選大受歡迎,輕騎過關。
「川普現象」反映的是美國社會對全球自由貿易的敵視,以及獨善其身的孤立主義及仇外心理,已引起全球的憂慮,《經濟學人》雜誌旗下「經濟學人資訊社」(EIU)日前公布2016年全球十大危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被列為第六大危機,認為他入主白宮,可能破壞全球經濟,並對美國帶來政治與安全危機。日本政界亦憂心忡忡,擔憂川普和希拉蕊皆高舉反對TPP大旗,無論誰入主白宮,都可能讓TPP無法在美國國會過關,重創全球自由貿易。連大陸官媒近日也打破沈默,《環球時報》日前發表社評譴責美國川普亂象。
因為「川普現象」,讓民粹主義在美國社會引起強烈共鳴,美國作為領導全球經濟、鼓吹自由貿易、維護自由、民主與人權普世價值的中流砥柱地位,已然受到動搖,這是美國經濟及社會的危機,也是全球經濟及整個地球村的危機。目前看來世界各國只能向美國選民作柔性呼喚,讓「川普現象」逐步降溫,以避免一場美國及全球的災難,這也是我們在無奈中的深切期盼。
聯合/低調的憂慮
2016-03-22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一行完成兩岸穿梭之旅,會見了蔡英文、夏立言及張志軍等人。
此行,賓主雙方對談話內容皆諱莫如深。卜睿哲迄今所透露分量最重的一段評述是:「與蔡英文求同存異似乎不是北京的目標。」但他又說,「也許我是錯的。」不過,他又表示,「對北京與民進黨正在展開相互包容的說法表示懷疑」。
相較於二○一二大選年包道格扮演的角色,卜睿哲等人的姿態要低調、含蓄得多。卜指出「對雙方展開相互包容表示存疑」,這應是顯露了相當程度的憂慮與悲觀,但美方對解決方案不持立場,將空間留給兩岸,尤其是留給蔡英文,這是一種友善的低調與含蓄。
其實,「低調」是現今各方共有的默契。美國低調、台灣的媒體低調、民進黨低調,甚至北京在這段期間也相對低調得多。北京只是一再反覆宣示「堅持九二共識/堅決遏制台獨」等「罐頭語言」,但已不提「地動山搖」、「徹底傾覆」等強烈言詞。甚至,陸甘建交的動作凌厲,但說辭卻甚低調。
各方的這種「一致的低調」,也許有一共同的思考,就是不想形成一種強烈的壓力,以留給蔡英文一個較主動自由的轉身空間。
民進黨應該看得懂各方的低調,也當領略當下瀰漫的「低調的憂慮」。求同,就是「憲法一中」;存異,就是「一中各表」。在中華民國憲法下詮釋九二共識,應能找到「相互包容」的空間。
聯合/停止惡鬥內耗,讓卡住的台灣前進
2016-03-22 01:3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本報最新民調發現,八成六民眾有「台灣被卡住」、「國家停滯不前」的感覺,覺得被卡住的平均年限達十一年之久。七成四的民眾認為,台灣卡住的主要原因是「政黨對立」、「政治人物只考慮政黨利益」,這確為直指要害之見。朝野若不能停止惡鬥及內耗,台灣未來還有多少個十一年可以空轉?
「台灣卡住」的實際年限究竟多長,其實並不重要;畢竟,民眾的主觀感受與台灣各方面的客觀表現相較,基本趨勢大致相當。重要的是,十幾年來對比中國大陸乃至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崛起,台灣逐漸失去了昔日傲人的經濟光環;與此同時,台灣寶貴的民主積累似乎也失去了締造優質政治的能力;政黨輪替只是陷入一波又一波的報復和清算,新興政治人物只帶來民粹問政的短暫興奮。人們關心的是:「台灣卡住」的現象究竟要如何解脫?
從民調統計看,認為「台灣卡住」是馬政府任內造成的有四成一,認為起於扁政府時代的有三成九,兩者旗鼓相當,不相上下。簡言之,無論實際數字是十一年或者更長,都橫跨扁、馬兩朝,藍綠兩黨皆擺脫不了責任,且互為因果。如今,國民黨因缺乏作為而連續慘敗,被打趴在地,幾年內看不出有東山再起的機會。但轉眼看看再次執政的民進黨,它可有破除「台灣卡住」魔咒的能力和企圖,或者只會重蹈首次政黨輪替的魯莽與貪腐?
從目前的政治形勢看,要打破藍綠對峙之積惡,蔡英文在未來四年其實有不錯的機會推展她宣示的「新政治」。第一,民進黨已取得「完全執政」的優勢,在行政、立法同步的情況下,推動政務相對容易。第二,民進黨內已完成相當大幅的「世代交替」,較能將早年的恩怨拋諸腦後,面對新局。第三,目前的國民黨正處於四分五裂的低潮,蔡英文如願意主動塑造較良好的政黨互動模式,不難取得藍營的善意回應。
問題是,經過政治人物長期的惡意操弄,藍綠對峙不僅在意識形態上糾纏不休,在政策上形成「你死我活」的角力,也在雙方心理上投下報復、扯平的陰影,更將對立情緒渲染給雙方陣營的支持群眾。在這種情況下,要解開政黨惡鬥及藍綠對峙的死結,絕非一蹴可幾之事,而需要長期且持續地釋放善意,不斷透過對話與協商來化解彼此的不信任,才有可能達成。
就此而言,蔡英文或許具有其優勢與善意,但如果她無法約束黨內同志隨便慣了的挑釁衝動或刺激言論,朝野和解的氛圍即難以塑造,超越藍綠的理想亦不可能實現。以最近民進黨立委每天出招的「轉型正義」相關提案為例,任何正義原則上當然都應該追求,但日復一日地耽溺在歷史的清算、正名之中,卻對眼前民眾焦慮不已的「台灣被卡住」問題無動於衷,恐怕不是一個負責任、有現實感的執政黨的正確方向。至少,我們看不出民進黨立委的問政節奏與民眾合拍。
從國民黨的角度看,目前黨內的低迷景況恐怕一時難以紓解,也因此,在面對民進黨的高姿態時,難免會採取比較激動的方式反擊,甚至指控對手政策抄襲。但必須提醒的是,既然民眾對於「台灣被卡住」有如此深沉的感受,對於「政黨對立」有如此強烈的厭憎,國民黨仍必須學習作一個忠誠的反對黨,在「制衡而不仇視,反對而不對峙」的原則下,透過理性和專業的問政,重新尋求民眾的認同,也尋求自己東山再起的機會。
最諷刺的是,當我們看看這些卡住台灣的因素,從政黨對立、朝野內耗、立法效率不彰、人才不願進入政府等,全部都是台灣的內部因素,而非中國大陸杯葛抵制及外交困境所致。當國家不進步是因為內憂而不是外患,我們的朝野政治人物不覺得自己可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