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川普地圖砲 揭美生存焦慮


◆  川普地圖砲 揭美生存焦慮
◆  一味討霸權歡心 台淪邊緣人
◆  面對川普 我要挺直腰桿
◆  停止大罷免 留芳千秋史頁
◆  利用紊亂法制 打壓陸配
◆  鐘點外籍看護 一場昂貴失衡遊戲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川普地圖砲 揭美生存焦慮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


川普用關稅向全世界宣戰,因為向中國宣戰已經不夠填補內在空洞與物質慾望的深淵。當國家的財富對基層民眾而言只是數字,而不能化作具體的溫飽、普及的醫療、舒適便利的基礎建設以及更重要的個人與集體對未來的希望;當國家與個人無論在國際上或鄉里間都得不到認同與歸屬;當多元與移民的世界主義干擾農工小鎮的純粹與寧靜,結果就如同巴別塔的崩毀擾亂了村民的語言,找不到集體溝通的可能。

美國人出現嚴重生存焦慮,這種焦慮就算強大的軍事實力也難以消解、又無法寄望於星辰太空。面對如此的焦慮,川普只能在語言上吃吃加拿大和格陵蘭的豆腐,不然就像這次用關稅將自我的挫敗向外亂掃一通。

關稅當然有經濟理性的一面,一是要解決美國龐大的國債,二是要讓製造業回流,背後都是基於川普要「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夢想。但是他心中的美國不過是他的懷舊,已不再是象徵與引領人類未來的前景,也不再是那片充滿機會、富饒的流淌著奶與蜜的應許之地。

川普的美國夢,是二次戰後到越戰前的美國黃金年代。當時的美國剛剛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的新興霸權,充滿朝氣與自信,美國大兵代表自由解放的正義之師,美國人帶著美元到世界各地濟弱扶貧。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承續暫時爆發的製造能力,也正是「美國製造」的鼎盛時期。美國有百分之六十的家庭屬於中產階級,汽車普及、公路發達,大量生產與發明的家電如電視、洗衣機等幾乎充斥在每個家庭。家家家戶戶大平房、大汽車、白圍牆、綠草皮,成為「美國夢」的具體寫照。

核心家庭取代了傳統大家庭,但是男主外、女主內,兒女成群,男人一份工作可以養活一家子。青年男女聽著搖滾樂,男生梳著油頭,穿著貓王的喇叭褲或詹姆斯狄恩的皮衣,女生繫上髮帶穿著瑪麗蓮夢露的蓬裙。

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的美國,白人占有九成,到了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已經跌破七成現在舊金山白人只占一半,紐約、芝加哥更不到四成,現在全美有超過五分之一的家庭語言不是英語。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也是相對均富的年代,作為收入不平等的衡量標準的吉尼係數,從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的約○點三五,在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則來到約○點四九。川普乃至絕大多數美國人對那時的懷念是可以理解的,但問題是回得去嗎

美國政治學家福山在川普重返白宮後指出,川普的再起代表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失敗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的傳統受到「市場自由主義」與「覺醒自由主義」兩種變形的夾擊,美國的社會形象與自我認同產生了重大的變化。全球化沒有給美國帶來更立體的自我意識,而是更模糊破碎的靈魂。

在單一霸權與「美國例外論」的自我界定下,美國變得更孤單、更不在乎他國的感受,對自己一手打造的國際秩序加以否定,這同時不就是在對自己的否定嗎社會變遷、國力衰退、極端氣候乃至人工智慧都讓美國人產生嚴重的存在焦慮,那種無從宣洩的挫敗感,被川普用關稅地圖砲無差別的亂射一通發洩出來,問題是明天過後呢












一味討霸權歡心 台淪邊緣人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彭士剛/文字工作者(屏東市)


在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的前三天,日韓與中國大陸舉行經貿部長會議,大陸媒體當時稱「三國同意一致對沖美國對等關稅所帶來的衝擊」,雖遭日方打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日本與大陸在三月舉行多場高層會談,明顯就是為應對川普對等關稅。無論中日韓是否達成共識,但已成功引起川普政府重視。就在對等關稅即將實施、各國紛紛提出與美方談判之際,川普將日韓視為優先談判對象,兩國團隊已飛往美國洽談協議。

