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 星期四

銀行打詐自救 政府要跟上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8763/web/ 

◆  銀行打詐自救 政府要跟上
◆  我被「股票群組」騙了千萬!
◆  班班有鮮乳缺配套 美意變了調
◆  台還有押錯寶的本錢嗎
◆  川普 未來美國2.0的締造者?
◆  稻米產業永續 比公糧收購更重要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銀行打詐自救 政府要跟上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在兆豐銀行聯合多家主要銀行,暫停投放廣告給一些實名制執行不彰的社群平台後,數發部「終於」有反應,平台廣告實名制將於明年元旦起上路,規畫分階段進行,先從高風險廣告客戶開始要求廣告實名制,要納管,有罰則。

每天靠社群程式滋養與溝通營生的我們,常常看到假消息,但由於主要的社群平台詐騙太猖獗,這些商業機構又不願執行實名制,讓太多人陷入詐騙風險和危機。

台灣成為詐騙王國的汙名,銀行業的集體「反撲」,可從科技平台不負責任、政府單位長期執行不力,以及資訊社會下人們依賴社群的迫切與素養不足,來加以探討。

首先,在官方雖有行政院打擊詐欺辦公室、警政署刑事局、到「很厲害」的數位發展部,但是遏止網路詐騙,長期成效不彰,反而打詐愈打愈旺。

這其中,跨國界的詐騙行為,利用「跨國性」社群平台的特性,只管收廣告費用不用實名,或是無償分享新聞媒體的報導成果卻不付錢給產製新聞的單位。這些跨國社群或網站,賺錢速度與客訴詐騙時間成反比,讓「正牌單位與人」或「被騙者」難以追查和處理糾紛。

其次,兆豐銀行及其他銀行暫停在沒有實施實名制社群平台投放廣告,這樣自保措施,主要在減少因詐騙而導致的損失和聲譽受損,也反映出金融機構對於社群平台管理不善的「強烈不滿」。社群行銷曾是他們的最愛,但冒牌太多,甚至喧賓奪主。

最重要的是,現代人依賴新媒體社群平台或自媒體,以獲取大量和絕對資訊,但這些平台上的資訊真假難辨,容易被良莠不齊的網紅甚至不法分子操控。

這也凸顯了媒體素養教育的重要性,讓各個階層,尤其是樂齡壯世代的民眾,能夠更好地辨別真偽資訊。

當前假的金管會名號、財經名人、股友會交流投資社團,到銀行機構,外加網紅直播主的「暢談」,在這樣長期「假環境」浸潤下的資訊環境,正牌銀行暫停新媒體廣告投放的第一槍,自己自救的打詐措施,能促使政府在防詐上有更正面的作為嗎?如罰則和下架規範,需要趕快跟上詐騙集團的腳步。

深植數位環境下的人們處於詐騙進行式侵害,需要更多社群平台的合作和更嚴格的法規,才能解決這一問題。













我被「股票群組」騙了千萬!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彭震/公務員(台北市)


為避免被認為我是來「詐騙」讀者,先聲明:我已向警方報案,有案號。

我在近兩個月內被「股票投資群組」詐騙千萬元,經自我檢討,提出以下幾點供大眾參考。

首先,別自以為「天縱英才」。我自投資股票以來,每天閱讀財經分析報告、研究股票K線、技術分析,熟記數十支股票價位、基本面,還在「群組」中被請教如何投資某一檔股票,殊不知落入「吹捧」迷藥之中。

其次,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群組」每天中午選定一支飆股,讓你用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入;期間假稱原始股東出售股票,例如「台積電」六五○元,看到這個價位,自以為賺到大錢,還去申請信貸,最後落得一場空。

最後,不要隱瞞家人。最後期間為了交付「服務費」來取回我的「獲利三千萬」,他們會教你去高利貸;還跟你說:為了家人好,不要說你籌不出錢;又提醒你不要跟同事朋友說,因為同事朋友會因你賺大錢而「仇富」;這些都是他們的「話術」。

其實一開始我老婆就認為是詐騙,但我深陷其中而不自知。所以如果發現親人朋友有異常行為,第一時間就報警或打 165 查證。現在詐騙的手法千奇百怪,使用軟體也會改變,重點在於自我心態的正確與否。只希望我的慘痛經歷,可以挽回社會上可能受害的人。












