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5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從對抗回到對立\星期透視/從川普敗選看「美國是不必學的」

◆  這不叫心虛 什麼才叫心虛?
◆  台海「驚爆13天」? 龐培歐之心 「陸」人皆知
◆  名家縱論/從對抗回到對立
◆  星期透視/從川普敗選看「美國是不必學的」
◆  大屋頂下/九二共識維持一中各表 兩岸共促蔡習會實現






名家縱論/從對抗回到對立


2020-11-15 00:52  聯合報 /   蘇永欽(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本次美國大選最重要的意義,應該在世界大勢確定從對抗回到對立什麼是對抗?上世紀民國39年(五○年)代開始東西集團冷戰是典範,堅壁清野和軍備競賽是對抗時代最大特徵,精神上相互妖魔化,乃至自家的麥卡錫主義則是必然副產品。這些通過民國59年(七○年)代「低盪」,到民國79年(九○年)代蘇聯解體,本都走入歷史。

我說的對抗,指的是兩年前美國川普總統點燃,以崛起中國大陸為對象,貿易、科技、軍事三管齊發的新冷戰,今年七月國務卿龐培歐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講,各界咸認最具檄文分量,選後他又在雷根研究院講話,直斥中國大陸為馬克思主義妖魔」,而把美國民主描述為「山巔閃光之城」,新冷戰的思維更是露骨。

我們不知道,川普如勝選,已經部署的新供應鏈、科技分軌和軍事同盟,還會有什麼樣發展,但從西方主要國家冷淡反應,及大選結局,大概都可看到川普主義嚴重的短板,不知今世何世的,其實是這些反建制者。梅克爾總理在哈佛演講,便犀利批判築牆想法,不論地球暖化、對抗病毒、信息保護或難民救助,需要的都不是退群和重新組隊,而是更認真推動全球治理,拜登政見基本上也是同一思路。

川普舊思維,也讓他無法客觀評價競爭對手的改變今天中國大陸的民主、法治和人權雖科科不及格,但別忘了他們是從一個以階級鬥爭為綱的中央統制社會,翻轉為高度融入國際經濟體系市場體制,其國家治理績效,也充分表現在脫貧和舉世無匹的基礎建設上,更不要說明顯領先的防疫成果,只要看去年他們多達三億人次的入出境,鐵幕之說真不知所云。再說當年尼克森總統打開中國大門政策已經失敗,當然不夠客觀。此所以當年看到蘇聯解體而提出人類追尋合理體制的歷史已終結的福山教授面對中國大陸走出的發展模式,後來也在民主、人權後面追加了治理的體制因素

我完全無意說西方不需要面對中國大陸威脅,但現在重點應在於如何有效帶動更多改變。歐盟一貫在國際關係上展現人權力」,便是美國回到多邊主義後可深思強化之處。經由交往而造成改變外,西方國家如果不能客觀認識對方體制優越處,藉以檢討改善民主體制本身缺失,又如何抵擋這麼多半民主或者虛弱的選舉民主國家,改以中國大陸大力宣導的「賢能統治」(Meritocracy為師,在我看來這也正是對立結構優於對抗處人類更能通過交流和競爭共同成長而做出理性最終選擇

這裡真正想談的,還是鏡映國際結構的兩岸大勢。我們憲法國家定位其實從來沒有遠離國際主軸。冷戰時期一邊要解放一邊要光復,都見諸憲法明文。後期的冷和,對岸喊出和平統一,我們則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雖只是替代砲擊的政治口號,但民國76 年(一九八七年)開放探親,四年後正式修憲終止動員戡亂,從對抗轉為對立:自由地區第一、二權都開放選舉,統治權所不及的大陸,也不再叫淪陷地區,並要求制訂專法規範兩岸人民交流大法官在民國 95 年(二○○六年)的第六一八號解釋即首次以分治與對立精確定位兩岸新狀態,沿用到今天大法官意思非常清楚,憲法要在堅守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前提下,和大陸保持交往。在之後的第六九二、七一○、七一二等號解釋,也都本於此一意旨落實兩岸人民通學、出境、收養的人權保障,這些都是對抗時代難以想像的事情。

