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清德不妨邀習近平來台喝珍奶
◆ 大屋頂下/馬英九訪陸vs.賴清德就職(下) 中華民族與台獨民族之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資訊揭露對企業的考驗
◆ 司改:法官過勞 民眾委屈
◆ 濤起風生舟共濟-悼台灣創投先驅徐大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永續資訊揭露對企業的考驗
2024-04-15 00:56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淨零碳排和永續發展的全球趨勢,已讓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不僅是獲利,更是既能獲利又可兼顧對環境、社會和治理(ESG)的發展與責任。而 ESG 永續和氣候相關的資訊揭露,對投資大眾來說,也是評估一個企業體質與經營潛能的重要指標。
也就是說,不論是考量企業 ESG 永續經營風險的傳統投資人、重視 ESG 資訊的責任投資人、ESG 排名評比機制及與其連結的指數或基金商品、永續金融的發展…都必須仰賴企業在 ESG 及與氣候相關資訊的揭露。
由國際財務報導準則 IFRS 基金會所設立的國際永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推動全球永續資訊揭露報告的一致性,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六月所發布兩項關鍵永續揭露原則:「IFRS S1」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一般規定及「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規定。前者替企業檢視價值鏈中與永續相關的風險與機會提供參考架構,後者針對企業揭露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提出說明。
在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的支持下,「IFRS 永續揭露原則」已有超過六十四個國家的金融監理單位、近四百個相關機構承諾推動採用。依 ISSB 剛發布的採用指南概述,使用的方式可包含直接採用 IFRS 永續揭露原則,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該原則但能產生相同功能與結果的間接型式。
除了 ISSB 外,歐盟與美國亦針對企業的永續與氣候相關必要資訊訂出了揭露標準。歐盟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實施的「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及「歐洲永續發展報告準則」(ESRS),要求與歐盟有重大業務或財務聯繫的非歐盟公司,都必須在整個價值鏈中提出可識別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對人類社會和環境的影響,以及對公司財務和業績的影響,以完成全面性的相關揭露。
而美國的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則在年初投票通過了氣候相關揭露規則,要求所有美國上市公司進行額外的氣候相關揭露,財務報表中必須列入與排放和氣候相關的財務資訊。而美國加州去年推進的兩項氣候揭露法案中,針對範疇 1、2和3的溫室氣體排放的「氣候企業數據問責法案」(SB 253),以及與 TCFD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一致的「氣候相關金融風險法案」(SB 261),則要求在加州開展業務的公司與其供應鏈要進行更多的氣候揭露。
揭露,讓永續資訊透明化,在國外已透過法規更確實的要求企業對齊。在國內,金管會去年也宣布將以「直接採用」方式接軌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規畫自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會計年度起分三階段適用 IFRS,上市櫃公司須遵循準則揭露企業永續相關資訊。
永續及氣候資訊揭露標準,法規日益明確也嚴格,企業揭露不實錯誤時,勢必將被課以法律責任;若無法掌握企業永續相關數據及可能風險,亦容易衍生經營者違反受任人義務的法律爭議。建構良好的永續數據治理,顯然是經營者當前的重要議題。
快步跟上是唯一解方。要建構能充分考量永續風險和機會的治理模式,要把永續轉型融入商業創新模式,要培養員工的永續基礎能力,更要建立重視永續發展的企業文化。同時,得盡速導入數據科技,設計符合多種永續資訊揭露監管制度的永續報告書,並從中掌控永續風險。E、S、G三者環環相扣的時代,如何全方位的思考治理二字,正嚴格考驗每個企業經營者對永續與未來的想像。
大屋頂下/馬英九訪陸vs.賴清德就職(下) 中華民族與台獨民族之戰
2024-04-15 00:52 聯合報/黃年
三月二十四日,馬辦宣布,「應大陸邀請」,於四月一日至十一日訪問大陸。
馬習二會,可從「應大陸邀請」這五個字談起。
這表示此會是由大陸方面主動發起的。在兩岸新局將啟動之際,習近平欲藉此會宣示自己的兩岸政策新觀點,但可能更重要的是也讓馬英九藉此會表達其兩岸思維,並藉此會向賴清德放話。
