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複雜的大學考招該改變了



◆  當新冠與人、禽流感三面夾擊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複雜的大學考招該改變了
◆  淨零排放…大人謊言?氣候烏托邦?
◆  總統與高中生論壇 教改又繞回一試定終生
◆  超高齡社會下 長照財源哪裡來
◆  操場管理 別任憑叢林法則
◆  核電 尊重專業有這麼難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複雜的大學考招該改變了


2021-11-02 03:23  聯合報 /   張瑞雄(作者為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
一般大學入學複雜,技職大學也不遑多讓。本報資料照片



如果問高中或高職生們最喜歡的升學制度是什麼?第一個一定是不用考試;第二個是簡單,不要準備一大堆資料,如果要考就考少一點;第三個是希望有第二次機會。

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和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公告了一一一學年度大學入學辦法,包括繁星推薦、申請入學、分發入學等三管道,考試分為學科能力測驗分科測驗,繁星和申請要參考學測分發入學分科考試成績,不過卻有高達百分之八十幾的系組也要參考學測成績大部分參考國文和英文,因為分科不考國英

第一個不用考試當然不可能了,繁星要看高中兩年半的成績,申請要看學習歷程檔案,所以第二個簡單也是不簡單。最後分發要看學測的成績,如學測考不好,尤其是國文和英文,分科也不用考了,就等於沒有第二次機會。

一般大學入學複雜,技職大學也不遑多讓。現在一年出生人口少於廿萬人,扣除掉一些不想念大學的,幾乎人人可上大學,有必要搞那麼複雜的制度,目的只是在讓台大等研究型大學可以挑到最優秀的學生,其他大學和大部分學生就陪著玩這種辛苦分配遊戲嗎?

首先看經濟弱勢但成績優秀學生的遭遇,他們考試成績可以很好,但因家境關係,較不多較不廣學習歷程檔案可能也沒有那麼亮麗,面試時也比較不會表達,容易申請不利,所以可能必須花費數倍的報名費和精力連續參加學測和分科,才比較有機會上到理想的學校,這就是為什麼好的國立大學裡面盡是家境不錯的學生的原因

既然人人皆可上大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大家都不用考試,純粹申請入學。但很多人會批評這樣不公平,優秀但經濟弱勢的學生仍得不到公平的機會。所以還是需要一次考試,在每年七月一日舉辦類似以前的聯考,最好百分制,然後依成績選填志願分發,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可以以此方式入學,簡單明瞭。

接下來那些考試失常的,有特殊才藝的,或有特殊志向的,可辦理申請入學,由於大部分的考生都已經考試分發入學,所以剩下的考生不多,學校可以好好面試來了解學生,真正選拔特殊人才。

少子化時代,大學招生方式不能一直沿襲以前每年三、四十幾萬新生兒的舊習,而且現在大學也有地區化的趨勢,亦即大部分大學的大多數學生來自大學所在地的縣市,所以複雜的升學制度搞了半天,大家還是選讀位置在所居地的大學,更驗證了這套制度只是為一些大學而設計的,是該改變了













當新冠與人、禽流感三面夾擊


2021-11-02 03:11  聯合報 /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顧問(台北市)
大陸今年爆出數起禽流感病例。圖為上海附近一家肉禽市場的活殺雞。(美聯社)



世衛組織的最新禽流感病毒感染人報告中,警示今年至十月廿二日已有五種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案例,包括(1)二月十八日全球首度發現 H5N8 禽流感俄國阿斯特拉罕州感染七位禽場人員,且感染數周未出現病徵,為「不顯性感染(asymptomatic infection)」;(2)中國江蘇省鎮江市四月廿三日一位四十一歲男性出現發燒等症狀,五日後病情加重入院,證實為 H10N3 禽流感病例;(3)印度七月發現 H5N1 的人病例;(4)中國廣東省梅州市九月廿六日一位三歲女童出現發燒且有接觸禽而感染 H9N2 禽流感的病例;(5)中國四川省巴中市一位五十五歲男性六月卅日發燒,七月四日危急入院,證實為 H5N6 人病例;且十月廿日廣東省東莞市一位五十二歲男性賣豬肉者出現發燒、咳嗽、頭痛與乏力,三天後轉為重症,也是 H5N6 病例

