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4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蔡總統的國慶願望\星期透視/罷免案宛如不對稱的賽局

◆  刪Q驗證 選民膩了作秀立委
◆  星期透視/罷免案宛如不對稱的賽局
◆  發言跌跌撞撞 拜登兩岸政策混亂
◆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的出生證書 辛亥革命 兩岸你丟我撿
◆  名家縱論/蔡總統的國慶願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蔡總統的國慶願望


2021-10-24 00:21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蔡英文總統在國慶演說發表「四個堅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的國慶致詞,受到最大注意的還是四個堅持很多人認為這就是兩國論,我倒覺得還好,從北京和華府的反應看來,似乎也認為只是老調。有些人敏感的讀到五度使用七十二年的數字,說有讓中華民國「折壽」之嫌,但演講一開始明明就說今天要慶祝我們國家一一○歲的生日,顯然冤枉了誠心祝壽的蔡總統。

不過迴避辛亥革命對日抗戰,固然是民進黨籍總統的慣例,七十二年的提法確實比較突兀,因為透露了一位中華民國總統的新史觀,也就是她怎麼為「這個國家斷代作為元首儀式性談話敘事架構德國人稱之為國家自我表述」),當然還是具有憲政意義的。七十二年怎麼算,說得最清楚的是第三節第一句:「從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已經經歷七十二年」,所謂立足,當然不會指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政日,而應該是當年十二月中央政府播遷台北的時點。

令人好奇的是,如果是從台灣本體論出發的斷代,為什麼不以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撤離,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為起算點?如果把重點放在憲法的變遷,則又應以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終止動員戡亂,以增修條文建立中華民國主權固有疆域與統治權自由地區)分離的新國家結構為起算點,法律上的所謂「互不隸屬」也只從這個時點起算才說得通。所以我看七十二年,問題不在折壽,反而想起了石之瑜教授一個月前提出的、造族或者造史者先得把祖先生下來」的犀利評論,顯然這個「叫中華民國的台灣國」還沒順利分娩

道理很簡單,不論把「這個國家」的出現再往前推到日治時期的結束,或者從中華民國事實上完全立足於台灣起算,只要造成「互不隸屬法律狀態原因仍然只能是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動員戡亂時期」的宣告終止,這個中華民國就因為還沒有完全去中國化而不成其為台灣國,像謝志偉代表這樣有政治潔癖外交官還得繼續吐血。只要看憲法增修條文國家狀態調整統治權為止,領土主權仍然依其固有疆域,國民主權仍然依國籍法中華民國便只處於「統治權分裂狀態互不隸屬)。這是依循大法官第二六一號解釋法理做的正確決定:憲法的民主原則不容許我們再對沒能參與選舉的大陸地區人民行使任何統治權(包括戡亂),但依全體中國人意志決定的中華民國「主權範圍,也不容許台灣一方單獨改變,此一源於卡爾司密特制憲力理論雖未見於憲法,但大法官在後來的第四九九號解釋即據此無中生有認定國大修憲違憲,連德國憲法學者都大為驚豔。

我一再提醒,這個新國家結構先後歷經三次國民黨單獨修憲三次國、民兩黨合作修憲全民自由地區凖公投修憲都沒有做任何改變,其民主正當性可說不容置疑。更重要的是,連大陸民國 94 年(二○○五年)制定的反分裂國家法充分認知此一改變,才會以兩岸處於「分裂但尚未分裂出去」來定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現時國家狀態,與我們憲法增修條文引言所稱的「國家統一前」,可說恰相呼應兩岸和戰恐怕全繫於此

所以蔡總統的講話真正值得注意卻鮮受注意的,應該是最後一節有關修憲的部分。去年五二○就職演說沒頭沒尾的提到要在立法院成立修憲委員會,我就聞到有人準備「生祖先」的氣味,並且預測如果要綁民國 111 年(二○二二年)的全國性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最遲得在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底以前提出修憲案(須公告半年)。我也看到不論「國家統一前」、領土主權及一國兩區的變更,都得面對席次超過四分之一在野黨的杯葛,因此策略上一定要避開這些爭點,只談所謂「國家治理問題」,並為此懇請大家一起降低「過高」的四分之三門檻,只要降到三分之二足以避免一黨修憲即可,果然立刻獲得了民眾黨時力黨正面回應。這兩天又讀到民進黨憲改小組六項共識新聞降低修憲門檻果然放在最後一項,下星期就要在立法院啟動。

