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製造業大復活給我們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非核家園已落至罔顧人命的地步
.聯合報黑白集/「市府要求台鐵」怪現象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製造業大復活給我們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日本製造業大復活給我們的啟示


2017-11-10 03: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東京股市昨日盤中創下泡沫經濟後,近26年來的新高點,雖然最後小跌坐收,買賣兩股熱力衝撞,爆發出今年的最大交易量。日經指數今年5月到9月間在2萬點上下徘徊,9月後如沖天炮般往上衝,才一個月左右,已經數次突破23,000點。日股的榮景,除了受美股創新高的激勵之外,日本製造業回流創造的好業績是牛市的最大原因。
日本企業的年度計算是從每年4月到隔年3月,今年4到9月的上半年度結算,據日經新聞估算,約有七成的上市企業,盈餘超越去年同期,是近四年來的最好表現。同時,日本製造業的就業人口,在今年8月回復到1,000萬人大關,是近七年來的最高紀錄。
日本製造業再見榮景,一般認為有幾個重要因素。首先是日圓的持續走低,今年4到9月平均是1美元兌111日圓,比去年同期貶值約5%,讓出口型企業業績蒸蒸日上。
此外,產業界目前有三大趨勢,讓許多企業的業績順風而上。最大的順風是半導體產業的好景氣。隨著物聯網發展,以及智慧型手機的高端化,半導體的需求量大增,生產企業以及設備供應商的業績大好。例如全球第二大半導體設備商的東京威力,上半年度的盈餘比去年成長2.2倍,是十年來最佳。另外,前幾年還搖搖欲墜的SONY,由於全球景氣復甦,用於有機發光層(EL)面板電視機以及高端智慧型手機的專用晶片大賣,上半年SONY的盈餘是2,117億日幣,不僅是去年同期的八倍,預計到明年3月的整年度盈餘會破6,000億日幣,創下20年來的最佳業績。
第二個順風是因為東亞地區勞工成本上升後,工廠的自動化趨勢。產業用機器人生產企業,如安川電機不僅在中國的銷售創下最高紀錄,今年上半年結算也創下有史以來的最高盈餘;生產工廠自動化設備的三菱電機獲利也創新高。
第三個順風是能源價格回穩,使得能源相關企業的業績上揚。例如全球第二大重工機械企業小松製作所,因為中國與東南地區的採礦設備銷售,上半年業績比去年同期成長2.7倍;運送資源的海運公司,例如商船三井受惠於運往中國石炭貨輪價格回穩,上半年度盈餘成長三倍。
三大順風之中,日本產業界有一個大隱憂,那就是勞動力短缺。近幾年由於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勞工薪資上揚,以及日圓穩定走低,企業紛紛鮭魚返鄉,將生產據點搬回日本。根據經濟產業省去年底的調查,在2016年中約有一成的日本製造業把生產據點轉回日本。
製造業持續鮭魚返鄉的結果,就是國內需要更多勞動力,加上東日本大地震後持續的復原工程,以及2020東京奧運的準備工程,建築業也在搶人,其結果就是勞動力短缺。日本近三年的失業率都在3%以上,今年2月降到2.8%後就維持不變,顯示日本就業市場已經接近經濟學所講的充分就業,亦即是有工作意願的人幾乎都可以找到工作。
勞動力短缺已經顯現在最新的企業結算,影響最大的就是需要人手的服務業。例如黑貓宅急便(大和控股),儘管上半年業績成長3%,但是因為人手短缺,必須將部分業務委外,營運成本大增,最後的半年度盈餘就從去年同期的115億日幣,變成今年的虧損120億日幣。
觀察日本製造業最新半年度結算所透露出的三大產業趨勢:半導體榮景、生產自動化、資源價格回穩,顯示全球景氣明顯回溫。目前台灣的製造業也正吹著同樣的順風,由於景氣復甦以及電子產品的出口旺盛,日前主計總處宣布,今年第三季的經濟成長率上修到3.11%。
然而日本企業的半年結算也告訴我們,製造業好轉將會使得缺工問題更為嚴重,甚至會發生不同產業間的搶人大戰。台灣製造業目前所面對的五缺問題,其中缺工與缺人才的這兩缺,可能會在這波製造業復甦中更為嚴重,需要政府與產業界及早思考對策。

聯合報黑白集/「市府要求台鐵」怪現象


2017-11-09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車站南側門外堆放了許多居無定所者的家當。 本報資料照片


