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期透視/中美強碰 台灣選邊?
◆ 大屋頂下/筆尖與書桌的攬炒 借殼台獨是垃圾時間
◆ 美掀新冷戰 台別蹚渾水
◆ 畫中有話/舊的,回不去了
◆ 畫中有話/國旅再加油
◆ 漫畫/論文風暴
◆ 總量管制 確保國旅品質
◆ 醫療浪費 健保署也有責任
◆ 川普強硬?衝高收視率罷了
◆ 為了選舉 龐培歐啥都敢扯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三倍券之亂的經濟效益分析
2020-07-25 23:44 聯合報 / 林祖嘉(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振興三倍券交易面額最少兩百元,在不找零的情況下,對小額交易的傳統市場較不方便,使用的民眾並不踴躍。記者杜建重/攝影
千呼萬喚,三倍券終於上路,行政院仍堅持其「好用、好領、好刺激」調,公布在一周內就有一,七五○萬人請領,約占總人口七成六,顯示其受歡迎的程度。如果與馬政府發放的消費券相比,當時第一天就領走了九十一%,一周後領走約九成五,到底誰比較好領?民眾比較喜歡那一種?答案不言而喻。
消費券不像現在限制多多,顯然好用多了。何況,當時還不用拿一千元去交換,顯然比現在更刺激;簡單說,與當年的消費券相比,三倍券可說是「不好領、不好用、不刺激」才對!
在疫情導致經濟衰退下,各國都在發現金,我政府決定用發放現金或消費券來刺激經濟,國人應該都不會反對;只是與其他國家相比,三倍券可說是:「發放最慢、金額最少、限制最多、效果最小」。早就有學者專家建議,政府應早點發,或者用現金發放,甚至金額可再大一點,但政府卻完全聽不進去,令人感到納悶。
過去這一段期間內,已有許多討論三倍券效率問題,導致所謂「三倍券之亂」,本文不再贅述,在此主要想更深入探討「三倍券」可能產生的經濟效益,相信這才是國人最關心的議題。
在討論三倍券前,先看一下民國98年(二○○九年)的消費券,可作為這一次的參考。當時包括印製費用在內的總支出,大約為八五○億元,占GDP約○.六%,經建會估計乘數效果約為二.五倍,也就是可以創造約一.五%的GDP;但是,因為會出現替代原來的支出,因此估計如果可以提高一%GDP,也算是達標。在消費券使用結束後,中研院進行一次非常詳細調查,希望了解國人使用消費券替代支出的大小。計算結果發現,真正創造的GDP約只有○.二%到○.四%之間,也就是說,替代支出比率非常高。當時的一個主要結論是,國人的儲蓄行為很強,因此消費券大部分都用在原本就要的消費上,對於提升GDP淨效果很有限。另一個很重要理由是,因為補助金額只有三千六,不是很大金額,受補助者不太可能因為這筆錢,而去進行高額消費,對於剌激消費效果,其實是有限的。
而這一次三倍券,雖號稱是民眾出一千,政府出二千,每個人有三千元可以花,也就是說,政府拿出四六○億元,就可以有六九○億元的消費。問題是,民眾需先拿出一千元,因此會有負財富效果,抵消一部分支出增加,因此淨效果仍只有四六○億元的效果。而由於金額只有上次的一半,因此預估三倍券淨效益,最多只有GDP○.一%到○.二%間。
ETtoday不久前網路民調顯示,六十二.九%的人會把三倍券用在日常支出,用在繳學費與做公益的有六.三%,用在吃喝玩樂的只有十五.七%,其他還沒有決定。但是,現在已出現所謂「報復性消費」,甚至出現「偽出國」,人們本來的消費就很多,有沒三倍券根本就不會影響本來就想要的支出。從上面民調結果可以看出,三倍券絕大多數會被用在原來要花費的支出上,其產生的經濟效益,很可能會比上面的估計更小!何況,三倍券只增加人們二千元的支配,大多數人也不太可能因此去買較昂貴商品,最終還是會用在日常消費品上。
總之,政府大張旗鼓宣揚三倍券,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但可預見其效果必然十分有限,最終結果是白忙一場,只是辛苦了相關政府人員,尤其是郵局員工!
