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經濟/台灣與國際鏈結漸行漸遠

.聯合報社論..一帶一路與TPP劇變下的台灣
.聯合報黑白集.他們真的沒有良心負擔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與國際鏈結漸行漸遠






經濟/台灣與國際鏈結漸行漸遠


2017-05-17 02:2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去年520的就職演講中,強調要使台灣經濟結構轉型,告別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但過去一年台灣在與全球及區域的連結,似乎是繳了白卷。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余承翰/攝影



蔡總統執政即將滿周年,在去年520的就職演講中,她強調當務之急,就是要使台灣經濟結構轉型。而使台灣經濟成功轉型的第一步,就是強化經濟活力與自主性,加強和全球及區域的連結,積極參與多邊及雙邊經濟合作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包括TPP、RCEP等;並且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
蔡總統的宣示言猶在耳,但是過去一年台灣在與全球及區域的連結,似乎是繳了白卷。美國宣布退出TPP後,TPP雖然元氣大傷,但多數成員仍不放棄,紛紛尋求新的模式。不論是廣邀其他國家以填補美國空缺,或是在既有的規模下尋求替代方案,台灣都不在這些可能選項的拼圖中。在美國主導TPP時,對於台灣加入基本上抱持歡迎的態度,較不受政治因素干預;美國宣布退出後,台灣想加入TPP重建的行列更是難上加難。
世界各國未來會持續推動區域經濟整合,並不因為美國退出TPP而有所動搖。未來會走向大型FTA與雙邊FTA並行,對於台灣的影響也會更加顯著。雖然政府也多次表達台灣自由化的腳步不會停,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沒有變;但是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是舉步維艱,寸步難行
相對於TPP之延宕,RCEP卻進展迅速,有可能在今年完成談判。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開放幅度雖然不及TPP,但是台灣和RCEP成員經貿互動密切,去年台灣對RCEP出口超過2,000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超過七成,未來RCEP一旦形成,將會是對台灣衝擊最大的FTA。
特別是台灣出口仍以中間產品為主,2016年台灣中間產品出口占總出口比例達八成RCEP成員產業互補性高,未來必然會以嚴格的原產地規定,並搭配產業合作及貿易便捷化等措施,加強區域內成員分工及供應鏈整合。台灣對RCEP中間產品出口必定會有部分被排擠出供應鍵。
除了RCEP對台灣供應鏈可能衝擊外,近年來台灣在面對中國大陸的興起,特別是中國大陸積極發展本土產業所形成的紅色供應鏈,逐步擺脫非台灣不可的情形,對台灣產業壓力不小。川普政府又大力鼓吹製造業回流,所引起美國供應鏈重組的變化下;台灣應如何避免產生斷鏈危機,在多重供應鏈夾擊下突圍,在全球布局中重新定位,也需要更有力的因應政策。
在蔡總統演講提及台灣參與TPP或RCEP之後,政府便幾乎完全消聲,更沒有突破之策略。雖然政府也多次宣稱爭取與其他國家簽署FTA的機會,但眾所周知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最大的罩門是兩岸關係而九二共識是目前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的最大公約數。如果僵局不解,兩岸關係動盪,台灣只能回到2008年以前,建構FTA只能局限在邦交國範圍,更遑論參加中國大陸影響力大的RCEP。此一國際現實,政府一直不願意去面對,兩岸互相指責的結果是全球區域經濟整合快轉,台灣卻原地打轉。
當台灣在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受阻,對於推動新南向政策實應有更積極的作為。新南向政策是蔡政府與國際連結的另一介面,但新南向政策推動一年以來,政策主軸不明確,戰略目標不清楚,各部會雖紛紛投入資源推動,但欠缺整合機制,拿不出具體亮點和成果。
例如RCEP16國中有13國是屬於新南向政策的國家,更幾乎全部在中國大陸一帶一路輻射範圍內。政府應完整盤點這些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利用台灣產業利基,強化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連結,降低供應鏈可能被弱化的現象,不能停留在空談和做計畫階段。
蔡總統揭示使台灣經濟轉型的第一步,似乎並沒有穩健地踏出;在告別對中國單一市場依賴之前,台灣似乎先與國際告別了。
(蔡政府執政周年總體檢 系列五之一)