大陸政策雖在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政黨輪替後開始轉變,但確實是到川普吹起新冷戰號角之後,人們才真正感受到回頭去燒對抗舊灶的氛圍,綠媒反中已反到黃河可沖垮三峽大壩程度,疫情管制也要獨薄小明和陸生,哪管人權曾是我們面對彼岸仍可挺立的最大驕傲反滲透法讓人想起第一屆老委員以梅毒來比喻兩岸人民接觸的心情,更不要說美軍火商已開始為各種武器找我們埋單

我擔心在美國大選唯一押寶川普的我們,在拜登把美國拉回到對立結構後,也是唯一困在兩岸對抗走不出來,不反中不知道怎麼過日子的島民












星期透視/從川普敗選看「美國是不必學的」


2020-11-15 00:52  聯合報 /   周陽山(文化大學教授)


一八七九年五月,年僅十三歲的孫中山從澳門搭輪船赴夏威夷,投靠其兄孫德彰在當地一所英國聖公會學校意奧蘭尼書院接受全英文教育。當時夏威夷未被美國併吞,是一個獨立王國,國王卡拉卡瓦在畢業典禮中還親自頒獎給孫中山,以表彰他的英文學習成績。

一八八三年,孫中山轉往由美國公理會辦理的預科學校奧阿厚學院」(歐巴馬總統也畢業自此校),繼續學習,直到後來返港習醫這是孫中山接受英美教育的背景

雖心慕西學,且長期遊歷,考察歐美制度與學說,孫中山卻在日後指出:「英國是不能學的,美國是不必學的」。因為英國憲法是由漸進發展而形成,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劃分不清楚至於美國的剛性憲法則不合時宜,且議會腐化故棄英、美政制而不用

基於此,孫中山另闢蹊徑,在三權之外增加考試、監察二權,創建五權憲法體系,藉此吸納優秀人才、落實廉能之治,並淘汰無能與不肖官員,以激勵善治。另一方面,他又將人民行使的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項政治權利,與政府的五種治權作一區隔,形成「權能區分」,既可避免政府權力過度集中,並透過直接民權補充代議民主之不足,藉此節制議會失能。目前美國國會的兩極分化已陷入僵局,若透過聯邦層次直接民權的行使,增加創制與複決權的運作,當可救濟制衡體制之窮。

換言之,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強調五權分工合作,積極建立強有力的國家治理體系,而拒採英美式的有限政府、三權分立與兩極對抗,正是基於「英國不能學丶美國不必學」的深刻道理!

在西方世界,許多人瞭解美國歷史、文化、地理的獨特性,以及白人統御黑奴、虐殺印地安人的黯黑歷史,乃提出「美國例外論」(American Exceptionalism)。他們認為,雖然享有豐厚的自然資源與跨兩大洋的地理優勢,但是美國聯邦制、選舉人團制度,以及總統兼為國家元首與行政首長的特質,恐難為外人所模倣。

這次大選之後,「美國例外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首先,川普在開票當晚搶先宣布勝利,在更多選票開出、情勢逆轉後卻遲不願承認敗選,並竭盡一切抗爭到底。而死忠的支持者否定美式民主的公正性,指責選舉舞弊。他們忘了,四年前川普在選票上輸給希拉蕊.柯林頓二八六票,卻因選舉人制度而僥倖當選。

川普不但在敗選後不肯自我節制,進一步將國防部長艾思博撤職,還聽任國務卿龐培歐興風作浪、恣意妄為!讓未來接任的拜登政府十分棘手。顯然,川普在未來兩個多月裡恐怕還會有驚人之舉,美國媒體擔心,他很可能拒絕離開,讓全世界瞠目結舌。

這樣的美式民主,絕非自由民主典範!相反的,它證明美國生病了、社會分裂了,種族紛爭難以善了,而政治人物變得很不可愛。這是一個老朽鬆動、共識分裂的黃昏帝國,亟有待重建

由此看來,「美國是不必學的」這句話,像是先見之明,也彌足珍貴!