星期透視/中美強碰 台灣選邊?
2020-07-25 23:50 聯合報 / 趙建民/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
海水域軍事演習。中國大陸解放軍最新的公告是25日起在雷州半島以西海域演習,擺明針對美澳最近的軍演而來,南海或將成為當前美中最敏感、最危險的地區。(美聯社)
為挽救日益低迷選情,美國總統川普祭出「抗中保川」策略,國務卿龐培歐甫宣布,中國在南海的主權聲索不合法;一周後,又宣稱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從事間諜活動,要求撤館,批評中國非正常國家;中國則以關閉美駐成都總領館反制,兩強相爭白熱化。
以過去三個月為例,美國除了通過香港自治法,禁止執行港版國安法的相關官員訪美外,還新增禁止往來中國「實體清單」卅三個機構,並將四個中國媒體定位「外國使團」;通過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將四位新疆高官列入黑名單;批准對台六.二億美元愛國者三延壽案,美國機艦更不時出沒台海。參院剛通過的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國防授權法案,邀請台灣參加環太平洋軍演,據傳白宮甚至考慮對擁有九千二百萬黨員的中共實施旅行禁令!
中國反應激烈,除關閉成都總領館外,還驅逐五家美國媒體,在南海擴大軍演,中美關係跌至新低。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稱,北京擔心台灣跨越紅線,台海有可能爆發戰爭;彭博新聞稱南海已成美中最可能爆發衝突地區,東亞各地警報頻傳。
中美強碰,台灣何去何從?
回答這問題前,先得了解美國的印太戰略。川普抗中戰略目的既在勝選,對中國周邊國家的政策,自然難脫利用,從新疆人權到香港自治法,再到否定中國的南海主權,以及加倍對台軍售,川普挑的,盡是中國最敏感的主權議題,對中國做刺激性的宣示;但對亞洲國家有實質效益的政策,譬如增加對盟邦的防衛承諾,提升美國和亞太地區的經貿連結,增加對友邦的軍經援助等,影都沒有。事實上,川普非但未能鞏固亞洲盟邦的信任,反而常對盟邦惡言相向,甚至退出東亞自貿協議。
川普對台政策亦然,雖然國會通過許多宣示性法案,但自蔡總統上任以來,台美間極端重要的投資保障協議(TIFA)協商停擺;台灣防疫表現傑出,但是美國提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前,仍不願連署挺台入會;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允許高層互訪,但過去五年中,沒有部長級官員到訪。對川普而言,台灣只是「抗中保川」的工具罷了!
那台灣又該如何?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最近在外交事務季刊發表文章,稱東亞成功的經驗,在於「美國的蔭庇,但與中國關係良好是關鍵」,為周邊國家提供最佳的對應建議。蔡政府最大問題,是將中美相爭視為選擇題,連美國之音都說,台灣旗幟鮮明地選擇華盛頓。然而,中共對台有統一企圖,而美國是台灣安全的最大保障,台灣人不分藍綠,誰會否定此基本共識?
將主張兩岸和平交流對手貶為選擇中國,使得台灣的縱深頓失,兩岸和平岌岌可危。
以選擇題處理兩岸關係,不但造成內部分裂,和平無望,政策內部也出現難以協調的矛盾。今年前六個月台灣對全球出口年增○.五%,對新南向國家出口負四.八%,但對陸港出口卻逆勢上揚九.八%,使得對陸出口占比四十二.三%來到歷史新高,前半年對陸投資上升五十二%,這些數據打臉蔡總統不斷強調減少對陸出口依賴的承諾。
面對複雜的國際變局,台灣該做的,是根據現實進行最有利的數算,和美國保持價值聯盟,維持台海現狀;但另一方面,台灣必須減少而非提高台海風險,提升而非減縮國際空間,增加而非自限競爭力,這也是面對霸權相爭,其他國家的不二選擇。
中美惡鬥,台灣只會選擇題,不會算術,捲入風險愈來愈高!
