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鷹派升息 美經濟軟著陸面臨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823/web/ 

◆  經濟日報社論/鷹派升息 美經濟軟著陸面臨挑戰
◆  聯合報黑白集/趁亂洗白陳水扁?
◆  聯合報社論/疫苗、藥物、篩劑都缺,抗疫進入「亂模式」








經濟日報社論/鷹派升息 美經濟軟著陸面臨挑戰


2022-04-19 03:20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聯準會。法新社


今年以來,飆升數月的美國通膨因俄烏戰事愈形惡化,美國聯準會遂在3月會期升息1碼,其發布的點陣圖亦顯示,2022年底利率預測中位數將達1.875%,與疫情前的2.125%相去不遠,且2023、2024年將提高至2.75%,超越前波升息循環終點及其公布的長期利率預測值2.5%,鷹派程度超乎市場預期。主席鮑爾更表示會盡一切努力將通膨率降至較溫和的水準,而日前公布的會議紀錄也論及最早將於5月執行縮表計畫,讓市場不免擔心聯準會同時啟動升息與縮表打擊通膨,卻預期美國經濟僅會「軟著陸」的看法,恐怕過於樂觀。

具體地說,甫公布的3月美國CPI升至8.5%,續創逾40年新高紀錄;2月核心PCE達5.4%,也遠高於常年聯準會目標的2.0%,且預料3月將續升,加以俄烏戰爭及中國疫情爆發導致供應鏈中斷與供應短缺,令全球物價升勢難止,都使聯準會不得不加快升息步伐。與此同時,美國3月份失業率降至3.6%,接近歷史低點,平均每位求職者可得到1.7個工作機會,更是創下歷史新高,美國花旗經濟驚奇指數也仍處在象徵實際經濟表現優於預期的正值區間。

如此穩健的經濟表現,讓鮑爾有底氣在於公開演說中表示,考量到美國就業市場表現強勁且極度緊張、通膨前景顯著惡化,倘有必要聯準會將在5月會期升息2碼。問題是,聯準會當真能就此順利控制通膨、鷹派貨幣政策會否讓美國經濟「硬著陸」,均讓市場深感不安。對此,鮑爾一方面闡述聯準會軟著陸目標即是抑制通膨的同時,失業率保持穩定(2023年底失業率維持在3.6%以下,通膨降至2.6%);另一方面則以聯準會曾於1965年、1984年和1994年三次大幅升息,且成功讓經濟軟著陸的經驗安撫市場,並說明即使經濟衰退每每接在緊縮期之後,但衰退原因未必都源於過度緊縮的貨幣政策。

但市場對鮑爾的說法依舊存疑,這從美國公債殖利率的變化即可得見。如3月31日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公債名目殖利率曲線呈現倒掛0.0035%,而這種短天期美債利率高於長天期美債利率的「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多被市場視為經濟將步入衰退的領先指標。惟若觀察實質殖利率曲線可發現,疫情爆發後至今還未出現倒掛現象(3月31日仍有0.01%正價差),顯示這次名目殖利率曲線短暫倒掛,應是俄烏戰爭引發市場對短線通膨急升的疑慮,不能全然歸因對未來景氣衰退的預期。

其實,不只市場對聯準會的經濟軟著陸觀點存疑,前聯準會副主席、現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的布蘭德(A. Blinder)亦於《華爾街日報》撰文表示,在俄烏戰爭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機率雖不足50%,但多少可期待。俄烏戰爭爆發後,該機率已大幅下降,因為這場戰事會對全球經濟及通膨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使主要央行抑制通膨的政策力道須更強,經濟緩衝空間則變得更小。再加上這次通膨水準遠高於鮑爾列舉三次升息時期的通膨(最高4.8%),足見當前聯準會要實現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挑戰非常大。

誠然,聯準會向來由頂尖的專家學者所組成,現有團隊亦稱得上是好團隊。惟中央銀行操作本是一門兼具科學與藝術的學問,加以當前的貨幣政策尚需考量地緣政治影響,挑戰著實艱鉅。因此聯準會決策團隊不只要有絕佳的操作藝術,更需要政經環境演變有利政策方向的運氣,方能讓美國經濟順利軟著陸。可惜的是,在俄烏戰事高度不確定性下,這回聯準會恐不易獲得所需要的運氣,各界應密切關注其鷹派政策對經濟動能的影響。











聯合報黑白集/趁亂洗白陳水扁?


2022-04-19 05:24  聯合報 /   黑白集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昨天再度審理有關國務機要費除罪化的《會計法》99條之1修法,國民黨多位立委一早透過程序發言表達反對修法,藍委賴士葆(右)與費鴻泰(左四)站上主席台與綠委主席郭國文(中)對質互嗆。記者潘俊宏/攝影



民進黨在立院排審會計法修法,「國務機要費除罪化」捲土重來。正當舉國為疫情兵荒馬亂之際,民進黨竟還有心情幫陳水扁修法解套,想趁亂將扁家貪腐洗白,真是費盡巧思。

這次修法,民進黨的腳步配合得絲絲入扣。四月七日陳水扁召開國際記者會喊冤,並公布國務機要費金流;隔日柯建銘即在立法院呼籲,要朝野「理性面對」會計法修正。接著,民進黨財委會召委沈發惠便排定審案。這種「為扁服務」的效率,讓人嘆服!