大屋頂下/九二共識維持一中各表 兩岸共促蔡習會實現


2020-11-15 00:50  聯合報 /   黃年
11月7日前總統馬英九出席「馬習會五周年」研討會,期待兩岸能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為兩岸避戰與謀和,甚至能夠促成「蔡習會」。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記者曾吉松/攝影


馬英九公開呼籲促成「蔡習會」。如果兩岸希望在蔡英文這任期中恢復體制性互動,這是一個合理的建議。

本文認為,在未來三年半的時間中,恐怕來不及由細碎的個案示好,然後帶動兩會來往,再由下而上地發展到陸委會與國台辦及全盤體制恢復互動,然後再安排蔡習會;但若以蔡習會為兩岸共同潛台目標,由上而下,有了蔡習會,即有可能一舉全面恢復兩岸體制性互動。

因為,想像中,蔡習會一如馬習會,若能實現,應是經不公開的協商決定,待會期公告之日,背後及底下的問題應當已獲解決。

目前的相關發展是這樣:

北京於十一月六日舉行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五周年座談會」,高度肯定馬習會的意義與成就也是提前一天對馬英九基金會在七日舉行的馬習會五周年研討會表達呼應。而且,北京稱「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更能顯示出超越「馬習」的體制性意義。

北京與台北這兩場五周年座談,都將焦點置於九二共識劉結一與張志軍都說,馬習會之得以實現是因九二共識且表示,「兩岸的對話如果繞開九二共識,是完全行不通的」。馬英九則期待兩岸回到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包含一中各表),促成蔡習會,以重啟被關閉的兩岸和平大橋

因為,如今回顧可知,馬習會可謂即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高度實踐。

其實,馬習會當年可說就是作給蔡英文看的。民國104 年(二○一五年)十一月七日馬習會面之際,蔡英文將贏得翌年一月的總統大選已是眾所皆知。北京不願見過去八年的兩岸成就倒退,馬英九亦想為自己的八年心血定錨,且馬習二人皆期待蔡英文執政後能承續這個績業,因此在蔡勝選前夕有了馬習會。

但是,蔡上任後,兩岸情勢卡在九二共識上。非但蔡習會不能想像,兩岸關係也進入十分惡劣時期。不過,雙方仍在對化解九二共識的僵局進行角力與試探,不能說沒有「相向而行」跡象。

先說北京方面。北京仍不放棄九二共識,迄仍認定九二共識是兩岸的定海神針,及「兩岸共同政治基礎」。且一再重申九二共識是繞不過去的」。

但北京也正努力地在「搶救九二共識」。例如:九月九二共識問答系列,清楚呈現當年海基會提出的第八方案」,「…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這是承認了九二共識包含一中各表」。

又如也是九月,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被記者問道:大陸一方面不承認「中華民國」,但另一方面又不允許台灣改掉「中華民國」,則大陸對「中華民國」四字究竟是什麼態度?馬曉光答稱:「民國 38 年(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關係的事實和法理都證明,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不僅見之於大陸的法律,也見之於你們的相關規定。」這是認為,兩岸關係也建立在憲法一中的法理上

這些,皆在搶救九二共識。自習近平「元二談話」以來,北京多次努力,也不再提「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並嘗試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作出區隔。

相對來看,民進黨將「炒作」馬習會指為「統戰」,且說「九二共識是歷史已經翻過的一頁」。但陸委會最近用同一語法回覆北京的動作,略謂:「台灣人民向來反對中方堅持『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立場一貫,不會接受任何消滅中華民國主權的政治主張與框架。」

這是蔡團隊迄今的標準論述亦即,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沒有中華民國存在的空間,是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因此,反對九二共識

值得注意的是,蔡團隊迄未公開正面反對過一中各表」。而只是反覆表示因為九二共識沒有一中各表,所以反對九二共識

那麼,如果「九二共識」維持了「一中各表」,雙方是否就能出現交集?

