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經濟/能源政策 要務實才能落實

.聯合報社論..分裂的美國:左的更左,右的更右
.聯合報黑白集.別攔著民進黨
.聯合報黑白集.能源政策 要務實才能落實




經濟/能源政策 要務實才能落實


2016-03-03 01: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民進黨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右)日前參觀台達電台南善化廠,
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左)出面接待。 
記者許正宏/攝影


總統當選人蔡英文的能源政見最近紛紛遭到挑戰和質疑。環保團體提議「2025非核無煤家園」;台達電創辦人鄭祟華則質疑,「所有能源都從國外進來,政府憑什麼做到電價全世界最便宜?」
蔡英文一方面驚覺非核還要無煤是多麼困難的事,又指稱選前所說的電價不漲,是指「基本度數內不漲」,並非所有的電價都不漲;而預估電價十年內不會「大幅」上漲有三個理由,包括:落實節能使電力使用效率增加,就不需繳那麼多電費;綠能雖然現階段價格高,但科技進步及規模擴大可使成本下降;修改電業法,落實「電源開發方案」,提高台電效率,電價會更透明合理化。
簡言之,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就是「綠能加節能去核能,既不缺電又不漲價」。此一政策各目標之間,充滿矛盾,能做得到嗎?很有疑問,值得一一評析。
在電源開發方面,民進黨主張要增加燃氣發電,降低燃煤發電,並提高火力發電的排放標準,這是正視「非核家園」導致溫室氣體和空氣汙染排放物質增加的正確作法。問題是,新增燃氣機組需時至少九年,若涉及廠址勘選與土地取得,則時程更長,而且其間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包括民進黨地方首長許多能源環境方面的主張。因此台電無論如何提高發電效率,未來十年缺電的問題勢難避免。
至於提升能源效率及落實節電方面,包括「尖峰負載管理」、「需量競價」以及長期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早就是政府規劃或執行的政策措施,並無新意。問題是節能不是道德勸服就能生效,還要看形勢比人強的能源價格。
我國仰賴能源進口,油電價格卻是全球最低,無疑鼓勵民眾浪費能源;現在化石能源(煤、油、氣)價格不斷崩跌,發電的成本跟著下降,電費愈來愈便宜,請問民眾怎會有節電的誘因?需求面管理的政策怎會有效?產業怎會有轉型或升級的驅動力?更矛盾的是,民進黨一直暗示未來十年電價不會「大幅」調漲,豈不是鼓勵耗能的企業更加觀望而不升級轉型,民眾不必落實節能?
再論發展綠色能源,從蔡主席至今仍說十年內要將綠能發電提升到500億度,這就不切實際了。除非技術有驚人的進展,否則根本不可能達到。以重視環保節能的歐盟而言,經幾十年的努力下,至2013年止,綠能占全部能源產量的比重不及24%,占能源消費的比重也只有12%,因此只能以追求2020年提升至20%作為努力目標;綠能發電也只占電力的25%而已。
由此可知,綠能發電受到技術限制和市場障礙,不是有心發展就能實現;更何況,化石能源價格大跌相對擴大綠能的成本劣勢,使綠能產業的發展受阻,又如何彌補去核留下的電力缺口?
而即使政府強制提高綠能發電的占比,若仍不讓台電漲價反映成本就不會有節能的可能,電力缺口只會擴大。若屆時不得不調漲電價,又等於政治跳票,如何面對民眾的反彈,新政府恐怕左支右絀,無所適從。
綜合而言,民進黨的「綠能加節能去核能」能源政策,絕無可能同時實現「既不缺電又不漲價」的目標。發展綠能勢必以漲價反映;漲價,民眾才會節能,去核的電力缺口才能去化。如果壓制電價,則綠能產業不見曙光,節能誘因不足,電力必然短缺,非核的目標就遙遙無期。若再加上「無煤」的要求,「保證非核」、「不缺電」、「不漲電價」三項目標更可能全部槓龜。
因此,我們建議新政府不要再打高空了,趕快務實地檢視選前能源政策自相矛盾之處,並誠實地告訴民眾真相:非核家園如果是神主牌,綠能的發展也非一蹴可幾,調高電價是台灣不得不付出的代價!

聯合/別攔著民進黨


2016-03-03 01:4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提出「廢除國父遺像三案」,經國民黨立院黨團阻擋,將三案退回程序委員會,未付審查。
國民黨的這個動作,對自己及對台灣,均屬不智之舉。此後,凡是民進黨及綠營在法理層次提出傾獨的主張,國民黨僅須在論述上表明立場,不必在立院程序上再加阻攔。
一、阻擋,無法顯現綠營的真意;也許綠營只是作態,卻未必真敢妄為,阻擋就正中其下懷。二、國民黨已失多數地位,擋也擋不住。三、擋下,使社會公眾在國家認同及兩岸政策上,失去了真正面對問題的機會。因而,此次國民黨擋下國父遺像三案,其實反而是縱容姑息了高志鵬及民進黨,使他們只是惺惺作態卻不必負責。
同理,未來在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及公投法修正案等法案,國民黨也只須表明立場,不要阻攔民進黨。必須讓國人看到民進黨如何由上會期主張的《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轉過彎來;也要看時代力量的《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是否仍被民進黨視為「進步的力量」?何況,太陽花根本主張停廢服貿及貨貿協議,何需再有「處理條例」?
至於公投法,別忘了現今的「鳥籠公投」,正因色厲內荏的陳水扁否定了「蔡同榮版」。今後涉及國號、領土、法統的公投項目,民進黨希望門檻降到多低皆可以,不必阻攔。他們當知什麼叫做玩火自焚。
別攔著民進黨,才能看到真相。