回顧 H5N6 禽流感病毒自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首度感染人,至今年八月六日全球有卅八例,至十月十四日已增為四十八例,其中廿五例死亡(致死率為五十二點一%),近似民國 92 年(二○○三年)起流行的 H5N1 感染人病例至十月十四日的致死率為五十三點五%四五六/八五三)。然而今年五至七月在四川卻出現五位接觸禽的 H5N6 人病例,但地理分布在不同地區,加上中國大陸去年僅有五位 H5N6 人病例,今年十月卻速增至廿二例,引起全球公共衛生決策者重視,究竟是此亞型病毒愈來愈易感染人還是其演化在各地如雨後春筍易突增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自民國 86 年(一九九七年)香港發生 H5N1 禽流感病毒的十八人病例與六人死亡後,H5 病毒從未消失,且自民國 99 年(二○一○年)起演化分支的 2.3.4.4 H5 病毒更與其他亞型的NA 蛋白,造成多元化的 H5 禽流感病毒,包括 H5N2、H5N3、H5N5、H5N6 與 H5N8 亞型。H5 病毒以多次基因重組,來回穿梭野鳥與家禽之間,一方面經由基因置換產生多樣的 H5 病毒,另方面也悄悄經飛禽擴大流行版圖,愈來愈廣布不同禽種,徒增防疫困難。我國今年首次發生 H5N5 禽流感病毒,也是基因重組致生的新亞型,必須嚴加防疫。

近年禽流偵測泰斗美國韋伯斯特教授中國大陸學刊呼籲應特別重視歐洲的 H1N1 禽流感病毒,不但能感染人的上呼吸道細胞,且十%的豬場人員測得此病毒抗體,加上近年人群中施打的似民國 98 年(二○○九年)新型 H1N1 流感疫苗不能保護此歐洲 H1N1 禽流感病毒,其未來的全球流行潛力不容忽視,應及早未雨綢繆。

綜言之,今年全球將面臨新冠病毒人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的三威脅,誠摯建議:一、全面強化此三病毒與豬流感病毒的臨床、病毒及抗體血清偵測;二、對豬農、禽農與照顧/販賣動物者宜徹底衛教宣導施打人流感與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前者避免人流感病毒動物流感病毒交叉感染致生嶄新病毒,後者降低可能的雙重感染而致病嚴重;且若遇呼吸道病徵,宜戴妥口罩後盡早求醫,並配合採檢等公衛防疫作為;三、必須盡早公布動物 H5 流感病毒動物接觸者流感病毒全長基因序列;四、啟動新興呼吸道病毒跨域團隊科學研究;五、規畫雙重流行醫療檢測照顧量能,作最壞打算的前瞻布局。














淨零排放…大人謊言?氣候烏托邦?


2021-11-02 03:03  聯合報 /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目前有49個國家和歐盟承諾淨零排放目標。圖為蘇格蘭潮汐發電及波浪能發電的設備。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排放差距報告」,根據英國格拉斯哥氣候大會 COP26 之前,各國所提報最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分析顯示,預估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碳量僅為七點五%世紀末增溫將至少上升攝氏二點七度

較控制世紀末增溫在二度所需之減量卅%,一點五度所需之減量五十五%巴黎協定目標相比,減量程度與速度嚴重落後

雖然目前有四十九個國家和歐盟承諾淨零排放目標,涵蓋全球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一半以上的 GDP 和三分之一的人口,但許多國家將氣候行動推遲至民國 119 年(二○三○年)後,說法含糊不清且與民國 119 年(二○三○年)目標不一致,令人懷疑是否真能兌現淨零承諾。

