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經濟/「看見台灣」的商機與危機

.聯合報社論..等著看民進黨「表決部隊」演出
.聯合報黑白集.改名可以改國運?
.經濟日報社論.「看見台灣」的商機與危機









經濟/「看見台灣」的商機與危機


2017-06-15 01:2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鏡頭下的亞泥採礦場。 圖/取自多羅滿賞鯨臉書粉絲團、齊柏林攝影


高空攝影家齊柏林導演,在「看見台灣II」宣布開拍兩天之後,竟墜機身亡殉職,令國人震驚與哀痛。「看見台灣」在2013年完成上映之後,創下超過2億元紀錄片商演的票房紀錄,也讓國人清晰地看到台灣大地的美麗與哀愁。齊柏林完整呈現「國在山河破」的景象,點燃了眾多國人對於這片土地的疼惜之情,超越了老少和藍綠,成了真正愛台的台灣之光。他的離世,確實是國家與人民的重大損失,可能在一段時間內,難以找到另一個差可比擬的「齊柏林」,可以不斷點醒與鞭策我們,要愛護疼惜這片滿是瘡疤的美麗大地了。
然而,要看見台灣大地的美麗與哀愁,只要在晴空下登上直升機即可一目瞭然。雖然風險頗高,但一旦升空,立刻面對清晰的國土大地,不管是沁人心脾、綠海如波的稻禾田野,還是違章工廠放肆地侵蝕農地、工業廢水對河川彩繪荼毒,國人的勤奮與貪婪,都一一清楚地呈現。
我們不禁要問,為何在拚搏程度是全球名列前茅的台灣,眾多國人卻要放肆破壞美麗的環境、承擔被取締的風險?為何無法像先進國家的人民,徜徉在一個優雅從容的自然環境中,卻仍可以獲得高所得,並享受適足的休閒時光呢?為何在如此重視教育、從小補習到大的國度中,國人優良的教育投入卻無法轉換成高生產力,帶來不須靠破壞自然環境的經濟成長和高品質的生活呢?
簡單地說,這來自兩個主要原因,一是生產力不足,二是法治觀念不足。首先,是國人的生產力不夠高,無力負擔維持優良環境的成本。生產力不高有諸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投資不足,導致勞工(人均)配備的固定資本不高,而投資不足,是因為看不到商機或獲利機會。沒有商機的因素當然很多,例如幅員不大、資源有限而昂貴,但同樣小國寡民、資源極少的香港和新加坡,無論是生活富裕度或環境保護都優於台灣;顯然,我們的政府效能或管理得不適當必然是重要原因之一。最近,嚴重干擾勞動契約自由的「一例一休」,就是明顯的案例。
生產力不足的另一個原因,來自於創新投資不足,而這又和市場有限有關。目前,推動經濟成長的主力產業已經轉移到服務業,但服務業在全球各地都受到市場保護、分割的發展限制,讓服務市場開放已成為當今「自由貿易協定」極重要的內涵,其目標就是要擴大市場、降低風險、優化商業模式來促成投資。許多著名的歐洲小國企業,都是靠著無疆界的歐盟腹地來滋養培育而茁壯,包括通訊軟體Skype,能夠由瑞典的電信公司發起,總部放在盧森堡、主要研發團隊投置於愛沙尼亞,成功後又併入了微軟。許多中國大陸的創新投資都因為有巨大的市場「保障」吸引投資人前仆後繼,終於產生成功模式而快速成長、壟斷亞洲,但台灣不僅一直無法突破市場限制,還以「反服貿」來自我限制發展腹地;加上法規管制僵化,和最先進的服務創新差距只有愈來愈遠。
而整個社會的法治觀念不足,又是台灣環境長期惡化的另一大因素。新加坡的嚴刑峻法並沒有讓它的經濟成長變得緩慢,相反地,由於依法論法、沒有政治因素或惡性競爭來干擾投資,保障所有投資人和勞動者應有的權益,投資者樂於增加投資、專業人士樂於在那裡工作,就算生產成本再高,也成為全球製造和服務業到亞洲來的首選。這些,都提供了我國極有價值的政策參考,一旦生活環境破壞、法規無力執行,再低廉的生產成本也吸引不到高生產力、無汙染的優良投資。
齊柏林導演已經永遠離開我們,我們藉由他看到了台灣;但是,看得到真正的商機嗎?

聯合/改名可以改國運?


