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去梯言/橘逾淮為枳的防疫啟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374/web/

◆  區間測速 善用而不濫用
◆  去梯言/橘逾淮為枳的防疫啟示
◆  重新開放 振興經濟...防疫新常態 如何重開機
◆  太陽花改判 法律回來了
◆  漫畫/紓困失衡
◆  讓人民有感 先口罩解禁
◆  戶外運動等於健康防疫?
◆  疫情下的漁獲外交
◆  休退學海嘯:象牙塔太近 離現實太遠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橘逾淮為枳的防疫啟示


2020-04-28 23:49 聯合報 /   公孫策
美國新冠病毒疫情嚴重,批評者認為總統川普防疫不力。 (路透)


春秋時,齊國的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故意要羞辱齊王使節,在接見晏嬰時,安排兩名官吏押著一個被綁縛的人走過堂前。楚王問:「那個是什麼人啊?」左右回答:「是個齊國人,犯了竊盜罪。」楚王問晏嬰:「齊國人都善於盜竊嗎?」晏嬰回答:「我聽說,淮河以南的橘子長在淮河以北,就成了枳(柑橘科,果小味苦)。這人在齊國不犯偷竊,到了楚國卻成為竊盜,莫非是楚國的水土讓他犯偷竊嗎?」楚王笑著自我解嘲:「我真是自取其辱了!」

小學學過的橘逾淮為枳典故從來都以之做為外交好口才的例子;長大才知道橘是橘、枳是枳,根本沒有橘逾淮為枳這回事;而最近由於疫情嚴峻引起的諸多事件,卻對這個典故有了另類體會。

美國總統川普緊咬「中國應該為隱瞞疫情負責」,中國則回嘴「從前H1N1新流感,也沒要美國負責」,兩個大國互咬,兩嘴都是毛,非常難看,就沒有一點晏嬰的口才與風範。

病毒侵犯人類,事實上不分國籍、膚色,H1N1也好,COVID-19也好,可都是一視同「」的。可是川普在美國疫情尚未爆發之前的態度,似乎是「這隻病毒只會感染中國人/亞洲人」,但事實證明新冠病毒並未「橘逾淮為枳」。

川普帶風向之後,一些歐美國家(包括澳洲)也出現要求中國為隱瞞疫情負責賠償的聲音,可是北京政府就沒有一位「晏嬰」出來說:「疫情是起自中國,可中國一月下旬就對武漢與湖北一些城市實施封鎖,在那之後可沒隱瞞的問題。

而且WHO在一月卅日就宣布疫情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當時中國以外只有八十二個確診病例、歐洲只有十例,世界其他地方也沒有病例,那就不該中國負責了。」
也就是說,一月下旬後的情況是川普做為總統自己耽誤的,甚至如果早些效法中國的方艙醫院,也不至於那樣狼狽例如紐約中央公園變野戰醫院)。而美國最近要重啟經濟,配合措施之一是「兩歲以上的所有民眾在公共場所均須戴上口罩」—終於曉得戴口罩是防疫必要手段,病毒並沒有橘逾淮為枳」。對那些曾被辱罵過的美國黃種人,白種人也欠一個道歉

中國沒有晏嬰那樣的外交家,美國沒有楚王那樣的總統,而我還在等那個寫亞洲病夫的媒體人認錯











區間測速 善用而不濫用


2020-04-28 23:51 聯合報 /   吳健生/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教授(桃園市)
台61西濱彰化段區間測速上路不到兩個月,被舉發的駕駛人質疑測速設備精確性。 記者李京昇/攝影


近日西濱快速公路彰化段北上路段,被用路人查覺區間測速失準,造成執法有誤,引起軒然大波。區間測速兩年多前首在新北市萬里隧道開始試行,確實能有效改善行車的安全,之後逐步推廣至全國各地,屬於科技執法的一種。有別於過去偵測單點瞬間通過車速的方式,區間測速改採車輛在路段中行駛的平均速率作為取締超速的依據。姑且不論其是否合理,至少能夠嚇阻駕駛人通過取締測速點後,旋即回復飆速的陋習。

實施區間測速必須在路段上、下游端設置車輛辨識與計時裝置進行偵測,車輛辨識裝置可辨識出車牌,鎖定測速之對象;而計時裝置則在登錄車輛通過路段兩端的時刻,據以計算區間平均速率。此一系統看似簡單,實則涉及完整的系統設計與運作,任一環節稍有差池,即會全面崩解,引發糾紛。此次西濱彰化段發生的誤判,即是最好的教訓。

通常偵測地點事先已按執法需求加以選定,區間長度不再改變,行駛時間的長短即成為判斷超速與否的關鍵。而時間是否精確,則有賴於上、下游端偵測計時裝置的同步與否,因此必須建立一個精準的對時機制。