接納馬英九藉此會發言,可能是中共安排此會的更重要目的。因為,去年(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三、四月馬英九的大陸之行,甚至可逕稱為「一中各表之旅」,將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總統、孫中山、三民主義等等,可謂發揮到「肆無忌憚」的地步,但中共主場仍然安排夜市民眾歡迎馬英九如「大進場」一般的火熱場面。當時,國台辦總結馬英九之行稱:證實了九二共識的有效性,並再次證明九二共識就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國台辦的評語等於是說:接納馬英九以「一中各表」來定義「九二共識」,「證實了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今年的馬習二會,必須與馬英九去年的「一中各表之旅」聯結起來看。因為,習近平當然知道馬英九去年之行的一切表述(甚至可能根本就是預見馬英九會那樣的「一中各表」,而中共正是要促成其發生);則此次「主動邀約」馬習二會,若說習近平就是刻意要安排這個平台,讓馬英九再次表達其「一中各表」的立場,這應是合情合理合邏輯的政治判斷。
因為,馬英九若不能說「一中各表」,不會應邀;習近平若不容馬說「一中各表」,請不到馬先生。
馬英九此行,在論述架構上,可分作兩大體系。一系是廣州行,參訪孫中山故居、黃花崗烈士墓、黃埔軍校等,這是在表達中華民國的政治統緒,即是「一中各表」,用《大屋頂下》的政治語彙來說就是「大屋頂中國」;另一系是陝西行,親祭黃陵,「共奉黃帝做為我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共同的始祖」,這則是「一個中華民族同表」,用《大屋頂下》的語言來說則是「大屋頂中華」。
關於「一中各表」,馬英九對習近平說:兩岸在民國八十一年(一九九二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
關於「一個中華民族同表」,則是馬英九此行著墨最重之處。一路上,他將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和平,奮鬥,振興中華」經常掛在嘴邊。他當著習近平的面又說:誠摯期盼兩岸互利共榮,攜手合作,振興中華,讓中華民族在全世界面前抬頭挺胸。
若用比較簡化的語言來解讀馬英九的此一架構,他可謂是用「一個中華民族同表」之「同」,來存「一中各表」之「異」。若用《大屋頂下》的語彙來說,就是以「大屋頂中華」先於「大屋頂中國」。
現在尚不知道馬習雙方會前是否交換過意見,習近平此會的論述在政治分歧上的著墨很輕,而使得他五五五字的開場白幾乎可標題為「一個中華民族同表論」,而與馬英九相互呼應。
習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他說:第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共同家園。第二、堅定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第三、堅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四、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以上,這是不是可以稱作「一個中華民族同表論」?
至此,或許可以作出一個略帶保留的歸結:此次馬習二會,已使九二共識回復至「一中各表」的位置,也就是以「一中各表」來求同存異,擱置爭議;但更明確的指向則是,已將兩岸問題的重心,由政治體制的歧異轉移到中華民族的認同上。
此一轉移的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在馬英九的原因眾所皆知,因為這是他始終如一的立場。在習近平的原因,則是因他已清楚意識到「一中原則」的問題完全勉強不得,只能寄望「一中各表」仍在台灣能夠勉強維持求同存異,主要的「求同」之道是在中華民族。也就是說,若要營造超越政治歧異的兩岸聯結,只能寄望「一個中華民族同表」。
也可以說,習近平已從「一中原則」的第一防線,撤退至「一個中華民族原則」的第二防線。
馬習兩人,顯對兩岸情勢的急遽變化皆有相同的認知。「一中原則」的爭議,使兩岸的政治歧異愈來愈惡化,愈來愈不能解決。在「務實台獨」的操弄下,甚至不承認清明祭祖是中國千年傳統。誰跟你是中國人?誰跟你是炎黃子孫?誰跟你是中華民族?而若兩岸連「中華民族同表」都不能成立,還奢談什麼「一中原則」?根本連「一中各表」都不能立足。
這個兩岸思維的大轉移,可說就是從「一中原則」轉向「一個中華民族原則」的大轉移。
說到這裡,回頭看昨日本文提及的丁渝洲將軍專欄。他主張應當正視中華民國陸軍官校自黃埔至鳳山的百年一脈相承,又向上溯及「兩岸都是炎黃子孫,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如此這般,若論及中華民國陸軍官校的統緒都要論及「炎黃子孫/同文同種/同根同源」,則論及兩岸求同存異的政治態勢又如何能不論中華民族?同根同源,即須追本溯源。
其實,在「一個中華民族同表」下,反而有可能找到「一中各表」的出路。習近平說,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心結不能化解,沒有什麼問題不能商量。但如果在中華民族的概念下,連「中華民國」或「一中各表」的心結或問題都「不能化解/不能商量」,則習近平的這句話豈不只是一句假大空話?
