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專家之眼】疫後危機?被政府遺忘的隱形失業者

◆  【專家之眼】疫後危機?被政府遺忘的隱形失業者
◆  【專家之眼】將本土語言的復振做為全民運動,划算嗎?

◆  【專家之眼】台灣是美中角力下的民主商品?
◆  【專家之眼】政府不會養網軍!原來是假新聞?
◆  【專家之眼】反萊豬公投一過 政府就偃桌沒收?
◆  【專家之眼】唐鳳被民主消失 蔡政府技術指導?
◆  【專家之眼】勞後破產:勞保問題豈是13萬人少領一年?
◆  【專家之眼】如民進黨民主倒退,下次民主峰會出局?








【專家之眼】疫後危機?被政府遺忘的隱形失業者


2021-12-16 09:35  聯合報 /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研究員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1月22日公佈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10月的長期失業者有5.3萬人。圖/本報資料照片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於11月22日公佈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今年10月的長期失業者有5.3萬人。台灣真的只有5.3萬的長期失業者嗎?你相信嗎?

5.3萬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是根據它的定義來的。根據就業服務法第2條第5款,長期失業者指:(1)連續失業期間達1年以上。(2)辦理勞工保險退保當日前3年內,保險年資合計滿6個月以上。(3)於最近1個月內有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者。(4)勞保年資證明文件。(5)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求職登記文件。(6)失業證明文件。滿足以上條件者,才稱為「長期失業者」。

好了,就算有人滿足以上條件,這樣的人會去申請登記嗎?那就要先看一看登記了有什麼好處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是不是呢?經過一查發現,登記的「好處」有「一籮筐」:「推介合適之工作機會就業諮詢服務:如果當事人對於未來工作方向不清楚,由專業個案管理員提供一對一之專業諮詢。結合或轉介相關資源排除就業障礙。轉介就業促進研習活動職業訓練提升求職技能

推介臨時性工作:經求職登記後經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協助推介就業,於求職登記日起14日內未能推介就業,就業服務機構得推介其至用人單位面試通過後,從事臨時性工作,並發給臨時工作津貼」,洋洋灑灑,煞有介事,卻一毛錢也沒有補助。

請問,這種情形之下,作為讀者的你,假設你現在失業,你會去辦理求職登記嗎?我不知道你會不會,我是不會啦!為什麼不會?那還用講,花了大把大把的精力去登記求職,結果一毛錢也沒有,還去幹嘛?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正因為如此,所以才會有我國長期失業者才只有5.3萬人這麼美麗的數字,就跟官方對外宣稱台灣窮貧人口比例只有1.3%一樣的虛偽、殘酷、冷漠。換言之,官方長期失業的統計,不是根據事實,而是根據定義,而這樣的定義顯然離事實太遙遠。

那麼,如何才能知道台灣真實的長期失業人數呢?可以參考德國的做法,德國的做法才可能反映實際情況。德國的長期失業者可領取救助金,救助金由兩部分組成組成一,房租、水、電等住房費用政府負擔,自己不用花錢。租房面積家庭人口數掛勾,人均不得超過50平方公尺(約15坪),租金上限不得超過當地平均房租,合理吧?合理

組成二、基本生活補貼,具體數額視家庭人口數而定,人口越多,補助越多。自民國 110 年(2021年)1月1日起,單身或單親長期失業者、同住無業或殘疾成年每月領取446歐元,已婚或與成年伴侶共同居住者每月401歐元,25歲以下無業成年每人357歐元,14至17歲每人373歐元,6至13歲每人309歐元,0至5歲每人283歐元。根據上述,在德國,一個長期失業者的四口家庭:夫妻、10歲小孩、4歲小孩,不用付房租、水電、暖氣,一個月可以從政府那裡拿到1,393歐元,約新台幣43,600元,這就是德國的數字不會假的原因

那麼,整個德國有多少人得到國家這樣的照顧呢?根據德國聯邦就業局Bundesagentur für Arbeit)的統計今年11月,每十二個德國家庭當中就有一個家庭(8.1%)領有長期失業救助金,長期失業人口占整個勞動力的 6.7%,相較之下,台灣的長期失業人數竟然只佔整個勞動力的 0.44%,與德國的數字相比,竟然差了15.23倍之多,可見台灣的數字是多麼的荒唐失真

