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發展必須頭尾兼顧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8192/web/ 

◆  聯合報社論/五月蛋標九月製,農業部這樣騙消費者
◆  聯合報黑白集/缺兵還想擴軍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發展必須頭尾兼顧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區域發展必須頭尾兼顧


2023-09-13 03:30  經濟日報/ 社論
基隆城市景觀老舊,拉皮推不動。記者游明煌/攝影 游明煌


台灣區域發展經過幾十年努力,各區域都有相當的發展,包括雙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甚至花東,都展現了建設和觀光帶來的活力和商機,也帶動鄰近區域的成長,令人欣喜。然而,在發展過程中,卻隱藏了一個奇特現象,就是台灣的頭部,也就是基隆市,卻在全台紅紅火火發展之下獨自憔悴,從一個商業鼎盛的海港,逐漸淪為雙北人都不常光顧的落魄後院。國一、國二和高鐵開通後,全台逐漸形成一日生活圈;特別是在五號國道開通之後,創新多元的宜蘭已成雙北人的「後花園」,數十年彷彿不變的基隆,已無法吸引尋覓創新美食和美景者的目光。

數據顯示了這個「台灣頭」的窘境:1930年代,基隆曾是全台第三大城,僅次於台北和台南。但在高雄港崛起之後,基隆獨攬大局的風光不再,1975年,基隆市的「平均每戶經常性收入」,僅以新台幣11.1萬元打平全台灣平均值,並落後於高市(11.9)、新北(11.6)、南市(11.4)、桃園(11.3),更別提北市的16.7萬元。

34年後,也是設立六都前的2009年,基隆的每戶年均收入107.3萬元,已落後於全台平均值(112.8萬元)5%,到2021年更大幅落後全台15%,在所有「市」行政區中敬陪末座,連宜蘭縣都超過基隆市。2020年主計總處人口和住宅調查中,基隆通勤人口比例高達60.2%,在22個行政區中「居首」,反映就近找尋合適工作的高度困難。

面對這種區域不均衡發展狀態,特別是就在全台首富的台北市旁邊,卻存在著這個「憔悴佳人」,成了一個強烈對比。但中央卻視而不見,「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大幅度補助了南部縣市,基隆卻還是未獲關注;奢望和台北市有更好連結、協助基隆發展的捷運延伸,也繼續成為空中樓閣。總之,基隆的產業發展停滯、人口未增,在全台被邊緣化,但政府卻對這種「南北不均衡」發展無動於衷。

如今,全球郵輪產業異軍突起,基隆因鄰近台北成為諸多郵輪進駐的要港,本該帶來發展良機,卻因市容老舊、景觀乏善可陳,讓郵輪旅客除到廟口小吃之外,少有過夜消費意念,乃至於基隆又淪為台北的「過路財神」,無法因郵輪停駐而帶動發展。

政府不應坐視這種區域不均衡發展,必須為基隆提出特別的發展方案。這不是對基隆的特殊優惠,而是健全台灣區域發展之必要,就像當年設立「高雄加工出口區」、提供企業特殊優惠,並非獨惠於高雄市,而是要帶動台灣經濟起飛之需。特殊的發展方案,可以有不同的類型,從強烈的「經濟特區」,到顯著優惠的「自由貿易區」,或僅提供租稅優惠的「商業特區」都可以考慮,但當然必須是能發揮激勵投資和貿易的規劃。更有連鎖效果的投資,可能必須由政府帶動,進行一些基礎投資,作為良性循環的引子,來帶動相關的投資和商機。

基隆往西在外木山沿岸因潮差極小,1980年代曾被考慮開發出30公尺深的超級深水碼頭;可惜後來以BOT方式發展了八里的「台北港」而衝擊基隆碼頭業務,也抑制了基隆發展。但台北港在淡水河出口、有泥沙淤積問題,可以考慮逐步發展基隆外木山深水碼頭,配合新北沿岸等地成為物流中心,激勵基隆發展。再配合美國曾實施有效的「商業特區」,減免租稅吸引商業投資到基隆,加上發展基隆自清朝以來極為豐富的歷史古蹟,才能吸引郵輪經濟開花結果。

但基隆市腹地有限,市區核心部分又分屬航港局、國防部和鐵路局,宜由行政院組成任務性質的「基隆發展小組」並納入相關機構,再研商出有效的發展方案和配套。













聯合報黑白集/缺兵還想擴軍


2023-09-13 02:09  聯合報/ 黑白集
國防部將於明年恢復1年期義務役,徵集總人數預估約9100人,預計分發至外離島(即過去俗稱「金馬獎」)人數共約700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對大學生說,「戰爭時,義務役不會上戰場」;但國防部卻戳破他的牛皮。明年預算書揭露,志願役員額劇減五千多人,相當十個營兵力,主戰部隊人力缺口又擴大。國防部證實,明年義務役會分發到主戰部隊,包括外島。

蔡總統去年宣布延長義務役至一年。《兵力結構改革方案》稱,「主戰部隊」守護前線,以志願役為主;「守備部隊」以義務役為主,負責國土守備及基礎設施防護。但人算不如天算,過去四年募兵績效每下愈況,明年軍方預定新增義務役九千餘人,近半數要分配填補志願役缺員。

文宣美其名「戰守分工」,實際做的卻是「以徵替募」。說穿了,募兵不足無法滿足美國對台建軍要求,政府便拉年輕人「作帳」湊數。但一年來去的流水兵,戰力跟職業軍人根本無法比,如何確保訓練精進和武器維護品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存亡豈容如此輕率不計後果?

