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票顯示自我 民主是在選擇中存在
◆ 三接外推仍傷藻礁 政府硬拗找墊背
◆ 畫中有畫/公投圈叉之外
◆ 公投過政府不理? 更要投票
◆ 老被民進黨政治家暴 依然死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透過教育挽回台灣的善良
◆ 數據會說話 電不是從天而降
◆ 中研院染疫 高層急就章?
◆ 畫不出路徑圖 卻輕易棄藻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透過教育挽回台灣的善良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不同顏色的四項公投選票亮相。記者林俊良/攝影
公投再過幾天就要對決,雖然攸關台灣的能源政策、美國萊豬和公投本身的命運,但能源不夠可以慢慢建設、萊豬可以不吃、公投怎麼辦也影響不大,唯一要注意,但被忽略的,就是我們下一代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和行為的敗壞,如何挽回台灣逐漸傾頹的善良風俗民情。
前一陣子台中因為行車糾紛,一群年輕人持棍棒將對方打到半死;桃園有超商店員因為勸顧客戴口罩,就被拿刀刺死;屏東的超商店員也因提醒顧客口罩戴好,遭強挖眼睛;還有最近各大學紛紛爆出學生考試作弊的情事,這些看似獨立事件的發生,其實已經對台灣的未來發展敲起了警鐘。
少子化和大學林立讓所有人都可以上大學,倘若學歷提高沒有帶來更文明更注重禮貌和更知榮辱更溫馨的社會,反而教導出一群更自私自利,更無法自我約束,更容易暴力相向的國民,即使大家都有大學以上學歷也是沒有意義。
影響社會風氣有三個要素,第一個是教育,第二個是政治人物和新聞人物,第三是媒體。政治人物不管是政府官員或民代,大家應該同意他們的發言很少能作為正面示範的。新聞人物通常是作奸犯科的或語出狂妄的,也只有帶壞小孩的作用。至於媒體則是唯恐天下不亂,不是腥羶色就是芝麻小事車禍或社會案件報個不停。只剩教育可以力挽狂瀾,可是我們可以期待教育嗎?
國父孫中山先生講過一個令人深省的故事,一位勞苦終日的挑夫,買了一張彩券塞在扁擔裡,對獎時發現中了大獎,他想到以後不必再過苦力的生活,一高興就將扁擔丟了,卻忘了裡面有中獎的彩券,獎金沒了,賴以維生的扁擔也丟了。
教育本應該是中立的,但對任何執政的政黨而言教育就像彩券,因為掌握教科書修改的權利,可以將政黨的政治主張無形融入於教科書中,但在這個過程中卻把教育根本的扁擔給丟了,那就是優良的傳統文化,包括尊師重道、誠實、同理心、同情心等。
或許現在講四維八德有點八股和政治不正確,但這十二個字哪一個不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國家的法律、社會的共同規範不就是希望大家都能遵守這十二個字的意義。教育部有個品德教育資源網在推動品德教育,如果去掉這十二個字,品德教育還剩什麼?
人生到最後,你變成什麼樣的人比你完成了什麼事情更重要,教育主要就是要讓學生變成更好的人,教育千萬不要殺雞取卵,把扁擔給丟了呀!
