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聯合筆記/為約束川普 將軍們密約

.美國會加大力度 挺台美軍事合作
.一帶一路新支點 大陸拉美戰略浮現
.聯合筆記/為約束川普 將軍們密約
.兩岸關係解讀/人民善意 兩岸穩定基石
.兩岸關係解讀/對岸不急 我們何必焦躁
.兩岸關係解讀/十九大 台灣民意翻轉觸媒
.漫畫/何需對岸動手









聯合筆記/為約束川普 將軍們密約


2017-11-20 00:07 聯合報  郭崇倫

美國華府正謠傳,川普身邊的將軍們有一個密約,大家隨時總有一人留在華府,防止總統任意發起一場戰爭。 本報資料照片


華府的謠言現在是,川普身邊的將軍們有一個密約,大家誓言隨時總有一人留在華府,防止總統任意發起一場戰爭。這個密約包括三位四星上將,國防部長馬提斯、白宮幕僚長凱利、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以及一位三星將軍、國安顧問麥馬斯特;還有一個版本,國務卿提勒森也加入。
馬提斯公開否認過這個謠言,但是並沒有辦法阻止謠言的散布。這也反映華府菁英與各國政府私下的期待,至少川普的言行有人可以約束的了,不會莫名其妙的就打起來了。
軍人干政是美國政治的禁忌,但是現在華府圈內的看法卻是,只要不真的構成政變,將軍們約束川普的「準政變」,未嘗不是件好事,在其他文人幕僚跟著川普的瘋狂起舞時,他們能替決策帶來些許的理性與清醒。
同樣的,國會中越來越多人擔心總統任意有權下令核攻擊,按照目前的程序,川普只要下令,五分鐘後就可以對世界上任何國家實施核打擊,這是總統權力,他可以聽取部長們的建議,但無需要得到他們的同意。對此,議員們談到,這個總統這麼不穩定、這麼激動、這麼狂想式的決策過程,「可能會讓我們捲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十四日就召開聽證會,討論「總統使用核武的權力」,這個問題已經四十年沒有人談,但就是由於川普在八月威脅北韓,將發出「世人從未見識過的戰火與怒火」,讓大家擔心他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決斷。
極右派也火上加油,對外宣稱,川普已經被將軍們包圍,尤其是幕僚長凱利一手把持,所有電話都要經過轉接,所有會見都要經過濾,川普無法接觸到外界「真正」的訊息。
川普當然知道,外界正嘲笑他,被將軍們管理的托兒所「照顧」著,所以三不五時要顯示出權威,要將軍們盡快的提供軍事選項,更經常把「我的軍隊與我的將軍們」,掛在口上。
美軍內部對他的說法私下不滿,美國軍隊是對憲法效忠,不是對個人效忠,美國軍隊不是人民解放軍,只對軍委主席負責,軍隊是國家的,不屬於一人一黨,更不是川普的。
但是如真有將軍們的密約,同樣是不對的。換成任何民主國家,如果少數高階將領密謀包圍總統,影響決策,這就是謀反政變,不能因為不喜歡川普,就讓這樣的事正當化。


兩岸關係解讀 ∕ 人民善意 兩岸穩定基石
張五岳 ∕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副 / 聯合報
縱觀今年和戰天平的調查,可以發現台灣民眾對於兩岸關係的總體評價仍然是:格局穩定、情勢低迷。從政治、軍事、外交、經貿及社會五大面向的評估,可以發現今年台灣民眾對各項指標相較於去年可說變動不大,多數民眾認為當前兩岸關係相較於去年未見明顯「好轉」與「惡化」,也認為兩岸開戰可能性仍低。

民眾對兩岸關係的基本看法反映出,由於過去一年兩岸關係在雙方的政策宣示與實際作為,皆未有重大更弦易轍之舉。此外,在中共十九大上,北京雖加大反獨的力度,但仍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路線方針。因此,近半數台灣民眾也認為在「十九大」後,兩岸關係仍將維持不變的格局。

雖然兩岸關係格局是穩定的,但是情勢卻是低迷的。民眾認為外交競爭的仍然最為緊繃,政治、軍事與經濟上仍然趨緊未見明顯緩和的跡象。對於十九大後兩岸關係會變差者卅%,是認為變好六%的五倍之多。此外,對於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不滿意度五十六%,是滿意度廿六%的兩倍之多。對於台灣的兩岸政策認為不適當四十七%,也遠較認為適當廿六%高出甚多。雖然對於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不滿意者當中,當然不乏深綠支持者認為蔡總統對北京過於軟弱感到不滿有關,但民眾對於當前與未來兩岸關係明顯是呈現低迷的看法。