提前退伍的志願役軍士官及士兵逐年增加,國軍各部隊都想「拉伕」義務役填補缺口。兵力不足,陸軍卻還計畫擴軍鎮守灘岸城鄉、增加憲兵;莫非國防部準備再延長役期,以增加在營人數?

蔡總統無法解決產業五缺,下台前又創造「第六缺」:缺兵。缺蛋、缺電,政府讓自己人發國難財;缺兵,就拉別人家孩子上戰場。綠色執政真會作功德。












聯合報社論/五月蛋標九月製,農業部這樣騙消費者


2023-09-13 02:13  聯合報/ 社論
農業粉專「Linbay好油」版主林裕紘再爆,農業部防檢署日前稱巴西進口雞蛋最晚5月30日裝船,結果前幾天還有巴西雞蛋在架上,製造日期標示是9月6日、保存期限是10月5日。圖/取自農業粉專「Linbay好油」


農業部進口雞蛋議題,野火燒不完。從超思以一人公司獨攬數億元大單,到合約簽訂日竟是「停業中」,再到合約規定與實際運作南轅北轍,農業部說詞變了又變,始終難以自圓其說。更離譜的是,巴西最後一批進口蛋五月底就從巴西裝船,七月抵台;而出現在市面上的巴西蛋,卻標示九月六日製造,保存期限至十月五日。這種做法,不僅欺騙社會大眾,恐已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

農業部畜牧司長張經緯日前才告訴大家,依巴西的規定,在全程冷鏈下,雞蛋效期可達九十天;扣除四十五天的運送期,抵台後還有四十五天的周轉期。根據其說法,假設最後一批巴西蛋是在七月中旬抵台,這些蛋到了八月底、九月初應已全數逾期銷毀。那麼,為何蛋商竟還能賣出「九月六日製造」的巴西雞蛋,並把有效期限拉到十月初,那麼貨架上的蛋豈不已過期一個多月?

於是,農業部又轉彎了。這次,是由畜牧司副司長李宜謙站出來圓謊。李宜謙說,這些巴西雞蛋都有用食用蠟做「噴膜」處理,把雞蛋「包膜」起來,因此保存期限可以長達四個月,到九月底都有效。李宜謙的說法,比起其長官張經緯的說法,前後僅相隔數日,卻把巴西蛋效期加長了卅天。這是張經緯認知不良,所以不知巴西蛋做過包膜處理;或者這是李宜謙的巧妙話術,擅自用噴蠟來延長巴西雞蛋效期?

從張經緯和李宜謙兩名官員說法的偌大落差,即可看出農業部處理進口雞蛋問題之即興與草率,不僅漫無標準,任意改口也不臉紅。試想,進口巴西雞蛋,當然應該根據該國規定的效期計算;而巴西要求的「全程冷鏈」,應已包括了食用蠟噴膜保鮮在內。但到了台灣,雞蛋噴蠟包膜就突然變得神奇起來,主管官員就能逕自加碼效期,蛋商也就敢於公然上架大賣。至於何謂「依法行政」,過期蛋對國民健康有何不良影響,農業部還有人在乎嗎?蔡政府還有人在乎嗎?

對於巴西雞蛋標示方式引發爭議,李宜謙理直氣壯地回應,「製造日就是洗選日,沒有錯!」確實,如果是本土生產的雞蛋,製造日打上洗選當天的日期,一點問題都沒有。然而,那些半個地球外運來的蛋,既經過長途跋涉運送,又在海關等待檢疫,然後在倉儲中等待過不知多少時日;政府要求把洗選日當成製造日,並擺在貨架上和本土蛋一起賣,恐怕就大有問題。原因是,消費者可能誤以為它們是相同的東西,卻不知道兩者的新鮮度天差地別。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混淆,主要是這些外國蛋進口後,全都交由畜產會統一管理銷售:畜產會再以台灣產地批發價賣給國內蛋商,由他們代為鋪進銷售市場。國內蛋商一邊賣本土蛋,一邊賣進口蛋,儘管包裝上會標示產地,但消費者一不留意就會買錯;而如果是散裝銷售,民眾更容易被蒙在鼓裡。這樣的標示,對消費者而言很不透明,也很不公平。諷刺的是,巴西蛋效期問題被踢爆後,銷售這批蛋的台農蛋品昨天便坦承是「誤標」,並宣布回收該批雞蛋。可見,民間的監督並非無的放矢。而台農的負責人涂萬財,正是日前替超思辯護,指責外界質疑超思是「外行」的人。

說穿了,政府花五・七億元補貼進口雞蛋,除了肥了像超思這樣的進口商,許多「好康」也落入國內蛋商口袋。進口雞蛋雖暫時緩解了蛋荒,卻也扼殺了國內蛋農的養殖意願。一旦這波進口蛋的平抑效應過去,本土蛋的生產量沒跟上來,蛋價還是會繼續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