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聯合筆記/修憲拼裝車準備上路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5476/web/

◆  漫畫/暗處殺機
◆  小心邊緣人變透明人
◆  整碗捧去?放過媒體
◆  給核能一個緩刑機會吧
◆  蒜價瘋狂漲 政府沒說的事
◆  病毒未爆彈 防疫不能鬆
◆  製播分離 大外宣要的是「螞蟻雄兵」
◆  大外宣 前提先得有大戰略
◆  聯合筆記/修憲拼裝車準備上路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修憲拼裝車準備上路


2020-07-29 23:21  聯合報 /   林修全
蔡英文總統拋出修憲,呼籲在野黨包括十八歲公民權及「廢考監」都可以先做。圖為監察院外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修憲拼裝車準備上路了嗎?因為根據民進黨規畫,準備在兩年後的九合一選舉時,同步進行憲法修正案的複決公投
這意味著不到兩年時間,必須提出修憲版本,如此倉促上路的結果,會不會是一場憲改災難,恐怕朝野都要三思,但就怕藍綠兩黨算計,只想透過公投綁大選,催出更多自己的選票,而不是著眼於公投案本身。
藍綠都思量要從公投綁大選獲利,以國民黨來說,二○一八年的九合一選舉,綠地變藍天,讓民進黨在地方上的執政版圖退縮到十多年前,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泛藍陣營提出的公投案,進一步衝高得票率。因此,當民進黨後來修法將大選與公投脫鉤,國民黨當然不是滋味。
但民進黨這次挾蔡英文總統拿下八一七萬票的氛圍,繼續乘勝追擊,主要是修憲案門檻非常高,有效同意票必須達到選舉人總額的半數,才算通過複決案,若沒有與大選同時舉行,恐怕難以過關;另方面,憲改向來是民進黨的戰場,透過憲改議題來催票,民進黨自有另一番盤算。
雖然新修正後的公投法規定,公投日自二○二一年起,訂於八月第四個星期六,每二年舉行一次,已讓公投與大選脫鉤,但依憲法增修條文,修憲提案送出立法院公告半年後,應在三個月內複決。中選會依此強調,只要經過中選會委員會的決議,可以與大選綁在一起。
根據民進黨時程推估,若要配合二○二二年底的九合一選舉,必須在當年的三月底前,將憲法修正案送出立法院大門。
如今,距離最後期限只剩下大約廿個月,現階段除了下修十八歲公民權有共識,廢考監仍有一些雜音,更不用說政府體制是否改為總統制、內閣制,國情報告常態化,以及國會席次和產生方式要不要調整,都需要更周延的討論,才能凝聚社會共識。
何況,立法院一旦成立修憲委員會,各種提案勢必紛紛出爐,包括變動領土、國號,以及刪除憲法的統一字眼等,肯定也會浮上檯面,整個修憲提案一大堆,變數橫生。
屆時,為趕在最後期限前將修憲提案送出國會,很可能在朝野互相討價還價下,最後是東湊一塊、西湊一塊,變成為修憲而修憲,淪為一輛不折不扣的拼裝車。











大外宣 前提先得有大戰略


2020-07-29 23:24  聯合報 /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系主任
文化部部長李永得親上公視「有話好說」接受主持人陳信聰專訪,詳述國際平台風暴始末。 記者陳宛茜/翻攝