班班有鮮乳缺配套 美意變了調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邱世長/教師(新北市)


近日屏東縣某議員在總質詢抱怨,「班班有鮮乳」政策上路,然而她從念國小兒子的書包裡竟發現鮮乳變成七瓶保久乳,令其傻眼。

班班有鮮乳政策立意良善,但各界批評政策聲浪卻如泉湧,主因是配套措施不足。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昨日表示,「不會勉強」學校一定得參與班班有鮮乳政策,如果學校「沒有意願訂購」,將不再配送,但「補助費需繳回」。此話一出,令外界瞠目結舌。

首先,第一線的教育人員聽農業部長說出「補助費需繳回」,大驚失色,難以置信。試問,誰敢把政府的鮮奶補助費繳回去?這不是代表學校偷懶?學校準備被家長痛罵?家長鐵定責怪學校想推卸工作,害小孩沒有「免費鮮奶」可以喝。

其次,班班有鮮乳,沒有人會責怪,因為可以補足學生的營養。外界批判的,是政策推出太草率,缺乏完整的政策配套,才讓學校在落實政策時亂成一團。

看看日本如何落實學童喝鮮奶政策:日本是替學校、乳品廠建置鮮奶冷鏈系統,研議配套措施,聽基層聲音。因此日本的鮮乳政策能落實,造福學子,家長讚譽。

反觀台灣,鮮奶冷鏈不完善,有些學校甚至沒有冰箱等暫儲設備,只能採購保久乳。議員抱怨屏東縣國中小約六十五%發保久乳,鮮奶僅卅五%,變成「班班有保久乳」,需改善這問題,對症下藥。

其三,班班有鮮乳,要提防「學生拉肚子」。有些學生喝鮮乳不會腹瀉,有些學生快速喝下鮮乳,可能會「狂噴」!這種窘境,會傷到學生的自尊心,也是一種「反教育」。

教育現場的無奈,就是老師發下鮮乳後,細菌的生長速度,會因溫度上升而加快!老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在「離開冷藏的卅分鐘內」喝完鮮乳,因為擔心鮮奶滋生細菌,造成學生拉肚子!這反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壓力與反彈。

其四,老師可以做機會教育。例如,告知喝牛奶會產生腹瀉的學生,可能是因為身體內缺乏乳糖酵素,無法分解牛奶中的乳糖。若有學生是缺乏乳糖酵素,學校便可把保久乳當成替代方案。

班班有鮮乳是政策美意,如缺乏配套措施,教師也沒注意到學生「個別差異」,反而會讓教育現場亂成一團,美意變了調。













台還有押錯寶的本錢嗎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苑丹東/時事觀察員(高雄市)


隨著川普在大選中獲勝,美國政壇再度掀起巨浪,並對全球政治產生重大影響。民進黨政府的外交策略再次受到挑戰,尤其川普2.0重要內閣成員已快速著手任命,包括白宮幕僚長、國家安全顧問等,除已排除前國務卿龐培歐和前駐聯合國大使海理進入其新政府外,聯邦參議員魯比歐內定國務卿、福斯新聞主播赫塞斯內定國防部長。台灣的對美外交路線和未來戰略必須重新檢視,抗中保台曾經讓台灣在美中博弈之間取得一定的地位,但如今這一策略已然失靈,民進黨必須正視這一現實,不要再盲目迷信過去的路線。

龐培歐與海理在賴政府上任之際分別訪台,並頌揚賴清德總統的外交政策。然而,隨著川普新政府組建排除這兩位「台灣的堅定盟友」,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個人政治博弈的結果,然而背後反映出的卻是川普的全球戰略調整與內部圈子的權力再分配。以川普的兒子小唐納及保守派評論員卡爾森為代表的新勢力,顯示出共和黨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權力架構,其政策方向與龐培歐等人截然不同。他們希望減少美國在海外軍事與外交承諾,特別是在亞太地區,這意味著台灣倚重美國保護的策略可能更加脆弱。

