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及預期通膨不可輕忽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不帶著耳朵,蘇揆辦多少說明會都沒用
◆  聯合報黑白集/暖男行不行?
◆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及預期通膨不可輕忽






經濟日報社論/通膨及預期通膨不可輕忽


2021-10-28 01:07  經濟日報 /   社論
示意圖。圖/報系資料照



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續升至5.4%,市場已預期今年底前每月 CPI 年增率都將維持在5%以上,和通膨目標值2%差距愈離愈遠。另外,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PCE)近期也改寫30年新高,聯準會(Fed)主席鮑爾坦承美國存在的通膨壓力比預期來得嚴重。

另外,中國大陸的生產價格指數PPI)自民國 110 年(2021年)初即急遽攀升,9月 PPI 已上升至10.7%,為民國 85 年(1996年)以來最大成長幅度,攀升主因在於煤價和其他能源密集型產品所推動。相對地,其9月 CPI 年增率只有0.7%,PPI和CPI兩者漲幅差距高達10個百分點,為民國 82 年(1993年)來最大,上游產業面臨更大的營運成本壓力;當 PPI 居高不下時,最終勢必會轉嫁到終端消費品的價格上。

除了美、中兩大經濟大國面臨不同的通膨壓力,歐元區、英國、巴西、俄羅斯等國都面臨類似但不盡相同型態的通膨壓力,也就是通膨議題現在已成世界大多數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探究主因,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緩,全球經濟反彈復甦,推升各項產品的需求,加上近期國際動力用煤、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飆漲,供應鏈調節失衡持續惡化、庫存緊繃,還有天候因素導致大宗物資價格大幅攀升。另外,有些國家如美國也因勞工短缺,迫使雇主持續提高薪資,造成全球通膨壓力倍增

在全球面臨通膨壓力時,我國當然無法置身事外。由於國際能源及大宗物資價格大幅上漲,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自今年5月起即維持在高檔,各月年增率逼近或超過20%,顯示面臨「輸入性通膨」極大威脅。這可由主計總處發布9月 CPI經季節調整後的年增率為2.63%,9月躉售物價指數年增率更高達11.96%,看出端倪。

另外由三個面向觀察,更可以看出台灣的通膨及預期通膨有多麼令民眾憂心。首先,具指標性的餐飲業龍頭王品集團開出漲價的第一槍,旗下所屬的15個品牌全數調漲售價5%,看似漲幅不大,但是物價有僵固性的特性,漲上去就下不來了,其他餐飲業者若紛紛跟進,星星之火恐將釀成大火,火勢將一發不可收拾。

再者,全台房價漲勢自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尚無止歇的跡象。根據住展雜誌市調統計,今年第3季北台灣各縣市新建案房價年漲幅約6.2%,續創民國 107 年(2018年)以來最大漲幅。不只北台灣房價上漲,中南部房價漲幅甚至超過北台灣,例如台南房價在台積電加持下,近五年來漲了快四成,高雄近期在市場傳出台積電將在中油煉油廠打造晶圓聚落後,房價也水漲船高。全台房價持續上漲,恐將加深預期通膨的力道。

最後,日前行政院拍板核定基本工資調升方案,月薪將從現行2萬4,000元調升至2萬5,250元,時薪由160元上調為168元,調幅約達5.21%企盼勞工也能分享經濟成長果實此外,行政院正研議為軍公教人員加薪,調幅預估3~5%薪資普遍上漲也可能造成工資-物價螺旋上升的通膨及預期通膨壓力

由於通膨蠢動,行政院日前果斷出招,祭出啟動物價穩定小組機制,查察是否有人藉機哄抬物價,電價及天然氣凍漲,並持續實施油價穩定機制,還有大宗物資及營建建材由公營事業提供合理價格、優先國內需求等政策,期望能壓抑蠢蠢欲動的通膨及通膨預期。

行政院雷厲風行地提出三大政策,方向大致正確,值得肯定,惟要全面抑制通膨及通膨預期,仍須各部會整合更全面性的政策,方得以奏效,包括央行打房政策需要動態調整,必要時再加重力道;財政部應著手評估並檢討房地合一稅制的成效;地方政府也應配合中央打房政策,進一步規劃並推出囤房稅的課徵。另外,央行如能尊重市場機制,放手新台幣隨良好的經濟基本面維持一定強勢,也將有助於緩解輸入性通膨的壓力。












聯合報黑白集/暖男行不行?