投票顯示自我 民主是在選擇中存在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呂健吉/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理事長(宜縣礁溪)
侯友宜千字文引起討論,藍營內部出現許多不同聲音,綠營則希望市長能清楚表態。本報資料照片
新北市長侯友宜對公投一直不表態,近日才發文以「我思故我在」強調人民的自由意識為主,做為其對公投的態度;結果還是引起國民黨諸多不滿,認為他仍未表態。
侯友宜在內文中批評台灣考試充斥選擇題和是非題,讓台灣青年思想受到束縛,沒有獨立思考能力,所以他不希望大人們繼續走回頭路,只用填鴨式的圈叉題,來考慮公投的問題。
基本上,侯友宜的論述指的應是目前朝野兩黨的文宣方式,都是以四個都同意或四個都不同意訴求,依舊以朝野對立去要求民眾選邊站的不滿。換言之,兩個政黨不希望民眾在四個選項中有差異性的選擇,只希望一致性的同意或不同意。
兩黨都只要求支持者,在走進投票所拿到四張選票都要蓋一樣;不能有差異性的選擇,不用思考對四個不同議題的看法。四個公投不是選邊站的論述,它是人民對政府政策支持與反對的表達,當人民察覺到政策會影響自己權益,可以透過公投表達意見,最終還是只能以投票圈叉來選擇,並以此彰顯自己自由意志的存在。
在民主政治中,人民是透過不斷的投票過程去選擇;就結果論而言,民主政治投票不是申論題,它是選擇題或是非題,可是這個選擇卻非最後真理,它可以在一次又一次投票中去選擇改變,而不是受限於當初的選擇,這就是自由意識的表達。
但是,在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哲學論述中,是從知識論的懷疑論證跳躍到形上學的自我存在,就此言之民主政治,亦是要在懷疑中去思考自己的選擇,並在一次又一次懷疑求證中去彰顯自我的存在。
人民只能在投票當下顯示自我的存在,可是當投票結束後,人民的自我性當下就消失,人民在哪裡?對已執政的政黨和當選的政治人物而言,只在下次選舉才會再重新賦予人民的自我性,其手中的選票。
侯友宜在其千字文中沒有對公投表態,但這只是不公開表態,自然有其政治考量,可是當其走進公投投票所領取圈選選票時,他還是只能用同意或不同意來表達他當下的自由意志。
侯友宜說他一定要盡最大的力量守住人民健康、國家的安定、產業的發展,當把人民健康轉換到是否支持開放萊豬、把國家安定轉換到公投綁大選、把產業發展轉換藻礁和核四公投議題上,他心中還是有選擇,這樣才能表達他在民主政治中的存在。
三接外推仍傷藻礁 政府硬拗找墊背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高家俊/國研院海洋中心前主任、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系名譽教授(台南市)
中油三接工程進度約36%,由於外推方案三接天然氣供氣延到2025年。記者曾增勳/攝影
大學從事研究,必須遵從學術良知,求真求實,不浮誇,不說謊,有一分證據必須只說一分話,這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研究人員往往因不涉世道奸險而常被利用,背負莫須有的指責。當下就有一例。
政府為了三接環評,委託成大水工所研究建港工程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成大用數值模擬和水工模型試驗探討三接施工前後該海域的海流、波浪及地形變遷。政府合約並沒有要求成大檢討海洋環境變化對藻礁的影響,成大也沒有針對藻礁說過一句話。成大兢兢業業依照合約完成研究項目繳交報告後,政府部門卻拿著成大研究報告對外宣稱,研究證明三接工程對藻礁沒有影響。這擺明是把成大當墊背的工具,硬將對自己有利的說詞讓成大無辜背書,誤導視聽,實在不應該。
成大水工所提出之研究報告明白指出,建港後 G1和 G3 藻礁區淤砂量明顯增加。報告中呈現的圖尚且只是一季的結果,已對藻礁生存有影響,將之累積到多年,藻礁將完全被淤砂覆蓋。在這麼明顯的證據下,政府還硬拗建港對藻礁沒有影響,實在有違天良。