依據現行通過網路進行對時的機制,造成測速誤差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種:

一、未能及時對時與校時,導致上、下游偵測設備的時鐘不同步而出現誤差。例如系統設定每日校對一次時,兩時鐘在廿四小時內出現的時差即成為誤差。一般而言,測速區間愈短,時差對車速的影響愈大,校時的間隔即要愈短。

二、校時過程中,系統受干擾所引起的誤差。為避免糾紛,只要校時超過一定的時間,例如公路總局在萬里隧道所採用的二秒,即停止裁罰調校時間內通過的所有車輛。不同系統有不同的標準,應由實際操作經驗加以拿捏。

三、時鐘故障,系統卻仍然運作所造成。此次事件誤差達到五十秒之多,顯見為時鐘故障所致,只要修復,當不致影響系統的功能。又可能或多或少會使區間測速蒙上陰影,但還不致嚴重到必須全面停擺的地步。

另為強化時鐘的同步,目前新設系統多有多重對時的要求,例如透過網路時間協定(NTP)進行對時,又如透過現有交通號誌所採用之GPS衛星定位進行對時等。至於系統本身的故障,則有賴於建立數據自動檢核機制,輔以人工經驗判斷方能快速查覺。

區間測速雖已在專業上受到肯定,但絕非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萬靈丹,善用之方可得其利去其弊。若是鋪天蓋地裝設,將有如對岸全面監控的作法,稍有不慎即會侵犯到個人隱私,此絕非科技執法的原意。縱使僅針對特定目標,如易肇事路段進行測速,亦要同時考量到系統複雜化之後,例如長路段連續區間執法,執法效率與錯誤風險間如何拿捏。此外,科技執法強化了取締的力道,違規裁罰量勢必大幅增加,民怨與安全間如何取得平衡,在在考驗當事者的智慧。所以說,區間測速要善用而不濫用,慎思之!











重新開放 振興經濟...防疫新常態 如何重開機


2020-04-28 23:58 聯合報 /   李明軒/中山大學政經系副教授(高雄市)
疫情改變你我生活,沒帶手機出門沒關係,但沒口罩上不了捷運,進不了醫院、餐廳或自助餐大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至今,許多國家鎖國、封城、暫停經濟活動,後座力已漸顯現,放無薪假者愈來愈多、領取失業救濟金者也激增,存款不斷消耗、財務恐慌感越來越深。甚至有民眾說,還沒被肺炎毒死,自己就要先餓死了。

在這樣的壓力下,一些國家積極部署「重新開放」(reopening)國家,例如美國白宮已發布指南,指導各州何時重新開放、以及如何重新開放。

觀察白宮所做指南,有幾個重點:

其一,若是在各行政區內觀察到連續十四天確診人數下降,方能考慮重新開放;而一旦確診人數再起,必須再度停止開放。

其二,由就業最大宗、接觸人數也相對單純的營造業與製造業先復工。

其三,各企業與商家,尤其住宿餐飲業、消費娛樂業等人潮相對密集的產業,必須提出事先部署,計畫如何調整營業模式、消費動線,復業的同時仍能保持社交距離,並監控人流。

這些做法反映我們未來面臨的世界,將是一個「新常態」:新冠病毒可能長存人類生活中,因此人與人間的適當距離必須重新定義,經濟運作模式也必須重新調整。

台灣疫情相對穩定,因此重振經濟聲音漸起。然而,在振興經濟同時,須體認只要新冠病毒存在一天,人類就不可能回到過去的日子,摩肩擦踵大吃夜市美食、萬頭攢動的活動和演唱會、集會餐會等都將步入歷史。供給、消費雙方都須體認新常態,做出相應調整。

日前拉斯維加斯市長古德曼在與CNN記者連線時表示,正積極爭取重新開放拉斯維加斯,但要如何避免顧客受到感染,是各賭場和秀場的事,若是這些企業無法避免消費者受到感染,則他們將被網路負評淹沒、無法再生存下去,因此企業必須好好想想如何重新開放。

古德曼言論乍聽荒謬,將所有責任都推到私部門,公部門不需做準備,但她也指出了一定程度的事實:要重啟經濟,企業與商家需要重新設計消費模式與消費動線,創造讓消費者安心的消費環境。試看台灣在敦睦艦隊疫情事件中,被公布足跡造訪過的店家,業績馬上直落,就表明企業與商家也必須做出調整,面對新常態。

目前國內已有不少店家做出因應,包括餐廳在餐桌間設置隔板、採取梅花座,各營業場所量體溫、要求顧客戴口罩、並將同時間人流控制在五成等作法,讓消費者安心上門。這是走向新常態的作法,讓防疫與拚經濟可以並行。