因為,如果用中華民族的視角來看「中華民國/一中各表」,必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國共產黨的視角不同。
因此,本文寄望,中共應將「一個中華民族同表」與「一中各表」的關聯性並行考慮。沒有「一中各表」,在台灣根本撐不起「一個中華民族同表」。
當然,習近平顯然也是欲藉此會向賴清德放話。本文認為,習近平已經至少未正面否定「一中各表」的主張,並明顯將兩岸政治歧異轉移至兩岸民族認同。
亦即,習近平已將賴清德的「台獨民族之戰」,易軌至「中華民族之戰」。習近平的意思是,雖賴清德可與我習近平為敵,但不必與十四億中國人及五千年中國傳統為敵。
賴清德是否仍要將「九二共識」說成「一國兩制」而不屑「一中各表」?又是否仍要主張「誰跟你是中國人?」,而與十四億人為死敵?
賴清德的這個選擇,不能出自妄想,而應出自常識與理智。
賴清德不妨邀習近平來台喝珍奶
2024-04-15 00:51 聯合報/ 陳長文/海基會首任秘書長、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前會長(台北市)
馬英九率台灣青年到北京大學參訪交流。 圖/取自北京大學官網
馬習二會日前成功圓滿落幕,證明北京也希望降低兩岸的「仇恨」循環,究竟「武統」是最後不得已的選項。在兩岸都希望和平的此刻,賴清德準總統不妨邀請習近平主席來台灣喝杯珍珠奶茶,延續馬英九前總統的努力。
此次訪陸行,大陸人民看到馬英九的興奮溢於言表,是假裝不來的。馬總統數十年來,對大陸同胞福祉的關心,對民主改革甚至國家統一的期待,已在他們的心中累積出情感,這是兩岸和平最重要的資產。
馬總統訪陸成功,戰爭的氛圍降低了,連過往逢中必反的民進黨,都要審慎拿捏酸馬英九的尺度。民進黨呼籲北京直接跟「台灣執政黨」對話,這不是壞事,問題在於,民進黨希望、能夠在什麼樣的基礎上,和北京對話?主張「台灣獨立」的執政黨有這種籌碼嗎?
或許現在要求民進黨接受九二共識,是有點強人所難,這次習近平也做出了讓步,以「中華民族」貫穿馬習會的講話,用兩岸民族、歷史、文化的淵源,取代政治上的「中國」意涵。如果這樣的善意都得不到民進黨的「務實」回應,又談何降低仇恨、增加交流?
去年九月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先生曾說「想和習近平共進晚餐」、「若習近平有機會來台灣,我會提供待客套餐,蝦仁飯再加一杯全糖的珍珠奶茶」,顯然賴參選人也想化解兩岸的對抗形勢。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陸,一舉扭轉陸美關係(甚至國際政治局勢),現在馬英九前總統可以訪陸,為什麼習近平主席不能訪台呢?
習近平訪台,乍聽之下是異想天開,畢竟賴清德是「務實台獨工作者」,民進黨全黨上下又把「抗中」當成膝反射動作(再加上來台的維安問題),從目前的氛圍來看,習近平照理沒有接受邀請訪台的道理(當時,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對「共進晚餐」即回應:「作為務實台獨工作者,還是務實一些好」)。如今,賴清德已經驚險過關成為中華民國的總統當選人。眼看五二○就要就職,賴準總統或許真的可以「務實」的斟酙如何落實「和習近平共進晚餐」的想法!
習近平會不會接受是一個特大挑戰,但習先生不會接受,不代表賴總統不能邀請,「邀請」本身也是「務實」並重要的「善意」。再者,即便習近平本人婉拒訪台,還是可能由部屬代表(例如國台辦主任)等,這也有重要的象徵意義。而又有誰知道,習主席不想做此一歷史上的突破,來關懷他心中的「台灣同胞」?