畫中有畫/公投圈叉之外
2021-12-16 06:52 聯合報 / 記者潘俊宏
記者潘俊宏/攝影
四大公投周六投票,國、民兩黨以選戰規格全台宣講;新北市長侯友宜發千字文,希望民眾用科學與理性眼光看待四議題,而非僅圈叉而已。
近日台大校園內也有宣傳關心國土、能源等議題講座,希望學子們多了解公投之外,卻攸關台灣發展的各個面向。
公投過政府不理? 更要投票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本周六將舉辦全民公投,朝野黨派及提案人等,正針對「核四啟封」、「反萊豬」、「公民綁大選」、「珍愛藻礁」四大公投議題,展開激烈的辯論。
然而,從過去的經驗及現階段執政黨的作風,縱使上述四大公投全數都通過,除「公投綁大選」外未必能貫徹執行,甚至可能擱置不理。如在本次公投公報中,行政院的說明赫然出現「通過與否,農委會公告均不受其法律效力影響」;重啟核四案也有類似狀況,台電就曾聲稱就算公投過關,核四也無法重啟。
且歷史殷鑑不遠,如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同婚公投過程,有七六五萬人贊成維持民法一男一女制,占得票率七十二點四八%,政府卻旋於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五月公布《司法院釋字第七四八號解釋施行法》,通過同婚法律。如此,浪費十多億公帑舉辦公投有何意義?此尚不包括民眾參與及各政黨動員之其他各項社會成本。
依法,公民投票案經通過,各該選舉委員會應於投票完畢七日內公告公民投票結果,如屬於「法律、自治條例之複決案,原法律或自治條例於公告之日算至第三日起,失其效力」;但如屬「有關重大政策者,應由總統或權責機關為實現該公民投票案內容之必要處置。」(《公民投票法》第卅條第一項一、三款)。如此規定,重要政策經過全民公投通過,總統或權責機關應為「必要處置」,乃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倘政府執意不執行,或藉各種理由延滯、搪塞,依法仍莫可奈何,如此全民動員投票豈不被玩弄一番嗎?
在我國尚無建立憲政慣例,政府政策如在公投中未獲得多數民意支持,閣揆或相關首長應負政治責任下台以示負責;或限期將該公投通過之政策制定、形成法律之規範。而《公投法》對此均付之闕如,乃立法上之嚴重缺失;如此,讓執政者可以繼續踐踏法律、漠視民意,莫此為甚。因此,未來在立法上應針對上述缺失,具體提出修正。
但本次公投是否仍要前往投票?當然要。我們真的要檢視本次政策性公投如果通過,政府是否如上次同婚案一樣可以漠視公投結果,是否再次與民意背道而馳?果真如此,要負相當大的政治成本代價;此也是考驗台灣民主的落實與成長,過程中需要全民的參與和維護。
老被民進黨政治家暴 依然死忠?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遭男友林秉樞施暴一事至今仍在延燒,連帶也引發輿論對家暴問題的關切。
不過,就像許多評論所指出的,林秉樞各種濫權枉法和違逆倫常行徑,背後有綠營政經媒人脈和網軍運作支撐,其實正揭露他所身處的就是一個行事作風充斥著家暴邏輯的環境。民進黨執政日常中,許多濫權違法情事和情緒勒索的口號,都是以「守護台灣」為名,實際上揭示台灣社會早已籠罩在被政治家暴陰影下,受其影響而不自知。
民進黨濫權無度至此,受害者又多為黨內同志,即便是綠營支持者,應該也很難接受。但顯然不少綠營選民選擇容忍,依然會繼續支持民進黨。對於這現象,外界多半表示不能理解;殊不知,受暴後卻遲遲不肯脫離施暴者,乃是家暴受害者典型的情況之一,與部分綠營支持者的心態相當類似。
家暴受害者選擇長期隱忍、事發後拒絕接受勸告離開施暴者,或是曾一度遠離、但最終還是返回施暴者身邊,甚至對社工或親友反目相向案例也時有耳聞。寧可繼續冒受虐風險,也不願接受幫助或獨立求生,這在旁觀者看來明顯不智的決定,其實背後隱含著更深層的理性。
畢竟一旦脫離施暴者,代表過去所投入的資源和情感馬上就淪為沉沒成本,所要付出代價立即而明顯,但未來的好壞卻無法預測。因而不少施暴者懂得出言恐嚇,放大這種不確定性,或者事後道歉,再輔以溫情攻勢,往往能有效獲得受害者原諒。民進黨政客對這種心態知之甚稔,操作起來也相當嫻熟。