民進黨政府在川普第一次上台時,選擇緊跟其步伐,強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並通過購買大量武器來提升防衛能力,然而這樣的「抗中保台」策略如今已經不再是萬靈丹。川普第二次執政,對外政策很可能更強調忠誠和內部的一致性,這讓那些未能完全融入川普核心圈子的政治人物,包括支持「強勢美國」的龐培歐和海理被邊緣化。這樣的趨勢表明,台灣政府需要重新思考對美戰略,並尋求更具彈性和自主性的外交方針。

台灣的「抗中保台」政策也需要新的思維與調整,台灣在美中博弈下,透過與美國建立緊密的軍事合作與外交關係,成功吸引國際對大陸壓力的關注。然而隨著美國內部政治氛圍的變化,及川普對忠誠與利益的強烈重視,這樣的「抗中」立場,可能無法再像過去那樣獲得美國支持。共和黨新的權力架構對外交政策的看法與過去有顯著差異,更加關注美國國內利益而不是海外的盟友承諾,這讓「抗中保台」失去了原有的優勢。

面對這樣的新局勢,民進黨政府國安團隊必須認識到,台灣的生存與發展不能單純依賴外力,而應該強化自身的實力與主動性。台灣應該在國防與外交政策上採取更為靈活的立場,強化自身的防衛能力,不再僅僅追隨美國的腳步,而是要根據台灣的安全需求,來決定購買什麼樣的武器和進行何種形式的國防建設。這樣的策略可以讓台灣更為自主地應對潛在的威脅,並在美中對抗加劇時,不至於陷入完全被動的局面。

台灣必須清楚認識,在國際政治現實中只有強者才能得到尊重。過去親美政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台灣的安全感,但如果沒有自身的實力與獨立自主的戰略,這樣的安全感只是一種虛幻的依賴。政府應當明白,唯有真正地強化自身,台灣才能在川普2.0及其後的世界立於不敗之地。















川普 未來美國2.0的締造者?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梁國輝/自由撰稿人(台北市)


「我愛你們,基督徒…你們必須出去投票。四年後…我們會把它修好,讓你不必投票!」這是今年七月川普在佛州西棕櫚灘一場選舉造勢活動上,對保守派基督徒支持者的呼籲。

川普的這項言論已引起各方高度關注,美國華盛頓郵報引述部分民主黨人的關切,認為川普表明他計畫成為獨裁者,並暗示如果他贏得第二任總統任期,將終結美國的選舉。根據美國憲法第廿二條修正案規定,美國總統的任期不得超過兩屆,無論是否連續。

以下幾個面向或許可以說明川普的確存在「任期焦慮」,尤其當部分政治觀察家喜用獨裁者形容川普的風格之際,他有關總統任期的談話自然格外引人關切!

首先,競選時期的「死忠部隊」可能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總統的「修憲志願軍」。

在選戰策略上,川普鎖定經濟低迷的匹茲堡等「鐵鏽帶」城市的勞動階級選民,聲稱要和他們站在一起。川普也巧妙運用支持者對白人、基督教等美國正統的特權,存在「復辟」的渴望,這些長期被抑制的反動觀念被川普適時「解放」出來!川普將這種畫分敵我的鬥爭手段,成功轉換成政治能量,匯聚成支持自己的「死忠部隊」,未來不無可能將其轉換成「修憲志願軍」而形成一股社會氛圍。

其次,川普兩次參選,複製美國政壇反智主義,有利於形成推動任期改革的政治思潮。

美國政壇的反智主義始於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年)輕視知識分子的艾森豪入主白宮;風格反智的美國總統,川普非最早、也非唯一,但川普把美國政壇反智主義發揮到極致。反智主義隱含反叛和民粹基因、公開反對和邊緣化知識分子,並對權勢領導人盲目崇拜,這是當今美國反理性、反權威、反建制複合型社會的呈現。未來如果川普支持者以總統任期為訴求,美國反智主義不無可能變種發展為推動修憲的政治思潮,其勢將銳不可擋!