柯建銘等人談到修法的理由,除國務機要費「與特別費性質一致」、「是歷史共業」等老生常談,還扯上「轉型正義」。但國務機要費不同於特別費,早有定論;歷任總統僅陳水扁違法,送錢、收錢都是綠營同路人,說是「民進黨共業」還差不多,台灣哪來這種「貪腐當正常」的歷史共業?

韓國歷任總統卸任後多半因貪腐判刑入獄,完全不受社會同情。台灣好不容易辦了陳水扁,卻因為民進黨護航,監獄關不住他,他還不時在外面指點江山。綠營要幫阿扁漂白,更證明蔡英文主政下的所謂轉型正義,只有「民進黨的正義」才叫正義。

國人全部焦點正放在疫情,民進黨要趁亂幫阿扁除罪,或不難達成目的。但扁家貪瀆積弊深重,犧牲法制也無法使他回春,恐怕連蔡政府名譽要一起賠上。












聯合報社論/疫苗、藥物、篩劑都缺,抗疫進入「亂模式」


2022-04-19 05:24  聯合報 /   社論
衛福部17日通過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的緊急使用授權(EUA),20日會討論何時開打。報系資料照/記者許正宏攝影


在發生幼兒染疫重症後,衛福部拍板准許六至十一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政策引起許多家長反彈,質疑莫德納是副作用較多的「大魔王」,為何不讓他們施打國際認證適於十二歲以下兒童的BNT?衛福部不是不知道BNT疫苗更適於兒童,問題在政府手中的BNT已用光,卻未及時添購,只好臨陣通過莫德納的「緊急授權」給兒童使用。

更荒唐的是,三月廿日政府才銷毀一批到期的BNT疫苗,共一萬八千劑,這是鴻海等三個民間團體購贈的。銷毀前,政府原可善加利用,讓更多青少年或兒童施打,指揮中心卻毫無作為。等到現在要幫兒童施打,卻已兩手空空,只好讓他們接種莫德納,把孩童當成白老鼠。行事如此草率,家長怎能安心?

「疫苗用時方恨少」,正是蔡政府「超前部署」的照妖鏡。去年台灣疫苗要仰賴國外和民間捐贈,陳時中已醜態百出,如今捲土重來。試想,多少國家已為十二歲以下兒童接種,台灣為何遲遲沒想到我們的下一代?直到政府放棄清零,直到有幼童病危,而手中之BNT已銷毀殆盡,才想用其他疫苗替代。尤其,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原有意再捐購BNT,左等右等,蔡政府皆「已讀不回」。對此,陳時中辯稱,「國家有錢,自己會買」。沒錯,國家是有錢,但你買了什麼?

同樣落後部署的,是快篩試劑的數量不足與價格偏高問題。陳時中原本宣稱要組「快篩國家隊」,未料行政院長蘇貞昌卻說「不叫國家隊」;陳時中只好跟著改口,稱「沒說是國家隊」。這個急轉彎,和過去兩年蔡政府極力宣傳口罩、疫苗、檢測試劑「國家隊」的作法,態度截然有別。

主要癥結在,前兩年蔡政府極力抗拒普篩和廣篩,認為篩檢只能由醫護人員進行,不讓民眾自行在家檢測。如此權力一把抓的作法,固然可以集權管控,展現政府威風;但到了管控不住的時候,才發現要民眾自行快篩,國內快篩試劑數量卻不足。更糟的是,政府聲稱要「強制徵用」,馬上造成民間囤貨,價格應聲上漲。俟新制五月上路時,街頭勢必又會出現排隊人潮,一人只許買五支,蔡政府就等著迎接滔天民怨吧!

再看抗疫所需的藥物,政府的準備也是遠遠落後。如果要「與病毒共存」,藥物、疫苗、試劑皆不可或缺;但觀察陳時中的因應,卻是每個環節都「沒想到」。前年研發出的中藥「清冠一號」早已出口至許多國家,直到去年疫情嚴峻,衛福部才發給緊急授權,准許在國內使用。此外,輝瑞研發的口服藥帕斯洛韋(Paxlovid),被證明治療輕症相當有效,但國內目前只有四千多人份;臨時搶訂的十萬份,要等到五月底才能到貨。以台灣目前疫情激增之速度,一天可能多達上萬例,慢吞吞的進藥效率,救得了急嗎?

台灣這波疫情,每天本土確診從數十人增加到上千人,只花了短短半個月,可見形勢失控之快。當染疫足跡散亂到無法追蹤,此時再談疫調,已經失去意義。更可怕的,是政府決策的粗疏草率,要快篩沒快篩,要疫苗沒疫苗,要藥物沒藥物,每天公布的指引往往是目標和手段自相矛盾,毫無邏輯和方向感。

當各國均紛紛放棄「清零」,蔡政府還兀自宣稱要走「新台灣模式」,自以為能別樹一格走出新路。但從目前疫苗、藥物、篩劑三缺的情況看,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個毫無準備、且走且戰的「亂模式」。陳時中預言,台灣將有逾三百萬人確診;無論多少,他都不覺得自己有責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