前述北京方面回到「一中各表」及「憲法一中」等「搶救九二共識」的努力,及蔡團隊「不會接受任何消滅中華民國主權的政治主張與框架」(若是不消滅中華民國,是否即可接受?),這也許就是前文所說,不能說雙方完全沒有「相向而行」的可能性。

九二共識有一個謎。其實,就北京立場言,若想主張「和平統一/反對台獨/一國兩制」等等,即使沒有九二共識也可逕自主張,但何以北京非要死抱九二共識不放?理由之一,正因「九二共識」存有「一中各表」,而北京知道,沒有「一中各表」就絕無可能使台灣回頭,不但國民黨回不了頭,民進黨更絕無可能回頭。所以,因為要留住「一中各表」這道門,北京就不能丟「九二共識」。

如果九二共識丟不掉,而如果雙方仍想活化九二共識,那麼,回到原汁原味的包含一中各表九二共識」,應是唯一的出路

大屋頂下》曾說:我反對民進黨不接受「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也反對國民黨接受「沒有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至於北京若「因沒有一中各表,而失去了九二共識」,則是天經地義之事。現在,若要藉九二共識促成「蔡習會」,此語或可供各方省酌

本文不認為,只憑「一中各表」,蔡習會就能實現但若無「一中各表」,則蔡習會就絕無可能實現

想像中,待蔡習會實現之日及實現之後,雙方面對面,屆時「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等名詞應當皆是可以公開運用的語彙,不須再說什麼「相關各自規定」,把黑桃叫做黑桃便是。倘係如此,「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即可轉向「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也可轉向「中華民國是一部分的中國」。「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即可能出現,「共同締造論」或「互統一」也可能成為可以「共議」的議題,真心誠意地為「台灣方案」留下空間。這樣的蔡習會,將站在馬習會的肩頭上實現,且成就可超越馬習會。

兩岸是「非常的難題」,本文的議論,是想以蔡習會的「非常方法」來解答這個非常的難題。只要見高識遠,習近平既能促成馬習會,應當也能促成蔡習會。而蔡英文若能實現蔡習會,應當也就實現了她現今主張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

但目前看來,我認為習近平的調度空間可能較大,當年馬習會即出自習的主動反而是蔡英文可能受到綠營體制內部的束縛較緊。比如說,在蔡英文尚未對「蔡習會」表達意見時,蘇貞昌就爆出一句:「會什麼會!」陳明通也說:「那就回到歷史系。」

但大家都記得蔡英文自己曾說過:「蔡習會,聽起來滿誘惑的。」













台海「驚爆13天」? 龐培歐之心 「陸」人皆知


2020-11-15 02:06  聯合報 /   鄭紹成/文化大學國貿系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圖:新華社資料照片


美國甘迺迪總統古巴飛彈危機,被拍成電影「驚爆十三天」;台灣過去四年重押川普如今將下台,是否影響台海,需要危機處理?

首先,從蔡政府十月底緊急召開國安會議可見端倪,續後美國大選日,參謀總長還入駐衡山指揮所,不知情者會以為是台灣大選而非美國。國安會議討論議題,可推知主要就是因應大選後的台海情勢和台美關係。

以往四年,蔡政府遠中、避中,靠的就是親美、日;如今依附合作對象卸任,這段過渡期如何建立和打造新關係,將成為當局努力目標,此可視為短期危機處理

在美國,不到兩個月新總統將上任,川普高層卻依舊抓住最後執政,意圖影響兩岸情勢國務卿龐培歐說:「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還說這是自雷根政府時就承認的對台政策。不是龐培歐無知,那就是意圖攪亂台海關係、激怒中國的最公開挑釁,一個負責對外事務的美國主要外交官,能夠完全無視半世紀以來美國「認知」的「一個中國」原則,龐的司馬昭之心,我想「陸」人皆知了!新政府如持續發出類似言論,中方反彈將造成台灣的中期危機處理

蔡政府對中國採取「不說台獨、不搞統一」的隱形台獨政策,靠著拉攏美日謀求台灣國際空間。小英成長背景的隱忍和堅持個性,從兩國論提出到現今,表露無遺。蘇起曾回憶兩千年政黨輪替,蔡英文至其陸委會主委辦公室晤談,曾親口對他說,「今後兩國論只會做,不會說。」蔡從當選就職時的「維持現狀」談話,是穩民心、安美方,卻造成台海關係緊張的遠因,未來兩岸關係處理,絕對會是台灣外交與兩岸官員長期且艱鉅任務

