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422/web/
◆ 聯合報社論/今天我們鍘陸資,明天換他們鍘台商?
◆ 聯合報黑白集/國昌黨的跳船潮
◆ 經濟日報社論/為台灣服務業請命
經濟日報社論/為台灣服務業請命
2020-08-27 02:3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複雜化,服務業的發展速度一般都會超過農工業,因此在經濟生產(GDP)所占的比重,會隨時間而持續增加。例如依照世界銀行資料,從民國89-107年(2000年到2018年),主要先進國家包括英國、荷蘭、法國、義大利、日本、德國等,服務業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曾經同為亞洲小龍的韓國、香港及新加坡服務業比重上升也很明顯,中國大陸的增幅更高達13.5個百分點。然而,台灣身為世界銀行認定的富裕經濟體,服務業比重卻由 70.6% 降到 60.7%,降幅高達 9.9 個百分點,是極為特殊的例外。
這種違反全球趨勢的發展,主因有三,其一是台灣製造業強勁有力,特別是資通訊產業出口表現傑出,大幅提高了工業生產比重;其二是台灣服務業受限國內市場規模,難以藉由新創投資來提升生產力,國外市場又受語言文化差異和市場未開放的限制而成長緩慢;其三,政府的傳統心態是「唯工業主義」,產業政策多看重製造業而輕忽服務業,例如每年上千億元研發預算,九成以上都投注到製造業,服務業僅獲得不到一成的關照,和服務業六到七成的GDP占比完全不成比例。
同樣在民國89-107年(2000~2018年)期間,台灣工業增值(value-added)成長了172.7%,平均每年成長了9.6%;但同期間,服務業僅成長61.6%,平均每年成長3.4%,成長力道幾乎只有工業的三分之一,比起美國同期服務業成長111.2%,也顯出欲振乏力狀態。台美之間服務業的成長差異,同樣也表現在金融保險業,這段期間台灣成長 64.9%,美國卻成長 117.8%,幾乎是台灣兩倍的力道。
而這段期間也是各國都在全力簽署區域或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時候,台灣無法和主要貿易對象簽署貿易協定,讓服務業走出去,尤其是金融業等,顯著限制了服務業的成長力道。幸好我國在民國85年(1996年)簽署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主導的「資訊科技協定(ITA)」,讓多數資通訊產品得以豁免於未簽自由貿易協定的不利待遇,得以持續大量出口並高度成長,但也擴大了產業發展的不均衡。
這種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產生了嚴重的「產業所得分配」問題,在900萬受僱者中,只有 100 萬投入電子相關產業的受僱者所得獲得了顯著成長,約 300 萬傳統服務業和 100 萬傳統製造業受僱者的所得,成長極為緩慢或完全停滯,幾乎是百業蕭條,只有電子相關產業得利於經濟成長。
奇怪的是,面對如此畸形的產業發展,政府和產業發展相關的部門,包括經濟部和國發會卻都視若無睹,繼續將關愛的眼神投注於製造業,任憑產業所得分配日益惡化。以7月初國發會公布的「亞洲.矽谷2.0」新創企業發展輔導規畫為例,將在四年內提撥 2,200 億元挺創新,包括 1,500 億元用於天使投資和產創轉型基金等,600 億元用於青創融資, 100 億元用於創新創業發展。
這麼大手筆的創新創業投資輔導,如果沒有針對不同產業分別匡列,結果就會和過去一樣,多數都進了資通訊電子業,連那些號稱是輔導服務業的項目,其實也是去服務業過個水而已。例如,協助餐廳建置「自動點餐機」,表面上是輔導餐廳服務業,但最終還是電子業獲利最大。
我們建請政府應參考服務業逾六成的生產占比,將產業輔導資源至少投注三成給競爭力較弱、亟待輔導的傳統非金融服務業,而且是真正提升品質的協助,不是一些邊邊角角或是錦上添花。例如,讓多數餐廳食物的美味都顯著提升,引導台灣成為「全球美食之都」,吸引全球人士前來朝聖品嘗;或以優異的美容美髮、按摩、休閒等打造「亞洲生活之都」。否則,產業發展若繼續向資通訊業傾斜,政府終將付出高昂政治代價。
聯合報黑白集/國昌黨的跳船潮
2020-08-27 00:5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時力被譏稱為「國運昌隆黨」,主要源自黃國昌的獨霸作風,喜歡凸顯英雄主義,使個人光環蓋過全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時代力量最近禍不單行。前主席徐永明收賄事件,曾引發一波跳船潮,多名公職人員退黨。最近時力又爆發前主席黃國昌的「錄音門」事件,加上人頭黨員風波,導致高雄市議員黃捷和苗栗縣議員曾玟學相繼退黨。
時力被譏稱為「國運昌隆黨」,主要源自黃國昌的獨霸作風,喜歡凸顯英雄主義,使個人光環蓋過全黨。去年大選前黃國昌曾發豪語,稱自己如果選總統可望拿下十趴選票,站在辯論台上會讓蔡英文「很剉」。最近他批評曾玟學,「若沒有我的支持,選得上決策委員嗎」,後者隨即跳船了。
這已經是時力的第四波退黨潮。第一波,是去年八月洪慈庸、林昶佐等人因主張走民進黨路線而退黨;第二波,是去年底林亮君、吳錚等人因支持蔡英文路線而退黨;第三波,是徐永明收賄引發的公職退黨;第四波,則是黃國昌在出任大同公司獨董後卻仍大力干預黨務,引發不滿。
「國昌黨」的命運,讓人唏噓。這個黨曾吸引許多年輕人的嚮往和崇拜,黃國昌甚至被粉絲封為「立院戰神」,視他為台灣政治的新希望。誰料,傳統政治的陋習,時力一點也沒少:有人不顧政黨的自主性,有人收賄辦事,有人隻手控制全局,對同志毫無尊重。
時力的渙散和崩解,看在年輕世代眼中,不知作何感想。其黨內比較陰謀論的觀點是,這些分裂,有民進黨的隱形手在操作。上次大選,民進黨沒讓黃國昌得逞,當然不能讓他下次再來亂。
聯合報社論/今天我們鍘陸資,明天換他們鍘台商?