文化部昨宣布,將終止公視「國際影音平台」委託案,近日來的風波或許能暫時緩解;然建構類似影音平台的國際宣傳操作機制,或許仍有其合理性,畢竟這屬於國家軟實力的展現,宣傳得宜則對國際聲譽當然有提升的可能;但問題是,政府此舉到底是想建構我們認知中具相當規模的OTT影音平台?還是想將公視的節目作為影音平台的主要內容?或製播其他節目置於平台上?仍不得而知。
不論形式及內容究竟如何,在數位匯流時代要進行國際影音宣傳,或許應更細膩的從戰略層次,來進行整體的規畫及思考。
就傳播者來說,其實政府涉及國際宣傳部門,未必只有文化部,外交部、經濟部、教育部、交通部也有國際宣傳、國際經濟、國際文教及觀光局等相關部門,是不是應該將這些單位納入組建一個國際宣傳大平台,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層級進行統整?一方面能集思廣益,建構一個上位且具戰略宏觀的宣傳主軸,各單位則依主軸針對職司進行內容建構,易收分進合擊、相互拉抬之綜效;另外,也能將有限的資源用在刀口上,更有利於進行資源統整,不致各單位進行重複宣傳。
其次,以內容來說,就算建構影音平台,也絕對不是將原本的新聞或節目內容進行翻譯這麼簡單,內容產製應該更具有功能及吸引目光的考量,畢竟國際宣傳有諸多面向,宣傳整體國力提升內容,當然是基本款,訴求參與國際組織內容亦是重中之重,展現台灣國際關懷及人道情懷。如疫情時期口罩援外的Taiwan can help系列操作,確能增加國際影響力及強化曝光率;引人入勝、題材新穎具國際競爭力的戲劇,更有助於擴張及凝聚粉絲向心力。若各單位能在平台上依其事權,進行綿密內容分工,便不會陷入只有「點」的宣傳,而無法將「點」建構成「線」或「面」的困境,畢竟只有形塑整體宣傳構面,台灣的多元形貌,才有機會更被理解。
再者,就委外合作單位來說,本來就具國際知名度、公信力及影響力的媒體或平台;如國家地理頻道、探索頻道、NETFLIX,甚至是臉書、推特等社群,或許是政府國際宣傳布局最應該深刻考量的,畢竟其品牌力強、受眾廣、內容具口碑、更能精準行銷,和其合作才更能夠產生借力使力的效果,也較能將制式的內容進行符合受眾需求的創意包裝,避免曲高和寡的窘境。同時,配合外宣平台所建構的整體上位戰略,戰略主軸藉戰術操作落實的可能性才高,可欲的效果才易達成。
最後,效果評估機制建構,可從三面向切入。第一,建構清晰量化的效果評估機制當然必要,畢竟用的是公帑;第二,除了立法院外,也要有公開透明的檢視機制,以昭公信。第三,執政者更要避免「出口轉內銷」,用以圖利選舉,特別當朝野缺乏互信的當下,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政黨衝突,外宣還沒收效,卻內爭頻仍,得不償失。












製播分離 大外宣要的是「螞蟻雄兵」


2020-07-29 23:27  聯合報 /   鄭自隆/政治大學教授、公視董事(台北市)
文化部委託公視規畫的國際影音平台前導案,因爭議不斷今宣布終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快刀斬亂麻,中止「一○九年發展國際傳播數位計畫」前導專案,公視忙了三個月,計畫終究趕不上變化。
停掉這個案子是對的。既然是國際傳播,講明了就是國際宣傳,國際宣傳本就應政府主導,從策略擬定、戰術執行、內容控管都應嚴格把關,怎能讓製作人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台灣是小國,小國的策略與大國不同,大國國際宣傳適合一個大的頻道,讓其他國家民眾關注收看,這是「大恐龍策略」;小國可不能是「大恐龍」,一方面玩不起,另方面也沒必要。
台灣丟再多的錢都不會蹦出BBC或NHK,這是國際現實;台灣的國際宣傳策略就是要「螞蟻雄兵」,以分散的頻道爭取外國人隨機、不特意的接觸,頻道愈多露出機會也愈大。
本文所謂頻道可不是電視,數位時代當然就應數位思維,台灣就要使用網路,既然網路,頻道就應多多益善,善用「螞蟻雄兵」,而不是電視「大恐龍」。固然玩「大恐龍」,會讓長官覺得爽,氣勢夠節目好棒棒,但能發揮國際宣傳效果的,還是以量取勝的網路螞蟻雄兵,舉個例子就會瞭解,網紅節目都不精緻,但就是螞蟻雄兵,舖天蓋地。
文化部政策對「國際影音平台」後續推動方向不變,接著應思考戰略與戰術,使用「螞蟻雄兵」網路策略,應該就是大方向,在戰術上則應採用「製播分離」。
「製作」不應委託單一單位,若將每年十億預算,分為十個標讓國內電視台、製作公司參與,除了新聞要新製外,不見得要為此案再新製節目,只要從原有現成好的內容配上外語也可以,如此量才會多,內容也會多元;外語,也不應限於英語,日語、韓語,以及新南向國家語言皆可。
「播」應委託央廣或中央社,畢竟分散的網路頻道很難被青睞,因此負責「播」的央廣或中央社應該整合這些網路頻道,包裝為OTT,以提高能見度、點閱率。
感謝文化部放過公視,以公視的文化、製作人的潔癖,若承接此案,雙方將齟齬不斷,終會傷了和氣。公視是良家婦女,執壺賣笑非其所長,總不能以只賣笑不賣身自嘲。












病毒未爆彈 防疫不能鬆


2020-07-29 23:31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28日表示,新增5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病例,創解禁後最高紀錄。 記者曾原信/攝影