我記得曾為此在本專欄說過一個火中取栗寓言現在火烤栗子的香味又撲鼻而來,就看國民黨的新領導班子,要不要當貪食貓吧













星期透視/罷免案宛如不對稱的賽局


2021-10-24 00:24  聯合報 /   楊泰順(作者為文化大學政研所教授)
立委陳柏惟罷免案確定通過,立委陳柏惟現身說,「我要笑著跟大家說一聲謝謝,3Q」。記者黃仲裕/攝影



陳柏惟罷免案以小幅差距獲得通過。

談話性節目上,無論支持或反對罷免者,紛紛提出各種理由,解釋何以出現此一結果。但若就罷免案的大數據觀察,罷免一旦成案,被罷者向來便處於較不利的地位,使反罷免猶如逆水行舟。民進黨傾全黨之力捍衛非黨員的陳柏惟,最後難以力挽狂瀾,只證明了台灣民心與其他民主國家並無二致,錯只在民進黨決策高層昧於客觀事實,強要跳入這個勝率原本不高的賭盤。

民主國家罷免權行使在過去十年出現歷史新高,讓這個政治學者眼中最少被運用四權之一再度受關注。有人認為,這與傳播科技便捷,造成民粹抬頭不無關係。由於網路傳播常充斥對現狀的抱怨,民眾情緒一旦受到撩撥,罷免連署成案機率,要比以往增加許多。例如加州州長紐森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才以壓倒性六成二選票當選,兩年半後竟因防疫措施不獲認同而被提案罷免,所幸紐森底子夠硬,在上個月輕騎過關。但過去十年美國各州統計數字顯示,能在罷免投票中挺住的在職者,僅約四成,紐森是少數。

罷免投票選舉投票不同,前者迫使在職者單獨接受選民的批判與檢驗,不似正式選舉中還有其他候選人可供選民評頭論足,且選民也常因擔心厭惡的候選人出線而爆發出凝聚力。換言之,只要選民「更討厭」對方,就算候選人條件不佳還是有當選機會。罷免投票則不然,在沒有對手可刺激比較下,自媒體反覆檢討又使各種缺點無所遁形,原先支持熱度難免出現退潮。在職者若不能創造利益連結,被罷的機率自然高於當初當選機率。這也是為何掌握利益分配行政首長較不容易被罷,成功案例多集中於只出張嘴的民代。近年美國有越來越多州,修法主張進行罷免時必須同時選出接任者,目的便是讓選民看清罷免成功後果,避免出現不負責任的洩憤。

在職者既然不容易將當選的支持者完整轉換為反罷免力量,原先敗選方當然會伺機而動。故而,罷免權設計上是為了讓公民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但實務操作卻處處看到在野黨身影例如,美國共和黨在實力較弱各州便常挑起各類罷免議題,企圖扳回劣勢。選民當然不樂見政黨惡鬥,但對在野黨反感,並不足以在缺乏對手選戰中激發足夠反罷免票。

此次罷免陳柏惟,雖說是公民連署成案,對象又是小黨立委,但雙方運作確實宛如教科書的典範。被罷者屬綠營的激進左派,當初當選不無摻雜反送中總統大選因素這些話題今年既不復見,敗選的國民黨不趁勢反撲才是失職。過程中反罷陣營努力要將顏家扯入,希望以虛擬對手凝聚反罷票,但顏家既非賽局正式參與者,反罷陣營顯然有些高估選民聯想力

民進黨為了喚回支持者努力罷免案中國威脅連結,刻意要將罷免案打成藍綠與抗中保台對決,部分人士的失言,確曾讓對手振振有詞。但被罷者並非民進黨員,綠營人士力挺總讓人覺得隔靴搔癢。黨主席選後,國民黨高層放下身段掃街催票,顯然已體會到勝率不低值得梭哈;但綠營連總統院長都加入喊話,為了一個小黨公職,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恐怕並不值得。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的出生證書 辛亥革命 兩岸你丟我撿


