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經濟/朝鮮半島外張內弛 黑天鵝現蹤

.聯合報社論..年金改革喊「正義」 分離課稅勤「圖利」?
.聯合報黑白集.砸錢辦事的「捷徑」
.經濟日報社論.朝鮮半島外張內弛 黑天鵝現蹤






經濟/朝鮮半島外張內弛 黑天鵝現蹤


2017-08-11 03:2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北韓於7月4日試射「火星14」洲際彈道飛彈,威脅美國意味濃厚。 (美聯社)



從7月底北韓試射洲際飛彈成功,並被國際間普遍確認能夠打擊到美國本土,之後日、美國防單位又相繼承認北韓已經有能力將核子彈頭安裝在洲際飛彈上,於是美國在聯合國發起對北韓經濟制裁案,並獲得安理會一致通過,北韓發表強硬聲明,美國總統川普更發出「火大與憤怒(fire and fury)」談話,北韓再表示計劃對關島美軍基地發射四枚飛彈。在國際金融市場,北韓這隻「黑天鵝」終於展翅,美、亞股市也出現比較明顯的回檔。
川普的焦躁,金正恩的狂傲,原因在於北韓的核武發展進度已經衝過終點線,美國已經無法阻擋。川普可以考慮的軍事選項雖然不少,但沒有一種真正管用。
美國當然會考慮採取先制行動,一舉消滅北韓的核武與導彈設施;但北韓的設施高度分散,且隱藏在山區,更有移動式及潛射飛彈,幾乎不可能完全被消滅。一旦美國發動有限度的打擊,北韓便會認為這將是大規模攻擊的開始;北韓無論使用核子、生化或傳統武器報復,首爾、甚至東京都將死傷慘重。就算美國能消滅北韓所有的飛彈與核武,北韓1,000多門大砲仍能重創首爾。
另一選項是將金正恩「斬首」,但卻難以將整個領導班子一鍋端掉,繼任者為鞏固權力很可能採取激烈行動,而且北韓社會不僅是「準封閉」,還是「半封建」式,刺殺金正恩反而可能激起北韓民眾「君父之仇,不共戴天」的激情,因此「斬首」的結局可能比現在更糟。對北韓發動全面戰爭更不可行,因為盟國在動員期間便可能遭到北韓的先制攻擊,而且開戰後中國與俄羅斯也可能被迫介入,後果不堪設想。
攻擊既不能奏效,防禦又無法周全,美國能否對北韓「誘之以利」?過去柯林頓及布希政府都曾給予北韓鉅額經濟援助,北韓前領導人金正日也同意停產核武原料,但不久又故態復萌。金正恩跟他老爸一樣,都以核武作為確保政權的唯一方法,很難想像他會被經濟利益所打動。
於是只剩下「懾之以威」一途。北韓擁有核武是美國不得不接受的現實,但必須設法使北韓不敢動用,一如冷戰時代對前蘇聯採取的「低盪」加「圍堵」戰略。川普政府應該以嚴正、公開的態度,表示美國無意對北韓發動傳統或核子戰爭,但北韓若動用核武,必將立即遭到毀滅性的攻擊。金正恩追逐核武,就是要確保政權的存續,及個人的權位與生命。金正恩在國內過的是帝王般的日子,「經濟學人」雜誌形容他是「要殺誰,就殺誰;想睡誰,就睡誰」;一旦動用核武,北韓政權、甚至他本人必將滅亡;金正恩並不是瘋子,也不是傻瓜。
要圍堵北韓,經濟制裁不可或缺,且川普已經得分,但要落實仍須靠中國。要得中國之助,便不能當真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例如4月時川普為了要中國對北韓施壓,曾停止對中國的貿易抨擊。這回為了要中國支持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案,又將「特別301」調查案延後。川普這套「以彼之必救,換我之所需」戰術,未來還會反覆操作,中美貿易戰仍將只是步步驚心。
因此目前朝鮮半島看似危機四伏,實際卻是外張內弛,投資人無須過度反應。為了避免雙方可能會錯誤計算,美國首先需設法降低劍拔弩張的緊張態勢,以免使北韓誤認為戰爭即將來臨而先發制人。對北韓的威懾與圍堵,必須拿捏好分寸,不能嚴重到使北韓宣戰的程度;經濟制裁的力度也必須能弱化金正恩政權,卻又不會徹底威脅到政權的存在。川普的發言尤須謹慎,空洞的威脅只會徒失信譽,甚至帶來真正的危險。


聯合/砸錢辦事的「捷徑」


2017-08-11 03:2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游泳女將丁聖祐指控世大運國手選拔不公,體育署長林德福表示,體育署珍惜所有優秀運動員,不容許任何人或制度讓人才埋沒。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 吳思儀/攝影