流感好發在冬天,一般認為有兩個因素:一是病毒的保護外殼在冬天比較堅硬,可以抵擋不良環境;二是天冷時節,人們偏向群聚室內,使得病毒傳播方便,R0值因此升高。至於新型冠狀病毒,有研究顯示,其外殼比起流感病毒更容易抵抗高溫,不怎麼怕熱,若再加上天熱以後,人們有了錯誤的安全感而鬆懈防疫,就會使得疫情比冬天還嚴重。世衛最近警告各國,「新冠病毒喜歡所有天氣」,道理在此。
美國目前每天新增六萬左右病例,比前幾個月還多,而疫情最嚴重的佛羅里達州,氣溫平均為攝氏卅度。香港跟台灣一樣熱,但最近每天新增百例以上,不只帶來另一波恐慌,也使得防疫手段必須重新加嚴。最讓人意外的是,比台灣還熱的越南,在零新增幾個月後,最近出現了感染源不明的本土病例。由此可見,新冠病毒不會像流感一樣有明顯季節性,即使炎夏也依然有傳染力。
雖然新冠肺炎不會表現出如同流感的季節性變化,但新冠病毒終究偏愛寒冷天氣,這是許多專家警告,當秋冬來臨,將有另一波大流行的理由。從這個觀點,或許可以解釋何以台灣在一個月內,相繼出現日籍女大學生與泰國移工兩起「移出」病例。
指揮中心說,「泰國移工那例是弱陽性,而且百餘位接觸者檢測結果都呈現陰性」,似乎暗指該例跟日本女大學生皆為偽陽性,這樣的推論實在太過危險。試想,如果偽陽性率有那麼高,以台灣過去檢測核酸PCR六萬多人次來說,該有多少偽陽性病例?怎麼先前從未聽指揮中心提起?此外,該名泰國移工回國後,既已出現發燒與腹瀉等症狀,偽陽性的機會顯然更低。
比偽陽性更好的解釋是,在天氣變熱後,新冠病毒雖然有致病力,但活性與毒性降低,因此無症狀或輕症比率升高。先前學界估計,無症狀病例可能高達八成五,但進入夏天以後,很可能比率更高。以往認為最多七個無症狀病例就會帶出一個有症狀,如今可能無症狀病例可以獨立存在,一直潛伏在社區當中。台灣每日出境六百人,而在一個月左右出現兩起「移出」病例,若以此人數推估,目前可能有數百起無症狀病例潛伏在社區當中。
無症狀病例雖然傳染力與毒性可能較差,然而當秋冬來臨,天氣轉涼,此狀況就可能改觀。台灣社會在零確診多日後,防疫警覺心明顯降低,不只風景區人滿為患,戴口罩與社交隔離等習慣,也被許多人拋諸腦後。當國外紛紛在防疫鬆懈後興起另一波疫情,台灣社會必須引以為戒,否則一旦炎夏過後,無症狀病例的傳染力提升,疫情恐怕會比先前更難處理。













蒜價瘋狂漲 政府沒說的事


2020-07-29 23:32  聯合報 /   雷立芬/台大農經系教授(台北市)
大蒜價格近來高漲。 記者簡慧珍/攝影


我國大蒜生產地區,包括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以及台南市,但以雲林縣為最主要產區。大蒜通常於九月下旬至十一月上旬之間播種,三月上、中旬開始採收至四月中旬。大蒜雖可貯藏食用,但亦有期限。
根據歷年價格走勢,年底青黃不接,通常為全年價格最高時期。由於大蒜產地與產期集中,又可儲藏。過去曾發生商人囤積,炒作蒜價的情事發生。這種人為造成的價格異常,除了嚴重影響消費者權益,也提供農民錯誤資訊,紛紛搶種,以致隔年生產過剩、血本無歸。
近來又發生蒜價持續上漲的情況。就市場供需判斷,截至目前國內並無特殊需求;另依農糧署調查,今年總產量持平。既然如此,價格走勢應和往年大致相同。不過,六月下旬已經有媒體報導,從埃及進口之蒜頭驗出帶有土粒,遭到退運或銷毀,以致整體市場處於供應不足的狀態。一個月以後,蒜頭價格再被提起,農政機關再一次重申,檢疫問題導致進口量減少,並表示從西班牙進口的大蒜,將於月底完成檢疫、報關程序,屆時價格自然回穩。
不過,農政機關可能沒有說清楚,由於中國蒜不能出口,國際市場價格上揚,即使西班牙蒜頭能順利通過檢疫後上市,已經走高的蒜價未必回到以往的價格水準。因為進口蒜占我國總供給量的比重甚高,國內售價勢必受到國際市場影響。
今年上半年進口量不如往年,確實會造成大蒜價格上漲,只是漲幅是否合理,農政機關仍有必要調查清楚,而不僅是寄厚望於西班牙蒜到港。況且,一個月以前進行中的價格漲勢,如果沒有媒體持續揭露,難道政府就可以視而不見?誰是這波漲價的受益者?政府應該說明白!
承前所述,錯誤的價格資訊可能讓農民過於樂觀而增加種植,導致明年供需失衡,若啟動救濟措施,還是由納稅人承擔。去年「花生之亂」、「大蒜之亂」,記憶猶新。複雜的進口程序,包括檢疫,消費者未必能理解,但求穩定而合理的民生物資供應而已。