總之,是要延續馬總統的努力,還是要繼續破壞兩岸的和解,就在賴清德準總統的一念之間。不必諱言,北京對台灣的目標是「和平統一」,但和平統一就是要得到台灣同胞的同意,民進黨卻是千方百計干擾台灣人民有「統一」的選項;顯現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是,把會讓台灣人民對大陸產生好感的一切想法或行為,都視為「統戰」,那麼「統戰」與「交流」就難以區分了。
既然人民有選擇統一的權力,北京就應該要有說服台灣同胞的機會,而台灣人民也有接觸統一正反資訊的權利,這才是真正的民主。「民主」寫在「民主進步黨」的黨名裡,但是執政之後,民進黨認為自己比人民更正確的家長心態,不時流露出來。大部分的獨裁者,都會辯解自己牴觸民意的作為是「為人民好」,但民主就是執政者只能去說服民意,而不能夠凌駕民意。
期待賴準總統能夠以「務實行動」擦亮「民主進步黨」的金字招牌!
司改:法官過勞 民眾委屈
2024-04-15 00:43 聯合報/ 林清汶/永然法律基金會顧問(台北市)
士林地院李姓法官因不堪工作壓力離世,司法圈哀悼之外,更引爆法官們長年來面對案件量益增、管考卻趨嚴的怒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士林地院李姓優秀司法官墜樓身亡。李法官曾任「台版柬埔寨案」國民審判專庭受命法官,生前曾向妻子吐露「辦案壓力大」。司法院長許宗力旋即發表文章,除宣揚司改成效外,並勉勵全體法官注意身心健康,惜未能獲得迴響。
我國近幾年來司法不斷改革,推出國民法官新制並耗費巨資宣導,上位者或許自認為成效已彰顯,殊不知此種未能切中時弊及問題核心的改革,難以獲得國人認同。
首先,對於國民法官新制,很多實務界的律師及法律學者不表認同,認為無非為重刑者解套;試問,找一堆非法律人士到法院與職業法官合議,他們看得懂浩瀚艱澀的文書卷宗嗎?瞭解繁複的司法程序嗎?不會被職業法官誘導嗎?國民法官無非替「職業法官」作審判上的背書罷了,因而想透過國民法官制度重建人民對司法的信心,恐怕不易。
再者,法庭上書記官仍然依循當事人的言詞、經法官修飾後作成筆錄,此種落伍的方式奢談司法改革。現在智慧科技如此精進,還用上世紀傳統的方式形成筆錄,司法機關不覺得汗顏?
其三,判決書內容用詞專業深澀、不接地氣,很多民眾看不懂自己的判決書,收到時不知該高興還是擔慮。而律師的訴狀變成作文比賽,為向當事人表示盡心不遺餘力,訴狀長達一、二十頁。筆者曾參觀最高法院,牆壁上懸掛早期法官作成的判決書,言簡意賅、切中要點。法院應鼓勵精簡訴狀及判決書的字數,尤其簡易、小額訴訟之篇幅在一定範圍,化繁為簡,如此也可減低法官辦案的壓力。
第四,充分援引調解、仲裁制度。目前訴訟案多,一拖就一年半載乃常有之事,很多民眾尚不熟悉民事的仲裁制度,一次仲裁判斷就可以解決爭端,仲裁人都學有專精,當事人亦可指定仲裁協會的人士擔任仲裁人,省時又有效率。
最後,法院案件數量繁複,壓力大,造成有些法官審判時缺乏耐性,無法心平氣和對待當事人,讓民眾深覺委屈與不滿,導致勝訴者亦沒有喜悅,敗訴者更認為司法不公。
司法是正義之象徵,其良窳攸關民主進步。改革要務實,讓民眾有感,期盼李法官的不幸墜樓,能喚起主事者覺醒與改革。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濤起風生舟共濟-悼台灣創投先驅徐大麟
2024-04-15 00:43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創投教父漢鼎亞太創辦人徐大麟逝世,享壽81歲。4月15日在台北舉行追思會。圖/漢鼎亞太提供
好友徐大麟於三月卅一日辭世,心中滿是傷痛與感慨。我與大麟是建中高中部同班同學,相識已有六十七年,後來才知道其實我們小學四年級到六級在女師附小同校不同班,如果加上這三年,那麼就剛好滿七十年。高中時期我們非常要好。當時他老家在屏東,我還曾南下拜訪,他也常來我家留宿。那時受了李政道、楊振寧的影響,我們相約要考台大物理系,也雙雙被錄取。還記得放榜後我們知道台大物理系不好念,還一起到圓環去大吃一頓,做為「堅持努力,永不轉系」的誓師。
