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聯合筆記/阿陸仔與台巴子最遙遠的距離

.勞動環境低劣 消費者推了一把
.英國脫歐/英歐關係 「分手」只是間奏曲
.英國脫歐/卡麥隆的政治賭博 公投玩火自焚
.英國脫歐/享財富、甩束縛 英只求最大國家利益
.英國脫歐/內外夾攻 考驗梅克爾下一步
.英國脫歐/英國自我裂解時代來臨
.北市前副市長:真心+誠心 柯P才能辦好世大運
.聯合筆記/阿陸仔與台巴子最遙遠的距離




聯合筆記/阿陸仔與台巴子最遙遠的距離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張立

一家餐館貼出告示,「由於近日接待陸客造成的不愉快,恕本店將不再接待陸客」。 
圖/截自●【爆料公社】●


大多數人會說,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是「九二共識」,但那是政治層面問題;如果談到心理與文化層面,兩岸間的距離更甚於「九二共識」。
台灣有間旅店指陸客團「素質較差」,下個月起不再接待;另一家餐館則貼出告示,「由於近日接待陸客造成的不愉快,恕本店將不再接待陸客」。台灣民間有一股情緒,隱然在流竄。
台灣人私底下管大陸人叫「阿陸仔」,代表著文化水平不高、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的貶抑;當年大陸經濟情況不好時,嫌人家連馬桶都沒有;現在大陸富起來了,「有兩個錢有什麼了不起」。
近些年來,大陸因為經濟發展,財富迅速累積,自信心也跟著增強,與台灣的觀感正好相反,許多大陸人覺得以前台灣有錢,現在大陸有五個省的GDP超越台灣,「台灣人還有什麼好跩的」。有些大陸人把台灣同胞稱為「台巴子」,語意上顯得極為輕蔑。
大陸人會說,台北怎能跟上海比,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台北人當然不服氣,我們有乾淨的街道、優良的乘車秩序,如果硬要說台北有什麼不好,大概只有那座不知如何善終的大巨蛋而已。
「台巴子」與「阿陸仔」是雙方文化底層的成見,與政治表面的九二共識相比,這部分成見更難彌平,甚至有擴大趨勢。
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前兩天撰文談兩岸關係。他說,五二○後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他認為中共雖然批評蔡英文總統,但行動上卻很克制,「情況不算糟」。
在兩岸政策上,蔡英文採取模糊策略,事實上,中共採取的也是模糊策略,指蔡英文就職演說是未完成答卷,但至今也未說明「補考方式」。當然,這或許只是風雨前的寧靜。
政治上效應或許不明顯,但除了陸客人數明顯減少,惠台措施陸續取消,例如虱目魚契作暫停,芭樂、鳳梨銷陸受阻,對台灣經濟上絕不是毫無影響。
依台灣現在的氛圍,不處理兩岸關係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在這個議題上,台灣有的是時間跟大陸虛耗,但大陸絕無耐心一直玩下去;沒了定海神針,加上雙方民間心裡層面更加疏離,若再發生類似洪素珠事件,也就不奇怪了。

英國脫歐/英國自我裂解時代來臨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講座教授(金門金寧)

