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王文華/從開門,到關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從開門,到關門






王文華/從開門,到關門


2024-04-15 00:40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人的上半場,在開門。下半場,關門。

遇到一位很久不見的朋友,我們同一年進研究所,媽媽也同樣九十多歲。他家在台北,但人在外縣市工作。每次來台北開會,一定回家看媽媽。「我媽九十幾歲了,還是要等到我回到家,聽到我把門關上的聲音,才能安心入睡。」

我們聊起念書的那些年。那時忙著開門。好的教育開了很多扇門,我們也把握機會,迅速鑽進門內。一扇門,引導到另一扇,我們步步高升,甚至有意無意地把別人擠到門外

但到了某個階段,我們突然發現:頂樓的門打開後,並不是富麗堂皇的宮殿,而是空無一人的廣場

有人留在廣場,把廣場蓋成宮殿有人離開廣場,探索另一個荒野但不管選擇為何,我們都開始「關門」

因為長了智慧、多了慈悲,於是和年輕時辜負過、或被辜負的人,再見一面,握手言和,然後揮手再見。每個人都像一本書,這一本我無緣看完於是把原本夾著書籤的這一章,永遠闔上,就像永遠關上一扇門

因為知道人生短暫,不想多留遺憾,於是開始嘗試年輕時想做,卻因為沒錢、沒時間、沒智慧去做的事有些做了之後,大呼過癮;有些卻覺得不做也罷但做了之後,那扇心門就關了起來夜闌人靜,不會再被遺憾的風,吹得嘎吱嘎吱地響

因為體會過金錢的美好與荒涼,於是開始計畫在走之前把錢花光,把帳戶「關上」。一位朋友發動「死時破產」計畫:留給孩子的錢夠用就好,多的全部在活著時用掉或捐掉。這其實很難,走前剛好把錢花光,比生前累積財產,需要更多的抉擇和割捨。

最後,因為知道最終會在乎我們的人,是最初就在乎我們的人,於是每天最常穿越的門,不再是公司的門、銀行的門、或應酬時熱情敞開的自動門,而是回家後輕輕帶上的家門。時間還早,門已閂上,因為重要的人與事,都已經在眼前了。「爸爸,我剛才做了一個蛋糕!」孩子看到你的表情,永遠像是第一次看到你的表情。

當然,還是有很多自動門忙碌地開關,很多家門很晚才閂上,很多九十歲的母親睡不安穩。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於是開門、關門的時機也不同

和多年不見的朋友告別後,我回家看媽媽。媽媽雖然坐在輪椅,但每次一定要送我到電梯門口。我說:「風大,別出來了。」她說:「趕快去吃飯,有沒有錢?」電梯門打開,我走進去。她的輪椅停在門外,我持續揮手,遲遲沒有按一樓。我想把這一幕,留在心中。因為我知道這一幕,不會永久。「快走!快走!」她揮手,我按下一樓,門緩緩地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