政府在考慮如何振興經濟的當下,是時候化禁止為引導了,將此前的禁止或勒令停業,轉換為引導各產業建立新模式;政府應與各產業公會展開對話,針對各產業如何建立新的標準、如何設計新的消費動線與模式做出規畫,在拚經濟與防疫間找到共存的方法。

人類每每在經歷巨變後,被迫思考、被迫改變,但也變得更進步;例如若沒有十七年前SARS教訓,今日台灣不會有這些防疫規畫與機制,局面可能全然不同。因此此時正應以新思維來思考重新開放與振興經濟。











太陽花改判 法律回來了


2020-04-29 00:09 聯合報 /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2014年太陽花群眾攻占行政院,在警方面前拆掉行政院大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學運六年了,昨天高院宣判十七人有罪,魏揚等六人從無罪改判有罪,引發正反兩面的爭議。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學生強占行政院;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台北地院審結,以抗議行為符合「公民不服從」七要件,主要人物廿二人全部無罪,這結果令人失望,卻也不意外。

行政院前院長林全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五二○就職首日,對太陽花學運一二六名被告撤回告訴林全認為是政治事件,而非法律事件,應在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的原則下盡量從寬處理等於為台北地院的判決埋下了伏筆

太陽花學運學生占盡優勢,且看打警察、占領立院、拆立院招牌、破壞公物、吃別人蛋糕和太陽餅都判無罪。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台北地院還判部分警察執法過當,判北市警局應賠一一一萬元,莫怪他們敢大放厥辭,認為所有參與人也應該無罪。

這次高院從無罪改判有罪,個人非常佩服法官的決斷;若是煽惑鼓動甚至帶隊衝進公署,破壞公物、打警察無罪,等於鼓勵公然違法,後遺症不容小覷。若他人也可以行使公民不服從及抵抗權,並暴力衝撞、占領政府機關,台灣或將永無寧日。













讓人民有感 先口罩解禁


2020-04-29 00:07 聯合報 /   陳弈忻/文字工作者(高雄市)
陳時中說明指揮中心成立100天的防疫措施和成果。 記者楊雅棠/攝影


台灣已連續三天都傳出零確診與無本土病例好消息,應可以證明我們的防疫做得成功。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在苦苦排隊買口罩呢?尤其天氣愈來愈熱,太陽底下站著排隊是很折騰,也令人心疼。

筆者想問的是,口罩何時可以自由購買口罩都可以捐給外國了,而且多是以百萬片起跳還有陳時中部長鼓勵民眾可以把口罩捐出去,證明我們對口罩的需求不若先前急迫。既然如此,口罩何時解禁,讓民眾不必忍受排隊之苦,也讓藥局可以減少工作量?

筆者認為,若防疫真成功,那就應思考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而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就是排隊買口罩;讓人民有感,先從口罩解禁開始吧!











戶外運動等於健康防疫?


2020-04-29 00:05 聯合報 /   蘇凱莉/主婦(台北市)
圖為示意。防疫期間,室外場所擠滿想出門活動的民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住台北大直,鄰近基隆河畔美堤河濱公園,有草地、自行車道、溜冰場,還有網球場和籃球場。四月以來,每逢周末,河濱公園遊憩人潮大增,運動場人數更暴增,卻未見人潮管制,令人擔心!

小五的兒子喜歡運動,假日常邀同學和鄰居前往河濱公園籃球場打球;最近接連三個周末下午,往往到球場不多時就敗興而返,原因是「人太多了,搶不到籃框投球。」球場湧入運動人數比過往多一倍以上,六個籃框擠滿人,每個籃框場域各有十餘人到三十餘人不等在投球、比賽,還有一些青少年籃球隊來這裡作訓練。當然,球場上是沒人戴口罩的。

大直地區有三間小學,校園內的操場和籃球場一向是社區居民周末的運動場所,防疫期間民眾不得進入校園活動,許多人只好轉往河濱公園,通道上慢跑健走騎行者川流不息,草地上也出現各式帳篷,宛若「野餐日」。兒子看到人潮聚集:「學校進出都會量體溫、噴酒精,河濱公園什麼都不管!」

許多民眾防疫期間避免到封閉空間,轉而從事戶外休憩活動。當社區或河濱的公園成人流「熱點」時,相關單位可否也進行人流監看、管制或防疫宣導?或者該適度設計分區,適時開放少數校園戶外運動場供民眾使用?希望當我們努力防範新冠肺炎時,也能安心健身











疫情下的漁獲外交


2020-04-29 00:01 聯合報 /   陳珮瑜/綠色和平遠洋漁業專案主任(台北市)
高雄市府海洋局成立關懷小組,天天登船查訪;但海上作業的漁船卻面臨管理漏洞。 圖/高市府海洋局提供