大屋頂下/筆尖與書桌的攬炒 借殼台獨是垃圾時間
台灣的生存戰略有三種選擇。一、台獨,就必須消滅中華民國。二、維持中華民國,就要化解台獨。三、借殼台獨,台獨搞不成,中華民國也活不下去。
所以,本文上篇(刊在七月十九日)說,借殼台獨將造成台獨與中華民國的雙殺,是最差的選擇,是垃圾時間。
美國前國安顧問波頓說,川普總統把台灣喻為麥克筆的筆尖,而把中國比作書桌。這個比喻輕蔑又冷酷,卻十分逼真。或許多數台灣人不喜歡這個比喻,但會覺得它十分寫實,怎麼說得這麼像。
川普如何操作筆尖與書桌的關係,這是美國的國家戰略。但是,台灣作為一個小筆尖,如何與那張大書桌相處,卻是台灣自己必須決定的生存戰略,不能由川普擺布。
台灣如果是一把電鋸,或是一柄斧頭,也許與書桌可以有不同的關係。但台灣如果是麥克筆的筆尖,那麼就不可把自己當成電鋸或斧頭。這就是生存戰略的思考與選擇。
作為一隻筆,放在那張書桌上,它的生存戰略是:一、應當知道,這隻筆「被」放在這張書桌上,是歷史與地緣所造成,不隨個人意志為轉移。躲不開,走不掉。二、這隻筆不要想用筆尖把桌子戳個洞,然後桌子就會放過你。反而,筆尖可能先完了。三、筆的生存戰略是,盡量不要被桌子收到抽屜裡去。好好地把自己灌飽墨水,隔著桌面,好好地寫自己的日記,並要書桌為你所用。四、這隻筆本來就是中華民國的,只要不讓它握在北京、美國或台獨的手裡,它就有能力在中華民國的憲政民主體制下,只在自己同意的事件上簽名,並拒簽自己所反對的。
生存戰略必須建立在嚴峻的現實條件上。筆尖對書桌的生存戰略,當然不同於電鋸對書桌的生存戰略。
借香港的劇本來說。多數香港人的希望是做好做滿一國兩制,但有些勇武派卻主張港獨及「攬炒」。這就是兩種生存戰略的選擇,也可說香港出現了筆尖與電鋸的認知差異。然而,事到如今,雖有人讚許勇武派的「求仁得仁」,卻也有人不諱言攬炒派的「咎由自取」。
台灣的生存戰略,中華民國是筆尖,台獨自認是電鋸;借殼台獨則假裝是筆尖,卻也不是電鋸。那麼,這個筆尖若與書桌「攬炒」,將是求仁得仁?還是咎由自取?
借殼台獨有三大致命盲點:
一、把異端川普視為台獨護院:台美中關係在民國59年(一九七○年)代台美斷交已成定局。四十多年來,在川普以前,美國堅持兩岸問題必須和平解決,且阻止台獨的操作與挑釁。其實,這是負責任的政策,因為美國不願承當台獨的後果,所以給李登輝、陳水扁等畫出了底線,視台獨為「麻煩製造者」。川普則不同,他明知筆尖與書桌的關係,卻不斷挑唆筆尖去戳書桌,以滿足他在國內政治的操作。川普耍完了筆花,然後又把筆放回書桌上。這是玩弄台灣,簡直是江湖老千。
川普的這個任期,證明他是失敗的總統、爆發了失敗的民主,造成了失敗的美國。他若續任後,或待另論。但民進黨將這樣一個政治異端,視為自己操弄台獨的護院武師,難道完全不問歷史會不會反彈?
何況,川普並未支持台獨,台獨是不是表錯情?
