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9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媒體影響思維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4823/web/ 

◆  兩岸糧食安全戰略大PK 誰勝?
◆  波洛西來否 牽動美中俄
◆  兒童疫苗 政府搞到三輸
◆  原鄉拚旅遊 沒全面普篩 染疫黑數知多少
◆  兒童打疫苗…家長天人交戰 考驗政府智慧
◆  延紓困難解痛苦指數 應延報稅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媒體影響思維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媒體影響思維


2022-04-19 05:22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台北商業大學教授)
中天新聞台去年12月12日午夜0時起下架。圖/擷自網路



假設中天新聞台今天還在,如果讓民視或三立的觀眾觀看中天新聞台一個月,觀眾的投票行為和思維會有所不同嗎?

一九九六年成立的福斯新聞頻道(Fox News Channel)是支持共和黨、其政治家和保守政治的頻道,同時以負面的角度報導描繪民主黨。批評者認為該頻道不利於整體新聞的完整性,但福斯新聞的官方立場是其新聞報導獨立,並且否認存在偏見。

二○○七年八月經濟季刊有一篇文章研究媒體的偏見是否會影響投票,研究者使用投票紀錄的資料集,在九二五六個城鎮裡,調查發現,在一九九六年和兩千年的總統大選中,共和黨人在有福斯頻道的城鎮中額外獲得了零點四到零點七個百分點的選票。雖然這算是一個非常微小的影響,但足以改變一些實力超級接近的選舉。

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新聞頻道是否改變人們對於政治議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新聞頻道就是一個回音谷,不可能改變人們的主意。理論上,只有堅定的綠色支持者才會費心去聽鄭弘儀或藍色支持者去聽趙少康講些什麼,所以不管他們說些什麼並不會造成有所不同。

根據柏克萊和耶魯大學兩位教授的一項最新研究,證明觀眾收看什麼會造成相當大的差異。這個研究招募了經常收看福斯新聞的觀眾,並付錢讓他們之中的一部分人轉而觀看CNN,為期一個月。然後轉換者(看CNN的)和非轉換者(看福斯的)進行了三輪關於新聞內容影響的問卷。

結果是轉換者,即使一開始是具有保守傾向的忠實福斯觀眾,在許多問題上都改變了看法。例如轉換者認為人們可能會有長期新冠病毒的可能性要高出五個百分點,認為許多外國在控制病毒方面做得比美國更好的要高出六個百分點,以及支持郵寄投票的高出七個百分點等等。這些都是有意義的差異,而且當時的總統川普還長期用力詆毀CNN和其他主流媒體。

更重要的是,在一個月內能播放的新聞就是這麼多,就造成了如此的差異。在實驗進行期間發生一件事情,就是一位記者透露了川普很早就知道新冠病毒是「致命的」,比流感嚴重得多,但總統公開淡化這種病毒的嚴重性,轉換組的人更有可能知道總統在這一點說謊。若時間更長,會有更多被福斯新聞忽略的事實,其影響可能更深遠。事實上,一個重要的改變就是,轉換者變得更加懷疑福斯是否會報導對川普不利的事情,即使那是真的。

當然,民主黨人無法通過付費讓福斯觀眾切換頻道來影響他們,但大家可以從這個實驗中吸取的一個教訓是,沒有人是不能改變的,這就是為什麼所有的執政黨都想控制媒體的原因了。











兩岸糧食安全戰略大PK 誰勝?


