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5日 星期四

【重磅快評】「備戰」聯合國?蔡英文還是推特就好

.【名人快語】 王國材/來談談自駕車與軌道建設的差別
.【重磅快評】好一個相挺警察到底的警察節
.【重磅快評】「備戰」聯合國?蔡英文還是推特就好
.【重磅快評】該是改變聯美日抗中迷思的時候了
.【即時短評】美國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說給兩岸聽
.【重磅快評】前瞻水環境計畫 禁不起再次水淹
.【名人快語】陳一新/台巴斷交 兩岸新仇舊恨的結果
.【重磅快評】蔡英文出的試卷 北京拿走巴拿馬作答
.【即時短評】台巴斷交重大事件 蔡政府應變多頭馬車 奢談前瞻
.【重磅快評】林全院長 建橋不是快就好
.【即時短評】非法工廠成農地毒瘤 拆除要有決心










【重磅快評】「備戰」聯合國?蔡英文還是推特就好


2017-06-15 15:26 聯合報  主筆室

蔡英文總統今天出席警察節頒獎典禮,頒獎給全國模範警察並致詞勉勵,小英在台上一度習慣性的撥撥頭髮。 記者邱德祥/攝影


中華民國駐巴拿馬大使館含淚降旗閉館,綠營抗中氛圍升高,從改名、制憲、公投到入聯,「備戰」情緒亢揚。
遭逢內外交迫,蔡英文的斷交危機管控,對內首先要求「一致對外,是唯一選擇」。對外,一方面嗆聲北京,台灣不會在威脅下妥協,更不會在北京操弄的一中原則下讓步;另一方面假美國之威,批評北京的挑釁,是在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美國的反應,有點令人玩味。國務院發言人在記者會上敦促兩岸進行有效對話;另一位國務院東亞局發言人則在給部分媒體的電子郵件聲明中,加了一句「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
兩者都是美國的一貫政策,只是反應方式容易啟疑。但即使不妄加揣測,任何人都不難理解,美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之說,一要中共克制,二防台獨蠢動。
面對百年邦誼不敵一帶一路的殘酷現實,國人除擔心外交骨牌效應外,也關切蔡英文與吳釗燮所說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以及陸委會所說將檢討兩岸政策,究所何指?
從總統府到行政院,從外交部到陸委會,都沒說接下來要怎麼辦?黨政人士放話,將嚴審中國官員入台、陸生納保生變,「要讓對方有感」;這是什麼因應,令人搖頭。
值得注意的倒是綠營有關改名、制憲、公投、走自己的路之說,紛紛出籠,並傳蔡政府九月「備戰聯合國大會」。
不過幾天前,綠營從賴清德開始,吹起一片「親中」、「友中」、「和中」、「知中」之風。現在既然北京挑釁,對「中」,當然不能「親」、不能「友」、也不能「和」了;但如果還是不願「知」,繼續埋首沙堆或蒙眼衝鋒,只會讓台灣更陷險境。
多數人都同意蔡英文對北京挑釁衝擊現狀的指責;但也有許多人在問,又是誰抽掉了兩岸現狀的政治基礎?更令人憂心的是,除洩憤外,兩岸要進一步熱對抗嗎?
在高亢的「備戰」情緒中,要改名?制憲?公投?或入聯?在國際現實格局下,如果台灣不能提升國家實力,讓世界無法漠視,與其扁式烽火自焚,許多人可能寧願蔡英文繼續維持她的現狀—推特外交就好!