主張英國脫離歐盟的英國獨立黨黨魁法拉吉(前中)廿四日在公投結果出爐後,上街慶祝並發表感言。 路透

英國民眾終於選擇脫離歐盟,這是一條毅然決然的不歸路。
英國首相卡麥隆將下台以示負責,因為這場公民投票的遊戲,實在玩得太大太火,不僅衝擊英國經濟、造成英鎊重貶,並危及歐盟的發展前景;還會造成聯合王國自身的嚴重內傷,直接促使蘇格蘭與北愛爾蘭踵繼其後,選擇另一條公投獨立之路。既然英國可以透過公投,離開歐盟,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為什麼不能仿傚,乾脆就脫離英國呢?
在這議題的背後,浮現的是英國長期以來自打嘴巴、自相殘害的內部殖民統治。
英國過去是包括香港、印度、馬來西亞、非洲、加勒比海等英屬國家和地區的外部殖民者,在口頭上它宣揚的是代議民主、法治人權、人道主義等普世價值,但在對付異見人士時,卻是殺戮、強暴、毫無人性可言。而對付英國境內的異議運動和反英抗爭,如過去百年來對付北愛爾蘭的武力鎮壓,更是以暴易暴、殺人不眨眼、絕無所謂的普世價值!
現在,英國一旦碰到棘手的難民與移民問題,更是雙手一攤,愛理不理,乾脆就選擇脫歐了事。這正是典型的殖民主義心態,有好處爭先恐後,一碰到了麻煩事,馬上溜之大吉,所謂國際正義和人道襟懷,全都不見了。
在脫歐公投確定之後,有六成民眾表達反對脫歐的蘇格蘭的第一部長史特金,馬上表達脫離英國繼續留在歐盟的意向,並強調再次推動脫英公投的可能性。儘管這樣的政治語言不一定就能實現,但公投這樣的潘朵拉盒子一旦開啟,英國內部自我裂解的新時代,也就敲鑼打鼓正式開展!

英國脫歐/內外夾攻 考驗梅克爾下一步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李啟聖/公司職員(台北市)

英國人選擇了脫離歐盟之路,論意外不意外,已不是此時的重點,而是之後歐盟如何處理當前局勢。
德國總理梅克爾可謂面臨大流士的困境。大流士雖然敗給亞歷山大,而在歷史上留下失敗者之名;然而在他即位之前,名為帝國,實為各民族聯邦之波斯,實際上早被權臣把持四分五裂;大流士先殺權臣,後除內亂,一統波斯,卻在最後面對亞歷山大入侵時,不聽大將門農堅壁清野之建言,選擇了短期決戰,最終落得身死國滅下場。
但大流士並非愚人,何以選擇對己不利的短期決戰?這與波斯是個多民族聯邦大有關係;彼時波斯方才從四分五裂歸於一統,倘若波斯王不前進抗敵,帝國崩解就在今朝,是以大流士不得不賭上一切,與亞歷山大決戰。
今日梅克爾總理於內,面對不齊心的歐陸盟國,外要面對英國這場要命的逼殺,只能把關鍵放在將與英國展開兩年的談判了。若談判時,給予英國過多讓步,恐引爆歐盟連環脫離潮,但若過於強勢進逼,如今歐洲內部對於時下強勢德國的疑懼聲浪,恐又會升高。
如今脫歐已成定局,論者或以挪威模式,即讓英國變成一個特殊狀態,不是歐盟會員國,但可進入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用觀察團的名義去參加歐盟高峰會,但無法參與決策。
只是素以老字號強國為傲的英國,難以接受未來成為花瓶的情況,往後局面發展,就看這位新時代的鐵娘子,是否為不怕火煉的真金了。

英國脫歐/享財富、甩束縛 英只求最大國家利益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吳雪鳳/屏東科技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英國公民在超過七成的高投票率下,以五十一.九%的贊成得票率支持脫離歐盟。這結果並不令人意外,因為英國從加入歐盟(歐體)開始,即不斷喊著「拿回英國自己的錢」(對歐盟所繳納的巨款)。英國加入歐盟注重的是她本身的利益,這也使英國對歐洲整合始終保持隔岸觀火的心態,縱使已經身處其中,仍與歐盟保持適當的距離。
一九五一年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始整合,英國並未加入;五九年歐洲共同體(歐體)正式成立。一九六○年代,英國各殖民地相繼獨立,六一年南非退出大英國協,同年八月,英國向歐體提出加入申請;因法國總統戴高樂兩度否決,以及英國因國家利益問題與歐體僵持不下,直到七三年才正式加入。
英國加入歐體後,爭執不斷,因為歐洲深化整合不是英國所樂見,但是英國也非常務實地知道加入歐盟利大於弊,而當歐盟規範損及英國的國家利益與主權時,現實的英國絕不退讓。
這次英國執政黨脫歐公投背後的意義,除了削弱保守黨內的分裂意識外,更現實的是—英國藉此從歐盟政府間協議取得一份續留歐盟的特別權利協定,且英國「永不加入」歐元區及歐盟更緊密的聯盟整合。
公投的結果不如英國執政當局所願,卻顯現英國人現實與務實的精神,因為英國人只想在歐盟的單一市場中,享受它所帶來的財富,不想受歐元區經濟衰弱、歐盟複雜的人員自由流通所造成移民問題等影響;與其受制於德、法兩國,不如脫歐,才能找回英國在國際的權力與地位。
當然,英國會以其慣有的精神來處理其與歐盟的關係,特別是經貿方面;加入歐洲經濟區(EEA),循著她的歷史經驗與瑞典模式,維護主權,並取得英國最大的國家利益。