大學時期我們讀書玩樂都在一起,可以說是「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我還記得他大一時參加全校英語演講比賽,得了第一名,氣壞了一些外文系的同學。畢業後我們還是同一天同一班機赴美留學。學成之後我們都在 IBM 服務,只是他在西岸而我在東岸,但還是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兩家人關係非常好,連小孩也彼此熟悉。
在美國服務時期我們都很關注台灣,尤其是對台灣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深具信心,之後也都接受潘文淵先生的邀請,參加工研院的 Technology Advisory Committee(TAC),協助工研院電子研究所發展半導體及 PC之計畫。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初期我接受了李國鼎資政的邀請,成立了「資訊及電子工業評審小組」,大麟也是委員之一。後來我在 IBM 的老板 Bob Evans 離職到 H&Q 服務。他想在台灣設立 H&Q 的分部,我就推薦了大麟。民國七十五年(一九八六年)H&Q 漢鼎結合了矽谷的創投在台設立,可以說是台灣創投界的先驅。他也是玉山科技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因此大麟對於台灣科技產業及創投產業的發展都有極大的貢獻。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我離開 IBM 回台灣創立怡和創投,也是多少受了他的影響。
回台之後大家各忙各的,美中台三地跑,反而見面的機會不多。但他在美國的住家離我女兒樂怡家很近,我女兒生病之後在家休養,大麟和沈悅常常過去探望,給予照顧。後來樂怡三次榮獲美國總統獎,他們也都親自前來參加頒獎典禮。去年大麟因身體狀況回台就醫,我們才有比較密切的互動。尤其這一年來,常常在電話裡討論心情、時事;三不五時就約出來吃飯,聊天。我熱愛美食,也常常找人送些好吃的過去給他品嘗。他的看護家裡種哈密瓜,他也特地送了一籠瓜果回贈,我們兩個老友你來我往,其樂融融。
猶記今年年初我公司的尾牙、小年夜晚餐,以及除夕年夜飯圍爐,我都邀請他來歡聚,大麟也非常開心。我們都認為老同學能夠在晚年時可以在一起聊聊天、談談話,是無比幸福的事。想不到除夕團圓是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新年剛過沒多久就接到了噩耗,大麟突然因心肌梗塞而病危。遺憾的是,本來我們一個多星期後要舉辦慶祝台大畢業六十周年的同學會餐敘,大麟卻無法參加了。
從二月廿九日他被送到台大 ICU 開始,我就持續為他禱告,並多次前去探望,拜託醫師能多予照顧,我還錄製了一段話,請護理師放給他聽,幫他加油打氣,希望大麟能化險為夷,早日康復。但終究大麟還是敵不過病魔的威力,在家人的陪伴下,放下一切,回歸主懷。
這幾年來我常在報章雜誌上發表文章,表達對各類時事的看法,也對政府施政提出建議。我們常常在一起討論,交換彼此的意見。我曾經寫了一首小詩表達心境,與他分享:
風輕雲淡話春秋,水綠山青自在遊。
孤掌難鳴終是憾,江山留予後人愁。
而他也回贈我一首詩,抒發他的心情,我覺得應該是對於我們相識七十年的寫照。
故人重逢一甲子,昔日相逢加州間。
台北街頭情重疊,友誼深深似古松。
濤起風生舟共濟,山高水闊情更長。
青雲直上憶當年,友誼長存如松常。
歲月歷盡磨難多,曲折誤會擾心緒。
回到故地唸書處,世勢動盪激情鬱。
奮鬥歲月激昔時,重逢深感激動悸。
上天垂愛賜豐資,群生應享生活馳。
世勢動盪憂心悚,攜手合作共守衡。
抬頭仰望星辰海,應懷感恩滿胸前。
我個性愛交朋友,認識的朋友很多,但大麟可以說是我少數的故交摯友。如今他離世,我真有痛失手足之憾。相識幾十年,點點滴滴都在心懷,故人不在,只能以杯茶遙祭,盼大麟一路好走,日後天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