兩岸關係發展有延續性與變遷性。此次調查相較於往年變化較大且最具關鍵意義的指標莫過於,台灣民眾對大陸民眾的觀感度,持正面好感者四十九%,負面觀感者卅七%。此乃歷年來台灣民眾首次正面好感超過負面觀感的調查。顯示過去一年雖然兩岸政治、軍事、外交等氣氛不佳,陸客、陸生等來台交流遞減,但是台灣人民對於大陸人民仍然持著正面好感的態度。此外,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政府的印象,持正面觀感者四十%,為歷年新高。持負面觀感者四十五%為歷年新低,也是首次低於五成以下。顯示出在習近平主政下的中國大陸對內大力反貪,對外大國崛起,也讓台灣民眾較以往持著較為正面的觀感。

除了台灣民眾對於大陸民眾的觀感發生結構性的改變外,值得關注的是台灣民眾有意願前往大陸工作、創業、念書,都是歷年新高。未來,伴隨著中共加大對台灣民眾前往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生活乃至參政…等逐步放寬並等同大陸國(居)民待遇化,台灣民眾意願是否持續升高,凡此殊值持續關注。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一方面取決於兩岸領導的政治互信,當前只有雙方領導人都有新論述、新思維、新作為,才能產生新的互動模式。另一方面更繫諸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善意,兩岸政治可以有歧見,但兩岸人民卻不應有仇恨對立。兩岸人民的相互理解與善意增進乃是兩岸和平穩定最重要的基石。此次調查雖顯示兩岸關係的挑戰不少,機遇不多,但如能進一步增進兩岸人民的理解與善意,甚而不因政治紛歧而影響到人民福祉與權益增進,我們相信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仍然是可以努力與期待。


 
兩岸關係解讀 ∕ 對岸不急 我們何必焦躁
施正鋒 ∕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 / 聯合報
中共在上個月召開十九大,習近平的權力鞏固大致順利。聯合報從二○一○年開始針對「兩岸和戰天平」進行民意調查,頗有固定測量血壓的味道:既然已經連續八年,可以看出發展的趨勢,特別是民進黨政府去年捲土重來,也有必要嘗試去理解老百姓的想法。

調查分為三大類,包括敵友戰和、台灣前途及對中國的看法,分述如下。

問卷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分為人民、官方、經貿、軍事、外交等五個層面,如同往昔,除了外交競逐稍嫌緊張外,我們的選民大致上認為其他關係是舒緩的,尤其是民間的交往。當然,由於政權交替,雙方的政治往來稍有衰退;值得注意的是,馬英九政府下台前,選民對於軍事、及經貿競爭已有警惕。整體來看,儘管沒有一個指標顯示彼此的互動是友善、或互利,台灣人覺得開戰的機率不高。

究竟有哪些因素可能會導致台灣與中國的關係緊張,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是台灣獨立,相較於前年將近三成、去年降回兩成多,起伏不定。當然,各有一成的人以為是民進黨上台、美國軍購、或是中國政策,尤其是後者明顯升高。雖然九二共識或主權爭議在去年陡升為近兩成,今年卻回歸為個位數,可見無關宏旨。事實上,中國反獨的立場雖然明確,從鄧小平的一國兩制到王毅的憲法一中,正面的定位搖擺不定,難怪仍有四分之一的人沒有意見。

有關於台灣的前途,受訪者的態度一向呈常態分配,也就是希望永久維持現狀的人占半數,而不管是所謂的急獨或緩獨一直維持三成的支持,至於急統與急獨只有一半左右。然而,今年主張獨立的選民降為四分之一,這是歷年最低,而希望統一的人回升為二成,應該是有一些人選擇脫離含蓄的維持現狀;由於中國並未促統,合理的解釋是內部的對立發酵牽連而來。

雖然台灣人對於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專制極權、以及獨裁霸道沒有好感,今年不到五成,而好感度直追四成。相較之下,台灣人對於中國人的印象逐年改善,將近有五成有好感,或許拜賜自由行取代團客,沖淡不文明或粗俗的感覺。值得注意的是,高達七成的人判斷中國會成為世界第一強國,而且有七成的人不擔心中國的威脅。在這樣的氛圍下,加上民間交往的量變帶來質變,帶動台灣人到中國工作、創業、或是送子女前往就學的意願。