聯合/分裂的美國:左的更左,右的更右


2016-03-03 01: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總統初選「超級星期二」結果出爐,希拉蕊和川普分別在民主黨與共和黨陣營取得節節勝利。儘管共和黨主流反川普的聲音湧現,但居次的克魯茲和盧比歐取而代之的動能顯然不足;希拉蕊則以相當大的差距拿下關鍵大州,擊敗對手桑德斯。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跌破大家眼鏡,原以為是柯林頓與布希兩個政治世家爭霸的續集,未料選戰焦點竟落在兩個非典型人物──川普和桑德斯身上。前總統小布希之弟傑布.布希,被極右派地產大亨川普殺得提前退選;希拉蕊則在七十四歲的左翼老將桑德斯的攻勢下,被迫向左調整。左的更左,右的更右,這是美國民主的分裂景象。
川普語不驚人死不休,他把一向被視為政治禁忌的話語掛在嘴邊。例如,揚言將禁止穆斯林入境美國,要在墨西哥邊境建高牆阻擋非法移民,並命令情治單位刑求對恐怖分子逼供,處死其家屬。國際社會為他的言論瞠目結舌,有人批評他是種族主義者,有人將他比作希特勒;美前國防部長蓋茲則說,如果川普當選,他要移民加拿大。但川普的聲勢卻越來越盛。
另一個極端,則是民主黨的桑德斯。他自詡為社會主義者,多年來在美國政壇格格不入,卻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變成年輕世代的偶像。桑德斯對抗華爾街與財團,不滿社會貧富不均,主張增稅四七%,以支付全民健保與免費大學教育。民主黨執政時並未挑戰這些制度,而桑德斯主張改變一切,也掀起旋風。
「超級星期二」是初選關鍵期,同時有十一州舉行初選。這是一場分水嶺,希拉蕊和桑德斯拉開差距,贏得民主黨提名勝券在握;而川普則勢不可擋,黨內對手要趕上他難如登天。
民主黨的初選是比例分配,在大州獲勝,對希拉蕊有利。這次希拉蕊在七州獲勝,分配的黨代表席次也多;儘管距離贏得提名的二三八三票門檻仍有一段路,但差距已拉開到近兩百票。除非桑德斯後面每場都贏,否則不可能超越希拉蕊。希拉蕊的強項在獲有「當然黨代表」的支持。「當然黨代表」是聯邦參眾議員及州長等公職組成,占總數十五%,希拉蕊的從政經驗和人脈,讓民主黨主流派看好她。一旦與桑德斯的距離拉開,多數當然黨代表都會支持她。
對希拉蕊來說,再也沒有比桑德斯更好的對手了。桑德斯風度絕佳,不作人身攻擊,只談議題;他不僅把年輕選民帶進民主黨,也把新的、進步的想法帶進來。
反觀共和黨,川普雖一路領先,但他好走偏鋒與極端,共和黨主流則避之唯恐不及。最近三K黨大頭目杜克公開挺他,川普竟因不願得罪對方而曖昧以對;惹得共和黨眾院議長萊恩大怒,表明決不會支持他。在其他民主國家眼中,川普偏激荒謬,一旦當選美國總統,相當危險。問題是,共和黨基層支持者對他樂此不疲,這對共和黨相當危險,對美國民主也是危險的。
然而川普並非「勢不可擋」,他未如預料般在超級星期二橫掃十一州。共和黨的主流派的盤算是,超級星期二過後,其他四位參選人能整合成一人來對抗川普。但若是茶黨支持的克魯茲,與川普是「五十步笑百步」;最好是佛州議員盧比歐,他是古巴移民出身,路線溫和保守,最有可能與希拉蕊一搏。但在超級星期二之役,克魯茲贏得德州和奧克拉荷馬,而盧比歐僅贏得明尼蘇達,皆不足以證明其能耐。距離關鍵決勝戰的三月十五日,僅剩兩周,共和黨大老心急如焚卻無計可施。
根據CNN最新民調,最後若是希拉蕊與川普對壘,希拉蕊將以五二%擊敗川普的四十四%。目前全國四十六%的選民「非常不喜歡」川普,但川普見風轉舵的本事無與倫比,八%的差距並不是追不上的。換句話說,川普的問題不只是共和黨頭疼的問題,也是全世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