2022-04-19 05:36  聯合報 /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北市)
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今年2月表示,全國的糧食庫存處於歷史的高水平。圖為天津港附近中國國營中儲糧集團的儲糧設施。路透


根據最近美國農業部的統計估算,人口不到全球兩成的中國,其糧食儲備庫存總量正處於歷史高位,在全球糧食庫存量的占比,今年上半年已超過一半。其中,玉米達到百分之七十,大米(稻米)達到百分之六十,小麥達到全球的一半,大豆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中國持續大量進口糧食儲備的戰略十分明顯,突破過去「糧食安全等同糧食自給率」的窠臼,改由進口較便宜的存糧來強化其糧食安全。

根據政大「問題與研究」最近刊載的「糧食安全與貿易自由化關係之研究:以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為例」文章指出,中國自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二○○一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農產品貿易日趨熱絡,糧食自給率雖逐漸下降,但糧食安全指標卻呈現正向成長趨勢,整體指標漲幅約達三倍,顯示中國糧食安全正持續大幅進步中。的確,國際農產貿易以有餘補不足,作為其因應氣候變遷及糧食危機的調適策略,既順應時勢也划算。

可想而知,中國早已超前部署,持續加碼投資高質量倉儲基礎設施(科技儲糧),在各主要港口碼頭廣設進口糧倉,目的均在提升其甚不透明、但相對完善的糧食儲備調控體系與應急機制。此外,其國有企業「中糧集團」已擠入世界大糧商之排行榜,與美國的阿徹丹尼爾斯米德蘭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荷蘭的路易達孚公司(俗稱的ABCD公司),及新加坡的奧蘭公司等五大糧商並駕齊驅。

反觀台灣,糧食安全戰略亙古不變,且無系統性可言。農政機關奉行「糧食安全等同糧食自給率」的教條,異乎尋常的強調「糧食自給率」,讓國外學者專家深感不可思議。一方面常以「熱量」計算的糧食自給率不到卅二個百分點來嚇唬大家,我們的糧食極不安全;另一方面又以本土稻米自給率超過百分之一百,庫存爆倉,生產過剩,來形塑糧食可以自足的神話,無視國人的飲食習慣早已改變為「米麵共食」及即將到來的「麵為主食」。這種矛盾糾結,不但誤導農業政策持續偏向稻作產業傾斜,也套牢大部分的國土、水資源及政府預算。

另外,公糧倉庫設施老舊不堪,不受重視,且只存放國產稻米。其他糧食如黃豆、小麥、玉米(統稱黃小玉)有九成五以上仰賴民間進口,儲備機制付諸闕如,也沒有制定適當的安全庫存水準來管理。

「糧食安全等同糧食自給率」禁錮了國人對非常時期糧食如何合理供應的思維。廣設進口糧倉,以及提高國內進口糧食儲備,或許是確保非常時期糧食供應更有效的做法,對活化水資源及國土的利用也將帶來多重紅利。

習近平曾說「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在中國大陸,透過中糧集團這個世界級大糧商的運籌帷幄,這飯碗裡面裝的有六成是進口糧;而在台灣,這飯碗裡面裝的幾乎全是國產稻米,不計任何代價。兩岸糧食安全戰略大PK,您說誰勝?












波洛西來否 牽動美中俄


2022-04-19 05:36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波洛西。美聯社


原定十日訪台的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波洛西因感染新冠病毒,臨時取消亞洲行,但未來是否訪台仍不確定,端視美中角力結果。

波洛西是加州選出的聯邦眾議員,擔任眾院議長多年,在美國國會備受敬重。她在國會山莊一向有「反中女王」的稱號,反中挺台不遺餘力,是台灣在國會天然的盟友。更重要的是,在美國繼承順序上,波洛西排名第三順位,在正副總統都無法視事時,她將代行總統職務。

由於波洛西地位崇高,因此當日媒透露她將在八日訪問東京之後,轉往台北與台灣高層會晤,立刻引起北京緊張與反彈,並揚言解放軍戰機將在她來訪時「升空迎接」。

波洛西並非首位訪問台北的美國眾院議長。一九九七年的金瑞契也在擔任眾院議長期間訪問我國。當時北京雖然不滿,但是抗議力道卻不強。二○二一年,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原先有意派遣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女士訪台,但在北京以戰機升空迎接作為威脅後,龐培歐決定召回剛剛起飛的克拉夫特大使。

