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對等關稅急轉彎的反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2144/web/ 

◆  聯合報社論/新加坡憂關稅戰風險,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  聯合報黑白集/東施效顰的「脫中入北」
◆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對等關稅急轉彎的反思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對等關稅急轉彎的反思


2025-04-11 00:55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了全球市場的劇烈動盪。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掀起了全球市場的劇烈動盪;他在經過幾天的市場恐慌和激烈的政策辯論後,忽然宣布針對不對抗的國家延後90天實施,唯獨中國被排除在外,並且針對中國的關稅更從原本已高昂的104%提高至驚人的125%。這種政策反覆的劇烈程度,連一向波動激烈的金融市場也甚少見到,其背後的考量值得深入探討與反思。

川普的舉動,可以從兩個層次來理解。首先,這可視為川普在市場壓力下所進行的部分讓步。川普上任以來,一直以強硬的貿易保護主義立場著稱,尤其對中國的貿易政策更顯強硬,但在近期由他主導的貿易戰已讓華爾街市值蒸發逾11兆美元,甚至市場多次瀕臨崩盤邊緣,美國國債市場更是罕見地同步下跌,引發市場極大恐慌情緒。川普所謂「人民有點緊張」(getting yippy),以及對市場變動表示「有點反胃」(queasy)的描述,顯示其政策決定已經出現動搖,並且充分暴露出市場走向對其產生的影響 。

另一方面,川普對中國關稅的加碼又凸顯出其政策堅持的一面。即便在對其他國家暫時退讓之時,他仍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措施,足見他對中國的強硬立場並未減弱。川普政府形容這種選擇性退讓因應其他國家「迫切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實質上反映出的是川普在政治上與市場壓力之下所作的權衡,並非基於一套穩定、明確的戰略規劃

川普的貿易政策顯現出明顯的混亂和不可預測性,造成國際社會和市場的深度不安政策隨時可能改變的特質,讓企業和市場難以制定長期穩定的計畫。企業對未來前景不確定性的恐懼,遠甚於短期的關稅成本提高,因為這種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企業的長期投資規劃與營運部署。

川普的「90天暫停令」,表面上暫緩了貿易戰的全面爆發,但背後深層的貿易衝突結構並未解決;與中國的關稅戰更有升級跡象,雙方的報復措施持續升級,全球經濟體面臨的不確定性仍在增加。川普希望透過加劇貿易摩擦迫使其他國家屈服並重新談判貿易協議,但至今國際社會對川普政府要求的新協議內容缺乏明確的理解,談判難度和複雜度極高,而川普頻繁更改的態度,更讓談判成為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川普在國內外製造的政策動盪,不僅影響美國經濟,也極大損傷了美國的國際信譽與形象。市場短期的反彈,並非對政策的長期信任,只是市場緊繃情緒暫時緩解的結果。長期而言,企業和投資者對美國貿易政策的不信任已然成形,這對未來美國經濟的持續成長與穩定,都是嚴重隱憂。

整體而言,川普的關稅戰術,已經證明是難以持續且代價昂貴。全球貿易本就環環相扣,採取這種粗暴且變幻無常的政策,只會造成國際市場的不穩定,進一步損害各國的經濟成長動能。對此,國際社會與美國內部應積極尋求更具理性、可永續的貿易政策,避免陷入更深的經濟泥沼。

川普政府或許可以透過市場的短期上漲尋找一些政策上的安慰,但真正的勝利必須來自明確的策略、穩定的政策和國際社會的信任。只有如此,才可能真正達成促進美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目標。否則,短期的「贏面」不過是一場空洞的政治秀,最終受傷最深的,仍是美國的企業、工人和消費者。

當川普還沉浸在市場上漲的短暫喜悅之中,長期的不穩定、難以預測的政策路線,是全球經濟乃至美國經濟最難承受的重擊。這場關稅之戰,到底誰贏誰輸,或許還有待時間檢驗;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並不是一場透過單純加碼關稅就能獲勝的戰爭,它考驗的更是政策制定者的智慧、理性與耐心。













聯合報黑白集/東施效顰的「脫中入北」


2025-04-11 04:22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中常會邀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吳介民進行專題報告,兼任民進黨主席的賴清德總統對吳所提「脫中入北」的新趨勢大表贊同。 圖/資料照片、民進黨提供


川普關稅戰方酣,美中角力風詭雲譎,台灣也深陷風暴。賴清德卻在中常會書空咄咄,發出「脫中入北」是正確方向的奇論。

這個「北」字說穿了,就是一塊遮羞布「北」指的是全球北方,對應的是以中國大陸為首的全球南方。但要麼 「脫南入北」,要麼「脫中入美」,弄出個不東不西的脫中入北,就是想用「北」遮「美」。

台灣剛被川普加了卅二%關稅,台積電還被一鍋端,投資一千億美元彷彿還不夠填老美的胃,川普團隊還嚷嚷要從台灣奪回所有晶片製造。賴清德此刻卻赤膽忠心表態要入美,除了白目,更是在全民傷口上撒鹽。

