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經濟/中國的雷曼時刻到了嗎?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會不會「新黨化」?
.聯合報黑白集.柯P的「實用主義」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的雷曼時刻到了嗎?




經濟/中國的雷曼時刻到了嗎?


2016-01-27 01:1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16開年以來,黑天鵝滿天飛,全球風險性資產意外重摔,上兆美元的財富價值瞬間被蒸發掉,讓各界既恐慌又困惑。明明聯準會升息的不確定性已塵埃落定、歐日兩大央行宣布續作寬鬆貨幣政策、人民幣正式納入SDR、中東地緣政治風險獲得初步控制,且美、歐總體經濟數據仍優於預期,就連最令人擔心的中國大陸,12月出口也出現明顯改善,在幾乎所有訊息看來都沒有太大問題時,為什麼風險性資產會暴跌?在一時間難以找出理由下,只好以黑天鵝事件做解釋。
誠然,若將當前全球金融市場狀況對比金融海嘯前後狀態,可發現目前相當接近2008年9月的「雷曼時刻」(Lehman Moment)。問題是美國房市自2006年6月就已觸頂下滑,且不只次級房貸,就連優質房貸都出現愈形嚴重的拖欠與法拍,市場對房市風險早有認知,何以房市泡沫引起的雷曼兄弟倒閉,會引起市場這麼大的震撼?
事實上,雷曼兄弟倒閉之所以被視為是黑天鵝事件,並非房價下跌程度超過預期。畢竟,歷史悠久且規模龐大的雷曼兄弟能挺過1930年代的大蕭條、198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與911恐怖攻擊而屹立不搖,代表其具備卓越的風控能力。尤其是財務工程發展突飛猛進,讓金融機構相信可透過各種新型態的交易工具分散及規避風險,但雷曼兄弟倒閉讓金融市場發現過去數十年相信的各種風控工具、評價公式竟一文不值。在信仰的價值一夕間破滅下,頓時觸發了「動物本能」,各界瘋狂拋售各種風險資產,引發恐慌及全球經濟自由落體般的下墜。
目前全球經濟狀態也有相近的氣味,而這次可能引發黑天鵝效應的主體在於大陸經濟。雖說大陸經濟不好已非新聞,特別是其長期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高速成長,導致民間部門債台高築、產能過剩、資源運用無效率等弊病,使經濟陷入高度失衡。一個以鄰為壑的作法就是允許資本外流,並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讓出口部門恢復競爭力,進而引導過剩產能去化。但此舉會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性,還威脅中國的「大國」威信,因此,多數人相信訴求找回中國夢的習李政府不會採行這樣的作法,而會像亞洲金融危機及金融海嘯般,藉由各種調控手段,讓經濟軟著陸,並引導經濟結構轉型。如果中國能巧妙運用需求面的刺激政策與供給面的改革,或許其經濟失衡就可在不引起全球風險的情況下化解。
只是,要完成如此「大任」,既需要一個相當有能力的政府,更要各界對這個政府有信任感。但今年開年以來中國的種種作為,暴露出其經濟政策執行極不成熟。舉例來說,中國政府原希望透過熔斷機制緩和市場的不理性行為,但開年一周陸股就四度觸發熔斷機制、二度提早休市,顯示不成熟的機制設計反而會讓市場更不穩定,外匯市場亦然。大陸本欲藉由引導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形成機制,轉換成對一籃子貨幣雙向波動,以降低外匯波動干擾貿易的程度。其用意雖好,卻因沒有妥善與市場溝通,且時而干預中間價、時而引導在岸價、時而左右離岸價的調控手法,讓各界對人行的意圖愈看愈不明,甚至引起激烈的貶值預期。
總而言之,大陸經濟疲軟已久,即使經濟數據不如預期,市場已司空見慣;真正會引爆國際恐慌的關鍵點,在於市場全然不相信習李政府,有足夠的能力帶領中國經濟進行轉型。就如同雷曼兄弟倒閉後,金融市場對長期仰賴的評價與風控工具感到不信任,進而引起金融危機。因此,今年最大的風險莫過於一次次粗糙的經濟與金融市場政策,讓各界對中國政府的信任急劇下滑,若加上經濟高度失衡,就可能迎來令全球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恐慌的中國「雷曼時刻」。

聯合/柯P的「實用主義」


2016-01-27 01:1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出訪日本,參觀手作基地時收到店家致贈的文創木章,他當場脫口而出:「這就是給那些窮極無聊的人玩的!」隨行採訪的台灣記者說,所幸日本人聽不懂,否則就太失禮了。
失不失禮,其實關乎自身教養,而不在對方聽得懂與否。柯文哲身為首都市長,丟臉丟到東洋去,他先前的外交禮儀課都白上了。柯P後來被問到此事,自我解嘲說自己的腦袋「有實用主義的毛病」,看到東西就想到有什麼用途,才會說出這種話。
政治人物具有實用思維並非壞事,至少行事比較務實。但撇開禮貌與世故不談,柯文哲的問題在於他目空一切,人文素養貧乏,卻對許多人事物輕蔑以對。更嚴重的是,他把文創看成「窮極無聊」之事,不僅侮辱了消費者,更是對文創產業工作者的蔑視。
對於參訪東京手作館和廢棄高中改建的千代田藝術中心,柯文哲一路意興闌珊,抱怨說自己「是來看市政,不是來看藝術」的。正因為有這樣「實用主義」至上的市長,也難怪他一上台就找文創園區開刀,卻始終提不出更高明的決策創意。視文創為「窮極無聊」的市長,要寄望他將文創產業發揚光大,豈非緣木求魚?
上月接見日本靜岡市長,柯文哲穿襯衫和球鞋上陣,被外界批評失禮時,他聲稱要「向西方文明的優勢性說NO」。這回,他穿著全副西裝領帶皮鞋訪日,頗有吞回自己狂言的豪氣。可惜,他一句「窮極無聊」把文創一腳踩扁,又暴露自己西裝革履底下的傲慢與偏見。
去年收到英國訪客致送的表說是「破銅爛鐵」,今年又將日本店家奉贈的文創產品形容為「窮極無聊」;如果不是惡意的話,柯文哲也該上修一下自己脫口秀的水平了。