二、不知中華民國才是定海神針:民進黨要消滅國民黨是一回事,但它是否也要消滅中華民國卻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台灣內部黨爭中,民進黨要消滅國民黨,所以要操弄台獨、要汙辱糟蹋中華民國,而民進黨也得逞了。不過,民進黨畢竟仍要面對兩岸競合關係,就會發現汙辱中華民國可以打擊國民黨,但糟蹋中華民國恐怕不是面對北京的正確生存戰略。否則,民進黨逕自堅持法理台獨即可,何必搞什麼借殼台獨?可見,中華民國不能丟。
應知,在兩岸競合關係中,若要用中華民國與中國大陸抗衡,則三民主義、孫中山、抗戰、光復台灣、兩蔣、三七五土改、四小龍,至解嚴實施民主,在在皆是中華民國的優越之處。然而,借殼台獨卻是一面抱住「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一面去中華民國化。這就是我常說的:又要在中華民國的杯中喝水,又在杯中吐痰。
中華民國是兩岸定海神針。如今,連台獨都是靠中華民國在庇佑,民進黨能甩掉中華民國嗎?
過去,中華民國是靠國民黨在支撐。現在國民黨垮了,民進黨隻身撐起中華民國,會不會感到更緊迫,也更吃力?
三、誤以中共就是中國:那張書桌雖然由中共佔據,但它也是由十四億可友可敵的大陸人民組成。筆尖不願落入中共之手,但也不必與十四億人為敵。這隻筆,若能隔著桌面,灌滿自由的墨水,寫好民主的篇章,相信底下站著十四億人的桌子也會有正面的感應。
中共非中國。中華民國在兩岸關係中,愈「中華」,「民國」就愈有力量。亦即,這隻筆寫出「民主燈塔」四字,比寫下「台獨堡壘」,更適合台灣的生存戰略。
其實,民進黨的現今處境有其特殊的時空機遇。一、川普製造的氛圍,應當用來鞏固中華民國,而非操弄台獨。二、由於國民黨已邊緣化,北京必須直面民進黨,而這也是民進黨要北京「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之有利時會(蔡英文就說過好幾次)。三、民進黨內出現「中華民國新生論」,及「中華民國換手(給民進黨)論」,因勢利導,皆可能是回歸中華民國的契機,不要再囚於借殼台獨中。機遇當前,莫要錯過。
台獨根本是個騙局。一騙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累贅與仇敵。誰真正效忠中華民國,誰就是背叛台灣。但事實卻是:沒有中華民國,台灣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而絕不可能是台獨的。中華民國是台灣的根本寄託。二騙台獨是台灣的救星,這就不必辭費了,因為民進黨都已放棄了法理台獨。三騙借殼台獨是台灣的生路,但這會使台獨搞不成,中華民國也活不下去。騙,騙,騙,自欺欺人,這難道是台灣的生存戰略?
尤其,借殼台獨只是使兩岸的仇恨時時刻刻不斷累積。但問題是你又不敢法理台獨,為何要累積這種仇恨?
恨,恨,恨。仇,仇,仇。怕,怕,怕。躲,躲,躲。騙,騙,騙。日消月損,難道這就是台灣的生存戰略?
