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廠商淨零轉型 行動比宣示有效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921/web/ 

◆  聯合報社論/疫苗決策一本爛帳,審計部能揪檢調不能辦
◆  聯合報黑白集/玻璃心,一家親
◆  經濟日報社論/廠商淨零轉型 行動比宣示有效






經濟日報社論/廠商淨零轉型 行動比宣示有效


2022-10-18 01:10  經濟日報/   社論
廠商淨零轉型,行動比宣示有效。路透



財政部近來指出,公股行庫將繼續透過投融資等業務,攜手供應商投入淨零轉型;金管會也表示,各產業應注意五大 ESG 趨勢「WATCH」,包含避免漂綠washing) 以及壓力測試納入氣候風險testing)等。

在 ESG 蔚為風潮之際,廠商及金融機構無不力求 ESG 的績效獲得社會認同。ESG 分別代表環境(E)、社會(S)及治理(G),其中對於 S 和 G 如何影響公司經營績效,以及公司如何達到 S 和 G 的準則,學理上已有許多討論,而實務上也多獲得印證。至於 E,則需政府公權力介入。

現代公司組織的最大特色,是藉由經營與所有權分離,來極大化股東權益。雖然公司股東期許經理人發揮專業能力,但經理人卻可能私心自用。為防止此種公司治理上的弊端,財務理論發展出公司多發債,以減少經理人任意動用公司自由現金流量的解決方式。而實務上則發現,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家族企業,以及國營事業,較易發生經理人侵蝕股東權益的情形。

公司經營的成敗,除取決於經理人外,還有賴社會上包括員工、公司債權人、金融機構、上下游供應鏈廠商以及社區居民等利害關係人。財務理論顯示,對這些人施以小惠,有助公司發展。換言之,善盡社會責任並不妨礙公司追求股東權益的極大化。

公司雖有誘因遵循公司治理原則與關懷社會,但缺乏誘因自行吸收減碳成本,以維護環境的保護。因此,政府必須介入要求公司減碳。然而,一國政府是否進行干預,往往取決於他國政府是否也干預,因而減碳牽涉到國際合作的問題。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成員在1997年的第三次締約方會議 (COP3),曾簽訂「京都議定書」,以規範各國減碳目標。在2015年197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承諾要自訂減碳貢獻。而到了去年年底,在格拉斯哥舉行的 COP26 會議,各國獲得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的協議。

全球減碳的成敗取決於各國集體行動的結果。1965年奧爾森曾出版《集體行動的邏輯》一書,說明團體成員少及成員利害關係愈緊密,愈容易採取一致行動。就全球減碳行動而言,並不合乎這些前提。首先,隨著時間推演,一國的排碳會堆積到其他國家的大氣層,因而必須全世界200多國合作減碳。其次,各國蘊藏的天然資源以及經濟發展程度互異,因而對減碳產生的效益評價不同。最後,減碳成本立即發生,但成效並未立竿見影。因此,富國不想耗費大量成本補助窮國,以引導窮國減碳。

俄烏戰爭迫使歐盟接受核能及天然氣,為過渡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的綠能選項。因此,此減碳目標並不切實際。然而,多數國家仍宣示此目標,而廠商也明瞭附和這個說法的好處。200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史賓斯的「訊號理論」,可解釋為何出現此種現象。監管機關希望藉著宣示,可以獲得經由觀察廠商是否進行淨零轉型的行動,就可區別出好、壞廠商的「分離均衡」。然而,只要壞廠商可耗費低成本佯裝成好廠商,則會出現不論好、壞廠商都釋出進行淨零轉型訊號的「混同均衡」。

存在此種混同均衡的理由如下:首先,漂綠成本低且不易被捉到。航空及石化公司多透過認購森林植樹以減碳,而要印證這些行動是否達到減碳效果相當困難。而即使漂綠行為被捉到,監管單位也不會給予嚴懲。其次,目前評級機構雖對 ESG 商品進行認證,但標準不一。而金管會頂多剔除少數浮誇不實的產品,並無力再對其餘產品進行認證。

各國對其他國是否真正減碳存有疑慮,故在政策上多裹足不前。由於我國尚未訂定碳費,因而雖有少數獲利較佳的公司已進行減碳轉型,但多數仍持觀望態度。因此,在邁向2050年淨零碳排的道路上,仍布滿荊棘。











聯合報黑白集/玻璃心,一家親


2022-10-18 04:42  聯合報/   黑白集
黃明志(右)和陳芳語合唱的「玻璃心」入圍今年金曲獎年度歌曲獎。圖/亞洲通文創提供



馬來西亞籍蔡姓女大生遇害同樣來自馬國歌手黃明志發文諷刺:「台灣越來越安全了」,「想要殺人,約來台灣再殺」,「法律會保證你的安全」。黃明志隨即遭台灣「小粉綠」出征,大加撻伐,認為他「辱台」。

黃明志在台灣聲名大噪,是去年寫了首歌《玻璃心》,諷刺大陸「小粉紅」動輒出征、指控「辱華」,很不理智。當時「小粉綠」一片叫好,此曲不但入圍金曲獎,文化部長李永得還說這首歌「唱出大家心聲」,「反共比舔共更有市場」。一時風光無限。

