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經濟/投資不振是誰的責任?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8480/web/

.聯合報社論..看「蔡賴體制」的搶話僭權現象
.聯合報黑白集.服務業非服侍人的行業
.經濟日報社論.投資不振是誰的責任?







經濟/投資不振是誰的責任?


2017-10-06 02:1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賴院長日前公開指出招商中心功能不彰,批評招商中心過於被動,以致影響招商績效,希望能夠擴編招商中心規模,具體改善招商策略,並吸引一批熱忱青年參與招商。經濟部也隨即表示未來一定會促使招商中心讓顧客有感,完成招商任務。
如果以近年來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及國內投資為指標,大致均呈現不上不下,低檔徘徊的情形。近年來外人投資一直未見明顯增溫,大約在50億美元左右,遠不及其他主要鄰國,若有較高成長也是屬於外資來台入股或併購而非新增投資,對於台灣經濟幫助有限,台灣在吸引外資動能明顯居於劣勢。另外即使目前台灣經濟已經復甦,但仍呈現外熱內冷,國內投資力道明顯不足。
招商中心為國家招商的門戶,投資低迷不振自然是首當其衝,難辭其咎。然而一國吸引投資的多寡,受到國際景氣、國內經濟、產業發展、政治環境、基礎建設與投資優惠等多項因素所影響。如果國內投資條件不佳,樣樣不如人,對於在第一線的招商尖兵,即使有滿腔的熱忱也抵不過現實情況,很難會有具體的成效。
例如鴻海最近決定赴美國投資,在國內引發不少批評,其中也有把箭頭指向國內,批評招商不力,無法留住鴻海。但是目前單以美國地方州政府所開出的條件,台灣幾乎沒有任何一項可以跟進;未來若再與美國聯邦政府的減稅方案及其他優惠方案搭配,如何要求鴻海不選擇美國而留下來?
台灣目前正面臨五缺的問題,新內閣上任後雖然非常積極尋求解決,但這些問題很難在短期內有顯著改善。特別是台灣電力供給持續吃緊,隨時有可能會缺電,對於吸引外資更是一大致命傷。美國在台商會的白皮書早在年初就直指這個問題,但迄今台灣電力供應穩定仍充滿不確定性,如何使企業安心投資。
政府也全力推動使企業根留台灣。為了要留住台積電3奈米的大投資,政府不斷地掛保證電力供應一定百分百,不會發生電力供應不足的問題。但是對單一企業的保證是否會使已經吃緊的電力更加捉襟見肘,而排擠到其他企業,相同的保障是否一體適用到其他企業?是政府必須正視的問題。
兩岸關係不穩定,也是影響台灣吸引投資的另一罩門。以往兩岸關係和緩時,台灣的確有成為跨國企業前進中國大陸的橋頭堡。但是目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產業結構變遷,競爭形勢轉變,台灣早已失去布局中國大陸的樞紐地位。企業選擇在亞太投資布局,特別是在中國大陸與台灣投資,已經成為零和遊戲,對於台灣非常不利。特別是最近一些公開主張台獨的言論,也無助於吸引投資,更使得兩岸關係好比在走鋼索。
未來招商中心的功能需要強化,但是台灣招商工具的不足,也是一大致命傷。以新加坡為例,招商官員有很大的行政裁量權,可以根據產業的特性,經濟發展的需要,投資的性質,給予外資不同的優惠條件。台灣在海外與其他國家競逐外人投資時,往往第一關條件就不如人而先被排除,但是這種客製化給予外資優惠的方式,在台灣反而可能會陷入圖利企業之嫌。台灣應該針對產業發展重點,例如五加二產業,制定不同引資策略及措施,並鎖定國際龍頭企業來台投資,才能建立完整的產業聚落。
未來重振台灣對企業投資的吸引力,必須採取多管齊下的方式,有效地改善國內投資環境,改造招商中心,調整招商策略,維持兩岸關係穩定,才有可能提高招商績效。獨木難成林,如果只將投資不振歸咎於招商不力,由招商中心概括承擔,實非公允。

聯合/服務業非服侍人的行業


2017-10-06 02:1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男網友在YouTube影音平台中發表羞辱護理師的言論,引起網友們撻伐。圖擷自YouTube


台灣的服務業以貼心著稱,其結果,與其說是服務業效率提升,不如說造就「奧客」文化越來越囂張。再這樣下去,服務業的「專業」形象將消耗殆盡,難再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為榮。
服務業只是統稱,不同行業各自的專業,不能說凡需要和人打交道的,就全都要以「服務周到」為準則,到低聲下氣的地步。最近一名男子在網路上發文飆罵「護士」和「護理師」,用詞惡劣,引發眾怒。但護理人員受辱非一朝一夕,原因無他:護理師明明是個專業工作,有其特殊訓練和工作水準,但在台灣卻被視為「服侍病人」的行業,常遭病患和家屬無底限地予取予求。
再如金融業,其人員都有相當的知識背景和專業訓練,但在台灣極度強調「服務」的文化下,越來越多行員被要求輪值在門口向顧客鞠躬「歡迎光臨」,甚至協助抽號碼牌,不但把客人寵溺得越弱智,需求「服務」的胃口越來越大,同時也折損金融人員的專業自尊心。
低薪工作如超商和大賣場的店員更不必說了。顧客沒品行為如亂拆包裝、偷吃食品、霸占座位橫躺店中享受冷氣等等,影響了其他顧客消費權益,店員卻還是只能依「顧客最大,奧客更大」的原則處理。奧客住宿將穢物弄得滿房,稍有不滿就出手打店員巴掌……,這類新聞還嫌不夠多嗎?
台灣應整體反省一下服務業定義,請把「專業」放在「侍候人」的前面吧!