2020-08-27 00:5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最近接連對兩家陸資企業動刀,一家是OTT平台的愛奇藝,另一家是淘寶台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最近接連對兩家陸資企業動刀,一家是 OTT 平台的愛奇藝,另一家是淘寶台灣。對於愛奇藝,經濟部是以禁止任何單位代理經銷的方式,迫使它必須退出台灣,把伺服器轉移至香港。對於淘寶,經濟部則認為不符合陸資來台投資規定,處以四十一萬元罰鍰,並限半年內撤資或改善。
這兩項動作,被認為是蔡政府跟進川普對華為、抖音等陸企的宣戰,目的在幫川普的大選連任在台海製造另一種幫腔聲勢。但相對而言,台灣揮刀陸企的法源與手段,卻顯得曲折而勉強。經濟部是藉著尚未完成立法的NCC「ITT專法」草案和它自己新訂的行政命令,才找到愛奇藝的軟肋要它退出,還辯稱這不是「下架」。至於阿里巴巴持有淘寶英商克雷達二成八的股份,其實未超過陸資許可辦法規定的三成,投審會卻強解稱陸資有「實質控制權」,對它開罰;與此同時,卻不敢要求它立即撤資關閉。
經濟部開鍘陸資,下手卻如此不俐落,原因很簡單,它自知「理不直」,因而難以「氣壯」。經濟部「理不直」的原因很多:第一,這兩項裁處,根據的都不是既有法令,而是根據「未來法令」和新訂行政命令,尤其封殺愛奇藝的命令是經濟部本月十三日才增列的禁止事項,這種做法顯不符合法治國家的精神。第二,這兩項懲處其實都傷不到陸資企業,政府卻要擔心國內民眾因為消費權益受損而反彈,因此經濟部能選擇的手段有限。第三,今天我們對陸企開刀,明天會不會換成對岸要鍘台商?政府開鍘愛奇藝的理由,是對岸對台商沒有「平等互惠」;但以台灣對大陸一年超過千億美元的順差,一旦對岸採取報復,台資企業不會受害嗎?
以愛奇藝為例,自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來台至今已累積兩百萬用戶,擠入 OTT 平台前三大。其台灣代理商歐銻銻有一百多名員工,除購買最多台灣影視作品,也為台灣影視產業注入資金活水。如今,僅因政府隨著川普起舞,這些都將化為烏有。淘寶的情況也類似,如果淘寶台灣撤資,台灣消費者依舊可以從大陸淘寶網繼續購物;但在網上販售的台灣商家則將被迫下架,其中不乏自創品牌成功的本土業者,也都將跟著遭殃。蔡政府鍘陸企,坐收的是反中的無本生意,國家卻將損失稅收;至於升斗小民的生計受損,誰來疼惜?
嚴格而論,這兩起陸資遭鍘事件可能引發的經濟損傷,無論是金額或人數基本上都不算大;但真正讓人感到憤怒的,則是經濟部的角色淪落。在這兩案中,經濟部不論是跟進 NCC 的「OTT專法」草案去制訂「陸資商業行為禁止事項」,或是強將阿里巴巴的二成八股份強解為有實質控制權,它扮演的都是陸委會的「打手」或「小弟」角色,一味聽命行事,且不惜踰法。試想,經濟部如果無法掌穩經濟發展的大舵,卻只會聽憑陸委會反中號角的指揮,甚至當起 NCC 的馬前卒,那麼台灣經濟發展的希望將要寄望於誰?
歸根究柢,經濟部的角色變得如此卑微,其實也反映了整個政府結構與功能的歪斜。在一個高度反中取向的政府,海基會變成了可有可無的機關,陸委會不僅毋需扮演接觸協調角色,反而可以指使經濟部門充當卡關、開鍘、挑釁的卒子。如此本末倒置的政府,怎麼會有發展經濟、服務人民的精神?
說來可笑,川普對華為、抖音等陸企開鍘,基本上還著眼於美中兩國的科技及產業競爭,希望壓制對手的優勢。但就台灣而言,蔡政府對愛奇藝或淘寶台灣下手,卻沒有任何「扶植本土產業」的用心,目的只是為了幫川普煽風點火湊個熱鬧,未免盲動。尤其,台灣企業正在擔心中共喊卡ECFA,政府卻主動送上門讓對方有報復的藉口,這到底在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