全球防疫,影響工業捕撈在內的經濟活動體,陸續出現空氣品質提升、海水更澄澈等環境獲改善的報導。針對海洋資源,聯合國糧農組織觀測到,疫情期間,部分非、亞及歐洲漁業活動下降,因此開始討論疫情是否能讓全球面臨過度捕撈的魚群得以休養生息。

但事情可能沒那麼單純,疫情降低部分地區捕撈活動,但許多防疫措施鬆綁了漁業管理法規,例如暫停海上觀察員計畫。各國與區域漁業管理組織紛紛暫停觀察員計畫,讓漁船回到無人在船上監管的情況下作業。針對底拖網、圍網這樣大小通吃的破壞性漁法,以及海上轉載頻繁的延繩釣,為了監控作業,許多沿岸國及區域漁業管理組織RFMOs)原本均要求漁船須配置漁業觀察員,但為避免觀察員把病毒帶上船,加拿大、美國、南太平洋論壇漁業局,甚至管理全球最大鮪魚漁場的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都撤回觀察員,回歸仰賴漁船配置「漁船監控系統」及「漁撈日誌」,檢視漁船位置及漁撈狀況,但兩者都易受人為操控,可能導致非法漁業行為增加。

其次,針對疫情,一些重要的國際遠洋漁港,如巴布亞紐幾內亞、馬紹爾群島及模里西斯等國,紛紛宣布關閉漁港,或限制外國船隻進入。由於海上執法資源有限,RFMOs原則上要求漁船應盡量在港口將漁獲轉到運搬船上。現在港口關閉,以及漁船為避免回港增加接觸病毒風險,可能選擇在海上轉載,根據綠色和平經驗,海上轉載往往伴隨非法漁業,基於海上監管不足,漁船利用海上轉載,將非法漁獲與其他船隻的合法漁獲混在一起進入市場,躲避港口專人監督卸魚。

此外,當漁船進行海上轉載,將延長漁船海上作業時間,可能惡化船上強迫勞動問題,倘若漁工受到不當對待,不但無處可逃、無人可訴,更要長時間忍受,無異惡化人權危機。

更令人擔憂的是,疫情將使招聘漁工變困難,漁工也可能因疫情滯留不得不續約。鬆懈的管理法規,讓非法漁業及海上強迫勞動問題,更可能在疫情期間竄起。

當台灣輸出口罩時,也該確保在家防疫的民眾吃下去的每口漁獲都是合法且正義的。政府以及大型水產企業,面對國際鬆綁的漁業管理法律,應該嚴格把關,確保海上轉載只在最嚴格監控下進行。針對海上轉載可能惡化的人權危機,政府除廢除境外聘僱制度,提升外籍漁工勞權外,更應限制疫情期間海上作業時間,建立緊急申訴管道。除口罩外交,我們更可以做安心漁獲外交。










休退學海嘯:象牙塔太近 離現實太遠


2020-04-28 23:53 聯合報 /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大專校院學生過去十年休退學情況逐年增加,主因是「因工作需求」和「志趣不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國內大專院校休退學人數逐年增加,志趣不合是主因之一。大學紛紛推廣跨領域學習,打破科系藩籬,協助學生培養多專長,除推出通識跨領域外,降低輔系、雙主修門檻等,也可避免學生放棄學業。但有用嗎?

不只大學生休退學增加,博士班招生也日益困難,連台政成清交等頂大都出現系所博班招生掛零,台大校長管中閔表示,博士班「走進惡性循環」,應該整併,把有限資源用在真正適合研究的人身上。照理說,博士論文追求的是知識創新,但在台灣多半追逐熱門題目,如何培養諾獎級人才?

近年來,學歷已不等於能力。如果成功定義是造福社會人群之餘,也可以讓自己功成名就並擁有持續收入,真的不需要專業,而是如「富爸爸」一書所說,要建立系統,讓系統幫你賺錢;建立系統之關鍵在有良好的做人處世態度,贏得信任而建立系統。遺憾的是,一般大學教的專業知識,通常與社會脫節,以致許多年輕人畢業,不是找不到工作,就是低薪。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說,年輕人若想成功,品德、觀念與態度等最重要,專業知識其次。遺憾的是,目前一般大學教育都只重視對學生專業知識的灌輸,幫各大企業與工廠培養訓練有素的上班族與勞工,不重視品德、觀念與態度,還有財商知識

美國的比爾蓋茲、賈伯斯與祖克柏,中學時代就廣泛學習各種課外知識,並利用休假時間到處打工,藉以培養工作經驗並尋找創業良機。他們在大學生都參加社團,廣結人脈,建立「管道」,從而想到如何靠團隊合作找到創業致富良機。

大學不應該只是重視專業知識的教育,靠專業通常只能賺到暫時性收入,應該更重視做人處事態度的培養與人際關係的建立,還有過人的遠光、創業的思維與勇氣。若只要拚命讀書與研究,取得博士甚至雙博士學位,卻找不到工作,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