2021-10-24 00:27  聯合報 /   黃年
中共9日舉行「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總書記習近平致詞。(新華社)



辛亥革命與孫中山原是兩岸的連結,但在這個雙十節脫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七十二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談話,高度讚頌孫中山,又肯定三民主義歷史願景,主持紀念「彪炳千古」的辛亥革命一一○周年。但中華民國總統蔡英文談話,未提辛亥革命、孫中山及三民主義,卻一再強調「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好像這個中華民國不是來自一一○年前的辛亥革命與孫中山,她篡改了中華民國的出生證書

習近平的談話,至少出現兩個缺口。

一、辛亥革命如何與今日的中共嫁接:若與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孫中山一五○歲誕辰紀念談話作一對照,兩次習都強調,中共是孫中山革命事業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並稱,中共已實現「孫中山先生未竟之志」。

民國 105 年(一六年)談話說,將以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來「告慰孫中山先生」。今次則逕稱:「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這是一個理論的大躍進。似在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工程,始自辛亥革命,始自孫中山,經過歷史「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就連結上中共今日推動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了傳承,也奠定了譜系

說孫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這應是春秋之筆。但要將孫的志業與今日的中共嫁接,則不免有方鑿圓枘之處。

民國 105 年(一六年)談話,習只提到「十月革命爆發,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即未再展開,而將中共的路線定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上。

然而,今次談話則對馬列路線顯著展開,一直談到「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甚至將談話主題突然轉向「必須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核心作用」。至此,從孫中山猛然轉到了黨帝制,聽眾都聽得出來,跑題了。

孫中山的理論與中共的論述是有交集,如孫曾說過「民生主義就是社會主義,又名共產主義」。但民生主義只是三民主義的局部,中共所避諱的是孫中山的核心主張民主政治,亦即民權主義」。政府有五項治權,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考試,分立又制衡。人民有四項政權,選舉、罷免、創制、複決。這恐怕才是中共這位自居繼承者應當面對的「孫中山未竟之志」吧。

此種嫁接的誤差,顯示中共政治論述缺口。因為,總不能說,孫中山的遺志是要實現黨帝制,是要「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吧?

二、「一國兩制」又回來了:兩岸情勢丕變。民國 109 、110 年(二○二○及二一年),在中共兩會涉台報告連續兩次未見一國兩制四字且自今年兩會後國台辦談話中,「一國兩制也消失了逾半年

由於香港的「垂範」,已使「一國兩制」在台灣成為過街老鼠。因此,「一國兩制」在中共官方涉台論述中消失了一年半,應當有其原因;於是,在一年半後的此時又回到習近平之口,恐怕就更應有個說法吧。

用這惡名昭彰四個字作為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不啻形同就此熄滅了兩岸互動的一切動能,且不說究竟現實與否,恐怕連此次談話強調的「統一戰線」都談不上吧。

不禁想問中共中央還有人懂兩岸嗎

中共紀念辛亥革命一一○年,歌頌辛亥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也就應承認中華民國正是一座實體的里程碑。因此,後來在中華民國法統下,蔣介石領導抗日戰爭勝利,使中國晉升五強之列,廢除了不平等條約,也理當視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亦因此,中華民國今日在台灣的民主成就更無疑正是「實現了孫中山先生未竟之志」,尤其應當視為一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的光榮里程碑

如此,中共所稱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絕無理由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

再看蔡團隊的雙十談話。中共高度禮讚辛亥革命與孫中山,除了對台統戰亦在試圖嫁接孫中山與辛亥精神,以提升中共的內涵與形象。因此可知,在兩岸互動中,台灣若持「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中華民國」此一體系,其實具備三觀優勢

但蔡團隊卻將國家論述肢解為「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當習近平追念一一○年前辛亥革命及「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時,游錫堃卻將台灣今日的民主成就片面歸功於一百年前的林獻堂及蔣渭水其實,林蔣二人皆師法孫中山)。試問:當國慶大會儀隊演奏陸軍軍歌黃埔軍校校歌)時,難道他也會指這支「國軍」是發源於朱一貴、林少貓?

主張「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一個在精神意義上割棄辛亥革命、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借殼台獨兩國論」,如何能用「中華民國」的殼與中共抗衡?