由於中國的內外發展需要穩定的國際環境,中短期內並沒有向台灣攤牌的必要,更不用說嫡系涉台人員才逐步到位,因此,習近平在十九大的講話大致低調,除了「六個任何」的紅線,而「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與蔡英文的「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相去不遠。對方不急,我們沒有必要焦躁。


 
兩岸關係解讀 ∕ 十九大 台灣民意翻轉觸媒
倪永杰 ∕ 倪永杰/上海台研所常務副所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專家 / 聯合報
自去年不接受「九二共識」的民進黨上台後,兩岸關係便從「暖和平」跌入「冷對抗」。「冷對抗」使台灣各方普遍有感,民進黨大開兩岸倒車的行為,激起了民眾反感,刺激「沉默的多數」積極表態,使台灣民意出現意外翻轉跡象。

台灣民眾對中國大陸的評價越來越趨向正面積極。中共十九大成為台灣民意翻轉的重要觸媒。所透露的民意資訊,值得兩岸深入解讀。

一是「獨降統升」。一年來「柔性台獨」已引發多數民眾的高度警惕,反映在「統獨」主張的變化上。主張「急獨」、「緩獨」的比率大幅下跌為二成四,是聯合報八年來和戰民調歷次最低。與此相反,主張「急統」、「緩統」的比率上升至二成。物極必反,民進黨人憑藉執政優勢仍無法拉抬台獨比率,「永遠維持現狀」高達四成九,顯示台獨遭遇重大挫折。而統一力量在民進黨政權、台獨勢力的打壓下正處於彙聚、躍升的新階段。

二是民進黨不得人心。高達五成六的民眾不滿當局的兩岸表現,四成七質疑當局不當政策,是造成當前兩岸僵局甚且惡化的首要因素。

三是兩岸好感度出現質變。令人意外的是,台灣民眾對於大陸人民、政府的好感度、友善度不以台獨勢力的意志為轉移,竟然發生大逆轉,大幅攀升。表明民進黨試圖降低兩岸連結、擺脫大陸影響、疏遠兩岸同胞情感的做法無法獲得多數台灣民眾認同。究其原因,可能在於大陸和平崛起、軟硬實力同步增強,而在國際上扮演負責任大國。還在於保障台灣民眾正當權益,採取積極措施便利台灣基層一線、青年一代赴大陸就學、就業、創業、生活。

四、交流有用。民調顯示去過大陸的民眾對大陸人民、政府的好感高出沒去過者。證明「交流不是萬能的,但沒有交流是萬萬不能的」。唯交流應更精細、深入、持久。

五、西進大陸方興未艾。許信良當年倡言「大膽西進」,遭民進黨無情打壓。但「西進」早呈不可逆轉之勢。即使民進黨當局力推「親美日、遠大陸、轉南向」,鼓勵北上、南進,阻撓西進,卻無法澆滅台灣民眾包括青年群體的「西進」熱潮。特別是被少數政客印上「天然獨」標籤的卅歲以下年輕世代「西進」意願飆升。願意讓子女赴大陸念書、願到大陸定居的比率,均創歷年新高。民進黨砸錢吸引東南亞的學生、新娘,但台灣民眾熱中於「西進潮」、「大陸熱」。

六、正向看待大陸發展。台灣越來越多的民眾樂見大陸發展、和平崛起,也不擔心對台灣的影響。

聯合報的民調資料讓人們有理由相信台灣民意因為「反服貿風波」而滋生的「反中」、「仇中」的民粹情緒有所弱化,台灣多數民眾開始理性、務實思考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彌足珍貴,台灣民意已有全面翻轉跡象,兩岸民眾迎來重新選擇新時代兩岸關係的重要契機。




美國會加大力度 挺台美軍事合作
宋燕輝 ∕ 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台北/聯合報
這半個月來,國內外媒體大幅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行。一時,美國國會有關台美國防政策的立法動作被淡化。

本月上旬,美國兩位眾議院議員共同提出「台灣安全法草案」,主要內容是加強美台軍事交流、強化美台外交接觸、定期對台軍售、邀請台灣參與二○一八年環太平洋軍演和紅旗軍演,以及美台軍艦互訪港口。草案也表達國會支持台灣計畫將國防預算增至國內生產毛額三%的立場、肯定台灣努力中止與北韓所有經貿關係、以及台美合作達致北韓和平無核化目標。

月中,「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向國會遞交二○一六年度報告,呼籲美國政府應邀請台灣參加由美國主導的雙邊或多邊軍事與安全演習,包括環太平洋軍演、紅旗軍演、「網路風暴」攻防演習等,協助提升台灣國防實力,擴大台灣在區域與國際安全貢獻的機會,並對抗中國限制台灣國際空間的企圖。