反觀台灣,三月初台積電宣布對美國擴大投資一千億美元,將先進半導體製程移至美國,當時賴總統表示,此項投資讓全世界看到台積電扮演關鍵角色,讓台灣成為世界焦點,賴總統還強調,沒有來自美國的壓力。結果賴政府對川普一味輸誠,換來卻是百分之卅二的對等關稅,賴政府的應對策略就是繼續跪,賴總統「不報復」、「零關稅」、「大採購」等策略,繼續把台灣僅存不多的牌獻給川普。然而台灣何時能與美國談判,至今仍未確定,至於川普後續是否還要對台灣晶片課徵關稅,更是未定之天。

台灣面對川普霸權被軟土深掘而無計可施,根本原因還是賴政府死抱「聯美抗中」思維,導致台灣遲遲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使台海陷入兵凶戰危局面。隨著大陸持續壓縮台灣的安全空間,台灣只能更加親美甚至倚美,導致台灣面對川普不合理的關稅威脅,喪失閃轉騰挪的空間,只能含淚照單全收。

隨著川普持續揮舞關稅大棒,美國的盟友如日韓及歐盟,都在積極改善對中國大陸的關係來對沖風險。而賴政府執意追求「台灣價值」,無意改善兩岸關係,對於川普的種種不合理要求任其予取予求。台灣手中的好牌,一是先進半導體製造能力,賴政府已拱手送給川普;二是雄厚財力,加大採購美國軍備、農產品、美豬美牛,賴政府也盡力滿足。賴政府若持續無底線讓渡台灣核心利益來討川普歡心,讓台灣無牌可打,下場就是淪為牌局的邊緣人

台灣更為聰明的做法,還是要改善兩岸關係,降低軍事對抗的風險,甚至加強與大陸的經貿交流,並爭取全面恢復 ECFA 的關稅減讓,並積極尋求加入 RCEPCPTPP 等多邊貿易協定,這樣才能增加台灣應對川普關稅政策的韌性。賴總統曾言,台灣是棋手不是棋子,盼望賴總統展現智慧,切勿一意孤行,葬送台灣的前途。











面對川普 我要挺直腰桿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鍾紀聖/資訊科技業(台北市)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表面打著公平貿易的名號,實際上卻是赤裸裸的經濟民族主義。許多人以為這是中美的戰爭,但事實是:這場關稅風暴已經掃到我們。

台灣長年與美國有緊密經貿往來,是全球少數在半導體、精密製造有戰略地位的國家。川普如今強推對等課稅,台灣出口會立刻受到衝擊,最先受苦的將是中小企業與科技供應鏈,而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也不會好過。

我們不該再自我安慰台灣只是無辜的小國」,因為在這場強權政治裡,沉默就是默許,軟弱就是犧牲自己換取別人的利益

作為公民,我認為台灣不能只是被動因應,更應展現三個態度:

一、對等關稅不是天條,該談判、也該反擊。台灣可以選擇有策略地限制部分關鍵技術出口,提出明確的談判條件,讓美國知道,對我們不公平,就會有對應成本。

二、我們有價值,也要讓世界知道我們的價值。台灣不只是晶片工廠,更是自由與穩定的力量。我們應透過國際媒體、甚至與美國企業聯合,讓決策者知道:台灣不是可以被輕易放棄的盟友。

三、要尊重,也要被尊重。我們珍惜與美國的合作,但不等於屈從,友誼不是單向承擔。主權不只是國旗國號,更包括在全球市場做出自己選擇的自由。

在面對不對等的世界時,我們更需要清醒的理性與勇敢的底線。這不只是產業的生存,更是國家的尊嚴。

台灣可以小,但不能不挺直腰桿。












停止大罷免 留芳千秋史頁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蘇治灝/中華民國圍棋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大罷免讓社會陷入極端對立,不管誰輸誰贏,靜水流深,都非國家社會之幸。

這一年來的立法院,只有對抗、謾罵、抹黑、抹紅,看不到朝野間有何亮麗激勵人心的論述。當年黨外諸先進們,在立院論述,切中時弊,擲地有聲,也讓他們節節上升至執掌國家大位。於今立法院,不見理性、自制、相忍為國,只像火車對撞,政府官員還提油救火

川普上台以來,世界動盪不安,護國神山台積電被迫遷美,國家局勢飄搖不定,卅二%關稅,凸顯一味親美的當頭棒喝,這些好像都不重要,只關心大罷免,試問賴總統、卓院長,值嗎?