給核能一個緩刑機會吧


2020-07-29 23:36  聯合報 /   羅欽煌/大學退休副教授(台北市)
氣候炎熱,用電創下歷史新高。尖峰時刻光電扮演重要供電角色。圖為台中電廠太陽光電設施。 圖/台電提供


七月廿三日用電再創新高,尖峰達三八○二萬瓩,比四年前增加二一五萬瓩,相當於兩部最大核能機組,或四部中部火力機組。有專家擔憂再生能源供電不穩定,將成為麻煩製造者。
按計畫二○二五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二千萬瓩,光電發電率六成,可達一千二百萬瓩。但太陽下山後光電遽降為零,雖然下班工業減少用電約六、七百萬瓩,但因酷熱冷氣等用電需求仍大,將出現六、七百萬瓩的缺口,傳統電廠要即時補上是有難度的。
用電尖峰從白天移轉到傍晚,對台電系統是大挑戰。當再生能源瞬間減少太多,將導致系統頻率不穩、區域電網電壓不穩,甚至輸電網路擁塞,影響供電可靠性,如果調度不及,或併發其他事故,大停電將是不可避免的夢魘。
台灣是個電力孤島,科技發達、能源密集,欲在二○二五年,完全廢核。世界雖大,可參考案例卻不多:英國和南韓,最堪比擬。英國雖是島國,但有輸電線和歐陸相連,並繼續增建核能電廠。南韓也是電力孤島,無外國可以支援,和台灣最為相似,但是南韓選擇繼續使用穩定的核能發電。
電力無法即時大量儲存和釋放,其供應和需求必須亦步亦趨保持平衡。台灣一面放棄「穩定」的核能,另一面大量增加「不穩定」的光電和風電,想要「穩定」供電,真是「緣木求魚」。
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災情嚴重,各國嚴陣以待;只有美國和巴西政府,藐視新冠病毒,不信防疫專家建議,成為疫情最慘的冠、亞軍。當政治和科學對賭,遭殃的是百姓。
奉勸政府,不要和科學對賭,重新檢討能源轉型政策。趁核能還未被槍斃前,給核能發電緩刑機會,繼續為台灣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整碗捧去?放過媒體


2020-07-29 23:38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國際影音平台」委託公視案近來引發軒然大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關「國際影音平台」委託公視案,連日引發外界批評與公視內部亦有不同意見。文化部竟於昨日發布新聞稿表示,終止相關委託案。令人擔心的是,新聞稿又說:文化部推動本案政策方向不變,將會持續徵詢各界意見,尋求最佳之執行方式。所以誰也抓不準,到時會否來個借屍還魂也說不定。
實在想不透,這個政府為何老愛推出讓眾人搖頭,拚命say-no,但民進黨卻上下一心,橫柴入灶硬著頭皮蠻幹?黨政軍退出媒體,不是民進黨在野時一直堅持的理想和公理正義嗎?執政後怎像一隻永遠處於極度飢餓的怪獸,「吃銅吃鐵吃媒體」,絕對不嫌哈巴狗多,連公視都成為了覬覦目標。
有句話說:「政客們想要的就是不問是非、甘為他們搞宣傳,哈巴狗一樣的新聞媒體。」(Politicians want a lap-dog press which will uncritically report their propaganda. )不知民進黨中還有沒有人記得,「黨政軍退出媒體」的初衷,對這四年間,不少新聞台和報紙「雙標」作為…這些畸形現象感到憂心,還是全黨繼續護航「國民黨不行,民進黨可以」這樣的整碗捧去?





 



小心邊緣人變透明人


2020-07-29 23:39  聯合報 /   陳至正/公(雲縣斗六)
有網友在臉書貼出查詢動滋券抽籤結果,直呼自己什麼券都沒中,自嘲是國家級邊緣人。 圖/摘自臉書


動滋券中籤名單廿九日開放查詢,不少中籤人紛將個人抽籤結果截圖上傳網站及臉書,自嘲為國家認證之邊緣人。然而,這些貼文不是有身分證字號,就是有電話號碼,未完全塗銷個資,看在眼裡,貼文者恐成真的透明人。
將個人資料任意貼置於網路,容任他人輕易取得個資,就等同於把個人隱私完全暴露於數位環境。或許有人以為自己是小人物,個資不甚重要,不會遭盜用;然這些個資既可以直接或間接連結並識別個人,便可進而做非常多的事,輕者將個資當商品賣給第三方,讓第三方充實個資資料庫;嚴重者,若遭惡意使用,不僅可能造成金錢損失,更可能觸法。
個人資料任意揭露,猶如全身赤裸站在熙來攘往街道上,不難發現民眾個資保護意識仍待加強。此外,更要慎防釣魚網站,千萬別讓自己成為數位環境透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