巧的是,黃明志發文諷刺當天,恰好是「玻璃心」發行周年。歌詞第一段「說的話,你從來都不想聽,卻又滔滔不絕出征反擊;不明白,到底辱了你哪裡,總覺得世界與你為敵」。黃明志這回被出征,說明這樣的玻璃心不僅說中「小粉紅」,也刺準台灣「小粉綠」。

近三年,已有三名馬國女子在台遇害,每次都引發社會震撼。黃明志發文,主要是對同胞遇害深有感慨,藉機抒發。之所以引發「出征」,則是他文中諷刺了台灣的司法與治安,被認為打臉蔡總統近日宣示的「強化社會安全網」,綠網軍擔心影響民進黨選情。

綠營支持者一向對「兩岸一家親」的說法深惡痛絕,而黃明志的抱怨文遭小粉綠出征,證明兩岸的「玻璃心」恰恰是「一家親」。











聯合報社論/疫苗決策一本爛帳,審計部能揪檢調不能辦


2022-10-18 04:45  聯合報/   社論
審計部直指衛福部新冠疫苗採購五大缺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被列為「密件」的審計部查核新冠疫苗採購執行報告,終於曝光。其中羅列五大採購缺失,證明過去各界對蔡政府採購疫苗的諸多質疑,皆非空穴來風。不惟如此,報告揪出的問題,甚至遠超出外界質疑,顯示疫苗決策黑幕重重。

報告揭露後,正代表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的前疫情指揮官陳時中竟稱,他已離開衛福部,「有關行政的事情,以衛福部說明為主」。陳時中甚至說,自己因防疫決策「身上背滿箭靶」,若時間拉回兩年前,他不會接防疫指揮官。兩年多來陳時中享盡神壇光環,一談到責任,便閃躲、卸責、打悲情牌;但面對質疑,卻無言以對,只能任君笑罵。

審計部列出的缺失,至少有三點過去不為人知。首先,是衛福部採購另一家本土廠商「聯亞」的疫苗,預付七億五千萬元,但後來聯亞未通過緊急授權,衛福部未查核,就直接不追回這筆款項。其次,大批疫苗將屆期銷毀,以 AZ 疫苗為最多。更引人矚目的是,蔡政府全力護航的高端,曾四度延遲交貨超過三十天,但衛福部卻未依約罰款;直到審計部指出缺失,衛福部才開罰一千八百多萬元。

報告未點名「缺失」的部分,也可發現不尋常之處。首先,從高端遲交的疫苗數量和罰金回推,可發現高端疫苗的採購價格並非過去揭露的一劑七、八百元,可能超過一千元,比所有國際疫苗都貴,令人咋舌。其次,許多國家去年中就紛紛停打或限制施打 AZ 疫苗,而衛福部去年十一月還加碼採購五百萬劑,造成大批 AZ 疫苗面臨過期銷毀的結果。

對疫苗採購的諸多質疑,蔡政府總以各種理由含糊其辭,不願正面回應;甚至對立委依法索取資料,亦百般阻撓或選擇性提供。以審計部報告被列為「密件」看,蔡政府曾不斷否認採購資料列為機密,如今報告內白紙黑字,寫明解密時間是「三十年後」的民國一百四十年,赤裸裸戳穿蔡政府謊言。

另外,過去外界對蔡政府採購疫苗缺失,多聚焦在護航高端疫苗,以及阻擋民間購捐 BNT 疫苗上。然從報告來看,蔡政府疫苗採購缺失並不只在「一護一擋」,亦顯現在其他國際、本土疫苗採購上。整個疫苗採購決策,可說就是一本不堪聞問的大爛帳。

如今這張黑幕,只算是被審計部掀開了一個小角落。而陳時中閃躲推託,蔡政府則切割不遺餘力。對於開罰高端,行政院長蘇貞昌官樣文章地說,「依約而行,該罰就罰」。過去極力護航高端,甚至放言「圖利廠商天經地義」的衛福部專家李秉穎,也改口稱高端疫苗一劑「好像賣一千多元」,要高端積極說明和主動爭取認證。

就算再會閃躲、切割、甩鍋,都無法免除蔡政府眾多決策與執行官員的責任;他們應負的,也不是只有「政治責任」或「行政疏失」而已。公務員應作為而不作為、量身打造疫苗試驗和緊急授權規範,以及採購上涉嫌對特定廠商利益輸送等,均應釐清是否涉及瀆職、圖利及貪腐問題。這絕非陳時中「已離開衛福部」或蘇貞昌說「該罰就罰」,即可一筆帶過。

遺憾的是,審計部只能對預算執行進行查核,對於決策背後黑幕卻無調查權。有調查權的司法檢調和監察院,面對前仆後繼的舉發、提告,迄今仍選擇視而不見,不見任何具體的調查進度。如此消極以對,不免令人懷疑:是要等到湮滅證據、相互勾串,相關人等全身而退後,才敢出手嗎?審計部看到的問題,檢調是真的看不到,還是故意遮住自己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