周遭朋友大選時投給賴清德,選後他們都擔心賴總統剛愎性格。賴總統素有政治潔癖,潔癖要適度,若不能博採眾議,察納雅言,就不是優點。

賴總統一上任就面臨朝小野大的困局,立院又缺個笑面佛幫他分憂解勞,明年九合一選舉不容樂觀。現在千斤萬擔都往他身上靠,若獨自犯愁,難保沒有焦灼情緒,分權納賢方能解憂。

大罷免若無限上綱沒完沒了,可能還會綿延至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賴政府執政將一事無成,且兩邊的弦會愈拉愈緊,衝突會愈來愈大,所為何來?盲目、沒有正當性,卻是一場兩邊都輸不起、都沒有勝算的大亂鬥!

「國」是千秋,「黨」是朝夕;賴總統可要看清楚、想明白,權柄興邦,亦能亡邦。要大胸襟、大器度、大智慧化解衝突,朝野和諧,以中華民國總統的高度,宣布停止大罷免。懸崖勒馬,留芳千秋史頁,必能讓賴總統聲望飆漲。

從今日烏克蘭到明日台灣,川普攪亂了一池春水,實質上有多少乾坤與智慧?哀哉!台灣的命運要寄託於一個獨夫之手乎?道義誠信放兩旁,美國價值的淪喪,盟邦分崩離析,美國已日益喪失世界共主地位。短多長空,川普只看到有形利益,卻沒看到無形損失,反噬的苦果拭目可待。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老二哲學的大戰略。大陸靜待十年、廿年後整體國力的再提升,屆時以經濟實力為後盾,倡導多極化的穩健秩序。川普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促進大陸更國際化、合理化,後勢可期。

強鄰壓境,機艦繞台,大陸要武統台灣只剩一步之遙、一念之隔。和平無價,一旦染紅,那是幾代人也化解不了的仇恨。五千年的中國文明價值,是中國可以傲視美國,而美國無法匹敵的無價之寶,也是炎黃子孫共同的光榮與驕傲。

美國國家利益優先,台灣只是美中抗爭下的籌碼,只能是精神上的支持。抗中傷台、和中保台,若沒有兩岸和解共存,就沒有台灣持續的和平與繁榮。台灣篳路藍縷才有今日得之不易的成就,要格外珍惜,不容毀之於一旦。在這風雨飄搖中,是危機也是轉機,期待大有為政府,以大智慧引領台灣邁向康莊大道。













利用紊亂法制 打壓陸配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桂宏誠/世新大學行政系兼任副教授、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移民署發函通知在台定居及設有戶籍的陸配,三個月內補繳「喪失原籍證明的公證書」,否則將撤銷在台戶籍登記。大陸地區人民在台灣依親居留長期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第卅條確實規定,移民署對申請時未繳「喪失原籍證明之公證書」者,仍可經具結後先發給「定居證」,三個月內未補繳者將「撤銷」許可。然而,此函通知對象包括在台定居設籍超過廿年的陸配,他們在台已生活一百個左右的「三個月內」,收到可能將追溯到二、三十年前自始無效的「撤銷」定居,怎能不恐慌。

移民署的法令依據,首先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九條之一,及第十七條第五項第三款,後者即是上引「定居許可辦法」的法源。第九條之一是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新增訂,移民署在二十年後突然追溯既往顯然是突發奇想的政治操作

事實上,當年新增第九條之一的立法理由,係為相對因應「大陸地區對身分規定採單一身分制」,即大陸人民出境申請到台灣定居,其大陸戶口應被註銷。所以,兩岸人民條例才增訂「台灣地區人民不得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換言之,此規定應適用在已具「台灣地區人民」戶籍後,再去取得「大陸地區人民」戶籍身分者。

基於同樣的理路,該條另有規定「本條例修正施行前,台灣地區人民已在大陸地區設籍或領用大陸地區護照者,其在本條例修正施行之日起六個月內,註銷大陸地區戶籍或放棄領用大陸地區護照並向內政部提出相關證明者,不喪失台灣地區人民身分」,並未提到「提出喪失原籍證明」,正因為這是規範「原具台灣地區戶籍者又再取得大陸地區戶籍」的情形。