台灣最大貿易夥伴原是中國大陸,賴政府至今連 ECFA 都不敢切斷,喊脫中只是意淫!這個一心「入北」的對象,還正是對台灣予取予求的禍首。如果民進黨敢讓台積電押點注在大陸,東西平衡術玩得聰明一點,美國投鼠忌器,勢不至生起整碗捧走的貪念。

百餘年前福澤諭吉主張「脫亞入歐」,為日本開啟了百年盛景。但十九世紀吹的是西風,脫亞入歐不過是順勢而為。如今賴清德東施效顰,也來個脫中入北;卻不想歷史大潮已是「東升西降」,入北難道是想沾沾落日餘暉?

連日本都已在轉彎,中日韓三經長剛決定加快自貿區談判。賴清德想脫中入美,等美中勝負見端倪不遲。













聯合報社論/新加坡憂關稅戰風險,至少我們還有音樂


2025-04-11 04:46  聯合報/ 社論
今年台灣祭音樂活動,屏東縣政府事前邀請總統賴清德錄製影片,高舉「至少我們還有音樂」毛巾。 圖/屏縣府提供


川普用關稅向全球宣戰,對等關稅實施前夕,又突然喊暫緩九十天,根本是在玩弄世界。各國戰、和態度不同,新加坡雖被列入最低關稅的十%稅率,總理黃循財仍發表談話,指出星國面臨被擠壓、被邊緣化、被拋棄的風險,呼籲國民做好準備迎接衝擊。而台灣被課三十二%重稅,賴總統卻以影片現身音樂祭高舉「至少我們還有音樂」布條。他後來幾度回應則是前倨後恭,先稱要強力交涉,隨即急轉彎宣布不報復、零關稅,最後又表態支持「脫中入北」。

面對國際衝擊,各國條件不同,應對策略與態度各異,重點是如何降低風險,爭取最佳利益,布局長遠發展。對比星、台兩國領導人,器識、格局、策略、領導力,都差一大截

川普的對等關稅,狠敲各國對美貿易順差;但新加坡卻是東協唯一對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國家。美星自由貿易協定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生效,美國出口新加坡的商品一直享有零關稅待遇。因此,新加坡原以為不會成為美國加稅對象,只是擔心在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經濟整合與供應鏈退化的情況下,新加坡將間接受到影響;未料川普全方位掃射,星國仍無法倖免。

事實上,新加坡列名十%的最低基準關稅,較其他國家仍更具相對優勢。新加坡也能透過外交多邊機制區域合作,應對貿易戰。新加坡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和「太平洋聯盟-新加坡自由貿易協定」(PASFTA等廿七個自由貿易協定,極高的貿易自由化條件,有助於降低美國關稅衝擊

但黃循財仍誠實面對問題,認為美國拋棄 WTO 體系,將重創小國。他認為,新加坡受川普關稅戰的直接影響有限,故不會採取關稅報復;但全球一旦爆發全面貿易戰,貿易依賴程度極高的新加坡所受衝擊將比其他國家更大。他也擔心,重演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貿易戰升級為武裝衝突,最後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黃循財告訴人民:新加坡憑藉財政儲備、社會團結和堅定意志,比許多國家更有準備;但國民要做好心理準備,不能陷於安逸,以免措手不及

川普關稅戰規模超乎預期,但關稅戰預告已久,台灣仍顯得過度輕忽,甚至以為奉上台積電,就可高枕無憂。儘管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稱,政府是以「二十五%+N」推估關稅,但許多人更相信民進黨總召柯建銘所稱參與國安會議的關稅預估十%,行政院長卓榮泰更要國人「安心睡覺」。結果關稅巨棒揮來,賴政府倉皇失措,怒責美國既不合理也不公平,將嚴正交涉等到神智恢復,又忙不迭屈膝彎腰,匍匐在地

賴清德說要與美國從零關稅談起,但越南率先表態零關稅,卻被嗆別想降關稅就完事。台灣已掏光家底,又自掀底牌,還有什麼牌可打?賴清德說,還要整合「台灣投資美國隊」,但川普已奪走晶片,台灣還必須把整個供應鏈連同其他產業都拿去進貢嗎?日昨,賴清德又說出未來投資要「脫中入北」,但北美對製造業荒疏已久,企業在那裡找得到工人嗎?這豈非在掏空台灣嗎?

關稅戰是一場全球戰爭,世界經貿秩序將劇烈重組,甚至可能出現學者所稱「全球貿易美國」現象,或邁向「去美國化全球化」時代;誰料,賴政府卻只想把台灣鎖進美國。如果領導人器識短淺,又無深謀遠慮,小國更會被邊緣化。美國在搜括全球經濟利益,中共在重畫地緣政治地圖;夾在中共軍演和美國關稅之間,台灣將被推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