再則,川普集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完全執政」,有利號令志同道合之士選邊站隊。

美國憲法第五條規定,參眾兩院議員與各州議會都是修憲程序中的擔綱角色。依目前情勢,川普可望全面取得多數席次,有望轉換成支持他的任期改革理念。

在最高法院,目前保守派與自由派的比例是六比三,也有利於川普未來施政上的司法解釋;其中歷史悠久的司法審查制度,也可以不必透過修憲方式而使憲法適應環境變遷需求,並以此作為修憲風潮的助攻力量。

最後,川普屢次表露嚮往非民選產生、無任期限制的威權領導人。

例如他曾公開稱讚普亭、金正恩、希特勒等,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拉赫曼在他的著作《強人時代》裡寫道,民國一○六年(二○一八年)川普與習近平會面時,川普半開玩笑的說:「美國也打算取消兩屆總統任期的限制,這樣我就可以在位數十年。」因為當年習近平取消憲法國家主席連任次數限制,加上黨的總書記和軍委主席,修憲後「三位一體」無任期限制。

美國的修憲門檻頗高,自一七八九年生效施行至今,有效的憲法修正案總共也只有廿七條,這部憲法的「剛性」可見一斑

川普念茲在茲任期限制問題,他會用什麼方法去營造政治風潮?「川普2.0」會不會是未來「美國2.0」的締造者?

光這一切,恐怕就足夠對施行二百多年的美國憲法制度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衝擊。雖然他也曾向時代雜誌澄清,「我並不想挑戰憲法第廿二條修正案」(限制總統任期不超過二任)。















稻米產業永續 比公糧收購更重要


2024-11-14 03:35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延宕四十九天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在行政院做出若干「讓步」後,終於順利在立院交付委員會審查。在野黨原先堅持的三大爭議中,禁伐每公頃補償六萬元和健保點值○點九五,都得到行政院明確承諾,只是時程有所推延,唯獨對公糧收購每公斤增加五元(由現行每公斤廿六元提高到卅一元)政府內部仍有不同意見,行政院僅承諾今年底前提出完整配套方案,屆時若行政院所提的配套能完全遵照立法院決議則一切圓滿,若完全不符合或僅部分符合,不知在野立委是否接受?有無有效反制方案?

就專業評量,執政黨與在野黨針對是否該直接提高公糧收購價有不同的主張與說法,也都有不足之處,無法取得大多數民眾和輿論的支持。農業部不同意提高公糧收購價,但所持理由和數字,如會大幅提高種稻面積和產量,以及需增加百億預算,均不夠精準,何況仍有多項政策工具可減緩稻米保價收購政策調整後可能發生的震盪;且行政部門堅持推動的「1集、2轉、3加3」,多數係新瓶裝舊酒,頂多提高補助獎勵金額,許多措施實施至今並未達到預期效果,也沒有問責機制,致使許多農民對行政部門新措施沒有信心,無法獲得農民支持。

至於在野黨主張提高公糧收購價,理由在於台灣近十三年物價飆漲十五%,農業成本至少漲廿五%,公糧收購價沒有調漲不合理;至於每公斤該提高多少才合理,並沒有經過精算,也沒有相關配套措施,直接給錢無法發揮乘數效果,卻可能帶來負面影響,讓外界有漫天喊價只為討好農民的負面印象。根據學者試算,這些年國內種稻的直接成本平均每公斤增加三元,考量還有其他費用,該提高多少才合理,應該讓科學數據說話,而不是淪為各說各話,甚至比拳頭大小。

更重要的是,過去實施公糧制度雖讓農民得以溫飽,糧倉年年囤滿稻米,卻也導致增加政府財政負擔、稻米生產重量不重質、不符合 WTO 規範、新舊混米等爭議,也無法解決長久以來國內稻米生產過剩及稻農收入偏低的困境。而鄰近的日韓早已廢除稻穀保價收購制度,轉而以市價向市場收購公糧,台灣已成為全球唯一仍然實施稻穀保價收購的國家。

如今時空已經轉變(如少子化、飲食西化和多樣化等),國人食米量創新低,該不該廢除該項制度,改以其他措施來替代,讓稻農能提高收入,維持繼續生產的意願,並透過生態友好的可持續生產模式,讓稻米產業可以永續發展,才是農業部最該花心思的重要決策。

今年日本發生的米荒之亂,暴露其多項稻米調整政策無法應對極端氣候、天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日本政府對於強烈抑制稻米生產及給予出口稻米補貼的做法已出現檢討聲浪。習慣以日本農業政策為師的台灣,有必要因地制宜,建立更具彈性、能夠靈活應對氣候變化的稻米調整政策,而不是執著於該不該提高公糧收購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