英國脫歐/卡麥隆的政治賭博 公投玩火自焚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胡祖慶/東海大學政治系主任(台中市)

英國公投決定脫離歐盟後,首相卡麥隆廿四日在唐寧街十號首相官邸外宣布辭職。 路透


出乎意料,英國脫歐公投(Brexit)由脫歐派以近百分之五十二多數票贏得勝利。消息傳出,全球股市應聲重挫。面對這項可能是一九八九年以來最重要的國際變局,朝野各界允宜深自警惕。從政治層面來看,兩點值得注意。
第一,公投有它玩火自焚的一面,如同一九六九年法國先例,英國脫歐公投不是非辦不可。英國國會議員任期五年,正常情況下下次改選是二○二○年。卡麥隆決定在這個時候舉行公投,無非自認穩操勝券,試圖透過公投的政治賭博拉抬聲望。結果事與願違,唐寧街十號易主幾成定局。
卡麥隆錯在沒有參考孫子「未慮勝,先慮敗」格言,也忽視英哲柏克(Edmund Burke)類似提醒。在「法國大革命反思」文中,柏克強調謹慎將事(prudence)是政治領袖首要道德。卡麥隆的失敗,是一九六九年戴高樂以後西方國家領袖訴諸公投又一次失敗。前車之鑑不遠,部份民進黨人士的躍躍欲試,更應深思不要錯估形勢。
第二,一旦啟動公投,就只能「相信人民」(Trust the people)。在民主理論方面,公投最接近法哲盧梭形塑「全意志」(general will )的主張。盧梭認為全意志不會犯錯,是指即使錯了也只能接受。觀乎國際輿論,大多認為英國脫歐是個錯誤,甚至是場災難,然則脫歐派指責歐盟的「民主赤字」,並非全無道理,並且得到多數選民認同。這點值得同樣剛剛經歷選舉挫敗的國民黨思考。
二○一二年,國民黨主事者試圖操作公投法當中的可決門檻,擋下反核四陣營步步進逼。相關論述牴觸公投的直接民主本質,直接間接導致國民黨連串選舉失利。
綜上所述,公投一事有它的邏輯規則,並且起手無回。即使民主如英國者也未必人人能夠看透。期盼朝野領袖以脫歐公投為誡,謹慎將事,才是台灣人民之福。