一般來說,達成淨零承諾有線性、加速、延遲三種路徑,透過民國 119 年(二○三○年)中期目標與民國 139 年(二○五○年)遠期目標排碳值高或低來做路徑預測。這也是為什麼當提出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同時,需要質問碳達峰值、期程,以及達成手段的原因

報告特別以 G20 成員其中十二個提出淨零排放(民國 134 -149 年(二○四五至二○六○)間達成)政策之 NDC 進行分析,發現在碳移除之透明度、次目標、報告程序、績效回顧程序、報告出版、是否包含碳抵換、是否包含海空運碳排、是否包含全部溫室氣體或部門等,各國揭露資訊均不完整。其中法、德、義均缺少淨零承諾路徑說明

更可惜的是,大部分國家錯過了利用 COVID-19 擴大財政和復甦支出刺激經濟並支持氣候行動的機會。雖然疫情讓民國 109 年(二○二○年)全球碳排放量下降五點四%,然而,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排碳量將很快回到疫情前水準,即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破紀錄之高點,甚至可能不斷創造更高紀錄。

報告分析,用於振興經濟的投資大概只有兩成可能達到減碳效果,這些支出有九成是由 G20 成員國和常任受邀來賓國西班牙所提供,許多發展中國家並未意識綠色轉型的急迫性

民國 139 年(二○五○)淨零排放是以世紀末不增溫二度或一點五度作為最大容許碳排的「預定額度」(可簡稱為碳預算)為前提、以一定的科學推估模式所得之目標。氣候大會前,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明白表示各國 NDC 之淨零排放政策不夠具體且缺乏明確說明,可見再多的「淨零承諾」,如果不願認真對待,恐怕都是不切實際的。

到底淨零排放會不會成為大人世界的謊言?另一種氣候烏托邦?端看淨零方案與細節是否翔實,正在召開的 COP26 是否能導正此一虛浮的願景?帶給人類更堅定而有後盾支持的希望?就讓我們期待各國談判代表的努力吧。












總統與高中生論壇 教改又繞回一試定終生


2021-11-02 03:19  聯合報 /   李芳遠/國中教師(台南市)
教改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一試定終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一一一考招新制,今年高三將迎來首場學測及分科測驗,但學測考國文、英文,分科測驗卻不考這兩科,讓不少學生家長憂心「無法翻身」。第六屆總統與高中生論壇上,有高中生當面向蔡總統提出如是質疑,蔡總統的回覆,毫無意外的,總是讓人失望。民進黨執政六年了,面對教改及不斷滾動修正的大學考招新制,搞得基層老師、學生、家長人仰馬翻,壓力山大,蔡總統一句「自己也難接受一試定終生」,可知是多少教改政策下受害學子的噩夢嗎?

過去幾年,高三生為了申請入學的書面資料、面試準備及二階面試,造成高三下的學習不完整,申請入學放榜後,金榜題名者直接請假者有之,落榜者請假到補習班衝刺者有之,一間教室好幾種風景。如今專家學者亡羊補牢,推出考招新制,將繁星、申請及分發的時程延後,希望杜絕高三下學習不完整的亂象,但細看考招新制內容就知道未免太過天真

國三生教育會考過後到畢業的空窗期,學生每天到校聊天等畢業的亂象,到了高三下更發揚光大,這是制度的問題。所謂專家學者站著說話腰不疼;將心比心,我若是國三生,考完教育會考,當然要大玩特玩等畢業;我若是高三生,分科測驗不再考國英數,而是參採學測成績,我當然會把上國英數的時間,挪來準備申請入學的資料跟分科測驗考科。考招延後會使請假狀況有所改善,但部分科目的課堂風景,恐怕會讓這些專家學者失望。