從過去經驗看,每當民進黨爆出重大醜聞或治理危機時,他們的反應並不是省思和改進,而是把責任推給國民黨或中共,暗示不選自己的下場會有多恐怖,同時不斷用情緒勒索敘事和溫情喊話裹脅支持者。而綠營選民則通常會買帳,他們對民進黨治理敗壞逆來順受,對當權者濫權腐敗也不願深究,反而是對提出批評的人視如寇讎、強烈反彈,甘願為各種離譜言行背書。但最終受害最深的,往往也是這些最死忠的支持者。
且看積極響應政府號召施打高端疫苗的代價。民進黨先是把買不到疫苗責任推給「中共打壓」,然後是汙名化輝瑞 BNT 為「中國製」,最後再強推「打高端就是挺台灣」。即使必須重打、甚至是死得不明不白,受害群眾仍大多無怨無悔。蔡總統日前在公開活動中一句「不錯喔,你們畢竟是死忠的」,在外界聽來格外諷刺,但對綠營支持者而言,或許覺得心一暖,就足以對自己受害的事實感到釋懷。
年底四項公投,民進黨又故技重施,對著早被他們粗暴執政摧殘多時的支持者,大談「抗中保台」老調,發動「台灣隊友站出來」的溫情攻勢。但對於那些早看透民進黨家暴伎倆的選民言,不便說出口的心聲是,如果拒絕民進黨謊言,那我能過得更好嗎?這恐怕是當前在野黨需要認真面對、嚴肅回答的課題。
數據會說話 電不是從天而降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黃如逵/電氣工作者(桃園市)
新北市長侯友宜日前臉書表態公投千字文,引發藍綠熱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侯友宜市長對公投議題發出千字文,我願呼應侯市長「專業、理性、科學」論辯,作為公投選項判斷。
以「電」來說,供電可分為基載電力、中載電力與尖載電力三大系統,基載電力以提供電網最低能源需求為主,採廿四小時連續發電,是最能節省發電成本的方式,故其發電裝置容量最大,相對的啟動與併聯也較為耗時,目前台電的發電裝置中,係以能長時間不用更換燃料棒的核能與燃煤發電為主。
中載電力則屬於能依照電力需求調整發電量的發電裝置,例如冬季與夏季有季節性用電落差,白天與夜間有尖峰與離峰用電量不同,因此需要啟動快、併聯也快,又能長時間發電的中型機組,成本雖然較高,仍可接受,目前以燃氣機組為主力。
尖載電力顧名思義就是應付尖峰負載的短時間大量需求,成本已不重要,能維持電力系統不崩潰才是重點,因此可以快速發電的水力發電機組、燃油發電機組與小容量的燃氣機組都是選項。
至於近年大力推動的綠能,不管是風電、太陽能都存在氣候性與季節性影響因素,不能提供穩定的輸出,故難放到以上三種供電系統內做分類,也許單獨歸為「補充電力」殊為合適。
理想的電力系統占比為基載電力百分之五十五到六十五,中載電力百分之十五到卅,尖載電力百分之十到十五,補充電力則依其供電能力併入電網減輕發電系統酬載。檢視台電公布一○九年發電結構,核能發電機組占總發電裝置容量的百分之七點八,發電量占百分之十二點七,共計發電三○三點四二億度;燃煤發電機組占裝置容量百分之廿九點五,發電量占百分之卅六點四,共計發電八七○點五三億度;燃氣機組占裝置容量百分之卅五點八,發電量百分之四十點八,發電九七四點四億度;再生能源(太陽能、水力、風力及垃圾沼氣等)裝置容量百分之十八點五,發電量百分之五點八,計一三七點八億度。
這些數據告訴我們:一、核能發電量占總用電量的八分之一;二、燃煤發電占總用電量的三分之一;三、綠能發電裝置容量雖大,總發電量則偏少,成本最高;四、核能與燃煤發電是我國基載電力的主力,也是維持較低的電價主因,如改以燃氣機組取代,成本必然增加。
公投議題的討論,「專業、理性、科學」的論辯才是基本觀,政府與發起團體別再以對立衝突模糊原本應該注意的民生基本需求,應告訴社會每個選項的優缺點,好讓民眾思考,然後以自由意志決定答案。
中研院染疫 高層急就章?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高翔/大學教授(台北市)
中研院P3實驗室染疫事件,衛福部長陳時中(左)與中研院院長廖俊智(右)昨至立法院備詢,中研院報告點出六大缺失。記者林伯東/攝影