這次北京食髓知味,再度威脅華府,要求拜登政府不要讓波洛西訪問台北。不過,這次北京是否能夠得逞,將視美中針對俄烏戰事相關議題的交涉結果而定。

自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就一直從戰略角度要求中國調整立場。拜登總統的高標就是要求北京選邊站,中標是在適當時機進行調停或斡旋,低標則是維持表面中立,或至少不公開與美國唱反調。三月間,拜登與習近平視訊峰會已正式在俄烏議題上交過手,各自表述但未達成協議。

美中兩國持續在俄烏議題上進行交涉。雙方透過官員放話或其他行動,向對方施壓或表態。美國採取一面警告一面施壓的方式,對中國步步進逼。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再三警告,美國不接受任何對台灣的侵略行為。另一方面,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明白表示,華府正研究在「不脫鉤」的情形下與北京發展貿易的新模式。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警告,任何國家不得在制裁俄羅斯方面置身事外或袖手旁觀,否則可能會有嚴重後果。不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說,北京不會在壓力下改變政策。

眼看北京不會輕易讓步,拜登決定改打「台灣牌」,釋出眾院議長波洛西訪台的消息,果然一試就靈。中國外長王毅強烈反彈,並威脅北京將會以戰機予以反制。中國還出動運廿將紅旗廿二型防空飛彈運送到塞爾維亞,展現北京具有長程運輸能力,暗示北京有能力協助或支援俄羅斯,只是不做而已。拜登則突然派遣一個由參院外委會主席梅南德茲率領的跨黨派國會訪問團於十四日抵達台北,暗示美國仍然可以隨時派遣波洛西訪台。

顯然,在俄烏戰爭還沒有告一段落之前,波洛西仍是拜登手上的一張王牌。只要北京擔心波洛西訪台的政治效應,這張王牌就能作為牽動美中俄三邊關係的重要工具。










兒童疫苗 政府搞到三輸


2022-04-19 05:22  聯合報 /   王任賢/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
COVID-19疫情嚴峻,衛福部食藥署通過授權莫德納疫苗適用於6至11歲兒童。路透社


疫苗其實是一個政治問題,不能完全以學術理論來匡列政策。政治角度看的是需求,學術角度看的是適應症。如果政府想要從二方面都獲利,必須要在時間上拿捏得非常好,否則適得其反。台灣這次的兒童疫苗事件,就是個標準的父子騎驢結果,搞到指揮中心、民眾及政府信譽三輸的局面,堪稱是做爛疫苗的經典教材。

疫苗為何說是政治問題,因為如果一切按照適應症接種,臨床上將有很多疫苗要下架。只要防疫上需要,政府就有責任去幫老百姓找到疫苗,管他疫苗好與不好,有效不有效都在其次,多少能防到疾病才是政府要的。因為疫苗就是設計給所有人打的,之所以沒有通過適應症,主要是臨床試驗數據不足,跟疫苗無效或有害並沒有絕對關係。找到了疫苗,還在拘泥於有沒有適應症,那還得看有沒有替代品,買不買得到。所以需求才是決定疫苗政策的金標準。

台灣這波疫情,政府赤裸裸的力挺高端,有國際適應症嗎?當然沒有,但是政府需要,台灣那時又買不到疫苗。所以當然可以用行政命令創造出適應症給高端,還創造出市場給高端賣,這些都不能算錯,因為需要嘛。由此可見台灣的疫苗政策絕對走的是政治路線。

但是反觀全球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一開始的接種順位就被排在後面,這是與流感疫苗接種反常的動作。流感疫苗接種於兒童的順位放在很前面,是為了阻斷傳染鏈。與醫療人員接種為了醫療質量,及老人接種為了防止重症死亡,都屬於第一順位的接種。新冠反常的將兒童順位置後,而台灣更將防疫官員列在前面,並且將沒有適應症當作理由高高舉起。