2021-10-28 05:39  聯合報 /   黑白集
面對要求下台為高雄城中城大火負起政治責任的聲浪,高雄市長陳其邁說現在以喪葬事宜處理圓滿,撫慰家屬心靈為先。記者邱奕能/攝影



城中城四十六死的悲劇過了十多天,外界左等右等,仍看不到市長陳其邁任何整頓,也看不到他有負責任的意思。陳其邁或許以為事情拖過去就行了,但人間沒有這麼便宜的事;光復節那天,高雄市一夕接連兩起工廠大火,又把他的怠忽燒得原形畢露。

不要說「流年不利」,但「暖男」市長這陣子的確不好過。陳柏惟遭罷免,民進黨揚言要修法「拉高」罷免門檻;誰料,陳其邁五年前修法「降低」門檻時自誇「這是人民的勝利」的往事,也被挖出來嘲諷。他當年訓斥胡志強,「死多少人你才要下台」,如今也成為自己身上的刺青。

民進黨在高雄執政廿多年,已沒有理由再把責任推給國民黨,或者拿高雄工廠多當藉口。光復節當夜失火的兩家工廠,火勢都極猛烈,廠方更推說「剛做過消防安檢」。這說法,聽起來很熟悉吧,就跟城中城的「貼公文安檢」如出一轍。

陳其邁做過政委、立委、府副秘書長、副院長等諸多官職,是民進黨積極栽培的新星。但是,「暖男」若根本不在意人民生命財產,人們就很難理解他到底「暖」了誰?

高雄的人口在流失,商業在蕭條,光九月下旬高雄愛河五天內就有四人跳河溺斃,工安事件一年到頭不間斷。若連人命都不在乎,卻一味呼之「暖男」,會不會太瞎了!













聯合報社論/不帶著耳朵,蘇揆辦多少說明會都沒用


2021-10-28 05:39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十二月中將舉辦的反萊豬、護藻礁、公投綁大選等四大公投,全都可望過關。包括「重啟核四」公投,也擺脫了「反核」的拉鋸首度逆轉。在陳柏惟被罷免後,公投議題迅即由冷轉熱,藍營將力拚四大公投全過;閣揆蘇貞昌則稱,政府將舉辦百場說明會要求民眾投下「四個不同意」,首場將由蔡總統和他在本周六親自上陣。我們提醒蔡總統:別忘了帶耳朵去

不難想見,蔡政府勢必會將四大公投打成「藍綠對決」,並升高為國家認同反中意識形態的對立。然而,這樣做是否一定能得逞,則未必如願。原因很簡單,這幾項公投均非高度政治性議題,而是攸關民生、環保及公共政策辯論,對民眾而言,都有個人價值判斷切身利害的考量,基本上無關藍綠。如果執政者操弄過度,一副趾高氣揚狀,極可能引起民眾嫌惡而收到更大反效果。陳柏惟遭到罷免,除了他自身條件太差,不正是民進黨過度介入、升高對立的結果?

四大公投中,「反萊豬」和「公投綁大選」兩案,都是民進黨出爾反爾的傑作。這兩者,無論蔡政府如何狡辯,都難逃自己的迴力鏢反撲。當年馬政府開放「美牛」進口,民進黨主導「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大遊行,極力杯葛。如今蔡政府開放「萊豬」,當年詛咒他黨的「毒豬」、「出賣」、「欺騙」等譴責,會不反射回它自己身上嗎?何況,馬政府開放美牛,是因為國內牛肉生產比重小低;對於台灣農民畜養居大宗的豬肉,還極力挺住美方壓力。誰料,蔡英文未經溝通即擅自開放美豬,不僅食言而肥,輕易犧牲農民利益。如此搖擺反覆罔顧民眾健康,蔡政府有什麼說詞能說服社會大眾?

「公投綁大選」一案與民眾的關係雖非那麼直接,卻也暴露民進黨的濫權與師心自用。過去民進黨把「公民投票」奉為神主牌,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並修法降低過關門檻;沒想到,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公投立刻有七案過關,讓蔡政府極為難堪。於是,次年民進黨又發動修法,規定公投「與大選脫鉤」,改為在八月第四個周末舉行,目的是要降低投票率這次的四大公投原應在八月底舉行,蔡政府卻以疫情為由延至十二月這種把法律當成民進黨墊腳石搬來搬去的作法,民眾不憤怒嗎?

至於「護藻礁」及「重啟核四」兩項公投,則可視為民眾對蔡總統能源轉型政策的不信任投票。蔡總統多年前提出的發電結構配比,至今其實已經嚴重脫離現實。例如,風電、太陽能等再生能源的開發,遠遠落後蔡英文提出的目標;天然氣發電比重設定過高,且進口接收設施不敷所需,還危及珍貴的藻礁生態;而成本相對低廉且有助降低碳排的核電設施,卻不斷被蔡政府不由分說關閉。這些都極不合理。尤其,最近國際社會正敦促各國落實減碳,此際又發生國際石油及天然氣價格大漲的危機。蔡政府如果不及時調整能源結構和政策,還一意孤行的話,台灣極可能陷入長期缺電、限電的危機。亦即,民眾應該好好利用這兩項公投,逼使蔡總統正視及省思其能源政策。畢竟,政策跳票只是她個人的事,但承受後果的,卻是全體人民。

以民進黨之好辯及硬拗,人民可以棒喝它的,只剩下公投這項工具了。蘇揆誇口要發動百場說明會,可以想像他將如何鼓其如簧之舌,說得口沫橫飛。但對於一個「有嘴無耳」的政府,人們還沒受夠它的大內宣吹噓嗎?大家拍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