世大運開幕在即,政客趁機炒作「中華台北」的名稱問題。但近來纏繞體壇的派系把持和經費濫用醜聞,直接影響台灣選手的參賽權益和競爭力,卻似乎又要給唬弄過去。
曾在蝶式奪金的台大女泳將丁聖祐發出不平則鳴後,泳協和體育署只給出不清不楚的答覆。繼則傳出我擔任國際奧會執委多年的吳經國,任國際拳總主席卻深陷可能遭停職的爭議,據稱與「財務不透明」有關。後又有媒體爆料,體壇黑洞深不見底,特定單項體協經費由少數人把持,隱藏著「一張A4紙報銷掉上億」的秘密……。
有權有勢者搞裙帶關係,已成政壇潛規則,關鍵在於決策者迷信「砸錢好辦事」,遂讓有心人有機可乘,把持公家資源用於私人小圈圈。
體壇如此,學術圈何嘗不然?當年「五年五百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讓少數學閥手裡掌握鉅額經費,光是墨水碳粉匣就報銷了一億多元,致教育部遭監察院糾正,網民嘲笑「大學頂尖了沒」。如今連前任中研院長、台大校長都身陷不名譽風波,教育部卻繼續搞出個「玉山計畫」,打算用錢捧人才;此舉,自免不了遭「肥羊就代表頂尖人才嗎」的質疑。
體壇正掀起改革呼聲,希望除弊革新,別再讓少數派系壟斷經費,卻專司黨同伐異。再看看學術界由翁啟惠、楊泮池所代表的前車之鑑,花大錢豈真是留住人才、提升競爭力的捷徑嗎?「砸錢買頂尖」的思維可休矣!

聯合/年金改革喊「正義」 分離課稅勤「圖利」?


2017-08-11 03: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林全表示前瞻特別預算通過後,將啟動稅改方案。 聯合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林全日昨稱,前瞻特別預算通過後,政府將推動「稅改方案」,包括降低綜所稅率、提高營所稅率等方向,希望立院下會期通過。前瞻計畫由於過於粗糙浮誇,飽受社會各界批評;而延宕多時未能出爐的稅改方案,在研擬過程則飽受「圖利富人」之譏。若果真如此,蔡政府一再標榜的「正義」口號恐將毀於一旦。
蔡英文執政十五個月,不斷以「正義」為名推出改革政策;其中有些獲得進展,有些則虛有其表,備受批評。以民眾最「有感」的公教年金改革為例,原不合理的十八趴、偏高的所得替代率、過低的退休起始門檻都作出改革,儘管手段過嫌激烈,但在「不能讓子孫承擔這一代的虧損」的跨世代正義大纛之下,再加上「勞工遠不如軍公教」的跨職業正義呼籲,一般民眾對年金改革較少異議,使這場大戲順利殺青。然而,以勞資皆不滿意的「一例一休」為例,執政黨明明應該再修法卻遲遲不動,扼殺了企業和勞工的彈性,則是蔡政府的大敗筆。
在此期間,蔡英文也多次會晤了財金名嘴與股市達人。這些有錢人向蔡總統提出了「內資、外資股利所得稅率不同」的主張,認為這樣的稅率差會造成「假外資」式的資金外流。如此「司馬昭之心」的假關切,竟獲蔡英文認同,公開說出「內外資不同稅是我心中之痛」的話。於是,行政部門立刻承命研議「股利分離課稅」這種完全悖離公平正義的修法。蔡政府這廂對軍公教強烈要求公平,那廂卻對頂尖富豪的減稅輕易棄守正義,形成刺眼的對比。
所謂用「假外資」買股票,就是將國內資金匯至國外的紙上外資公司,透過這些外資購買台股,獲利後再將資金匯回。外資的股利所得依廿%稅率分離課稅,但內資股利所得卻要併入家庭綜合所得累進計稅。由於不少富人的累進稅率達四十五%,因此有「內外資不同稅率」之說。
然而,事實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據統計,台灣最有錢的千分之一家庭,其所得有八成以上來自股利,且越富有者其股利所得的比重越高。亦即,所謂「內外資股利稅率不同」,其實只發生在最有錢的千分之一巨富家庭;台灣另九十九%家庭幾不受影響。簡言之,絕大多數民眾根本沒有能力玩「假外資」的遊戲,在遊說分離課稅的就只是大富豪。蔡英文與大富豪居然如此的「心連心」,才會這麼容易「痛其所痛」。
其次,九十九%的人民都想知道:這次稅改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如果要用股利分離課稅來平抑假外資問題,在不調整外資稅率的前提下,則最後的結論必然就是要幫富豪降低股利所得稅。只要內資的平均稅率仍然高過假外資,則大富豪就必然繼續以外資套利。所以,蔡政府以股利分離課稅包裝的所謂稅改,說穿了,就是一個「為巨富減稅」的方案。
再者,即使要解決內外資不同稅率的問題,依正常邏輯,也不應得到「股利分離課稅」的結論。外資的廿%股利稅率偏低,不能往上調嗎?內資的四十五%股利最高邊際稅率偏高,不能調降到原本的四十%嗎?大富豪去遊說蔡英文,要求為內資股利所得降稅,正顯示其內外資轉來轉去交易成本甚高,因此才要政府幫他們降低套利成本。然則,一個整天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的政府,為何要以明顯圖利少數富豪的方式去迎合他們?
看到這個荒謬至極的稅改案,民眾不知作何感想?公教年金在「正義」的大帽子底下被大砍三至四成,不論退休抑或現職公教人員皆完全束手無策,既不能假移民,也無法去跟蔡英文咬耳朵,觸動她「心中的痛」。但人數不過千把人的超級巨富,若竟能輕易說動一個動搖國本的稅改出籠;那麼,蔡英文的正義大旗還搖得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