聯合/看「蔡賴體制」的搶話僭權現象


2017-10-06 02:17 聯合  報聯合報社論

「蔡賴體制」的運作仍有待雙方加強磨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接任閣揆即將屆滿一月。賴揆標榜「務實」施政的作風,曾贏得佳評如潮,甚至帶動蔡總統民調上揚;但他似得意忘形,隨即在立院說出「台獨論」,不僅讓蔡政府手腳大亂,也將兩岸關係再次拖下泥淖。賴清德和蔡英文的關係顯不如林全與蔡英文親近,「蔡賴體制」的運作仍有待雙方加強磨合,否則,擦槍走火的事件仍會層出不窮,上演「開高走低」行情。
賴清德會在立院公開說出「我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一則可能是被先前的掌聲沖昏了頭,二則是他以為自己只是說出「眾所皆知」的事實,他是誠實以對。然而,此舉已觸犯了兩大禁忌:一是以市長身分作個人表態和以閣揆身分在國會主張台獨,意義截然不同;二是兩岸議題的主導權在總統,行政院長沒有擅權發表台獨主張的餘地。
賴清德在出任閣揆前,曾與蔡英文在廣泛的施政議題上交換過意見,其中必然包括兩岸關係。儘管如此,賴清德仍無法掌握應有的分際,輕率踐踏了紅線,可見他在兩岸等敏感事務上缺乏磨練,無法妥善拿捏。更令人驚訝的是,台獨論掀波後蔡總統與他再度會面溝通,賴清德後來竟又在立法院說出:「陳水扁沒有宣布台灣獨立,蔡英文執政也不會」、「政府不會舉辦台獨公投」等語。這些言論,無論是否精準反映他們的溝通結果,由賴清德的嘴巴說出,皆再度僭越了蔡英文的職權。兩岸議題的主導權在總統,這點,賴清德似乎無法清楚理解,他要犯多少次錯才能學會?
反過來看,權力分際不清的其實不止賴清德,蔡英文總統也有同樣的問題。例如,賴清德出任閣揆,是帶著回應地方基層「修改一例一休」的使命感而來,也為此受到了歡迎;但一個月過去,行政院承諾要提案修法,至今卻渺無下文。令人愕然的是,最近數日蔡英文透過官媒暢談此事,聲稱要採取「二階段」處理,一是檢視企業所需彈性,二是對創新產業給予更大的彈性。依此說法,一例一休的決策和修法似由蔡總統親手主導,這也難怪林美珠始終未明確表態。如此一來,「兩階段」修法恐將陷入漫長等待,勞資雙方焦慮的事也不知何時才有改善的可能。
如果賴揆談「台獨論」是撈過界,那麼,蔡總統高談闊論一例一休的修法,也是權責不明。事實上,所謂的「蔡賴體制」,仍是一個面貌模糊、功能欠佳的團隊。月前「賴上林下」的交接,除了內閣異動了副院長、秘書長、國發會等少許人事,其餘皆在蔡總統堅持下原地保留,即連輿論評價欠佳的閣員也皆獲留用。這樣「賴頭林身」的內閣結構,從功能及形象而言,均難謂是一個均衡且可能運作良好的團隊。如果再加上蔡總統不時從旁指導,未來賴揆能否發揮其務實執政的理想,令人堪憂。
蔡英文在政績和獨派的雙重壓力下,接受賴清德出任閣揆,固締造了一番新的氣象。但是,蔡賴兩人長期缺乏政治和決策的默契,而內閣基本架構未能隨之調整,加上雙方對彼此職能的分際和認知都欠缺節制,因而一個月來不斷出現「搶話」、「僭權」的現象。如此一來,這種「雙頭馬車」現象,導致彼此必須就雙方凸槌的問題反覆澄清,除影響民眾認知,更造成國政的衝擊和延宕。事實上,包括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日前陪賴揆南下探扁,竟對「裝病」議題擅自發言,強調「陳水扁真的病了」,更顯黨政不分。這是醫療專家才能解答的問題,政院發言人湊什麼熱鬧?
台獨信念強的賴揆對兩岸議題搶著發言,已引起嚴重後遺症;相對的,對行政決策事事有意見的蔡總統,則未能節制。這樣權責不分的「蔡賴體制」,在高喊修憲之餘,何不學習拿捏分際自我節制,先求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