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專家之眼】傳播媒介分潤仍應考量閱聽大眾的消費權益

◆  【專家之眼】傳播媒介分潤仍應考量閱聽大眾的消費權益
◆  【專家之眼】大陸疫情惡化 我應及時遞出橄欖枝

◆  【專家之眼】美國2023國防授權法對台灣的影響
◆  【專家之眼】藍綠兩岸新論述 誰能滿足台人要的和平?
◆  【專家之眼】布林肯和王毅通話透露美中新方向
◆  【專家之眼】民進黨政府超徵的稅收究竟用在哪裡?






【專家之眼】傳播媒介分潤仍應考量閱聽大眾的消費權益


2022-12-28 09:39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最近科技部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均陸續表態,支持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協商分潤。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現下全球的閱聽大眾,於新聞資訊取得和依賴路徑都有著全新翻轉,從過往電視台在黃金時段之前,由各家電台同場競技的現場製播,轉而到習慣於接受同儕推薦;尤其在行動裝置、智慧型手機也蔚為主流之後,利用片段閒暇零碎時間,無所不在的汲取精簡短篇,來湊湊輿情滾動的同溫層高熱度!

職是之故,於第四權運行專業梯隊內,尤其與媒體倫理極為相關的資訊蒐羅查證分析乃至於剪接撰述等功力養成,早已不敵網紅推波甚或是透過突發事件,有著類似口語傳播動能而有在瞬間的穿透力與意見串整。

像是最主要搜尋引擎谷歌,以及熱門社群網的臉書、Line 等數位平台,雖然絕大多數使用者皆未曾付費,卻依舊能取得各類媒體所製作的新聞內容,而在晚近五年間囊括最多的廣告收入!於新冠疫情爆發在內的過去五年間,民國一O六-一一一年(2017到 2022年),行動裝置廣告收入增長近三倍;而包括桌機在內的固定上網,則僅增加約一倍

連帶影響到廣告主下單意願和慣有的行銷模式!如今電視、廣播等傳統媒介,僅取得全球廣告總支出三成不到;反觀網路廣告的花費,則佔去了六成總開銷。自然,還有在平面媒體、系統播送業者與無線新聞台之間的拉扯,而每一個國家於涉及廣告利益拆分的此類議題,立場也不盡相同。

最近接連有科技法的學者公開呼籲,主張以立法來保障平台分潤的必要。像是澳洲政府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初所通過:《新聞媒體與數位平台強制議價法》(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要求跨國數位平台要與當地新聞業者協商,就其用戶連結媒體產製的新聞做補償。

於網路平台、系統業者與各類型媒體之間,既有產業共榮的交相利益;卻也有在利潤分配的多邊拉扯。有趣的是,雖然澳洲政府強勢立法介入,要求平台業者分潤,也取得了一時的勝利;但現下的臉書公司,因為面臨其他國家的立法風暴,而公開宣稱將選擇在英語系國家,全面退出與新聞業的連結。

更有趣的是在台灣,根據 NCC今年第三季統計,原本即有透過系統台業者和四百六十七萬收視戶以及每月平均繳交550元月費,攤分給無線新聞台近六十億元;而這尚不包括系統台所擁有的廣告收入啊。

最近科技部與公平交易委員會均陸續表態,支持數位平台與新聞媒體協商分潤;但在帶起以著作權做保護或是依據市場獨佔力量的限制,未來如何以修法和具體認定違法事實,讓各方進一步做討論,目前府、院與職司部門的保守應對,如此拿捏值得肯定。

尤其台灣的長年窠臼,全體閱聽大眾實質付出約60億元,只悉數交給系統台與新聞內容業者在後端做利潤分配。正因為遲遲不給消費者保有單點做付費的權利,能以消費選擇權促成媒體做良性競爭,從而未曾打破過新聞台遊走在腥羶色、炒短線的集體困境!

總之,回歸到閱聽大眾的消費主權和促成業者之間的對話協商;而不是以強制立法,因而可能引發像臉書般的全面斷網,才是依循行政中立準則和促成社會良善的決心宣示。













【專家之眼】大陸疫情惡化 我應及時遞出橄欖枝


2022-12-28 08:05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近期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急遽惡化,確診人數大幅增加,醫療量能短缺,醫藥嚴重不足。新華網



近期中國大陸新冠疫情急遽惡化,確診人數大幅增加,醫療量能短缺,醫藥嚴重不足,恐將造成逾百萬人死亡。此時我國若能在大陸面臨世紀傳染病危機之際,及時伸出援手,不但可協助對抗疫情,更可降低兩岸的對立。

正當各國紛紛解封,北京當局卻採取堅持嚴格封控措施,本月突然放寬防疫措施,新冠病毒迅速在各地蔓延,醫院無法應對大量的確診民眾,民眾轉而至藥房搶購感冒藥與退燒藥品即使中國為全球最重要的藥品生產國之一如退燒藥布洛芬」(Ibuprofen),產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惟藥品以出口為主國內庫存不足許多人排隊搶購也拿不到稀有藥物

加上過去實施堅決清零政策,人民疫苗施打意願降低,接種比例不高,群體免疫力差,引發重病與死亡的人數大增。且又將進入地表最大規模人口遷徙-「春運」,加速病毒擴散,恐引爆人道危機,根據專家推估,可能導致百萬人乃至數百萬人喪生。

此次危機,幾乎是三年前疫情的翻版。民國一O八年(2019年)底從武漢開始傳播的新型病毒,快速在大陸擴散,造成大量的確診病患,並導致數千人死亡。當時口罩、醫藥與防護衣等醫療資源極度短缺,日本等國政府與民間伸出援手,捐助金錢以及大量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疫物資。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評論,此舉緩和中日二國幾代人的敵意。

反觀,在大陸爆發疫情不久,行政院長蘇貞昌即宣布口罩禁止出口,甚至無法郵寄給大陸親友,當時以國人優先尚可理解。惟隨著國家隊產能增加,蔡英文總統宣布,自2020年4月起將捐一千萬片口罩給疫情嚴重的國家,之後並陸續捐助各國,總數超過五千萬片,卻獨漏疫情最嚴重的大陸。中共抨擊民進黨「是在借疫情搞政治操弄」,過去縱然兩岸官方對立,民間對台還算友善;口罩事件後,連民間態度驟變,社群媒體中支持武統聲量大增。

蔡政府堅持親美抗中的路線,配合美方的作法,使得兩岸的敵意螺旋攀升,中共藉著美國議長裴洛西大動作訪台,發動大規模軍演,引爆第四次台海危機,兩岸關係高度緊張,美國預測中國大陸武力犯台的時間點愈來愈近。

為紓解大陸境內龐大的民怨,中共可能採「內部壓力外部化」,對台灣施加更多的壓力。國防部26日就公布,一日內有中共軍機71架次侵擾台灣,其中逾越海峽中線及進入西南空域達47架次,創下歷史新高

上月底剛結束的九合一選舉,大打抗中保台的執政黨以慘敗收場,顯見許多國人已厭倦蔡政府的意識形態治國,將兩岸關係推向對立與衝突。兩岸距離相近、經濟相互依存、人員往來密切(如春節將有大量的台商回台),大陸疫情惡化,也將衝擊台灣的防疫與經濟發展。

本文以為,政府與民間應將台灣餘裕的藥品及器材捐贈給大陸。一方面,協助大陸抗疫,同時也和緩對我國的影響;另一方面,更可藉此次機會,向大陸遞出橄欖枝,化解兩岸的緊張。

盼為政者能以智慧緩解兩岸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