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搶進大灣區,金融業準備好了嗎

名家觀點/搶進大灣區,金融業準備好了嗎


2019-03-27 00:45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這幾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港澳深廈」行,表態期望高雄也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其實粵港澳大灣區正式登場後備受矚目,其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逐漸與紐約灣區接近,預期二、三十年後將躍居世界經濟總量最大灣區。鑑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即將起飛,不少企業早已瞄準其巨大的商機,搶占橋頭堡。
據KPMG和香港總商會近期針對超過600名企業高階主管進行的一項聯合調查顯示,將最受惠於大灣區發展的行業,依序為貿易與物流、金融服務、創新與科技研發、專業服務、製造業、旅遊和會展及其他等項。其中,就金融服務及創新方面,台灣業者應有不錯的條件及機會,賺取商機。
縱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內容,有四個極具潛力的金融領域及市場,包括股市、金融科技創新、綠色金融及保險;茲分述如下。
一、在股市方面,民國105年(2016年)底開通的「深港通」,已持續擴大每日雙向交易額度;今年A股又獲MSCI分三階段調高權重,A股有望自谷底反彈,吸引更多國際資金進場。此外,深圳證交所計畫改革創業板,重點關注創新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獨特性,修改完善上市條件;增強對各類公司的包容性,預期將吸引不少海內外新創公司前往IPO。
二、深圳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第一個批准設立的經濟特區,民國107年(2018年)深圳市GDP總量破人民幣2.4兆元、折合約3,324億美元,連續二年超越香港與廣州,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名,人均GDP破人民幣19萬元(約2.65萬美元),居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之首。且深圳市已躍居為全球七大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之一。深圳金融科技創新模式,無論是金融科技企業數量、金融科技滲透程度,還是當地政府對金融發展的支持力度,都具領先地位。全球金融科技方興未艾,台灣歷經這幾年的推動與努力,也有一定的發展成效,但獨缺寬闊的舞台;灣區的金融科技大舞台,或可讓台灣的金融科技創新業者一試身手。
三、在綠色金融方面,香港將打造成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建設國際認可的綠色債券認證機構;企業則可利用大灣區強大的投資者基礎在深圳和香港發行債券。除香港外,也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成為另一綠色金融中心。台灣綠色債券市場自民國106年(2017年)首批綠色債券推出後,至今也發行近30檔,但綠色認證(第三方認證)機構仍顯不足。若有機會與香港、廣州合作,應有助於綠色債券國際化的推展。
四、規劃中也支持粵港澳保險機構合作開發創新型跨境機動車保險跨境醫療保險產品,為跨境保險客戶提供便利承保及理賠服務。台灣保險業正面臨利差及匯損困境,龐大資金苦無去處,跨境保險合作或可開啟另一扇窗。
在金融市場大步走出去及逐漸全面開放下,粵港澳大灣區提升為大陸國家戰略;不僅有愈來愈多的大陸企業奔赴香港上市、融資以及進行現金管理,也為外資金融機構帶來了新的商機。
據悉,國銀也摩拳擦掌,積極搶攻大灣區商機;包括永豐銀廣州分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富邦華一、華南、玉山及國泰世華的深圳分行,業已推動跨境融資、貿易金流、中長期貸款、理財投資、外匯避險等多項服務。建議國內的證券、保險及金融科技業者亦應及早布局,掌握這塊金融大餅。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