另外,學習歷程因貧富跟城鄉差距造成的不公,是否符合公平入學的原意?蔡總統說:「當學生的經濟地位不對等,教授應先去了解學生背景及家庭,並評估他的家庭養成過程,學習到什麼,現在學校教授應該都有這樣的認知。」面對學生發自內心的提問,蔡總統用這種實問虛答的方式回應,實在讓人失望卻不意外。

試問,面對數以百計的書審資料,教授有辦法一一審視學生的家庭背景,並萬無一失揪出因家庭優勢而做出的假資料?改革是為了更好,公平性遭到質疑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教改繞了一大圈,又回到一試定終生補習班不減反增、老師不快樂、學生無所適從、家長焦慮,我們的教改成功或失敗,不證自明














超高齡社會下 長照財源哪裡來


2021-11-02 03:32  聯合報 /   許永明/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台北市)
台灣從2017年實施「長照十年計畫2.0」,作法更貼近並符合需要長照服務的民眾及其家庭的需求。示意圖。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從去年開始,出生人數少於死亡人數據內政部一○九年簡易生命表」,國人平均壽命八十一點三歲,男性七十八點一歲,女性八十四點七歲,皆創新高。少子化加上醫療可及性提高及醫療科技進步,造成人口老化嚴重,台灣預計在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廿%,達到超高齡社會。

民眾壽命雖提升,但不健康餘命也跟著提高至八點四七年,代表在死亡以前不健康的年數也延長了。倘若不健康程度到達「身體或心智功能喪失,致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的狀態時,就需要長期照顧服務

台灣從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實施「長照十年計畫 2.0」,除擴大原有長照 1.0 所提供之照顧服務、喘息服務與居家護理等八項服務以外,還增加失智症照顧服務、家庭照顧者支持服務,並推動社區整體照顧模式等;內容項目增加,作法也更貼近並符合需要長照服務的民眾及其家庭的需求,此為值得肯定之處。

我們希望未來長照制度不只可以更加完善,且能永續,因此有必要深入瞭解制度的財源。依據「長期照顧服務法第十五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衛福部)應設置特種基金並確保該基金財源的穩定性基金來源包括:調增遺產稅、贈與稅、菸酒稅菸品稅額等稅課收入;政府預算撥充、菸品健康福利捐、捐贈收入、基金孳息收入、其他收入。

這些長照特種基金的來源,對現在提供的服務或許充足;是否具有穩定性,便值得研究。如遺產稅、贈與稅、菸捐或捐贈收入等,隨著社會經濟變化會有波動,穩定性令人不能放心。如果長照制度要採稅收制,比較理想的財源應是所得稅等較穩定的稅收

如果我們不採稅收制,改採社會保險制也是可以思考的方向。社會保險係具有強制性的政策保險,可確保源源不絕的被保險人及保險費收入。相對於目前的稅源,比較能夠符合長照服務所需要的穩定財源之要求。

筆者倒不是建議將稅收制全面遽然改採社會保險制,而是保留現有稅收制度所提供的長照服務,給經濟弱勢族群如中低收入戶等,作為政府對於民眾的基本長照照顧。至於其他民眾的長照服務,則採政策性的社會保險制,由民眾、雇主與政府所付的保險費來支應。

當然,採社會保險制的長照服務,仍會有不足之處。需要精緻服務的民眾,就必須購買商業性長照保險。政府亦應政策鼓勵保險業者提供商業性長照保險,特別是實物給付的保單,才是民眾最需要的長照保單。政府提供的長照服務,如部分改採社會保險制,相信會提高民眾對長照的風險意識,進而透過商業長照保險滿足。如此,政府擔子也會輕一些。














操場管理 別任憑叢林法則


2021-11-02 03:30  聯合報 /   王威鈞/法學博士(新北市)
新北市羅姓老太太在板橋第2運動場跑道散步時,被參加全運會選手練習時撞倒,導致重度昏迷。圖/取自沈老師臉書