【重磅快評】好一個相挺警察到底的警察節


2017-06-15 17:25 聯合報  主筆室

多個軍公教警消團體包圍立法院抗議年改,由於適逢警察節,邀請退役的模範警察上台接受群眾致意。記者王騰毅/攝影


今天是警察節,蔡英文總統行禮如儀,參加了警政署的慶祝大會。蔡總統在大會裡話說得很漂亮,不但提出了多項警政改革宣示,還說政府對警察絕對相挺到底,「警察值得社會更多支持」。只是這篇漂亮的作文,放到今天不同的場景,卻顯得格外的諷刺。
場景之一是,就在警政署幾十公尺之外的行政院和延伸到立法院周邊,滂沱大雨下,層層拒馬戒備森嚴,蔡總統口中相挺到底的警察同仁們,正冒雨執行勤務。場景之二是,這些冒雨執行勤務的員警,對上的,是反年改團體的吶喊。這些反年改的團體裡,就不乏退休和現役的警務人員。
場景之三是,在立法院裡,朝野正在進行年金改革光關法案的協商。警察人員退休後的權益,正在被論斤秤兩的喊價、殺價、賣出。而無論是冒雨值勤的警察,或是聲嘶力竭吶喊的抗議者,對於這樣的買賣,並沒有任何置喙的餘地,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退休權益被剝奪。
也就是說,當蔡總統在有屋瓦遮頭、吹著冷氣的大廳裡大談如何保障警察權益時,所有的警察,其實權益正在慢慢的被凌遲;當蔡總統高喊相挺警察到底時,警察正冒著大雨,在街頭同室操戈。這,才是今年警察節的真相。
眾人記憶猶新的是,太陽花運動群眾攻佔立法院、行政院,民進黨是如何與直髮的警方站在對立面;而當民進黨執政後,第一件事,就是對攻佔行政院的群眾撤告。撤告是一個甚麼樣的概念?不就是等於說明當初的執法都是無謂?有警察因為當時的執法被告,這時所謂的「挺警察到底」又在哪裡?
當然,或許對民進黨而言,軍公教甚至警察都不是自己選票的基本盤,所以當要「改革」時,砍向這群人要付出的政治代價最小;但說一套、做一套,嘴巴上說著漂亮話,實際上卻是拿這群人開刀,也只有最無恥的政客,才做得出來吧。真是好一個相挺警察到底的警察節啊。

【名人快語】 王國材/來談談自駕車與軌道建設的差別


2017-06-15 18:44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最近討論前瞻建設,有人談到Google、Tesla等自駕車新技術一直在進步,汽車的技術發展,未來會比軌道更有競爭力及效率,對軌道建設的前瞻性表達質疑。事實上,高運量的軌道與小汽車在運輸系統扮演不同角色,各國都是窮其心力兼顧發展。
運輸系統之規劃主要依據其服務需求決定,即高鐵、傳統鐵路、大眾捷運、輕軌、公車、小汽車都有不同的運能與限制,以滿足不同地區的需求,如高鐵、台鐵適合城際之間的串接,大眾捷運系統適用於都市及衛星市鎮內的運輸,輕軌則適用於都市周邊或人口密度較低的城市。
就運量而言,高鐵、都市捷運每單向每小時在2.5萬人次以上,台鐵每小時在2萬人次,輕軌運能則在1萬人次,而一般小汽車係屬自由度高、運輸效率低的運具,這也是政府發展「軌道為主,公路為輔」政策的原因。但就維持一個都市的活動需要來說,各運具必須整合運作、相輔相成。
自動駕駛技術在公路系統的車輛方面或許是屬於前瞻的技術,但是就其技術的核心諸如自動控制、自動駕駛、安全防護、故障偵測排除等,早已廣泛應用在軌道運輸系統上,例如台北捷運文湖線就是國內最早引進的無人駕駛系統。
近年來,歐洲、日本百年以上軌道建設國家,仍然不斷提升軌道技術,推動列車全面無人駕駛、無架空線電車、環保動力列車、列車自動化安全系統,另日本在路線匯集的車站採取高密度與混合土地使用之發展型態,係國際推動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的重要參考經驗。軌道運輸技術、營運不斷創新,它仍是全世界最前瞻運具之一。
另交通部也了解自動駕駛車輛技術已成為當前全球智慧運輸領域的顯學,正透過四年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106-109)與經濟部、科技部、環保署資源結合,將國內自主產業包括感測設備、控制系統及人工智慧等技術帶入自動駕駛車輛產業,期待臺灣產業能在全球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例如:日前首度引進台灣於高雄駁二特區展示的法國EasyMile無人自動駕駛小巴,在高雄市政府與交通部的合作下預定優先導入做為捷運沿線特定車站聯外最後一里的接駁服務,也邀請國內技術團隊包括工研院機械所、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華創車電共同參與研發,計畫讓台灣成為自駕車全球領先實作測試的示範基地之一。
軌道運輸及自駕車技術發展是「技術平行發展,系統整合運作」,其技術發展均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突破,經由系統整合相輔相成,在原本自動化程度高的軌道運輸基礎上,進一步讓未來的交通系統可以更精緻、效率與環保。前瞻軌道建設是國家未來發展之基石。
(交通部政務次長王國材口述,記者侯俐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