對比於高高舉起高端的自創適應症,政府根本也不重視兒童接種新冠疫苗,真是讓家長寒心。所謂的適應症只是政府推遲兒童新冠疫苗的藉口。如果在疫苗最缺的時候,只要政府幫孩童找到疫苗,即便是國產高端,可以優先接種,不管是有沒有適應症,都不會出現今天那麼多家長不高興的局面。

所以疫苗政策推出的時間點很重要,開放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是對的政策,但是時間不對,政府的德政就變成苛政。再加上竟然讓民眾知道,本來該給兒童的BNT疫苗竟然是因為政府過不了自己「仇中」的坎,不願意談成由上海復星出貨的BNT疫苗。讓家長的怒火更是火上加油,仇中竟然可以仇到殘害自己骨肉的境界,真是沒有人性。衍生出來的校園停課與不停課的爭議,更將政府的無能暴露無遺。

由政治面操作疫苗政策,是疫苗政策的常態,也才能符合社會的脈動。政府可惡在打著科學的大帽子,骨子裡幹的是將兒童推向「仇中」的最前線,根本是「小明」血淋淋的翻版,身在台灣兒童真是不幸。












原鄉拚旅遊 沒全面普篩 染疫黑數知多少


2022-04-19 05:22  聯合報 /   章俊博/博士生(台東市)


疫情擴散無法終止,也深入到原鄉,造成原鄉的族人處於高度緊張氛圍。然而,對於疫情的發展,一般認為這和人的流動有關,為了讓部落安全,呼籲人們這段時間減少前往原鄉旅遊,恐怕也只是一種道德訴求而已。原鄉許多族人旅外工作,逢年過節都會返鄉,尤其是這次花蓮的疫情嚴重,也讓原鄉處於高度警戒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原鄉高齡化社會結構已形成多年,相對也是最脆弱的部分,老人如何避免感染,這都是需要加倍防護的一環。

台東縣老人比率是全台首位,原民會輔導設立的文健站如今已達到一百多個,這種安養機構也是一種群聚地方,爆發確診傳播的機率最高。儘管政府呼籲大家施打疫苗,但害怕施打的長者大有人在。因此,接下來的生活,也就靠運氣和自身的防護。

隨著國內疫情嚴重,花蓮疫情也大爆發,似有逐漸擴散趨勢。最近台東縣境內的確診個案,也和花蓮的疫情傳播有關,要防堵疫情確實有其難度。這段時間前來台東旅遊的外縣市民眾,似乎也已不畏懼病毒的衝擊,多少也反映出大家的心情快悶壞了。為了生計也要身體平安,業者陷入接單的兩難,通常也是採取高度防護警戒,為了生計只好開工,但在沒有全面普篩之下,身邊未察覺的染疫黑數有多少?










兒童打疫苗…家長天人交戰 考驗政府智慧


2022-04-19 05:22  聯合報 /   許文祥/醫師(高雄市)
衛福部食藥署通過6至11歲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EUA)。。記者胡經周/攝影


六至十一歲兒童即將開打莫德納新冠疫苗,很多父母陷入天人交戰。根據美國凱澤基金會調查,初始不到三成家長願意讓自己小孩接種新冠疫苗,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疫苗長期不明影響及嚴重不良反應。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去年十月通過兒童施打BNT(五至十一歲)新冠疫苗。根據美國疾管局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統計,五至十一歲兒童在施打八百七十萬劑BNT新冠疫苗後,VAERS接獲四二四九件不良反應通報,其中九十七點六%屬於非嚴重性;v-safe分析四二五○四名至少接種一劑疫苗兒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發燒和肌肉痠痛,在接種第二劑之時尤其顯著;但是兩者均未接獲併發心肌炎的不良事件通報。

今年二月起澳洲、歐洲、加拿大和英國陸續針對六至十一歲兒童施打莫德納新冠疫苗並持續監測,至今仍未出現有重大不良反應的報導。莫德納臨床試驗顯示,四千七百名六至十一歲兒童在施打疫苗後,其不良反應與BNT相似,亦未出現如心肌炎等重大不良反應。