聯合/國民黨會不會「新黨化」?


2016-01-27 01: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選舉大敗後的國民黨,尚未及進行任何檢討與反省,馬上面臨了主席改選的關卡。這個黨如果不能想清楚自己要往何處去,便草率選出一個新的領導人,又將把整個黨帶到何方?根據近期外界的觀察,認為國民黨有可能走向「新黨化」,這個預言會不會成真?
黨主席人選 新黨舊面孔躍躍欲試
國民黨可能「新黨化」的說法,並非無的放矢。在目前表態參選主席的人選之中,除了洪秀柱和陳學聖,其他幾位如郝龍斌、李新、鍾小平都曾經是新黨黨員,包括新黨主席郁慕明都揚言加入角逐,皆使選情愈發傾斜。而洪秀柱稍早參選總統,因一中同表問題引發「換柱」風波,又進而引發不少藍營選民不滿拒投;這也顯示,黨內對洪秀柱有一股正反拉鋸的力量,有人認為其路線接近新黨。
本土化勢力緘默 或半推半就
相對而言,國民黨內的「本土化」勢力,對此次主席之爭則保持高度沉默。其中原因,一則是藍軍在南部本土戰區大敗,顯示本土派缺乏經營地方的實力及用心;二則是國民黨本土派向來缺乏論述能力,只講究個人實力原則,因此難以就大局作出號召。至於像吳敦義這樣兼具地方經營能力及中央執政經驗的本土人物,則因性格使然,喜歡半推半就作旁觀狀;去年他錯過總統大選,這次也可能再錯過主席之役。在這種情況下,所謂北部的、外省的、有新黨背景的藍軍菁英輩出,即形成國民黨可能新黨化的隱憂。
所謂「新黨化」,當然未必只有貶義。當年的「新國民黨連線」,曾代表黨內一股比較清新的反黑金力量,對於改革也更為積極。然而,出走成立「新黨」後,卻因路線和色彩偏居一隅,遂逐漸在政治版圖上遭到邊緣化,以致後來許多成員選擇回到路線比較開闊的國民黨。簡言之,新黨的路線並不成功,不能作為國民黨改革尋路的選項。何況,台灣有一個新黨也就夠了,毋需再把國民黨打造成另一個新黨。
事實上,觀察國民黨廿多年來的興衰與分合,始終圍繞著一個核心關鍵打轉:是要觀照歷史或是要面對生存、是要秉持價值或是要遷就現實、是要放眼兩岸或是要深耕本土,始終拉扯不定。事實上,在歷史與生存、價值與現實、兩岸與本土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而是要審時度勢妥善拿捏。然而,國民黨長期以來的「本土派」與「非本土派」之爭,卻往往把問題簡化為兩極對立的鬥爭;而內鬥的結果,造成了國民黨耕耘本土卻不用心扎根、心繫兩岸卻而失落生存現實,而有今天的路線和江山雙輸的局面。
百年老店的國民黨,一直存在一種「大到不能倒」的自我幻覺;在這樣的安適感中,黨內大老習慣等著別人抬轎,中壯代則等著別人來領導。至今大難臨頭,竟只有二三十歲的新生代敢於說出不滿,這是多可悲的事!事實上,從馬英九的執政失能,朱立倫的錯誤頻仍,王金平的神話破功,吳敦義的瞻顧失所,藍軍領導人的自私與失職均未受到檢討;中壯代如果還不站起來踢破藍營的虛矯文化,難道要隨之俱沉?
國民黨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可以爭取新黨的加入,卻不能走「新黨化」的路線,因為那已經證明是一條越走越窄的路。進一步說,「本土」與「親中」的二分法本身就是一個陷阱,無論本土或親中,都沒有面對一個重要的事實:台灣豐富多元的歷史經過民主化過程的鍛鍊,造就了台灣今日的獨特風貌。狹隘的本土和親中是以「減法」來界定台灣,或以為減去「中國因素」才能得到純淨的本土台灣,或以為減去台灣數十年的獨特發展和主體意識,才能回歸純淨的中華民國;殊不知台灣的「本土」與「中國」其實是一脈相承的,任何要在台灣尋找出路的「台灣觀點」,都要用「加法」看待台灣歷史的百年發展。
國民黨會不會「新黨化」並不是一個假議題。如果國民黨只能在「本土」與「親中」之間擺盪,卻找不到自己適切的立足點,那麼它可能會像新黨一樣,變成一個立場鮮明、卻在現實上無足輕重的政黨。而這次國民黨主席的選舉,若無法就路線作出論辯及反省,即可能一路走偏走窄,而失去力挽狂瀾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