報載新北市一名老太太到板橋第二運動場操場跑道外側散步,被正在練習的高中生選手撞倒,導致重度昏迷,令人不捨與遺憾。

各級學校與地方政府管理的運動操場開放民眾使用,本是良意美事;但在疏於管理下,意外的發生自然是不意外操場跑道理當供做跑步之用,然實況卻是散步慢走的民眾居多。為了避免跑、走衝突,分流管理是必然的手段,管理單位卻多是放任不管叢林法則下的操場,憾事必然叢生

大部分的小衝突,受到輕傷的民眾大多自認倒楣了事,即使身受重傷的老太太,家人也只對教練及選手提告,並不打算追究管理單位國家賠償責任。但是善意往往得不到管理單位對於負責任的重視與省思,永遠都認為只要協助申請公共意外險即可逃避責任

一個運動操場會產生什麼意外,是管理單位首要思考的。除了跑道上的跑、走衝突外,操場內籃、足、手球場的球是否會滾動到跑道?進、離球場時穿越跑道是否會影響到跑步者?因此,隔離與分流設施、警語標示、廣播提醒、特殊時段淨空或管制等,都是管理單位必須完成的危機管理措施與手段

危機沒發生,只是尚未發生,並非不會發生。管理者不管理危機,危機就會反過來「管理」管理者,這是不變的管理課題與硬道理。輕忽管理責任、任憑叢林法則危機憾事必然重演。管理者不可不慎!














核電 尊重專業有這麼難嗎?


2021-11-02 03:08  聯合報 /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圖為核四廠。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媒體出現中研院院士對核四問題的看法與建議連署書但內容誤導,例如院士擔心核四附近人多,又怕汙染翡翠水庫。美國紐約州印第安點Indian Point核電廠,距大紐約一千萬人口不到五十公里,其冷卻水來自哈德遜河,正是紐約人飲用水,美國人可曾因而寢食難安?

又說核電向來備受爭議,其實幾乎任何議題均有人反對,就像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所說,即使抽菸致癌證據如山,還是有人反對致癌說詞。對於核四,院士建議尋求公投共識,再決定是否續建及運轉。民國 98 年(二○○九年)英國民調核電,約半數英人答「我對核能不夠瞭解,不足以表達意見」,我國多少人瞭解核能而足以表達意見?或者,民調可當國家能源政策依據嗎?四十四年前台北市長林洋港籌建翡翠水庫被罵「太危險了,若水庫被炸就淹死多少人」,若他屈從反對者,哪來今日供水?

缺核電專業的東海大學生物教授林俊義,是民進黨反核開山祖師,其中心教條是反核就是反獨裁」。後來該黨取得政權,無獨裁可反,轉而誇張核能風險,包括宣揚日本核災後停核;但日本持續啟用核電,只好噤聲。當前民進黨無心努力,即使核四立即可發電,仍可被卡,就像郭台銘要買疫苗、管中閔要當校長。

同理,雙北市長名氣大,但均缺核電知識,名人光環只是誤導媒體與民眾。

核電專業知識甚多例如蘭嶼放置低階核廢料,輻射劑量均在環境背景變動範圍內民進黨將蘭嶼核廢料描述成大量輻射、如同癌症與愛滋病般危險」,難怪民眾嚇得半死,任何地區的民眾均拿此擋箭牌拒絕核廢料,難怪政府找不到接納地。反核者說不能用核電,因找不到存放核廢料處,實情是只要政府說要放在哪裡,反核者就號召民眾前往抗爭。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柯恩指出,對於核能,依專業能力「電視記者、大報科學記者、所有科學家、能源科學家、核能科學家」支持度逐漸變大,因為越具專業知識,越有能力做出專業判斷

聯國氣候變遷大會 COP26 登場,反核者可自問是否夠瞭解核電,而阻撓國建與助長迫在眉睫的環境變遷