本月初,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風光地發表重要研究成果,聲稱已成功將醣分子技術應用在 mRAN 疫苗,可望開發廣效新冠肺炎疫苗。沒想到氣球才剛吹大,馬上消風,同一棟大樓旋即爆發研究助理確診新冠肺炎的消息。
為何中研院此回爆發疫情,過了多天,總是語焉不詳?最後的斷點也僅止於研究助理和研究技師,而且這兩人最近都已離職,這可能就是所謂追究責任予以懲處的交代?其實這兩人就是典型被棄的「卒」和「馬」,真正的「將」依然安然無事,而且根本沒浮上檯面。
研究技師根本不是研究室的主持人,研究技師只是奉令督導實驗。至於為何會驅使欠缺經驗的研究助理執行這類高風險的實驗?為何實驗室的操作程序也未能確實管理?
事端源頭,是主持人急就章,催趕實驗進度以致超速釀禍?研究主持人是誰?中研院忌諱莫名,這也是事件不方便查下去的主因?
為了「將」的功名,需要付出多少社會成本?倘若因而釀成疫情破口,「將」又如何償責以謝天下?
畫不出路徑圖 卻輕易棄藻礁
2021-12-16 04:09 聯合報 / 陳偉智/待業(台北市)
圖為大潭藻礁與施工中的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本報資料照片
剛結束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要求民國 119 年(二○三○)減碳四十五%、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補貼,除了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的國際共識,也漸漸完善淨零路徑的中期目標。民進黨政府卻提出民國 116 年(二○二七年)以前,每年用電成長二點五%的浮誇用電需求,將導致減碳遙遙無期、難以擺脫依賴化石燃料老路。
民進黨政府能源政策只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以後能源配比為何?如何達到淨零碳排?目前尚未看到淨零路徑圖,似乎淪為口號。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真如民進黨政府所說是過渡能源的「必要之惡」,抑或是負資產,在淨零路徑圖出爐以前,恐怕沒人說得清楚。事實上,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能源局就預估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天然氣接收站利用率七十二%,學者更預測民國 139 年(二○五○年)利用率僅剩四成,「今日建設將成未來的蚊子館」。
過去十年用電成長一點三%,經濟部王美花部長卻在電視說明會大膽提出未來每年用電成長二點五%,逼民眾把三接吞下去,操弄民眾挺護國神山的情緒,未來經濟發展就要繼續蓋四接、五接、六接,民眾似乎無力反抗;缺乏淨零碳排路徑圖,為關鍵原因。
今年五月國際能源總署提出淨零路徑圖,民國 119 年(二○三○)新建築淨零碳排、民國 124 年(二○三五年)停售燃油車、民國 129 年(二○四○)電力淨零碳排,並淘汰所有未經碳捕捉的燃煤電廠。英國、日本率先提出淨零路徑圖,韓國也提出三種路徑圖與全民溝通,我國發會卻表示明年三月才提出。
蔡總統落後百餘國宣示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碳排,碳定價實施時程落後日本、韓國、中國,更未積極規畫淨零路徑圖,難怪台灣是看守德國所評的減碳末段班。
藻礁是大自然碳匯,具有固碳功能,環團預估大潭藻礁每年可幫助台灣減碳五百公噸以上,三接蓋下去則是政策缺乏長期視野,台商回台政策,放任高耗能產業繼續排碳,不斷推升用電成長的結果。
民進黨政府氣候行動遲緩,至今畫不出淨零路徑圖,卻要民眾輕易放棄七千年藻礁,一二一八全民要站出來,讓民進黨政府重新檢討能源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