十六日,美國參眾兩院就「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最終法案版本達成一致。此法案若經川普簽署,將成美國公法,具國內法律約束力。此法案第一二五九節立法目的在加強台美國防夥伴關係,尤其值得重視。

美國國會認為,美國應加強台美長久夥伴關係和合作;定期轉移防衛性武器與服務給台灣,使台灣能維持自我防衛能力;邀台灣軍方參加演習;執行台美高階軍事官員交流計畫,增進兩軍關係;支持擴大美軍事單位對台灣人員與軍種提供實際訓練交流;與台灣在西太平洋進行雙邊海軍演習;考量重建台美海軍互訪交流之港口。法案第一二五九(A)節立法目的在正常化美國移轉台灣防衛性武器與服務。

同日,友台立場鮮明的美國候任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出席參院軍事委員會提名聽證會的書面證詞中說,美國有權定義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而美台軍艦互訪「完全符合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他清楚國會對此議題的態度。

連同六月參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和十月眾院外交委員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草案」,其中表示美國政府不應對雙方任何層級官員旅行前往台灣或美國會晤設任何限制。

由此些法案,我們可感受美國國會正加大力度提升台美軍事關係。但中國認為此乃台灣和美國國會向北京聯合發起的挑釁,不利中美關係發展,因此,勢必加強遊說、施壓美國政府,阻止法案之通過。

由於國會在此些法案表達的看法,對行政部門並不具強制約束力,未來台美軍事合作之加強與推動關鍵取決於行政部門。亞洲行之後,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與對台政策將影響此發展。

但無論如何,依據美國憲法與政治體制設計和實踐,美國國會的確扮演了制衡行政部門對台國防、外交及軍售等政策的重要角色。台灣應持續努力,透過美國國會強化台美軍事合作,並防止川普總統採取任何不利台灣的政策。


 
一帶一路新支點 大陸拉美戰略浮現
向駿 ∕ 致理科技大學教授兼拉美經貿 / 聯合報
六月宣布與中國建交的巴拿馬總統瓦雷拉於本月十六到廿二日訪問大陸期間,除主持巴國駐北京大使館和駐上海總領事館揭幕儀式外,更與習近平共同規劃中巴關係發展藍圖。

習近平在會談中強調,兩國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建立外交關係,實現了雙方幾代人的夙願。中方願同巴方一道,把準方向,以高速度、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和推進兩國合作,使中巴關係彎道超車,後來居上。

巴拿馬和二○○七年與我斷交的哥斯大黎加最大不同在其地緣戰略位置。因此習近平表示中方把拉美看作一帶一路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參與方,巴拿馬完全可以成為廿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向拉美自然延伸的重要承接地,並呼籲雙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瓦雷拉則表示將為一帶一路合作向拉美延伸、為促進世界互聯互通作出貢獻。

由於中國和巴拿馬已建立正式邦交,如再支持與巴拿馬運河競爭的尼加拉瓜新運河工程恐得不償失,因此其後續發展備受關注。香港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公司(HKND)副總裁彭國偉接受專訪時表示,「建大運河是商業行為,沒有政治背景。巴拿馬與中國建交與否,不會改變開發運河的基本因素。」話雖如此,賠本的生意有誰會做?

就在瓦雷拉抵達北京的同一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等合辦的第二屆「東亞地區拉美研究夥伴對話」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目標是討論東亞和拉美地區形勢發展、加強東亞地區拉美研究機構的整體合作。日、韓、俄、巴西和阿根廷多國學者共襄盛舉。

十七到十八日則在江蘇常州舉行「首屆中拉文明對話」國際研討會,來自中國及十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一百多位各界嘉賓與會,圍繞「中國與拉丁美洲:交融與互鑒」主題進行交流。

瓦雷拉在演講中指出「二○○七年我第一次來中國時,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感到非常吃驚,非常羨慕。我當時就形成了非常堅定的信念,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同中國發展友好關係。」去年六月,蔡英文出席巴拿馬運河拓寬完工典禮曾目睹第一艘通過新船閘的是三百公尺的「中遠巴拿馬號」貨櫃巨輪,心情可謂百味雜陳。台巴斷交後蔡英文指責北京操弄「一中」打壓台灣國際生存空間,揚言將重新評估兩岸情勢。其實蔡英文該感謝的是馬英九,因為如果沒有「外交休兵」,她是不可能出席完工典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