聯合/他們真的沒有良心負擔


2017-05-17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圖為民視林口總部。 圖/民視提供



民視爆發公司派」與「股東派經營權之爭公司派近日更號召民進黨立委連署支持董事長郭倍宏,該台政論節目主持人和常客也跳出來力挺領導班子說:「台灣人若連民視都保不住,要如何保護台灣?」
以這些人的說法,民視經營權儼然是一場民族「聖戰」:若經營權易手,台灣的獨立自主會立刻陷於危機。這不禁令人啞然失笑:民視經營階層和每天領通告費的名嘴們,未免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從這些人士的發言看,他們顯然不把電視台當成「新聞媒體」看待,而看成赤裸裸的宣傳工具。有人甚至以收視戶為籌碼,要求綠營立委支持;他們沒說出口的暗示是:這時閣下若不表態相挺,未來本台會不會冷落你,或轉而拉抬你的對手,那就可想而知了。
在一黨獨大時代,任何膽敢和威權對抗而發表異議者,至少要冒著一定的風險。因此,外界多少抱持相當諒解,容忍他們「矯枉必須過正」。而如今,綠營已完全執政,許多人卻仍占著「弱者」的席次不放,攫取權力絲毫沒有良心負擔,也沒有一點迎向公平制度之心。
民視公司派把自己說成攸關台灣前途,和民進黨推動將警政、調查、廉政等機關首長改為政治任命,乃至親綠名嘴宣稱蔡總統聲望低落是因為「太民主」,因此政府必須多點威權,都有相同脈絡可尋。由此可知,有些人巴望的其實是另一個威權時代:只要把蔣公銅像換成自己就行了!

聯合/一帶一路與TPP劇變下的台灣


2017-05-17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灣目前的處境是,在「一帶一路」和TPP都缺乏著力點,只能望洋興嘆。圖為高雄港貨櫃船席。 聯合報資料照片


正當全台電視新聞淹沒在豬哥亮的死訊之中,同一天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全球有廿九位元首、七十多個國際組織領導人和一百卅多個國家代表與會。對映之下,一帶一路的會議盛況似乎和台灣毫無關係,此地許多民眾已無力抬眼看看世界,本土藝人辭世的新聞蓋過一切
「一帶一路」計畫沿線共覆蓋全球六十五%的人口,四分之三的能源,四十%的GDP大陸每年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超過一.四兆美元。二○一四至一六年間,已有七十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相關建設。原本歐巴馬政府極力抵制一帶一路,但川普改變態度,這次派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博明率團參與。其考慮有二:一是美中關係轉熱,北京盛情邀約,華府難以拒絕;二是不願派出部長級以上高官與會,為表戰略上藐視,由國安會代表出席。
由超級強國主導世界經濟的秩序似乎正在轉變,目前的態勢是,中國大陸進取,美國反而顯得退縮。國際專家皆認為,川普所代表的經濟民族主義,正從國際經貿秩序中退出,其留下的空間則可能由中國大陸填補。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發展,則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變化。這個人類歷史上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將整合全球四十%的經濟這原是歐巴馬用來在貿易上抗衡中國及平衡亞太的策略,不料川普一上台,便宣布美國退出TPP。然而,其他國家不願看到TPP就此破滅,部分南美國家希望拉進中國以取代美國,北京也同意參與觀察至於日本和澳洲等國則希望能重啟談判,由剩餘的十一國繼續協商,期待美國回心轉意。本月在越南的經貿部長會議中,便將會重談TPP。
台灣目前的處境是,在「一帶一路」和TPP都缺乏著力點,只能望洋興嘆。由於蔡政府拒斥九二共識,使得兩岸關係陷入僵局,不僅服貿、貨貿擱置,台灣要加入任何中國大陸主導的經貿體系如RCEP或亞投行,都如緣木求魚而日昨中越簽署的公報,又載明一中原則,意在封殺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也難保其他東南亞國家不會跟進。而如果中國大陸在TPP的角色加深,對台灣形成的圍堵之勢,則必將愈發不利。
換句話說,蔡政府似乎認為,台灣只要積極開拓「新南向」,即可以迴避中共對我們的打壓;事實上,此一抗中政策仍未有進展,即已招來源源不絕的阻力。更嚴重的是,蔡政府可能忽略了正在進行中的局勢大變動:一帶一路中的「海上絲綢之路」具有可觀的商機,其涵蓋的區域與我國的南向政策有大半重疊;我們在此區域將面臨的是競爭、是合作,或是圍堵?
儘管蔡總統強調,「新南向政策」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是完全不同的模式,台灣擁有的是強大的民間企業及醫療、教育、人力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農業等軟實力,這些都不是金錢或政治力可以取代或阻擋的。但是,如果能因勢利導參與北京注資的基礎建設,以台灣所擅長的軟實力,豈不更能與地主國互利雙贏?
我們也必須提醒蔡政府,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台灣的經貿外交策略絕對需要重新檢討。本來,台灣希望靠著美國的支持,在第二輪加入TPP,藉此擴大建立新的經濟同盟關係,以促進台灣經濟升級。但川普宣布退出TPP,使台灣的期待落空;而一旦中國大陸參與TPP,兩岸關係又搞不好,台灣加入即愈發無望。
持平而論,一帶一路計畫有很大部分仍只是紙上談兵,實踐上還有很多困難等待克服,因此不必過度美化。但無論如何,這代表的是北京當局「全球化」的雄心壯志。反觀台灣,執政黨卻選擇了一個不願直視的鴕鳥心態,這將使我們和世界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