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重磅快評】蔡英文論文公開與否沒雙標? 教育部應說清

◆  【重磅快評】蘇貞昌用人唯才? 綠朝還有多少「廖燦昌」
◆  【重磅快評】蔡英文論文公開與否沒雙標? 教育部應說清

◆  【重磅快評】當公視成私人囊中物 如何實踐公共性?
◆  【重磅快評】前瞻或豪賭?我的郵輪不是夢
◆  【重磅快評】打臉蘇貞昌?三倍券這筆帳很難算
◆  【即時短評】拚修憲 藍綠都有難題
◆  【重磅快評】環團對蔡英文下通牒 忘了官邸是總統秀場







【重磅快評】蔡英文論文公開與否沒雙標? 教育部應說清


2020-07-30 11:57  聯合報 /   主筆室
外界質疑教育部去年處理蔡英文總統(圖)的學位、升等論文爭議時,與此次處理李眉蓁論文的態度完全不同,明顯雙重標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界質疑教育部去年處理蔡英文總統的學位、升等論文爭議時,與此次處理李眉蓁論文的態度完全不同,明顯雙重標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高雄市長補選候選人李眉蓁的碩士論文抄襲風波,並未因她本人認錯道歉、宣布放棄碩士學位畫下句點,藍綠都有政治人物都被掀出論文問題。其中一項,就是外界質疑教育部去年處理蔡英文總統的學位、升等論文爭議時,與此次處理李眉蓁論文的態度完全不同。前者回覆立委說要「保密30年」,後者還特地開記者會「鼓勵公開學位論文」,明顯雙重標準。

對此質疑,教育部高教司朱俊彰受訪時說,「教師資格審定資料按規定要保密30年,不是針對特定人士」、「學位論文和升等資料不同,學位論文要依照學位授予法,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教育部函說,蔡英文後來已公開學位論文,「無法公開的是升等資料」。

教育部的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然教育部所說的按規定保密」,規定指的應是專科以上教師資格審定辦法」。此法在民國80年制定,蔡總統進入政大任教前,就已適用根據該辦法第38條規定,教育部辦理審查完畢後,「應選擇適當之地點,公開、保管送審人經審查通過之專門著作、學位論文、作品、技術報告或成就證明」;唯一的例外,是依據該辦法第21條有涉及機密、申請專利或依法不得公開,經學校認定得不予公開者。換句話說,依據規定,升等論文和學位論文一樣,就是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

至於教育部所說「不予公開」的審查資料,則明定在該辦法的第39條,「學校與本部(教育部)審查過程、審查人及審查意見等相關資料,應予保密」。所以很清楚,從頭到尾,「依規定保密」的,只有審查人和審查意見等相關資料,與升等論文一點關係都沒有

可是教育部高教司宣稱依規定就是要保密,不是連規定都弄不清楚,就是故意把公開論文公開審查人和審查意見混為一談。首先,教育部此次說鼓勵公開學位論文,為何這話在去年蔡總統問題延燒之初不說,而是現在才跳出來大聲疾呼?其次,教育部又說「蔡總統後來已公開學位論文」、「無法公開的是升等資料」,那升等論文公開了嗎所謂升等資料是什麼是升等論文還是審查人和審查過程又或者兩者皆有

教育部是全國的教育部,不是民進黨的教育部,更不是蔡英文總統一個人的教育部。李眉蓁抄襲論文固應檢討甚至譴責,但引出來的諸多問題才更值得探究。教育部的雙重標準和自甘成為打手和權力護航者,就是其中一端










【重磅快評】蘇貞昌用人唯才? 綠朝還有多少「廖燦昌」


2020-07-30 14:40  聯合報 /   主筆室
第一金控暨第一銀行董事長廖燦昌因為過去擔任合庫董事長期間,涉入遠航案遭到起訴,財政部證實已收到廖燦昌的書面請辭書。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地檢署偵辦遠航掏空案,今天偵結起訴張綱維等10人,被告名單中赫然出現前合庫董座、現任第一金董座廖燦昌的名字,並求處重刑,檢方指廖將公股銀行資金供作私人交際人情,召集各級主管施壓違法放貸遠航,導致合庫重大虧損;令人不解的,這樣的公股銀行董座一路在爭議聲中升官,真不知蔡政府的用人標準在那裡。

張綱維向安泰銀行申貸安泰-樺福貸款案」7億8,000萬元、「安泰-樺壹貸款案」8億元,核貸款用於清償台灣銀行、遠東銀行對遠航公司之重整債另向安泰銀行核貸安泰-銘漢貸款案申貸5億5,000萬元,將核貸款用於清償兆豐銀行對遠航公司之重整債權,到期後無力償還,張綱維於是向相識十餘年之友人、時任合庫董事長的廖燦昌商請協助核貸,廖受請託後,便施壓部屬以急件辦理作業程序承作核貸,造成合庫的重大損失。

廖燦昌有虧職守,被檢方起訴求處重刑,並不冤枉,但廖燦昌行事早有爭議,在第一金董座之前 ,他才因捲入慶富案而下台,慶富案造成公股行庫上百億元的呆帳,合庫也參貸28億元,廖燦昌難辭其咎,接著遠航案又吵得沸沸揚揚,沒想到他依然能獲得行政院長蘇貞昌的青睞,強勢回鍋擔任第一金的董座。

猶記得去年蘇貞昌被藍營質疑用人不當時,他還說他用人唯才,適才適所,不必把馬政府時代的弊案,牽拖到現在的某人或某一職位身上;當時的金管會主委顧立雄也為廖燦昌背書,指當時金檢未發現不法,僅有作業疏失,財政部長蘇建榮也用律師的說法為廖辯護,一致「擁護」蘇貞昌的決定。

結果,事隔一年檢方就用起訴書重重打臉蘇貞昌,蘇貞昌昔日為了護航廖燦昌,說自己「用人唯才」,原來廖燦昌的才是用在施壓各級主管施壓違法核貸,原來廖燦昌是依交際人情來決定放貸與否,還用急件作業程序辦理,蘇貞昌是不是應該再出來說明一下,到底是用了廖燦昌的什麼才?   

其實,民眾更擔心的是,民進黨政府用人如此不明,還流行集體為長官背書,對於在野黨的一再質疑、示警,都當作是狗吠火車,到底我們的公股行庫裡還有多少個「廖燦昌」?

廖燦昌雖已經請辭董座,後續責任追究是否就沒有下文?廖燦昌會不會又複製前次經驗,在綠朝不怕出包,只要顏色對了,隨時都能東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