英國脫歐/英歐關係 「分手」只是間奏曲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黃琛瑜/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在歐盟旗幟旁迎風飄揚的英國國旗。 路透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要生,還是要死,這是個問題。)
這是莎翁筆下王子哈姆雷特猶豫不決獨白名句,頗能點出今日英國選民在脫歐公投躊躇不定心境。
英國的歐盟公投,引起世界關注。根據選前民調,留歐派與脫歐派旗鼓相當,難分勝負。公投結果出爐,脫歐派於公投中險勝。這場公投的結果撼動英國、歐盟,並引起全球金融市場的震盪。
英國與歐盟的分手,引發震撼但不令人意外。
長久以來,相較歐盟其他會員國,英國對歐洲統合始終抱持戒慎恐懼的態度。英國身為歐盟重要成員國,但在涉及國家主權的部分政策領域享有退出權。因此,英國常被形容為歐盟會員國裡的尷尬夥伴。
自從英國於一九七三年加入歐洲共同體(歐盟前身),親歐派與疑歐派的歧見,屢屢引發英國政黨間的激烈辯論,甚至造成政黨內部嚴重分裂。歐洲,成為英國政治議題中的糖衣毒藥,也遭疑歐派保守黨形容為黨內的不定時炸彈。
這場公投帶來幾項啟發。
首先,這場公投是卡麥隆大膽的政治博弈,為了壓制保守黨內部與國內的疑歐勢力。英國的歐盟公投與蘇格蘭獨立公投相較,前者在於殲滅疑歐主義,後者為消滅蘇格蘭民族主義。對卡麥隆而言,這兩個公投都是不能亦不應通過的公投。歐盟公投可說是政黨鬥爭的假議題,但卻弄假成真。
其次,這場公投凸顯出在全球化或區域統合壓力下,國家面臨獨善其身或包容開放的兩難。此次公投將英國與歐盟的複雜關係,簡化為留歐與脫歐的零和賽局,激化雙方的對立,限縮英歐關係的多元可能,更為難了英國選民。
此外,這場公投的主題,表面上是英國與歐盟的關係,但真正的命題在於英國本身。曾經創建人類史上最大帝國的「日不落國」,現今國力不若以往,又面臨地方分離主義的獨立壓力,「大不列顛」恐成「小不列顛」。
英國不惜脫歐的大膽自信,投射出她的惶恐不安。歐盟淪為眼前問題的代罪羔羊,藉以迴避正視英國所面臨的挑戰。脫歐派雖然贏了公投,但接下來的敵人只剩自己。
最後,英國選擇孤身走我路,凸顯出英國「光榮孤立」的外交傳統。十九世紀的英國海軍大臣戈申嘗言:「我們的孤立不是軟弱的孤立,也不是遭到蔑視的孤立,那是一種故意選擇的孤立,而且在任何情況下可以按自己意願行動。」廿世紀以降,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英國漸漸由「光榮孤立」走向結盟。
英國的「光榮孤立」政策雖已轉變,但對英國的外交政策卻有深遠的影響。脫歐後的英國是否能在世界政治新局中,跳脫歐盟的束縛,尋找更寬廣的國際定位,值得進一步關注。光榮孤立,或是孤立而不光榮,也是英國外交政策上面臨的困境。
英國交通大臣麥克洛克林曾說:「我覺得當我們到了烏托邦,會發現歐盟仍在那裡。」英國雖然通過公投脫離歐盟,英國與歐洲的關係也不會畫上休止符。因為,就英歐關係而言,這場公投只是間奏而非終曲。

勞動環境低劣 消費者推了一把

2016-06-25 02:20 聯合報 謝宗翰/會計師(高雄市)


受到華航空服員罷工影響,華航緊急調動各單位人員協助機場,大批地勤人員忙於處理旅客轉機等事宜,身心俱疲。 圖/中央社


華航空服員罷工,華航取消絕大多數國際航班,少數正常執勤航班,臨時支援組員不乏資深座艙長,有搭機民眾在網路社群上張貼照片,並以嘲謔方式調侃其外貌身材,此舉令人寒心。這不只是職業歧視,更是對於專業服務的輕藐。
此次華航罷工事件,大眾多聚焦在勞資談判的不對等,及空服員罷工行動正當性,卻未曾探討是什麼原因造成。許多人將台灣的低薪,歸諸於有太多吝嗇的慣老闆,殊不知消費者對於服務業的不合理期待,也是造成勞動環境低劣的重要原因,旅客嘲笑空服員身材,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
台灣社會對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仍相當薄弱,特別是在服務業,普遍存在付錢就是大爺的心態,殺價對許多消費者更是樂趣,甚至期待商家再提供更多免費服務,這種吃免錢的消費習慣,對企業經營就是一種剝削。
在高度競爭的商業環境裡,許多企業為生存被迫提供更多免費勞務,在無法增加收入而又要維持利潤的情況下,自然只能從削減成本著手,勞工權益被剝奪也是可以預見的。
近年消費者意識抬頭,民眾對服務品質要求也愈來愈高,若消費者願意支付更高的費用,換取更好的服務品質,對於整體商業環境發展是非常有益的,但令人遺憾的是,許多消費者仍停留在過去追求俗又大碗的思維。
高度競爭,短期看似會為消費者帶來更高性價比的產品或服務,但許多消費者本身也是其他業別的受雇者,若人們總是一味追求更好的服務或商品,卻不願意支付等額的報酬,最終受傷的仍是自己。
一位優秀的專業勞務提供者養成不易,過程有太多隱形成本無法單純用金錢量化,這些專業價值往往被大眾忽略。當我們疾呼改善服務業勞動者的就業環境,若無法給予專業服務合理的價值,僅片面要求企業主加薪,卻不要求消費者同時修正自身的消費心態,對於整體問題的解決其實沒有多大幫助。
當我們力挺這場罷工的同時,是否也想過其實我們可能也是間接凶手?這不單純只是一件勞資糾紛,更反映服務業的勞務價值,長期被過度低估,唯有整體社會加強對專業服務的尊重,及建立「使用者付費」觀念,才有辦法真正改善服務業的就業環境。