兒童感染新冠肺炎多數是輕症,所以該不該接種疫苗儼然成為爭議的議題。美國報導約有一九○萬名五至十一歲兒童罹患新冠肺炎,八千三百名須住院治療,其中三分之一住進加護病房,約一百人死亡。引發更多關注的是,許多罹患新冠肺炎的兒童會出現長期後遺症,包括慢性疲勞、反覆呼吸困難、疼痛、心悸、思緒障礙、焦慮等。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如火如荼,未施打疫苗學童儼然成了傳播病毒的最大媒介,校園成了傳播病毒的溫床,再蔓延到家庭和社區。兒童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無疑可阻斷病毒傳播鏈,有效縮短流行期和減災。但如何讓父母願意帶孩子去打疫苗,就考驗政府的智慧!











延紓困難解痛苦指數 應延報稅


2022-04-19 05:22  聯合報 /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報稅示意圖,照片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報系資料照片


本土Omicron疫情單日確診遽增,然專家認為尚未達到高峰,內需消費及觀光旅遊市場再度首當其衝,連製造業都難倖免於難。

尤有進者,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美對俄羅斯採取嚴厲的經濟制裁,俄也不甘示弱,採取出口管制。俄烏兩國小麥總出口量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影響舉足輕重。據統計,二○二一年玉米價格飆漲五十七%,今年可能持續在高檔;而小麥繼去年大漲二成七後,至少再漲二成。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四月八日公布最新數據,追蹤全球交易最熱絡的五項糧食大宗商品國際價格之「FAO糧食價格指數」,於今年三月平均達一五九點三點,再創近十年來新高點,意謂食品通膨將益加惡化。近期中國大陸為控制疫情,在上海、廣東深圳等重鎮進行大規模的管控及封城,不少企業(含台企)被迫停工,平添供應鏈中斷危機,形如火上加油。

美國勞工部甫公布的三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由二月的七點三%增加至八點五%,顯示美國通膨持續加劇。台灣方面,主計處公布的三月CPI年增為三點二七%,也創下九年半新高,一至三月平均年增二點八一%,均已突破二%的通膨警戒線。主計處預估,全年失業率將落在三點六%、CPI年增上修至二點四八%,兩者相加後今年的痛苦指數將可能逾六%,將是近十年最高。另外,勞動部於十八日的最新無薪假統計,目前已有二一六七家,一三五一七人實施無薪假,分別較上周增加一五九家及一三一九人,主要集中支援服務業(含旅行社)、運輸及倉儲業及製造業,短期應難好轉。

民眾的痛苦可不只有通膨及失業率上升。如各國央行為抗通膨,已紛採取升息手段,台灣央行繼美國聯準會於三月十六日升息後,也跟進升息一碼。全球進入升息循環後,未來央行升息機率仍高。在升息效應下,廣大的貸款族房貸成本增加,實質薪資又逼進為負成長。除此,台股受升息、戰爭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干擾,跌跌不休。若統計自今年開紅盤至四月十八日收盤,已跌一三七八點,跌幅達七點五%,市值減少約三點五兆元,倘以一千二百萬開戶股民算,平均每位損失近廿九萬元,徒嘆屋漏偏逢連夜雨,荷包縮水讓日子愈來愈難過。

行政院拍板「嚴重特殊傳染病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特別預算施行期間延長一年至明年六月卅日,並已函請立法院同意。據悉目前尚餘一千三百多億元可動用,包含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七百至八百億元及觀光紓困四百多億元。筆者以為,紓困展延有助減輕中低收入戶及脆弱族群等生活負擔,不失為短期的治標手段,但難化解日漸升高的痛苦指數。

當前除紓困展延外,五月的所得稅申報也應比照前二年,延長至六月卅日,以紓解生活壓力及臨櫃報稅可能增加的人員染疫風險。至於是否發行振興券,並非當務之急,應視疫情再行滾動式檢討;而戮力嚴控疫情惡化及股匯等金融市場、物價維穩也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