蔡政府的國慶主題是:「民主大聯盟,世界加好友。」亦即,強調台灣的民主與國際支援。這裡也有兩個缺口

一、在蔡政府操作下,所謂民主就是台獨,台灣今日已無主張與中國大陸和平競合民主

其實,兩岸之間的「仇恨或和平/衝突或互惠/零和或雙贏」,如蔡英文所說,原本只是「路徑手段的不同」,但在蔡團隊的操作下,卻成了「無限上綱的意識形態之爭」。蔡英文的民主只是台獨的民粹民主,台灣人其實已無追求「兩岸和平」的民主了。

二、台灣必須爭取國際支援,但仍應以維持兩岸和平主要工作。如今,一方面惡化兩岸關係,又一方面爭取國際支援,難道是拿到了空白支票

蔡團隊的實際操作,是把十四億人挑弄得咬牙切齒,卻將台灣的命運託付給無條約的民主聯盟」(游錫堃語),這是不是異想天開

蔡英文發表「四個堅持」,堅持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儼然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那麼,蔡英文也應正告中華民國與台獨互不相容

這樣的中華民國,才是真正的中華民國。

辛亥革命一一○周年,蔡英文原本可用中華民國來與習近平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較量,看誰真正能體現辛亥革命與孫中山的精神。但是,卻出現了蔡英文丟,習近平撿的局面。

中共將蔡英文的「七十二年來的中華民國」,視為「割裂歷史」。則中共未能正視由辛亥革命延續至今的中華民國,也是「割裂歷史」。

大屋頂下》屢申,兩岸問題不是「國共內戰遺留」,而是「辛亥革命遺留」。深義在焉


















發言跌跌撞撞 拜登兩岸政策混亂


2021-10-24 00:31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出席媒體舉辦的「與民有約」活動時,兩度承諾捍衛台灣。法新社



近日,美國上自拜登總統,下至重要政府成員言行,凸顯美國目前對台或兩岸政策,進入一種混亂、沒有指導原則狀態。從美國盟友到中國大陸沒有人知道,美國會把兩岸帶到什麼狀態,或許要到拜習線上高峰會後,才可能略見端倪。

僅拜登總統個人,今年四次提及台灣議題發言,就一片混亂;其中二次遭白宮官員修正,更有一次是沒人知道他到底講什麼。

今年除夕,拜登與習近平的對話中,拜登說,他不會公然反對習近平在香港、新疆與台灣所做的事情;習近平也說他理解(白宮之前發布新聞說明指拜登在通話中「關切」香港、新疆與台灣議題)。

但八月接受 ABC 訪問時,拜登把台灣列入享集體防衛承諾地位,並宣稱若北京對台動武,美國必定介入;此說一出,有認為美打破往昔台海「戰略性模糊政策;為此,白宮資深官員不得不澄清。

不想十月初,拜登又口出「我曾和習談及台灣,我們同意…會遵守台灣協議。」但無人知曉協議為何;「協議說」不到廿四小時,金融時報就傳出美國準備同意台北駐美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拜登與習近平通話不久,美方居然安排這種事?還讓它曝光?

沒多久,拜登再出驚人之語;他對 CNN 說,關於防衛台灣,「美國有所承諾」。白宮官員只好再度出面更正,「政策沒有任何改變」。

與此同時,亞太副助卿華自強公開表示「中共錯誤延用當年排除台北的第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以此表示對民進黨政府參與聯合國的支持。

沒人知道,在這樣一幅跌跌撞撞圖象下,美國政府想表達出的政策走向為何?美國拜登政府愈來愈像是個一任政府;北京現下一心維穩,以平穩過渡廿大為先顯然是要在明年廿大後再處理對台議題;這再加上蔡四個堅持,只能說,台灣未來令人心憂!