2017-06-15 01:3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季青


巴拿馬與我斷交,舉國憤慨,蔡總統發表了強硬聲明。但除了譴責,大家卻看不到務實的檢討,也未見對外交出路提出建設性主張。呂秀蓮發表悲觀論調,認為台灣「會亡國」,這未免危言聳聽。黃國昌主張台灣「要走自己的路」,則顯得蒼白而老調,彷彿台灣不是在走自己的路。
面對斷交,大家除了反覆表達憤怒、悲傷和譴責,其實更該提煉出對現實環境更深刻的反省。但我們看到,台南市前副市長顏純佐採取遊戲化模式:他在街頭設立巴拿馬總統瓦雷拉的人形立牌,供民眾擲雞蛋洩憤,也提供巴國國旗供民眾焚燒。此舉,十足是「義和團」精神,聊可洩憤,無助大局。
要論阿Q,民進黨內人才輩出。立委段宜康說,台巴斷交是因為「中華民國」這個名字沒人理,我們不如換個名字來交朋友,找別條路走。言下之意,改名「台灣」,保證立刻近悅遠來。別以為段宜康在「練肖話」,第一時間,民進黨大老游錫堃也發表了相同主張。他在臉書貼文說,當「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少之又少時,「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綠營中英雄所見略同者,恐不止這兩位吧!
不少人認為改名可以「改運」,政府也因此放寬了民眾改名的限制。但是,要說國家改名就能改國運,那些貧窮國家都不知道要改幾回了。有膽的話,民進黨不妨試試改名,或推動台獨公投;但是,先請那些權貴和子弟切結,聲明願意上戰場才行!

聯合/等著看民進黨「表決部隊」演出


2017-06-15 01: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臨時會登場,民進黨立院團團總召柯建銘(中)召集立委討論,要力拚年改法案、前瞻基礎建設條例。 記者陳柏亨/攝影


立法院臨時會昨登場,蔡總統對民進黨立委下達衝刺指令,力拚年金改革及前瞻建設兩大主題法案過關。但因適逢台巴兩國斷交,國民黨欲藉此邀蔡總統至立院進行國情報告以為拖延;與此同時,綠營盟友郝明義等人則發動連署,反對前瞻建設預算草率通過。在這種情況下,年改及前瞻能否順利過關,端賴綠委全力動員護航。大家正等著看,綠委將如何遵照總統指示扮演「表決部隊」的角色。
年輕世代對「表決部隊」一詞或許感到陌生。它指的是威權時代那些不需要改選的老立委,只需一味遵從國民黨中央指示而投票,就像一支只會表決的大軍。「表決部隊」一詞是當年反對運動者所創造,用以諷刺那些沒有個人意志、無法反映民意的萬年國會立委。但曾幾何時,台灣民主化已卅年,民進黨躍居國會第一大黨,其立委卻依舊無法避免淪為一支「表決部隊」,只能聽從層峰指示行事,這何其諷刺!
代議政治的設計,是為了反映更多元的人民聲音;政黨政治的設計,是為了追求權力的制衡。但是,如果居於絕對優勢的執政黨立委卻只懂得看高層臉色,甘於扮演表決部隊為政策護航,我們看不出這其間有何「民主」或「進步」意義可言?
以前瞻建設計畫為例,這項耗費八千八百億的大型經建計畫,明顯是在短期內倉促拼湊而成,其中許多項目規劃粗糙,甚至未經可行性研究或環境評估,幾乎就是一盤大雜燴。然而,只因執政者宣稱要拚經濟,兼供黨內分贓、地方綁樁之用,就要強行推出,並要求立法院放水讓它過關。連一般年輕人都看得出來,這些建設很多將淪為蚊子館或難以為繼,難道民進黨立委看不出其中問題?
再說,以台灣經濟近年的停滯不前,我們在財政上實已沒有太多可供揮霍的空間。然而,前瞻建設計畫不僅大手筆一揮八千多億,許多項目只是為滿足地方虛榮的小確幸,無關台灣長期的前瞻發展或國土安全,有些甚至勢必淪為追加預算的錢坑。對於這樣的公帑虛擲,民進黨立委若不認真把關,卻還去幫忙護航圍事,難道不覺得愧對終年辛勞的納稅人,也愧對自己國會議員之職?
年金改革的議題也一樣。儘管推動年金改革是全民的共識,但要如何改革,顯然不該只有林萬億主導的年改會一種版本,而應集思廣益,將衝擊降到最低,將效益擴到最大。問題是,民進黨立委除了消極承接聖旨,似乎別無主意,包括軍人、勞工被分而治之,公教年改可能損害公教人員忠誠,並傷及新世代公教的權益等,執政黨立委卻全然視若無睹,遑論補充年改會版本之不足。綠委這種退縮的表現,不僅是自我貶抑,也放棄了前人得之不易的民主追求。
蔡英文執政一年,民意支持度大幅滑落,這與她的執政路線偏歧及內閣決策品質不良有絕對的關係。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在蔡總統黨政權力一把抓的時候,其他制衡、分立的部門無法發出不同的聲音,適時提供節制的意見,更是一大原因。在許多議題上,司法、考試、監察等院幾近喑啞;更致命的,是民選的立法委員竟率爾放棄了反映民意、為民喉舌的角色。淪為少數的藍軍立委,能發揮的作用已經不多;但綠營立委黨派私心掛帥,一心捍衛上意,卻忘了自己身為中央民意代表的責任,才更令人遺憾。
臨時會開議前夕,蔡總統分批召集民進黨立委餐敘並耳提面命,民進黨黨鞭稱將緊盯綠委有無發言。這樣的儀式,就形同一場「表決部隊」出動的誓師大會,人們彷彿聽到了綠委小跑步集結的聲音。必須提醒的是:一例一休修法,如今弄到社會怨聲載道,正是綠委堅定護航、胡亂加碼的結果;這次臨時會難道要重蹈覆轍?當民進黨團也淪為表決部隊,台灣民主就太可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