因此,如果比照德國長期失業比例 6.7% 來算的話,台灣大概有 80 萬左右的長期失業人口,而政府為這麼龐大的群體做了什麼事了嗎?沒有。有啦,根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資料顯示那就是每一年大約四萬人的培訓。請注意,是一年,不是一個月哦。

那麼,長期失業救助金可以領多久呢?說到答案,那就讓台灣的長期失業者直流口水,可以領到 65 歲,那65歲之後怎麼辦呢?不用擔心,可以領社會救濟金,那社會救濟金可以領多久呢?到死。所以,生在德國,從出生到死亡,都不用為生存發愁,難怪德國人團結,難怪台灣人無法凝聚!

有人說,德國福利好,是因為德國有錢,主要不是這個原因,而是德國政府不會只照顧有錢人而不照顧窮人,這才是根本原因,不要誤解了。那麼,為什麼政府必須照顧窮人呢?因為窮人也是台灣人,就這麼簡單,不要講一些五四三的,聽了都煩!












【專家之眼】將本土語言的復振做為全民運動,划算嗎?


2021-12-16 09:40  聯合報 /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講師
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要修正108課綱,將本土語言列入中學課程,就有學者專家批評,這是文化部霸凌教育部。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報載本土語言課綱審議通過後,因為108課綱課程受衝擊、師資不足等問題,已使學校教師們備感困擾。根據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九條規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於是,過去僅止於小學的鄉土語言課程,將於111學年度延伸到國高中不但列為必修而且還可能影響升學,更讓家長們憂心忡忡。

今年年初教育部宣布要修正108課綱,將本土語言列入中學課程,就有學者專家批評,這是文化部霸凌教育部。為了安排本土語言課程,勢將剝奪彈性課程,消滅108課綱的最大亮點。

其實,早在小學實施鄉土語言課程時,就有不少人抱怨浪費時間,因為絕大部份的孩子下了課後,都不會再使用它。更嚴重的是,為了安排課程,不得不減少國語及英語學習時數,是否因此拖垮必備語言能力?一旦延伸到中學未來整體競爭力會不會因此下降?值得觀察與注意。

語言溝通工具,也是文化載體語發法制定的宗旨,係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可見是以文化為目的。支持在學校開設本土語言課程的人,往往對戒嚴時期國語推行運動深惡痛絶,因為它打壓本土文化。過去在學校講方言就要受罰的慘痛經驗,更是記憶猶新。語發法的制定與推行,或許有彌補這些有形或無形的傷害的作用吧?

可是,如果從「溝通工具」的觀點來看的話,那就無可避免與文化相衝突了。為了便於政令推行,世界各國政府多半會選擇最強勢的語言做為通用語即使沒有特意採用,也往往會自然獨尊一語。如此勢必造成不同語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悲劇。這是殘酷的事實,或也可說是不得已之惡。為何世界各國孩子都要學英語?因為它是強勢語言如今越來越多老外爭相學中文,當然也意味著中國競爭力越來越強

儘管語言必須面對所謂「勝者強、弱者敗」的現實,卻並不表示應該放任弱勢語言滅亡。為了維持文化多樣性有必要保護稀有語言,這跟保護稀有動物維持生態平衡一樣的道理。所以,弱勢語言的維護與傳承,應該是一種文化資產保存的概念但若變成全民運動,恐怕得慎重考慮它的成本效益了。

世界上的母語復振,只有一個成功的例子,就是希伯來語。這是因為猶太民族有堅定宗教信仰,以色列全國上下一心,才能克服重重阻礙所致。不僅如此,以色列也是世界各國當中,能以小搏大稀有例子。然而,該國也為此付出很大的代價。他們全民皆兵,團結一致,齊力對抗四周的阿拉伯國家,因而國民隨時都處在緊張備戰狀態。試問,台灣有同樣的實力、毅力與決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