空服員罷工/華航資方讓利… 其實是全民埋單


2016-06-26 03:45 聯合報 張森林/退休教師(台東市)

華航新任董事長何煖軒(白衣者)24日下午到抗議現場,向集結抗議的空服員溝通。 記者王騰毅/攝影

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在新任董事長何煖軒對勞方七大訴求照單全收下落幕。然而想想,華航若是一家民營公司,勞資爭議談判會有這種結果嗎?談判應有攻有守,有取有讓,相互妥協,最後達成共識,才算是談判。這種結果,不覺得有點不對勁嗎?尤有甚者,媒體又在造神,「罷工事件,何煖軒半天搞定。」其實,像這種無條件投降式的談判,任誰都會,何需何煖軒?
華航因航發會是最大股東,政府有主導權;前任董事長及總經理,只是政府的法人代表,全民才是老闆。他們對華航的盈虧負責,換言之就是對全民負責。當蔡總統說「如果不是忍無可忍,沒有一個空服員會走向罷工」,又說「不會讓你們孤單」時,已然定調要接受罷工者的要求,後來並要他們去職負責。對他們而言,實在太不公平。
何煖軒對罷工者的要求全盤接受;罷工者爭到的利益,其實是全民埋單。慷全民之慨,以博取民進黨執政美名,真是機關算盡。全民還跟著額手稱慶,被政客玩於股掌之間,竟渾然不知,真是台灣的悲哀啊!
潘朵拉盒子從此打開,看政府將來如何因應?

空服員罷工/完美罷工? 地勤苦吞1國2制


2016-06-26 03:45 聯合報 華之瑜/華航地勤(新北市)

華航空服罷工雖然落幕,但是空服員仍要到週一(27日)零時起才回復正常服勤,仍有大批航班受影響,華航櫃檯前大排長龍。 記者鄭超文/攝影

我是華航地勤,看到空服員同仁寫下台灣航空史上首次罷工,勞資雙方最終達成共識,是值得台灣勞工記住與驕傲的一天;但是,在空服員罷工大成功的背後,同一間公司的地勤,卻要忍受不平等的虧待,情何以堪。
最直接的衝擊,就是罷工期間航班大亂,地勤面對工作量大增,盡力協助旅客安排轉機事務,安撫旅客情緒,仍逃不了被旅客當成出氣包的命運。這兩天,旅客把不滿出在地勤身上,甚至口出惡言,只能賠笑以對。
華航地勤不如空服員們光鮮亮麗,鮮少受到大家的注意。外界常以為,我們只需要幫旅客check-in,工作輕鬆,不像空服員有紅眼班機與時差問題;事實上,地勤要會的「技能」不亞於空服員。
而且,既有紅眼班機存在,就代表一定有地勤替旅客check-in,地勤的大夜班,平均每三個月至少需輪班七次,從晚上十點半至隔天清晨六點半,一樣要面對排班耗損健康的工作時段。
還有一點讓我們不平的是,全公司除了空服員,其他同仁一律都在桃園機場打卡,「一國兩制」讓同仁情何以堪?而且空服員有交通車可搭,地勤或其他員工若輪值特早班或晚班,必須自己想辦法到桃園機場。
這次空服員罷工,影響超過一百廿班華航航班,但若是地勤罷工,影響的可不只是華航一家航空公司而已,華航代理航服務、超過廿家國際航空公司都會大受影響,這塊業務每年替公司帶進相當大比例的獲利。
地勤默默不出聲,堅守工作崗位,不代表我們逆來順受,相反地,我們更需要公司的重視與旅客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