政府若真查到在台已有戶籍的陸配,又再返回大陸地區設了戶籍,自應依法註銷其在台灣的戶籍。因此,民進黨政府裝成「寬大為懷」,願再給陸配三個月補繳「喪失原籍證明的公證書」,真像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簡單說,繳交「喪失原籍證明的公證書」是用在申請許可在台灣定居,而移民署依法可先核給定居證,並給予三個月內補件的期限;若逾期未繳,移民署依法即應「撤銷」而自始無效。故而,此屬定居資格的法律關係尚未確定的情形,初設的戶籍也可能只有三個月的效期。相較前引第九條之一中「六個月內」的規定,則是在台設定戶籍的法律關係已確定,若嗣後又在大陸地區設有戶籍,則將自政府作出行政處分之日起生效的「喪失」台灣戶籍,本質上並不同。

移民署於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新增訂的定居或居留許可辦法即規定,經許可在台定居者,可將「其大陸地區證照予以截角後發還,已收繳者,亦得截角後發還,或保存至該證照逾效期後銷毀」。其實,移民署對大陸地區人民申請來台定居該繳的文件,應具備符合兩岸一中原則下單一戶籍身分制的專業如今紊亂法制繼續打壓陸配,很可能是因接到民進黨「權鬥策略小組下的指令


季青漫畫











鐘點外籍看護 一場昂貴失衡遊戲


2025-04-10 05:45  聯合報/ 張姮燕/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大學教授(高雄市)


勞動部最近推出「外籍看護鐘點工」方案,又稱「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計畫,本立意良善,欲解決目前長照政策拖不住,以及全職外籍看護逃逸、轉換、休假等因素造成的急迫、臨時或短期照護需求,但這個計畫未臻周全,就急著對外籍看護工推出。

光是目前高價、與重症家庭搶看護來源、比非法外籍看護還貴等問題,已不只讓有照護需求的家庭不滿,更讓台灣本地的照護員不是滋味。為什麼呢?因為除了收費貴得嚇人、加重民眾負擔外,也未能彰顯台籍看護在長照二點○政策下累積的專業技能與語言優勢。模糊台籍與外籍看護的專業區分,讓本地照護人力備感不公

台灣少子化與老齡化危機下,人民需要負擔得起的照護服務,並應正視台籍看護的價值,而非推出一場昂貴且失衡的實驗。但「鐘點外籍看護」的價格,目前規畫每小時要二百至二五○元,如果請全天,最高每日三,五○○元,一個月下來可能要八至十萬多元。勞動部將照護成本全數轉嫁民眾,把看護支出拉抬至豪奢品等級,無視經濟拮据家庭的困境。人民需要的是平價、可持續的照護方案,而非難以維持基本生活的計畫。這樣的政策不僅無助解決照護需求,反讓民眾陷入更深的財務壓力。

台籍看護與外籍看護在技能與服務上的差異顯而易見,勞動部卻未在政策中區分台籍照護員經過長時間訓練,具備專業證照與語言優勢,理應在薪資與市場定位上反映其價值。然而,「鐘點看護移工」計畫以高價將原在家庭當看護的外籍人力吸收到機構派案,再與台籍看護同時「無差別」做為看護人力來源。

人力也有取得成本與教育成本,但在此計畫中,得以專案聘雇鐘點看護的六家非營利單位,在提供本項照護時是「獲利導向」,讓使用者「全額自費」。不僅如此,勞動部用由重症家庭繳納的「就業安定費」補貼承辦單位的租金、設備與人事費,拿就業安定基金補助鐘點外籍看護聘雇,而非強化台籍照護人力,也沒用於補助服務使用者,等同把重症家庭剝兩層皮;另外,派案台籍看護的私人單位自負盈虧,卻還能以更低價格提供服務。這種政策傾斜,讓台籍與外籍看護的專業區分蕩然無存,也對提供台籍看護教育訓練及媒合工作的照護派案單位不公允。

勞動部應重新檢視鐘點看護移工計畫,回歸社福初衷,聚焦於打造負擔得起的照護體系,讓人民不因經濟能力而失去照護權利。少子化與老齡化的台灣,急需一套公平且實惠的照護藍圖;台籍看護的專業技能與語言優勢是寶貴資產,應受到政策支持與肯定,而非在高價外籍看護計畫下被邊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