令人駭異的是,借殼台獨似已成民進黨的國家生存戰略,亦儼然已被洗腦成台灣的民意主流。好像準備迎接由中華民國漸凍的屍體上能孕育出台獨的新胚胎。多麼浪漫,又多麼恐怖。
等待筆尖與書桌的攬炒,這是不是垃圾時間?(下)
畫中有話/舊的,回不去了
居住正義、老屋重建近年成為火熱議題。北部一處舊公寓改建,有祖父專程帶孫子觀看老屋拆除,老人看著高牆倒下,憶起往日時光;小朋友則看得新奇,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三倍券成為近日人們寒暄主話題;只是落實民生,不是三倍券能滿足。食、衣、住、行方方面面皆關注;高齡社會到來,都市更新更顯迫切,老屋的安全結構,甚至釘子戶的延宕種種,造成都更不易,打造「住者適其屋」的理想,仍待努力。
畫中有話/國旅再加油
受疫情衝擊,旅遊業組團國外旅遊及接待來台觀光禁令,持續至八月卅一日;桃機只能持續國境管制,為在逆境中求生存,舉辦「桃機一日體驗遊」,開放民眾到機坪近距離領略飛機起降、機坪作業。
國外疫情仍嚴峻,交通部補助措施仍屬杯水車薪;行政院會通過「紓困3.0」追加預算案,但大環境未變,疫苗未推出前,國際旅遊仍不樂觀,政府的政策或措施力道,似乎應再加大。
美掀新冷戰 台別蹚渾水
2020-07-25 23:35 聯合報 /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中美關係愈來愈緊張,除互相關閉對方領事館,雙方也在敏感的南海水域軍事演習。圖為美國「尼米茲號」。 (路透資料照)
日前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洛杉磯尼克森總統博物館演講,直指共產黨中國威脅著自由世界的未來。然而,中美之爭不僅關乎意識形態,其實更多的是國家利益。
美國號召抗中舉措,燃起中國內部危機意識,反而把分歧意見更推向鞏固習政權。這樣一來,中美對峙反催生未來走向談判解決分歧,也就是中俄會更強調國家利益與勢力範圍,將迫使川普推動中美俄軍控機制,同時被迫犧牲盟國利益。
隨著美總統大選逼近,川普政府愈來愈需要為長期經濟發展戰略確立目標,這將使得中俄作為美國「戰略對手」角色,不會改變。對美國而言,東亞是世界經濟成長的發動機,是美國的市場,不能坐視讓中國和東協打造東亞經濟一體化市場。對中國而言,南海是國防安全與經濟戰略門戶,絕不能容忍美國攪局。中美之爭,短期不會結束,區域內國家應擺脫美國設定的新冷戰思維,避免捲入兩強爭奪戰。
俄羅斯遠東研究所研究員馬斯洛夫認為,美國藉由領土爭端的歷史結構性問題,組成反中陣營,要把中國和東協對立起來。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作為亞太區域最大的貿易投資者,要指望美國協調這些爭議,是不切實際的。再者,中國仰賴南海作為國際貿易運輸的交通樞紐,南海有豐富漁獲量及海底石油與天然氣,美國試圖擴大南海爭端,中國也不會在南海讓出控制權。
換言之,美國正建構以美國為保護傘的安全區域,以便作為日後美國經濟成長的勢力範圍。這相當於要把中國擠出這個區域,東協在地緣政治的安全與經濟考量下,是否會積極呼應美國的反中陣線,仍是不確定因素。激起反華的民族主義,只會造成多民族內部更多的族群衝突和社會分裂;東南亞長久以來都有反華足跡,但是這個族群矛盾,會因中國經濟與軍事崛起而淡化。中國需要與東協國家有更多溝通和合作,不完全在於東協自身的選擇,還關乎中國崛起所需。
無獨有偶,美國也不會放棄打台灣牌,這讓台灣好像別無選擇,只能配合美國抗中戰略;但是台灣應避免捲入新冷戰,不能只向美國求援,也要有管道向北京表達處境困難的無奈。如果只是一味向美日扈從,甚至犧牲現有主權範圍,卻向北京強硬表達主權立場,演變成對自己國家主權失去原則主張,反得不到國際尊重。
總量管制 確保國旅品質
2020-07-25 23:44 聯合報 / 陳啟濃/國中校長(投縣水里)