刪Q驗證 選民膩了作秀立委


2021-10-24 00:29  聯合報 /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立委陳柏惟(右四)被罷免成功,陳柏惟團隊昨晚出面致謝,支持者落淚不捨。記者黃仲裕/攝影



台灣基進黨立委陳柏惟被罷免了!這結果完全顯示台中第二選區民意,當然也反映民眾對小英與民進黨執政的不信任成功罷免最重要的意義有三

一、立委是單一選區,是選民直通政府的重要代表與橋梁,不能為當地民眾爭取更大福祉與出路的立委,就會被拉下台;原本四年一換,關鍵就在平時能否深入基層,做好選民服務工作。陳柏惟從高雄空降來中二選區,從他當選直到最近,除了投票前苦行一百小時是接近到選民之外,平常顯然沒有做足基層功課,提前拉下台不令人意外。

二、立委問政應是地方民眾與黨國利益,皆應兼顧;陳柏惟在立院做得最多的還是個人秀,成了執政黨「小跟班」;對於選區選民最重要的中火汙染,還有萊豬與疫苗進口攸關生命食品健康安全等議題,他配合執政的民進黨演出,三加十一破口爭議同樣不能堅持以科學防疫立場監督政府,反而荒腔走板。且陳柏惟問政看不到專業,用「抗中牌挑撥與撕裂選民/全民情緒,顯然選民認為他不適任!

三、小英與民進黨力挺陳柏惟,動用多少資源人力在這場刪Q運動,卻對高雄城中城大火慘劇究責與善後冷處理,對於自己人的失職諉過,在陳柏惟身上則是護短到底,如此「不問是非,只想勝選」的政治操作形象,馬上要面臨萬華立委林昶佐的罷免案與萊豬、藻礁等四大公投的挑戰。

小英若還是用護持黃捷與陳柏惟,「不問是非,全黨挺一人」,檢視施政錯誤擾民改進的話,還是會再嘗到一連串的苦果。

刪Q成功,證明民眾不想再被不講責任政治荒謬施政欺騙,更不想再容忍只會作秀而不會苦民所苦」的民代/執政黨了!




施家君/公(高雄市)


正所謂「天理昭昭,因果不爽」。兩年前,打著「抗韓」大旗當選的陳柏惟,終也步上高雄市長韓國瑜被罷免後塵,3Q哥如同被自己拋出的迴力鏢打中,怨不得別人。

當初陳伯惟靠「討厭韓國瑜」氛圍,及民進黨與年輕人支持,為台灣基進黨搶下一席立委,當時的他可說是一則激勵人心故事。然而,當選後竟效法他所批評對象,將不務正業言行失序標籤,不斷往自己身上貼。

韓國瑜因在高雄市議會跳針式發言,被綠營人士為草包。現在陳柏惟完全不在韓之下,當年打倒韓國瑜的迴力鏢,開始轉向3Q哥自己。

除了問政品質不佳外,3Q哥也熱中違反地方民意,包含支持萊豬、要求大麻合法化、阻擾疫苗採購及護航中火等,都讓民眾搖頭,增加刪Q迴力鏢轉速。此外,過去綠營發動罷韓,對他進行人格毀滅戰,如今陳柏惟也被爆出曾肇逃、涉賭,可民進黨卻一再對他送暖、護航,恐只是為刪Q這把烈火增添更多柴薪。

期待政治人物以3Q哥為鑑,能莫忘初衷、認真問政,不要只會作秀、攻擊對手,否則小心丟出的迴力鏢,終將打到自己。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筆者原本並不支持罷免,因為容易破壞政治穩定,唯從罷韓及「割藍委」,看到的是一齣齣充滿政治算計戲碼;民進黨為了黨及從政黨員利益,把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了,「割藍委」雖没割到半條,但對個別立委造成政治傷害

雖然有人以「報復性罷免」形容這兩年罷免案,但筆者深知罷免門檻,最高的屬地方議員,其次是選區立委,要罷免本難如登天。

陳柏惟是立委,要罷免本就不易,何況選區福祉選民服務,是天天要關注的本業,評論民代是否稱職,只要看他的提案及質詢內容,及對政策的影響力。再說,罷免案要成案須經過幾次程序,地方在蘊釀時走進基層,以謙卑的心向他們請教,等到成案後,就只能看罷免投票結果了。

雖然陳柏惟的罷免,民進黨不敢正面對決,但中央高官頻頻相挺,其結果恰可考驗民進黨政府施政滿意度,也可提醒政治人物對自己言論分寸

此次罷免案投票也算得上是小地區公投,恰也應證佛家因果循環論,願天佑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