台北車站遊民問題困擾,一般乘客和過路行人投訴者不少,台鐵因而貼公告將清理遊民家當。此舉,卻讓台鐵成了遊民及人權團體的抗議目標,左右為難的處境可想而知。
遊民問題全球皆有,平心而論,台北車站的處理手法並非最惡劣的一種。台灣社會大致浮現出同情弱勢的風氣,對遊民並未採取鐵腕清除手段;唯其如此,此事應當成社福政策做制度性的思考,而不能只在「人權」和「門面觀瞻」之間拉鋸。
台鐵的為難,可以理解。人權團體的抗議很大聲,但「如果有家何必住車站」的訴求,難謂百分百有理;原因是,台北車站的安全管理及衛生維護有其必要。對遊民的同情和扶助,與「理所當然住車站」,不應混為一談。
人權團體儘可尋求民間資源,來協助遊民;另方面,解決問題的主軸,仍應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安置。這次事件,「台北市府去文要求台鐵處理」,未免太過荒謬。遊民是台北市的問題,也是長期性問題;既不只是世大運期間的市容觀瞻重點,也不是台北車站本身的問題,更不是遊民聚居的某一個里、某一個社區的個別問題。
柯市長想做的事向來雷厲風行,剛上任對忠孝橋引道工程「八天拆橋,兩天後報告出爐」的政績,至今威風猶存。也因此,柯市長對遊民問題是什麼態度、什麼處理原則,市民願聞其詳!一紙公文把燙手山芋轉給台鐵處理,如此推拖,豈是柯派作風?

聯合報社論/非核家園已落至罔顧人命的地步


2017-11-09 23:40 聯合報  社論

政府推動減碳,但今年全國總體碳排放量卻創近十年最高。 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賴清德針對「五缺」舉行的記者會,越來越顯虛弱。尤其在「缺電」問題上,他除重申非核家園、穩定供電、空汙改善三大政策,僅稱未來十年電價漲幅不會超過一元,並憂心「北部供電」恐怕會出問題,此外並未提出任何解方。事實上,蔡政府一年半來為了實現「二○二五非核家園」的目標,大肆增加燃煤發電量,已導致中南部空氣品質嚴重惡化。面對這種破壞環境、殘害民眾健康的後果,蔡政府能繼續大言不慚,坐視不理嗎?
根據最新的碳排放報告,台灣今年的碳排放量不減反增,較前年增加了九百萬公噸,創下近十年新高,違背「減碳愛地球」的承諾。其中原因,主要是蔡政府為了推動「非核家園」,不斷降低核電機組運作,但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案有限,而必須不斷增加燃煤發電所致。撇開統計數字不談,僅看近期中南部的天空,經常是灰濛濛的霧霾蔽日,不見藍天,空氣指數經常呈現「紫爆」、「紅爆」,許多居民深受心肺及呼吸道疾病之苦。這種「嚴重破壞民眾健康」的現象,真能誇稱是執政理想嗎?
中南部變色的天空,是過去少見的現象。早幾年,中國大陸的沙塵暴和霧霾來襲,常被指為台灣的「境外汙染源」,是汙染天空的禍首,民進黨也順手將問題推給對岸。但是,這兩年情況愈發嚴重,即使在非沙塵暴季節,中南部也是塵霾蔽天,人們才意識到這是台灣自身的問題。這點,就連環保署長李應元也不得不坦白承認。從環保署每天發表的各地空氣品質指標圖看,東部空氣優於西部,當然無可置疑;至於北部空氣品質優於南部,則主要是北部仍以核能及天然氣發電為主,中南部則高度仰賴燃煤所致。此一現象,更因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缺乏環境安全的綜合影響評估,而日益惡化。
蔡總統推動「非核家園」的理想,值得尊重。但是,「非核家園」作為競選戰略,設定在二○二五達標,旨在掀起政治對立,並未經審慎、務實及科學的精算評估。何況,台灣是缺乏自產能源的國家,對於不同的進口能源有否替代管道,獲取的可能性如何,成本及代價如何,電廠因應調整的能力如何,似皆流於天馬行空式的想像。也因此,今天才會出現為了廢核,卻要加開汙染嚴重的燃煤電廠的矛盾現象;為了非核,要讓更新穎的核四廠閒置,卻讓老舊的核一二三廠繼續運作的倒錯。
蔡政府上任一年半來,「非核家園」已歷經了三層檢驗,情勢一次比一次嚴峻。第一層,是電力能否充裕供應的檢驗:從去年下半年至今,備轉容量率在夏秋常處在橘、紅區的緊張狀態,今年八一五甚至爆發嚴重的大停電;這顯示台電因應非核家園已焦頭爛額,政府也方寸盡失。第二層,是電價成本抬升的檢驗:政府雖大力推動綠能、太陽能、天然氣發電,但受制容量、天候及環境因素,增加的發電量均極有限;更嚴重的,這些綠能都將帶來高額的補貼。賴清德說未來十年電價只會增加一元,其實換算既有電價,就是增加四成,這恐怕還是避重就輕之詞。何況,核四廢廠還有數千億元損失,蔡政府則完全避而不談。第三層,也是最嚴重的一點,則是為了推動「非核」,而不計代價地剝削環境、損害人體。前者,例如在農田、埤塘「種電」,導致田地和水塘的破壞;後者,諸如大量增加燃煤發電,增加空氣的汙染,讓廣大居民生活於霧霾的汙染之下,健康受到危害。環保人士形容這是「以肺換電」,這恐怕是非核家園最可悲而恐怖的後遺症。
民進黨在野時,中南部六縣市曾向馬政府發動「禁燒生煤」的示威;如今民進黨執政,卻反而要求燃煤愈燒愈旺。如此一來,這個罔顧民眾性命的非核政策,如何自圓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