暑假遊客眾多,綠島十一天就湧入六萬旅客,當地居民喊出「可以不要再進來了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暑假遊客眾多,綠島十一天就湧入六萬旅客,當地居民喊出「可以不要再進來了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暑假本是旅遊旺季,受疫情影響無法出國旅遊,到離島有出國感覺,綠島、小琉球、澎湖遊客擠爆,綠島十一天湧入六萬旅客,居民喊出「可以不要再進來了嗎?」
政府「防疫新生活」除提供防疫作為,鼓勵旅遊消費,應該也要做好旅遊景點的「總量管制」。透過電子機制,管制旅遊運輸業惡性競爭,讓民眾可以分散旅遊景點。
由於沒總量管制平台,民眾只能盲目到人潮擁擠旅遊地點,大大傷害國內旅遊品質。這樣的「推廣觀光」、「增加消費」,變成讓民眾活受罪,觀光運輸業荷包滿滿,當地民眾卻只能忍受生活品質惡化。
醫療浪費 健保署也有責任
2020-07-25 23:42 聯合報 / 鄭文炫/無業(新竹市)
健保財務缺口持續擴大,健保署研議多種方案開源,包括健保費率、補充保費費率及藥品部分負擔都在研議調漲,並加收檢驗、檢查部分負擔。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健保保費和部分負擔擬雙漲,還規畫增加檢查費用部分負擔,想以價制量方式,避免患者要求多做不必要檢查。改革雖善,但刮別人鬍子前,應先刮自己的,健保署就是多做不必要檢查的「大共犯」。
四月我去做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檢查,其中驗血部分有肝腎功能及心血管狀況。我是長期病號,肝腎功能檢驗經常做。我請經辦者刪除,不重複做浪費資源;他表示檢查是整套的,無法刪除任一項目。
這筆健檢費用,由國健署負擔,由健保署經手轉給醫院。遂投書國健署,建議可彈性調整檢查項目。該署回應明快,例行的書面回覆前,有專人來電說明,健檢會採套裝方式,乃因「個別化挑選檢驗項目實際上會增加檢驗費用」,還表示「正研議透過科技給予個人化檢驗檢查項目」。
雖能理解總覺不妥,病患去做「整套」健檢,平時做過的檢驗仍須再做,浪費資源可觀,豈可不改?
幾天後忽然想到,這是經濟學「交易成本」造成的,克服該成本問題便可解。就再投書,建議該署仍付整套的檢查費給健保署,哪怕只檢查一項。這可使作業單純化,降低作業成本。國健署回覆會考慮我的建議,只是要改掉那種造成無謂的浪費方式,似尚未列入他們的日程中。
川普強硬?衝高收視率罷了
2020-07-25 23:40 聯合報 / 林法/公 (彰化市)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僅三月多,總統川普選情卻愈來愈不妙。疫情與選情都不見好轉,川普再度把矛頭指向中國大陸。 (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大選日近,受新冠疫情和弗洛依德事件影響,民調始終落後的川普,終於把火力從媒體、民主黨及其支持者的身上,轉向中國大陸了。
當然靠「誰是接班人」脫口秀成名的川普,絕不會忘了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那顆屬於自己的星星,是因著這個受歡迎節目摘下的,所以儘管先前為了貿易逆差痛批「中國正強暴美國」,到現在為挽救岌岌可危選情,繼關閉中國駐休士頓領事館後,龐培歐又說出「中共不是正常國家」重話,也不代表川普政府會一路強硬到底。換言之,後續行動的「虛實真假」,仍將依其在乎的「收視邏輯」,看美國選民否埋單,才能拿捏得準。
不過就像電視節目為穩住觀眾,要不斷推陳出新一樣;美國選民向來較不關心外交事務,所以不論香港議題、南海主權爭端,或台海軍演,都無法激起太大漣漪,那麼拉高對抗層次、不斷製造緊張局面,很可能就是未來川普選戰基調。
「攻擊是最佳防禦」,川普就算領先對手,依他激進行事風格,也不會採取守勢,何況現在明顯落後。馬克吐溫說「真實世界遠比小說荒謬,因為小說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所以川普連串看似狂烈,甚至可能引發全球危機的行動,就川普而言,其實並不荒謬!
