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呂巡/一位卸任民主黨總統的回憶
◆ 陳亮恭/領跑姐的管理哲學
沈呂巡/一位卸任民主黨總統的回憶
2020-12-15 00:56 聯合報 / 沈呂巡(作者曾任駐美代表)
美國卡特總統(左)在1978年推動與北京關係正常化。圖/新華社
拜登新政府逐漸浮出了外交準備,不乏以前總統的退休回憶錄為藍本。但拜登早已以副總統身分,與習近平交手八次,達廿五小時,曾一度說放棄習近平,就等於「燒燬自我需要的全部橋梁」。故此時除了閲讀歐巴馬剛出版的回憶錄外,相關人士恐少不了一讀,就在四十二年前十二月十五日宣布美國與台灣斷交的前總統卡特的回憶錄。
卡特回憶錄雖然出在民國 71 年(一九八二年),但以卸任總統「三度」訪問過台灣的,實在無第二人,而其對大陸的了解,就美國對華政策的掌握,對大陸當時新任領導人鄧小平的交誼與重視等,都值得我們一讀,以了解現今拜登政策可能的不同。
當時在外交部擔任北美司長的我,拿了一本卡特回憶錄「Keeping Faith」(長保信心)請他親簽。卡特除在上面書寫我名字及問候外,仍有日期是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卡特業餘喜歡做房舍木製家具,當時正帶領美國一團業餘協會人士到馬尼拉助建窮人住宅。飛機先經過台北,在機場休息二小時轉飛菲律賓數日,之後再來台正式訪問三天,接著飛雅加達觀察印尼大選後,再飛台北,待機二小時再飛回美國。
在他與夫人蘿薩琳三次出入台北之時,僅第二次直接入境時受到我政府派高官接機,另第一、三次只派我一個司長及屬下官員在機場招呼,也顯見當時政府對卡特與我斷交的不悅。
卡特訪台時還做了一場演講,場中一位立法委員問到,是否後悔他做與台灣斷交的決定?卡特回答,任何人做當時的美國總統,都會做同樣的決定,但他也注意到保護台灣人民的利益。這樣的答覆當然引起我們媒體重大的不滿評論。
在卡特「第三次」於我機場貴賓室休息時,我與他就為這段起了些爭議。卡特一再説明他就整個事件的完成都送給尼克森總統提意見,尼氏對於白宮向國會提出的報告也極其小心,因為有高華德等極力助台的參議員。我即提出白宮原向國會提交的「台灣關係法」草案,文字僅三條,與後來通過的十八條大有出入,也沒有對台灣提供繼續軍備的條款等等。卡特隨即稍稍比較二版本後,明快地説,如果不是後一版本,他絕不會簽字,此一混淆,也許是來自最初的誤會。
在卡特回憶錄當中,「中國」是做一章節標題的,細寫他與鄧小平交涉的經過。這對於現在拜登政府想要與習近平方面打交道的人,恐怕是一助益。
卡特以當時美國已有尼克森及福特兩總統訪問過大陸,中方若不再有元首級的人士來訪,很難相稱。沒想到鄧小平一口答應且在建交當月下旬就來。
卡特回憶錄中細寫與鄧小平在白宮三次交涉的經過。台灣問題倒不是主要議題,「反蘇聯」及「懲越南」卻是。鄧花了許多時間稱越南即是「東方的古巴」,大陸雖不願發動大戰,但定有所行動。卡特稱聯合國對越南已有懲責決議,盼中共不再動手。鄧氏不同意,態度甚堅決,甚導致國宴遲起也不在乎。卡特對鄧氏甚為敬重,國宴時請了二位前總統坐陪,福特與尼克森,更是禮遇。
卡特回憶錄中錄有他十二月十四日的日記,表示對與中共建交成功的興奮,並將於明天通知「蘇聯、台灣、日本與歐洲盟邦」,沒想到這正是我們當時的震驚,且反應時間只有七小時的無奈痛處。
面對拜登建立的完整新團隊,我們對美工作,除一般任務之外,要做的恐怕還不只熟悉民主黨總統回憶錄,他們的「台灣經驗」也很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