錢復民國 80 年(一九九一年)就提出「大陸政策位階要高於外交政策」,亦即國際發展關鍵在於兩岸關係。此刻蔡政府必須重新檢討「對陸態度和對美政策」,及早擬定兩岸和外交新方向。

美國政權交替真空期,諸如龐培歐談話,對於兩岸情勢純粹是提油救火,不是笨蛋的台灣官員當然不會隨之起舞,惟美方意圖撩撥中方憤怒情緒,台灣又未掌握先機提早擘畫兩岸關係發展,持續遠中親美政策,兩岸危機爆發,只是時間問題,不得不慎











這不叫心虛 什麼才叫心虛?


2020-11-15 02:06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日前國民黨臉書貼美國某屠宰場待宰欄中豬隻站立不穩、躁動、顫抖影片,並宣稱是因飼料添加瘦肉精萊劑造成。農委會陳主委立即回應,此影片訴求豬隻屠宰福利,未涉萊劑問題,認為影片移花接木、變造,呼籲將影片下架,否則提告;國民黨江主席反嗆不會下架,且將凍結該會預算反制兩造唇槍舌戰,氣氛火爆

影片畫面中那隻壯碩顫抖豬隻,究竟是不是萊豬?其實影片中待宰豬隻被驅趕時,顯現躁動、緊張顫抖、四肢無力,像極餵養瘦肉精飼料豬隻受外界刺激的反應

民國六、七十年代,瘦肉精尚未列為禁藥,多種瘦肉精隨意可購得,當時台灣很多養豬場流行用比萊劑效力更強的瘦肉精。筆者多次目睹養豬場趕豬上卡車時,常有一兩頭壯碩豬隻突然發抖倒地猝死,是瘦肉精藥害造成。

該原始影片是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美動保團體動物展望調查員,在明尼蘇達州 QPP 屠宰場拍攝。陳主委表示,該影片探討推動快速屠宰人道議題,片中英語旁白沒提萊劑,國民黨硬要添加字幕扯萊豬,是假訊息。國民黨則秀出,提供 QPP 屠宰場豬隻養豬場曾使用萊劑證據。究竟誰是誰非?成了羅生門。

再則,官員辯解,有很多傳染病,如豬瘟、假性狂犬病、日本腦炎等,都會造成豬隻顫抖的神經症狀。其實美國境內沒有豬瘟,其他傳染病也少見,若是因傳染病造成豬隻顫抖症狀,應是整群,不會是零星個案,運豬車進入屠宰場,應早被駐場獸醫師發現,不是退運就是銷毀,不該進入屠宰鏈官員不應假專業轉移事實真相

萊劑瘦肉精藥物中毒性最低的一種,美國農業部核准使用有其條件劑量有嚴格規定、屠宰前要有幾天停藥期,以便豬體內自然代謝。萊劑便宜且易取得,據知美豬農常便宜行事,沒有停藥期,出豬屠宰前不會更換無藥物飼料,萊劑殘留豬肉、內臟並非新聞。至於按規定使用,是否會造成豬顫抖等毒害不明

幾個月前,衛福部和農委會訂定豬肉、內臟等殘留容許量,並宣稱微量殘留對人體無害云云,但是殘留萊劑食品,對有慢性心血管病患、孕婦、孩童等長期食用是否有害兩部會似乎裝聾作啞

衛福部呼籲國人打流感疫苗時,也說疫苗很安全;上百人打了有不良反應,有人嚴重到要裝呼吸器,甚至心肌炎,但有人說衛福部的不是了嗎?有人說疫苗有害嗎?因此,國民黨以影片質疑萊豬可能危害消費者健康時,不管影片原始訴求為何,陳主委本應以「此或可能,將誠心檢討,責成試驗單位研究」回應釋疑,但氣急敗壞指責造假,此不叫心虛,什麽才叫心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