為了選舉 龐培歐啥都敢扯
2020-07-25 23:36 聯合報 / 孫聞詩/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廿三日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說,呼籲自由世界和中國大陸民眾對抗中共。 (法新社)
美國務卿龐培歐日前有關中國政策演講,平心而論,不見歷史深度,甚至還曲解歷史;只見對大陸抱怨連連,卻沒提出具體可行的戰略應對建議。
懂點當代史的都知道,當年美國所以努力敲開中國大門,拉攏中共對抗蘇聯,並非美國或尼克森/季辛吉厚愛中國。實際上,美國因長期越戰拖累,早疲憊不堪;而蘇聯在民國 59年(七○年)代初,實力如日中天,隱有凌駕美國之勢;美國才利用珍寶島事件後,中蘇翻臉之機,拉攏中共對抗蘇聯。民國79年(九○年)代初蘇聯瓦解,相當程度也是拜此權力結構變遷之賜。
所以美國當年拉攏中共,實為當時國家利益所需;但龐培歐在演說中僅強調,尼克森在民國56年(一九六七年)曾說「除非中國改變,否則世界不會安全」做為大內宣,斷言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以來的「接觸政策」是錯的。
在龐培歐說法中,中國政策迄今最大的錯誤是,「都是由中國來制定遊戲規則」;因此,不能再讓中國定規則。這又是不念書的錯誤。整個民國 59-69 年 (七○至八○年)代,美國與中共關係一直是在一種摩擦/談判妥協/合作狀態下(主要還與台灣問題有關),沒有誰是老闆、誰是伙計;美學者陸伯彬甚至將此研究出版,書名就叫《談判合作:美中關係,民國 58-78 年 (一九六九—一九八九)》。也不能全怪龐培歐,因為自民國 99年 (二○一○年)開始,國務院大概已沒中國問題專家了。
龐培歐在演說中,提出了大家要團結,拉幫結派(new grouping),共同對抗中國說法。可是,當年一上台就把美國原先拉幫結派執行甚佳、且給予中共極大壓力的「亞太再平衡」策略廢除的,卻正是龐培歐的老闆川普本人。要再拉幫結派,恐怕得要說清楚才行。讓人好奇的是,原先戰略中要用來對抗中共的印太戰略,演講中卻不見龐培歐提及,卻不知是何原因?
這演講只有反中態度,卻又無法執行,不知所為何來,恐怕只能說是選舉吧!
懂點當代史的都知道,當年美國所以努力敲開中國大門,拉攏中共對抗蘇聯,並非美國或尼克森/季辛吉厚愛中國。實際上,美國因長期越戰拖累,早疲憊不堪;而蘇聯在民國 59年(七○年)代初,實力如日中天,隱有凌駕美國之勢;美國才利用珍寶島事件後,中蘇翻臉之機,拉攏中共對抗蘇聯。民國79年(九○年)代初蘇聯瓦解,相當程度也是拜此權力結構變遷之賜。
所以美國當年拉攏中共,實為當時國家利益所需;但龐培歐在演說中僅強調,尼克森在民國56年(一九六七年)曾說「除非中國改變,否則世界不會安全」做為大內宣,斷言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以來的「接觸政策」是錯的。
在龐培歐說法中,中國政策迄今最大的錯誤是,「都是由中國來制定遊戲規則」;因此,不能再讓中國定規則。這又是不念書的錯誤。整個民國 59-69 年 (七○至八○年)代,美國與中共關係一直是在一種摩擦/談判妥協/合作狀態下(主要還與台灣問題有關),沒有誰是老闆、誰是伙計;美學者陸伯彬甚至將此研究出版,書名就叫《談判合作:美中關係,民國 58-78 年 (一九六九—一九八九)》。也不能全怪龐培歐,因為自民國 99年 (二○一○年)開始,國務院大概已沒中國問題專家了。
龐培歐在演說中,提出了大家要團結,拉幫結派(new grouping),共同對抗中國說法。可是,當年一上台就把美國原先拉幫結派執行甚佳、且給予中共極大壓力的「亞太再平衡」策略廢除的,卻正是龐培歐的老闆川普本人。要再拉幫結派,恐怕得要說清楚才行。讓人好奇的是,原先戰略中要用來對抗中共的印太戰略,演講中卻不見龐培歐提及,卻不知是何原因?
這演講只有反中態度,卻又無法執行,不知所為何來,恐怕只能說是選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